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貞
【摘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但提起寫作文,許多學生無從下手,這顯然是學生在腦海中缺乏可供習作的素材,也就是平時沒有養(yǎng)成積累習作素材的習慣。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愛寫作,樂意徜徉在習作這塊園地,是語文教師的追求。
【關鍵詞】喜愛樂學;習作;削減;難度;感悟;賞識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永恒的主題。作文教學,第一是難,第二是難,第三還是難。多年的從教生涯中,感受最深的、最棘手的就是教作文,學生最感頭痛的也是寫作文。每逢作文,學生視之為畏途,大多數(shù)學生緊皺眉頭,右手緊握鋼筆,左手用力按本,雙目凝視紙面,許久也寫不出一句話,有時候?qū)懗鰩仔衼砀械讲粷M意又劃去,看起來簡直是受罪。經(jīng)過深入探討,筆者認為,其中的癥結就是學生對作文有畏懼、厭煩的心理。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不僅克服了這種畏難情緒,而且還喜愛寫作,樂意徜徉在習作這塊園地呢?
一、輕描淡寫說作文
我出生于農(nóng)村。奶奶病逝那一年我才5歲。我家與奶奶家距離約200米。到了晚上黑燈瞎火的,伸手也不見五指。我獨自一人來往于200米之間沒有絲毫的害怕??珊髞韹寢屜游姨詺?,常常用燈影之類嚇唬我。之后我就再也不敢走夜路了。我怕走夜路源于媽媽的恫嚇。正如例子中的“我”因為害怕走夜路源于媽媽的恫嚇一樣,學生畏懼寫作文,很多時候也源于教師和家長的“恫嚇”:“作文很難,你要認真對待;考作文要竭盡全力,它能左右你的語文成績,今后甚至和你的前途息息相關;說到底,語文的競爭就是作文的競爭;不要看你一二年級的語文成績那么好,到了高年級有了作文,你的語文成績就不一定這么好了,所以,作文面前必須打醒十二分精神才行。”諸如此類的話語無一不是讓學生高度重視作文的學習。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這些語言除了起到恐嚇的作用外,絲毫也不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反之會給學生帶來怕作文的畏難心理。例如,在一次作文課上,筆者想當然地先講了一大套“如何如何才能寫好”的空洞理論,接著按習作需要出示要求。自以為這樣學生就理解了,誰知動手寫的人很少。學生小李竟然說:“作文難,難于上青天?!贝藭r多數(shù)學生也起哄。這時的筆者——傻眼了。他們心里畏懼,無從下手。筆者該怎么辦?沉思一想,筆者進行了下面的引導:“作文有什么難?不就是用筆記下心里想說的話嗎?不就是把你做過的事、聽到的話、想到的問題用筆反映在紙上嗎?你們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童話家,每一個孩子將來都有可能成為作家……”此話一出,課堂馬上變得安靜了,動筆寫作的學生也認真了,課后檢查,效果不錯。自此,筆者都是這樣輕描淡寫地灌輸作文不難的理念,如此一來,學生們就有了寫的沖動。其心理上就沒有怕作文的概念了,與此同時,他們還會在為了心中的“童話家”“未來的作家”而奮斗,這股內(nèi)驅(qū)力也就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了。
二、削減難度練作文
雖然教師教授了寫作的技巧和常說一些作文不難的話,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大部分學生面對寫作時,畏懼的心理還是會有的。這該怎么辦呢?現(xiàn)在的小學作文教學幾乎都是把記敘文當作了記實作文。其實這完全錯了。這樣做怎能不拔高寫作要求呢?怎么能不讓小學生害怕寫作文呢?這樣做只能毀了學生樂于習作的情感和價值觀。筆者想,要扭轉(zhuǎn)這種局面必須降低學生寫作文的要求:做到①字數(shù)不限,可多可少。②及時記錄自己的煩惱或快樂。③及時記下新奇的發(fā)現(xiàn)、真實的感受,記錄過程不必強調(diào)結構的完整,語句也不必字斟句酌,細節(jié)也不一定非要寫具體。降低了作文的要求也就降低了作文的難度,從而讓學生感受不到作文的難。教師對害怕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要百般呵護,培養(yǎng)其興趣,樹立信心,引他們上路。也就是說,首先讓他們明白寫作文并不可怕,作文就是寫自己的話。如,班上有一個女生,作文老是寫不好,但她很會編織草蜢,于是,筆者讓她教全班學生織草蜢。她從選料、手工制作、剪裁帶縫合,介紹方法說得頭頭是道,具體流暢。筆者因勢利導:“把你剛才說的用筆寫下來,就是一篇好作文了?!睆拇?,她不再覺得作文難寫了。
教師為這類學生掃除了畏懼的心理,扶上了路后,在平時教學和批改中應該珍惜學生習作中的每一個亮點,以飽蘸感情的批語,一次親切體貼的談話,導引他們走出作文的誤區(qū),期待他們點點滴滴的進步。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時時獲得成功的喜悅,寫作搖籃就此誕生,教師和父母就不必擔心他們寫不好作文了。
三、引領感悟下水文
