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有效進行旅游文本翻譯研究,引入了語料庫范式,建成了英語旅游文本單語類比語料庫。對旅游翻譯的研究現(xiàn)狀,包括對旅游翻譯技巧的探討、對旅游指南翻譯的研究,及運用語料庫手段開展的嘗試等進行了總結(jié),指出了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介紹了旅游英語單語類比語料庫的規(guī)模、資料收集的渠道、語料處理和檢索使用的工具。基于自建的語料庫,比較了英語原創(chuàng)旅游文本和英譯旅游文本的詞匯特征與句法特征,為漢語旅游資源英譯提供了參考性建議。
關(guān)鍵詞:類比語料庫;英語旅游文本;詞匯特征;句法特征
中圖分類號: H059;H08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1101(2021)02-0086-06
收稿日期:2020-07-15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拔尖人才培育項目:基于語料庫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英譯的多維度研究(gxyq2019092);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重大線上教學改革研究項目:M-TBL模式在線上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2020zdxsjg249);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講好安徽故事?? 傳播好安徽聲音——安徽旅游宣傳片的多模態(tài)意義建構(gòu)研究(SK2019A0458)
作者簡介:魏黎(1989-),女,安徽亳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商務(wù)英語。
Comparable Corpus-Based Study on Lex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English Tourism Texts
Wei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Anhui?? 239000, China)
Abstract: To probe into tourism texts translation, corpus is introduced and monolingual comparable corpus of English tourism texts is constructed.Firstly, the status quo of tourism translation is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study on techniques of tourism translation, tourist guide translation, corpus-based study, etc, deficiencies of current study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new research idea is proposed.Then, the pape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cale of monolingual comparable corpus, channel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softwares to process and retrieve data.Finally, based on self-built corpora, lex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between original English tourism texts? and C-E translated English tourism texts? are compared and suggestions for C-E tourism transla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comparable corpus; English tourism texts; iexical features; syntactic features
自Mona Baker運用語料庫手段開展翻譯研究以來,翻譯學的研究方法越來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語料庫陸續(xù)出現(xiàn)。隨著國內(nèi)學者對語料庫方法的引入,語料庫翻譯學取得長足發(fā)展。如今,借助語料庫進行翻譯研究得到更多學者的響應(yīng),有關(guān)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主要涉及翻譯語言特征研究、譯者風格研究、翻譯規(guī)范研究、翻譯教學研究、口譯研究等。語料庫種類日益多樣化——平行語料庫、類比語料庫、翻譯語料庫、口譯語料庫不斷出現(xiàn);通用語料庫、專門語料庫、學習型語料庫相繼建立起來。
漢語旅游資料的英譯是向海外推銷我國旅游產(chǎn)品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提高英譯文本的質(zhì)量有助于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海外游客,促進國內(nèi)旅游業(yè)的繁榮,因此對旅游翻譯進行研究十分必要。語料庫手段開展的翻譯研究依托于真實語料,對語言特征進行描寫,剖析翻譯現(xiàn)象、翻譯過程和翻譯實質(zhì),能全面揭示翻譯規(guī)律。因此,運用語料庫手段對旅游翻譯進行研究很有意義。
