馬曉旭,耿慶文,曹克剛,果海姣,付景娜,張 西,史 磊,張書芹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北京,100700)
腦血管病患者常常會因腦血管疾病造成肢體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喪失,因此,需要對這些排尿不便或存在尿失禁問題的患者留置導尿管,這樣可以保證患者下體部分的清潔。但是留置導尿管常會因諸多因素引起漏尿情況的發(fā)生[1-2]。常規(guī)的更換紙尿布和外陰清潔的護理效果不佳,護理人員應該根據(jù)漏尿原因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這樣有助于解決患者的漏尿問題,達到更好的護理干預效果。對留置導尿管發(fā)生漏尿的腦血管病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也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因漏尿造成的尿路感染的發(fā)生。本研究探討腦血管病患者留置導尿管出現(xiàn)漏尿時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醫(yī)院2015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腦血管病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均存在留置導尿管引發(fā)的漏尿問題。根據(jù)入組時間將將60例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45~76歲,平均(55.57±2.23)歲;漏尿原因:8例因導尿管型號不合理造成漏尿,6例因導尿管插入過深造成漏尿,9例因導尿管通暢性不足造成漏尿,7例因年齡過高括約肌無力造成漏尿。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6~77歲,平均(56.97±2.64)歲;漏尿原因:10例因導尿管型號不合理造成漏尿,6例因導尿管插入過深造成漏尿,8例因導尿管通暢性不足造成漏尿,6例因年齡過高括約肌無力造成漏尿。2組患者年齡、性別、漏尿誘發(fā)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發(fā)現(xiàn)漏尿后及時更換紙尿布,清潔患者外陰及周邊區(qū)域。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漏尿情況的發(fā)生原因,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
1.2.1 導尿管通暢性不足引起漏尿:對導尿管通暢性不足引起漏尿情況的患者,采取糾正體位的方式加以干預,調整患者臥床姿勢,確保體位為標準的仰臥。對導尿管進行檢測,通過膠布固定的方式防止患者身體壓迫導尿管造成堵塞的發(fā)生[3],確保導尿管的通暢性。夾管時間過長,也會引起漏尿的發(fā)生,護理人員必須保證每90~120 min輔助患者排尿1次,隨著患者逐漸恢復,延長排尿時間,排尿時間延長到120~180min。當發(fā)現(xiàn)患者有尿路感染征兆時,應該選用50 mL無菌注射器連接導尿管,通過導尿管將40 mL生理鹽水注入膀胱中,再將清洗膀胱后的生理鹽水抽出,反復沖洗2~3次,保證患者尿路通暢。尿路感染通常是由革蘭陰性菌引起,通過安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通常是最常見的感染原因[4-5],因此在沖洗膀胱時,可以在生理鹽水中加入8萬U慶大霉素,以有效減少尿液中的膿球菌數(shù)量,每日沖洗頻次應為2次。
1.2.2 導尿管選取型號不合理引起漏尿:對導尿管選取型號不合理引起漏尿的患者,應該將導尿管與外陰部位進行消毒,將導尿管插入深度增加2~2.5 cm,避免導尿管前端與膀胱頸的接觸,插入后在氣囊內添加5~8 mL液體,擴充氣囊體積后將導尿管復位,觀察漏尿情況,如果漏尿情況依然存在應及時更換較粗的型號[6]。
1.2.3 導尿管插入過深引起漏尿:針對導尿管插入過深引起漏尿的患者,應該對插入深度進行調整,插管應該選擇患者膀胱尿液存留較多的狀態(tài)下進行。插管時,如果膀胱中尿液存留較少,應該利用生理鹽水填充膀胱,移動導尿管直到導管中出現(xiàn)液體,再插入1~1.5 cm,并輕微回拉以確保無外漏現(xiàn)象,完成插管。
1.2.4 括約肌無力引起漏尿:對括約肌無力引起漏尿的患者,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輕微拉扯導尿管直到無尿液泄露。對男性患者的護理干預,可采用紗布裹緊尿道口,提高尿道與導尿管的貼合度,以解決漏尿問題。
觀察并記錄干預前患者漏尿情況,對干預后的患者漏尿情況進行評估。顯效:患者漏尿情況得到控制;有效:患者漏尿情況得到改善,漏尿量減少;無效:漏尿情況與干預前狀態(tài)一致,并無變化。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意識清晰后,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
采用SPSS 21.0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漏尿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7%(29/3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33%(22/30),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405,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效果對比分析[n(%)]
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67,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n(%)]
目前留置導尿管多使用氣囊導尿管,該類型的導尿管前端帶有氣囊結構,其與尿道的貼合度較好,可以更好地固定,同時也便于尿道管的調整及對患者尿道、外陰的清理,適用于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7]。在對腦血管病患者留置導尿管時,護理人員應該優(yōu)先檢查導尿管的通暢性,檢驗氣囊及管路的完整性。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合理選擇導尿管型號[8-9],導尿管管路過細易導致堵塞問題,導尿管不通暢就會引發(fā)漏尿問題;而尿道管口徑過大,就會在插管時損傷尿道黏膜,引發(fā)尿道炎。使用氣囊導尿管時,還應該控制導尿管插入深度,插入時需要確保導尿管氣囊部分位于膀胱內口,控制氣囊的注水量,這樣才能避免尿道管與尿道貼合不緊引起的漏尿問題。氣囊導尿管插入尿道后,還需要檢測導尿管在尿道的布置狀態(tài),導尿管必須位于氣囊中間,氣囊必須與膀胱頸部分緊密貼合,確保括膀胱頸受力均勻,可以提高導尿管連接的密封效果,進而減少漏尿問題[10]。
當腦血管病患者留置導尿管后出現(xiàn)漏尿問題時,護理人員應該優(yōu)先找出引起漏尿問題的原因,在根據(jù)不同原因選擇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更換或調整導尿管時,必須做好患者外陰及尿道的清洗、消毒工作。當患者出現(xiàn)由留置導尿管引起的尿道感染癥狀時,護理人員應該做好對患者尿道的清洗及消炎工作。護理人員還需要定期檢查、更換尿道管,定期輔助患者排尿,避免導尿管出現(xiàn)堵塞,降低導尿管通暢性引起漏尿的發(fā)生風險[11-12]。插管操作最好在患者膀胱充盈的狀態(tài)下完成,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導尿管的固定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根據(jù)漏尿發(fā)生原因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漏尿情況,同時對降低尿道感染的發(fā)生風險具有積極意義。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