情深才能文美,正如王國維所言:“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情動才能辭發(fā),作文教學如能使學生達到樂此不疲的境界,則必有創(chuàng)造性的收獲。要使學生愛作文,視作文為樂事,教師必須做好鋪設“引領感悟下水文”這一寫作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找準動情點。例如,在上《赤崗山村文化公園游記》的作文指導課時,當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活動后,那些活動的過程、事物的形態(tài)就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了一定的表象,或叫有所積蓄。葉圣陶說:“寫作是一種技術,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積蓄,使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愿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相通的妙趣,又是另一回事?!币虼?,筆者在學生有所積蓄,想表達,而又無力表達時,乘勢朗讀“下水文”。聲情并茂的朗讀推開了學生的記憶大門。那熱鬧的場面,具體的動作,細膩的心理,以及赤崗山村美麗的景色在學生們的大腦中再現(xiàn)。而這次的再現(xiàn),有別于整個活動的回憶,這是有選擇、有重點、有想象,是用語言對客觀的表達。學生聽了后覺得“有章可循”“有帖可臨”,進而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在心頭。
讀完“下水文”后,筆者趁熱打鐵,讓學生再次默讀“下水文”,寫下自己的感受,匯報交流。他們七嘴八舌地說:“老師寫得很具體?!薄霸瓉碚J為觀察就是看,讀了老師的文章才知道,還可以用鼻子聞,用手摸,用口問……”“我感覺你很會想象,由花想到果,由果想到寶石”“我準備像你那樣開頭……”學生們口頭交流,精誠合作,資源共享,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啟發(fā)、肯定、鼓勵。這樣,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思維發(fā)生了碰撞,其傾吐欲望以及生命靈感被適時激發(fā)了,濃厚的興趣就此被激活了,困難的事變得容易了,妙筆生花就不是一句空話了。事實證明,只有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才更具科學性,更符合語言學和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他們的個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四、賞識眼光看作文
于永正強調(diào),每個學生的作文都是100分。顯然,于永正用高分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成績,讓每一位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是的,如果我們以一個成年人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習作,那么“錯誤”將永遠也找不完。因之,我們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習作,用顯微鏡挖掘?qū)W生的閃光點。例如,教學中筆者采用了“基本分+獎勵分”這種超越100、高分激勵的形式為學生楊帆。基本分是100,只要學生的習作有真情實感,文從字順,敘述清楚,就不深究描寫是否細致,語言是否生動,就給100。對習作中出現(xiàn)的精彩片段,好詞佳句,修辭手法等精彩之處都用附加分給與肯定和獎勵。這形式完全拋棄了“挑剔”的眼光,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悅,然后充滿自信。平時,學生每交一篇習作,在筆者這里都得到最大的鼓勵,只要有一點可取之處,筆者就以各種“理由”為學生加分,從而把學生的優(yōu)點放大。作文稍有進步,筆者就下批語鼓勵他:“今天的作文寫得真美!”“你對細節(jié)的描寫不亞于冰心奶奶?!薄凹亦l(xiāng)的美景,在你的筆下如詩如畫,美不勝收,回去打印好,讓老師幫你投稿……”或許就是你這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分數(shù),一段評語,一句表揚,就讓他在學習生活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至少,這樣的作文教學也是對學生們一生的發(fā)展傾注了人文關懷,給予了學生人生旅途中一柱精神的燭光。如此的教學,讓筆者的學生克服了畏難心理。他們只要一聽到“今天上作文課”,就歡呼雀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俗語說:“只要你給他一縷陽光,他就會像太陽一樣發(fā)出萬丈光芒?!苯虒W何不如此?善教的教師,開始時是站在學生的前面,繼而是守在學生的身邊,最后是退到學生的身后。作為教師,妙啟善導,教給學生生活與學習的真諦,這些知識必將讓他們受益終身;寫作的原野也必將因為這些樂學花蕾的綻放,而顯得絢麗多彩.
參考文獻:
[1]田本娜.小學作文教學的可喜變化[J].小學語文教學,2005(10).
[2]拖覺使也.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基礎教育課程,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