一、旅游翻譯研究現(xiàn)狀
我國對旅游翻譯的研究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者們多從旅游翻譯存在的問題、技巧和方法、中西文化差異等方面入手。如張寧探討了旅游文本傳遞的文化因素,解析了引起旅游文化差異的原因,并提出了旅游文本翻譯的標準與策略[1]。文軍等依據(jù)目前旅游資源英譯反映出的問題,調(diào)研了多個英語國家國外游客的感受,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揭示了當前旅游英譯存在的各種問題,弄清了國外游客的心理需求,提出了旅游文本英譯的實用技巧[2]。
第二階段,隨著研究的持續(xù)開展,旅游翻譯的研究內(nèi)容逐漸豐富,旅游廣告、景區(qū)公示語、旅游指南翻譯等受到更多關(guān)注,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也更加多樣。如曾利沙研究了旅游指南的主題劃分與特征、文字內(nèi)容的分類與定性概述、主題信息突出策略原則與有關(guān)策略和方法的使用[3]。楊勁松和曾文雄將修辭學理論用于旅游翻譯,討論了修辭偏離操作在體現(xiàn)順應(yīng)性翻譯美學傳真中的功能[4]。
第三階段,伴隨計算機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運用語料庫手段對旅游翻譯進行的定量研究開始出現(xiàn),研究的深度得到大幅提升。如康寧對國內(nèi)網(wǎng)絡(luò)英語旅游資源和國外網(wǎng)絡(luò)原創(chuàng)英語旅游資源的標準化類符/形符比、平均詞長、平均句長和詞匯密度開展了對比分析,提出了改進國內(nèi)網(wǎng)絡(luò)英語旅游資源質(zhì)量的方法[5]。唐芳和李德超比較了漢語原語旅游文本與翻譯漢語旅游文本在類符/形符比、詞匯密度、實詞、代詞及虛詞方面的差異,找到了二者在詞匯層面存在的六大不同并依次進行了剖析[6]。
總的來看,旅游翻譯研究經(jīng)歷了從定性到定量的轉(zhuǎn)向,研究的視角逐漸多樣化,研究的深度不斷拓展。然而,基于語料庫的定量研究多關(guān)注旅游文本的整體特點,如類符/形符比、平均詞長和句長、詞匯密度等,研究的內(nèi)容較為宏觀。本文將根據(jù)自建的英語旅游語料庫,運用定量和定性結(jié)合的方法,深入分析英譯旅游文本與原創(chuàng)旅游文本在詞匯與句法方面的不同,旨在為旅游文本漢譯英提供借鑒。
二、旅游語料庫介紹
本研究依據(jù)的是筆者自建的英語旅游文本類比語料庫,包括兩個子語料庫,一是英語原語旅游文本語料庫(簡稱“原語庫”),二是漢譯英旅游文本語料庫(簡稱“譯文庫”)。另外,在數(shù)據(jù)分析階段還用到了漢語原語旅游文本語料庫,譯文庫是其對應(yīng)的英譯文。
原語庫的語料來自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三個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語料庫庫容達到208 898詞;譯文庫的語料選自中國大陸,庫容為208 888詞,與原語庫相當。語料庫的資料來源于以下三種途徑:網(wǎng)上的電子資料,紙質(zhì)的印刷物、書籍、宣傳冊,以及關(guān)于景區(qū)介紹的照片。首先,所有文本均以完整篇幅收錄,分別用UTF-8和Unicode編碼逐一存為txt文本;之后使用EditPlus進行處理,獲得清潔文本;再用TreeTagger對語料進行詞性標注;數(shù)據(jù)檢索階段,綜合運用Wordsmith和Antconc軟件得到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一)詞匯特征探討
1.主題詞。Scott認為,主題詞指語料庫中使用頻率大大超出正常標準的詞語,即出現(xiàn)頻率相對較高的詞,但卻不一定是語料庫中最常用的詞語,偏高的程度就是該詞的“主題性”[7]。運用Wordsmith軟件,分別設(shè)定原語庫和譯文庫為觀察庫,Crown_CLOBCrown_CLOB語料庫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許家金教授和梁茂成教授于2012年建成,規(guī)模達200萬詞。為參照庫,去除功能詞后,得到兩個語料庫的前20個主題詞(如表1所示)。
在前20個主題詞中,兩個語料庫有四個相同:park, located, miles/meters和museum,顯然,無論原文還是英譯文都花費大量篇幅介紹公園和博物館,也習慣描述景點的位置及距離信息。但是,原語偏愛小島(island)、海洋(beach, beaches, bay, coast)和城市(city, downtown),英譯文本則更關(guān)注寺廟(temple)、山(mountain, MT)和水(lake, river)。
在動詞的使用方面,原語庫前20個主題詞中出現(xiàn)了visit, drive和walk三個主題詞,表達訪問、參觀以及旅游的方式(驅(qū)車或步行);而譯文庫未出現(xiàn)動詞。在形容詞使用方面,譯文庫前20個主題詞中出現(xiàn)了scenic, Chinese, ancient和famous四個主題詞,其中scenic常見于短語scenic area, scenic resort, scenic spot和scenic zone中,Chinese是中國特色詞匯,ancient和famous則分別用于形容景點“年代悠久、著名”;而原語庫沒有類似的形容詞。在專有名詞使用方面,原語庫前20個主題詞中有Vegas(美國城市),譯文庫有China, Emei(峨眉山)和Ming(明代),顯然英譯文本帶有強烈的中國色彩。
