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娟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引導工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建構審美,從發(fā)展的角度引導學生豐富自我,從審美的角度引導學生實現(xiàn)自我,讓學生形成獨立的欣賞能力和基本的思維方式。
首先,教師重視“講”,輕視“讀”。因為在讀的時候缺乏教師的引導,所以學生的朗讀帶有形式主義,缺乏對文章的真實感悟。其次,教師更注重學生分數(shù)的高低。這種單一的評價模式導致學生的思維依賴對語文閱讀的講解分析模式。還有,當前的教師也注重用講故事、唱歌曲等多種形式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但是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這方面存在缺陷,沒有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和時間,學生缺少甚至沒有了真實體驗。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比較重視教學形式和內容,在這種理念支撐下,教師適度的指引和幫助,會使學生的感知、想象、思維得到很大的提升,從而幫助他們尋找到閱讀的快樂與成功。堅持不懈,學生就會對真實生活有愉悅的感受,形成審美。其次學生道德養(yǎng)成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形成審美情趣。教師在課堂上要用語文知識融通文章的美,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從而完善人格素養(yǎng)。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領者,師生在交往互動的過程中建構審美,這時學生的思維會變得特別活躍,能在感受美和體驗美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美。
(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感悟本色之美
小學語文教材的很多地方滲透著自然美。這些自然的形態(tài)美、顏色美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需要教師整合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方式引領學生一起分析,一起研究,共同挖掘和體驗。那么什么是形態(tài)美呢?形態(tài)美是教材中描寫的自然景物的自身姿態(tài)與造型的完美結合。由于每個人的認識不一樣,所以對相同景物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的同時應發(fā)揚個性,尋找共性,從而形成不一樣的審美認知。而帶給人們另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就是色彩美。色彩美在哪里?如果能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自然能感受到顏色帶給人們的美的感受。
(二)引導學生體驗閱讀,感受情境之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直接講述知識,應該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加強理解和感悟,從而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思想與情感的碰撞,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老師總是不給學生自主發(fā)揮情感的空間,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的真實情感得不到體現(xiàn)。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逐步帶領學生走進作品,體驗文章的意境之美,真正領略文章的內在美,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提升個人語文素養(yǎng)。
(三)引導學生體驗直觀,獲得豐富畫面
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比較單純。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地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景色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這對學生構建審美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的。
(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受意境之美
通過多媒體技術,學生可以充分感受作品的畫面之美。實際上,除了學生直觀感受到的美之外,教師也可以請學生結合畫面,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一些新的元素、新的氣息,來拓展意境之美。
(五)引導學生拓寬閱讀,形成審美建構
在學生的審美建構方面,教師不僅要以教材為重要抓手,更要結合課外閱讀材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學生想要真正具有正確的審美意識,單純依靠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不能被教材束縛,要打破局限性,通過不同的閱讀感受,拓寬學生的審美思路,讓他們在潤物無聲中形成審美建構。
當今社會不僅需要有知識的文化人,更需要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教師應從小培養(yǎng)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孩子及早豐富自我,實現(xiàn)自我,這就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建構的目的。
作者簡介:江蘇省溧陽市西平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