此外,原語庫中第二人稱代詞“you”(1849次)在主題詞中頻率最高,譯文庫中的“dynasty”在主題詞中的頻率位列第三,這兩個詞匯頗值得關(guān)注。詞語在語篇中不是孤立的,詞匯之間具有“相互期待”,這種組合模式可從搭配來理解,搭配指語篇中兩個或多個詞匯的共現(xiàn)[8]。利用Antconc檢索“you”在原語庫中的搭配情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詞叢“youll find”(61次)、“you can also”(58次)、“you can take”(33次)、“you can see”(30次)、“you can visit”(28次)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些短語的使用給游客提供清晰明確的指示,對旅游活動有極大的指引作用。而譯文庫中“you”僅出現(xiàn)538次,不到原語庫的1/3??梢钥闯?,原語更突出與讀者的交流,循循善誘,縮小了和讀者的心理距離,是尊重讀者的體現(xiàn)。
用同樣的方法檢索譯文庫中“dynasty”左側(cè)的搭配情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of/during/from/in the ...dynasty”頻繁出現(xiàn),如“the archway was a masterpiece of the Ming Dynasty architecture.”。但是,在原語庫中檢索“dynasty”,發(fā)現(xiàn)頻數(shù)為0。眾所周知,漢語中具有用朝代標記時間的習慣,漢語旅游文本也是如此。受此影響,旅游英譯文本也經(jīng)常運用歷史朝代表達時間,留下了翻譯的痕跡。但是,對于不甚了解我國歷史文化的英語讀者而言,這種表達形式較難接受。
2.人稱代詞。中文和英文的人稱代詞都可劃分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如英語中的I(my)、we(our)、you(your)、he/she(his/her)、it(its)、they(their),漢語中的我、你、他(她/它)、我們、你們、他們。表2統(tǒng)計了原語庫和譯文庫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稱代詞的使用情況。
從表2可知,原語庫和譯文庫均運用了一定數(shù)量的第一、二人稱代詞。旅游語篇旨在向讀者提供旅游信息,提升旅游的可能性。此類語篇注重用親切的語言與讀者溝通,營造融洽的交際氛圍。第一人稱是直抒胸臆的表現(xiàn)形式,所描寫的如同是作者所見、所聞的情景,其人際意義在于給讀者真情實感。第二人稱能把作者的想法和感受直接傳遞給讀者,讓讀者參與正在談?wù)摰氖挛?,?chuàng)設(shè)一種面對面的互動、商量、引導(dǎo)語境,從而引起讀者的同感。兩個語料庫第一和第二人稱代詞的運用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交流,表明旅游語篇不但提供旅游指南,還具備某種互動性,人際意義尤其明顯。但是相比之下,在這兩類人稱代詞的使用上,原語庫分別是譯文庫的3.47倍和3.96倍,說明原語中運用第一與第二人稱代詞的傾向性較大,文本互動性更好,人際意義更加明顯。
此外,原語庫第三人稱代詞的數(shù)量低于譯文庫。文本中的第三人稱指除了作者和讀者以外的人或物,具備回指作用,起到文本連接與聯(lián)貫的功能。鑒于英漢語言體系的不同,英語中第三人稱回指出現(xiàn)較多,漢語中使用較少。檢索漢語原語旅游文本語料庫中的第三人稱代詞,發(fā)現(xiàn)其比例小于原語庫,因此譯文庫第三人稱代詞使用偏多的原因可排除漢語原語的影響。這樣一來,譯文庫第三人稱代詞數(shù)量高最可能是漢譯英引起的。翻譯語言的一個特征是“規(guī)范化”,即譯者具有遵循、甚至夸大目的語中的典型模式和做法的傾向[9]??梢?,譯文庫中第三人稱代詞使用頻率偏高體現(xiàn)了翻譯的“規(guī)范化”。
(二)句法特征探討
1.時態(tài)特征。英語的時態(tài)達十六種之多,本文著重研究其中最基本的八大時態(tài),如表3所示。
首先,將八種時態(tài)進行歸類整理,統(tǒng)計兩個語料庫中現(xiàn)在時(包括一般現(xiàn)在時、現(xiàn)在完成時和現(xiàn)在進行時)和過去時(包括一般過去時、過去完成時、過去進行時和過去將來時)的使用情況(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在現(xiàn)在時使用方面,原語庫是譯文庫的1.60倍。但原語庫的現(xiàn)在完成時與現(xiàn)在進行時的使用均少于譯語庫,所以原語庫的現(xiàn)在時多在一般現(xiàn)在時使用多。在過去時的使用方面,譯文庫是原語庫的1.71倍,主要是由于英譯文本一般過去時使用偏多。
旅游文本試圖通過對景點的描述,勸說、號召游客前來旅游,其本旨在于引起讀者注意、燃起旅游熱情并即刻付諸實踐?,F(xiàn)在時,尤其是一般現(xiàn)在時,或陳述經(jīng)常性、有規(guī)律的行為,或表達真實存在的事物,讀者在閱讀有關(guān)景點的一般現(xiàn)在時的客觀描述時,會萌生追憶過去、看清現(xiàn)在和探索未來的念頭,并有可能采取行動。同時,如同影視攝影師利用特寫技術(shù)將過往的情景呈現(xiàn)給觀眾一樣,旅游語篇利用現(xiàn)在時的聯(lián)想時間意義來喻指聯(lián)想的行為動作和現(xiàn)實客觀性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即將過去的事情拉回現(xiàn)在,讓讀者產(chǎn)生親臨其境之感,對描述的事物、情景深信不疑。英語原創(chuàng)旅游文本在對景區(qū)及其服務(wù)進行介紹時,多選用現(xiàn)在時,能起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而譯文庫過去時使用較多,尤其是一般過去時頻繁出現(xiàn)。過去時陳述過去特定時刻出現(xiàn)的行為或狀態(tài),和現(xiàn)在不發(fā)生必然關(guān)聯(lián)。漢語原語旅游文本習慣對景點的歷史沿革進行詳細描繪,受其影響,英譯文本也存在許多歷史文化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通常以一般過去時呈現(xiàn),導(dǎo)致譯文庫過去時比例升高。例如,“During the Yuan Dynasty, the Yuanjue Temple was established on this site and around 1060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then Governor of Kunming, Gao Zhiseng built a villa here for use as a summer palace.In 1320 the Monk Yuanfeng, a disciple of Master Xiongbian from the Bamboo Temple built what is now known as the Huating Temple on this site”。 這段話用了三個一般過去時的句子,清楚地交代了華亭寺的來源。
兩個語料庫的完成時(包括現(xiàn)在完成時和過去完成時)、進行時(包括現(xiàn)在進行時和過去進行時)與將來時(包括一般將來時和過去將來時)的使用情況,如表5所示??梢钥闯觯Z庫和譯文庫的進行時使用數(shù)量差別不大,而完成時和將來時存在一定差別。
在完成時使用方面,譯文庫的現(xiàn)在完成時使用較多。與一般過去時不同,現(xiàn)在完成時陳述過去的行為或狀態(tài)延續(xù)至今并且已然完成,突出過去發(fā)生的行為對現(xiàn)在產(chǎn)生的影響。譯文庫一般過去時和現(xiàn)在完成時的使用均高于原語庫,說明英譯文本不僅強調(diào)對過去行為的描述,也強調(diào)行為的延續(xù)性與對現(xiàn)在的影響。例如,譯文庫中的句子“In the Qing Dynasty, a man surnamed Gui,worked out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clay making with Peking Opera masks.Since then, clay Peking Opera masks have become a popular present among relatives and friends” 不僅介紹了京劇的由來,而且強調(diào)了從當時到現(xiàn)在京劇一直廣受歡迎的事實。原語庫中也有類似的句子——“As the town grew into a city, it became known for its extravagant Las Vegas shows that included famous entertainers, bawdy comedians”。雖然拉斯維加斯的歌舞秀至今仍很著名,但原文并沒有使用現(xiàn)在完成時,并不強調(diào)現(xiàn)狀。
在將來時使用上,原語庫多于譯文庫,主要在于原語庫一般將來時數(shù)量偏多。一般將來時陳述將來特定時間的行為或?qū)砟骋欢螘r間內(nèi)頻繁發(fā)生的行為或狀態(tài)。用在旅游文本中,一般將來時能讓潛在游客對即將發(fā)生的旅游行為充滿想象、期待和憧憬。運用wordsmith分別對原語庫和譯文庫中包含“will”的三詞搭配進行檢索,發(fā)現(xiàn)原語庫中will take you,you will be, you will find, you will also和where you will出現(xiàn)頻率最高;譯文庫與之類似,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you will see, you will be, you will feel, will see the和visitors will be。原語中一般將來時的頻率較高,比譯文更能激發(fā)讀者的好奇心,實現(xiàn)與讀者的共鳴,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旅游。
2.語態(tài)特征。由于施事的原因、句法的要求、修辭的考慮和文體的需要,英語有過量運用被動句式的偏好,正式文體更是如此;而表達相同的語氣,中文常常運用無主句、主語省略句、主語泛稱句等,不用被動語態(tài),因此被動句式的使用有限。正如連淑能所說,英語慣用被動式,漢語慣用主動式,英漢互譯時,句式的轉(zhuǎn)換就成為一項常見的技巧[10]。
表6統(tǒng)計了兩個語科庫的被動語態(tài)使用情況。從表6可以看出,原語庫被動式比例為11.26%,而譯文庫比例高達21.64%,接近原語的2倍。既然漢語本身較少使用被動式,那么譯文中被動句比例的增多說明譯者將一些主動句翻譯成了被動句。例如,“花園剛剛向公眾開放,景色優(yōu)美”被譯為“The garden has just been opened to the public but is beautifully? presented”,原文雖然是主動形式,譯文卻用了兩個被動句式對應(yīng)。
譯文中被動句的高頻使用也體現(xiàn)了“規(guī)范化”這一翻譯共性,但是表達效果卻不如原語生動活潑。究其原因,旅游文本屬于呼喚型文本,應(yīng)該多為讀者考慮,加深和游客的交流。而被動句式展現(xiàn)給游客的往往是客觀和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內(nèi)容,顯得刻板正式,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例如,
原語庫:visitors can discover intriguing convict history and its many stories through a variety of interpretive experiences.
譯文庫:Hand rails are assembled for tourists to have a rest and sightseeing.
原語以游客為中心,描述其所見所聞,容易為讀者接受。而譯語的被動句式強調(diào)的是“Hand rails”,而非“tourists”,未能從受眾角度考慮。如果改成“Tourists can hold on to hand rails and have a rest and sightseeing”,將更加符合旅游英語的表達習慣。
四、結(jié)語
本研究基于自建語料庫,對英語原創(chuàng)旅游文本和英譯旅游文本的詞匯與句法特征進行了比較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兩個語料庫前20個主題詞中僅有4個相同;在動詞、形容詞和專有名詞的使用上均存在差異,其中“dynasty”和“you”兩個詞匯差異顯著。在人稱代詞使用方面,原語庫的第一和第二人稱代詞明顯多于譯文庫,具有更好的感染力和表達效果;而第三人稱代詞在譯文庫中數(shù)量更多,體現(xiàn)了翻譯的“規(guī)范化”特性。在時態(tài)方面,原語庫現(xiàn)在時多于譯文庫,過去時少于譯文庫,原語更能激起讀者的旅游欲望,而譯語對景點歷史信息的介紹直接導(dǎo)致了過去時使用增多;譯文庫現(xiàn)在完成時使用更多,突出過去的行為對現(xiàn)在的影響;原語庫一般將來時數(shù)量較多,有助于促成旅游行為的發(fā)生。在語態(tài)方面,譯文庫被動句式多于原語庫,也體現(xiàn)了翻譯的“規(guī)范化”,但是譯文卻不如原語生動自然。
通過對英譯旅游文本詞匯與句法特征的分析,找出其與英語母語旅游文本的差異,可以為漢譯英旅游翻譯提供如下啟示:注意景點的選取,多介紹海洋等英文讀者感興趣的話題,減少不必要的歷史信息內(nèi)容介紹;增加第一與第二人稱代詞使用,避免盲目運用第三人稱代詞;多選用一般現(xiàn)在時和一般將來時,少使用一般過去時;多選擇主動語態(tài),控制被動語態(tài)的數(shù)量。
參考文獻:
[1] 張寧.旅游資料翻譯中的文化思考[J].中國翻譯,2000(5):54-56.
[2] 文軍,鄧春,辜濤,等.信息與可接受度的統(tǒng)一——對當前旅游翻譯的一項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科技翻譯,2002(1):49-52,64.
[3] 曾利沙.論旅游指南翻譯的主題信息突出策略原則[J].上海翻譯,2005(1):19-23.
[4] 楊勁松,曾文雄.旅游翻譯中的修辭偏離操作及其順應(yīng)性美學傳真[J].上海翻譯,2008(4):37-40.
[5] 康寧.基于類比語料庫的中國網(wǎng)站英語旅游文本語言分析[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05-109.
[6] 唐芳,李德超.基于語料庫的漢譯旅游文本“翻譯固有型”詞匯特征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3):117-124.
[7] Scott M.Problems in Investigating Keyness, or Clearing the Undergrowth and Marking out Trails[A].Bondi M,Scott M.Keyness in Texts[C].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8] Sinclair J M.The search for units of meaning[J].1996(1):75-106.
[9] Baker M.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M]// Harold Somers.Terminology,LSP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Engineering,in Honour of Juan C.Sager.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6:176-177.
[10] 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02.
[責任編輯:吳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