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劍 高麗珠
摘要:我國高校學生雖然擁有愛國情懷,但是大部分學生并沒有采用理性的方式抒發(fā)自己對祖國的熱愛。高校應該在國內外經濟、政治、文化環(huán)境日益復雜的背景下開展愛國教育國防教育,予以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可以理性愛國,根據學生心理特征靈活的轉變教育方式,為大學生構筑符合時代要求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應用科學文化武裝學生大腦,堅定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關鍵詞:愛國教育 國防教育 統(tǒng)一發(fā)展
一、國防教育與理性愛國教育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
通過國防教育將現代社會與愛國典范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在教育過程中增加學生知識廣度。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是思想逐漸成熟的過渡階段,因此高校青年學生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發(fā)現我國青年學生尚存在感性行事,無法正確地看待事物,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在情感把握方面容易失去分寸,這些均不利于青少年發(fā)展。
青年學生不成熟的思維以及盲目性行為,容易為心懷叵測者提供機會,造成嚴重影響。愛國教育非常重要,同時需要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將國防教育與愛國教育統(tǒng)一起來,發(fā)揮兩者的教育優(yōu)勢,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發(fā)展觀,理性看待愛國主義。
(二)鍛煉學生個人品格
為促使學生擁有國防意識,高校遵循教育部對青年學生教育提出的要求,為培養(yǎng)學生形成綜合素養(yǎng),關注學生專業(yè)知識學習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一系列活動錘煉學生的品格,借助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防教育的優(yōu)勢,促使學生擁有軍人品格。當代大學生普遍對國際軍事關注程度不足、分析深度不足的問題,缺乏全局發(fā)展觀,比如對南海等與國家主權相關的國際糾紛問題,無法發(fā)現問題的核心要點,只停留在淺層面的信息,缺乏對事件合理精準的判斷,很容易在愛國情懷表達時出現錯誤的言論。把握大學生思想,掌握學生愛國主義現狀,這些都是高校國防教育需要掌握的資料,在掌握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開展教育工作,提高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三)加強國防教育與愛國教育的統(tǒng)一
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的培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國防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擁有愛國情懷并對愛國擁有理性的認知,在我國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主義建設得到極大的完善,人們可以享受和平穩(wěn)定的生活。為了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青少年貢獻自身力量,在學習過程中關注中國文化,從中國民族精神中汲取營養(yǎng),由此形成持久、穩(wěn)固、強烈的民族意識與品格。
二、國防教育與理性愛國教育的問題
高校會在新生入學時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很多大學生會從自身層面審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無法正確的理解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內容,為防止學生因精神變異或情感沖動,出現不當的愛國行為,高校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認知觀,以下為高校國防教育與理性愛國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心理沖動
學生在日?;顒又袝霈F不當的行為,因為心理沖動導致大學生行為偏激,中華傳統(tǒng)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并構筑當代大學生思想情感的支撐,在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渲染下,每一個大學生或多或少的受到環(huán)境氛圍的影響,身上栽植愛國主義的種子,但是學生成長期間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與我國愛國主義精神相背離的言論或價值觀的影響,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動搖大學生心中對國家的信仰,愛國主義精神是學生需要擁有的情感,鑒于很多學生在大學階段上處于叛逆期,所以會因為生理問題影響到自身行為,如果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時刻無法為其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就會影響到學生。高校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懷,并理性看待愛國主義,防止被用心不良之徒利用。
在自媒體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學生可能會受到網上不當言論的影響。導致愛國行為具有麻木性,會威脅到國家的穩(wěn)定與安全,高校需要在教育上予以學生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愛國主義。
(二)協調問題
高校在新生入學時便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但是在當下發(fā)現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沒有從學生能力培養(yǎng)層面進行考量,愛國主義教育僅體現在我國傳統(tǒng)思想學習方面,在當下應該改變教育的模式,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融入現代元素,表現出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
從國家經濟的層面分析學生能力,培養(yǎng)學生需要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擁有強悍的綜合技能,分析市場環(huán)境,根據掌握的信息對所有從事的工作進行分析判斷并制訂計劃,這些均是大學生在當下需要擁有的能力。愛國主義建設應該關注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同時借助愛國主義教育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工作者在全面發(fā)展觀的層面看待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發(fā)現愛國主義教育的著力點,結合當下經濟發(fā)展情況,從諸多時事素材中選擇具備時代特征的新聞內容,引導學生采用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正確的辨析愛國行為,深入理解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內容,由此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大學生愛國主義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對國家繁榮發(fā)展、人民團結安定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國防教育與理性愛國教育的方法和內容
(一)了解發(fā)展歷史
愛國教育是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分析學生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從學生層面進行教育宣講,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國防教育的內容,知道我國發(fā)展史,增加對國防發(fā)展史的了解程度。了解歷史對學生分析國防教育內容異常關鍵,掌握足夠的因素,總結經驗教訓,結合當下對未來的需要,制定計劃。了解我國軍隊、我黨的發(fā)展史,促使學生根據以往工作反思當下國家發(fā)展存在的不足,找到國家發(fā)展與軍事發(fā)展滯后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結合當下的發(fā)展現狀,確定日后需要努力推進的工作。
國防教育需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可以理性地分析我國國情,發(fā)現自身在認知方面存在的不足,國防教育應該有計劃的進行,使學生正確理解愛國主義。除此之外,高校教育人員還應該鼓勵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追求探索,豐富自身知識體系,強化個人能力,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二)維護社會穩(wěn)定
讓學生通過愛國教育了解我國構建和諧社會付出的努力,從社會秩序與政治局面出發(fā),分析維持國家良好的發(fā)展秩序與政治局面需要進行的工作。通過國防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促使學生擁有正確的愛國主義觀,維持穩(wěn)定社會秩序需要遵循黨的領導,積極響應組織作出的安排,強化國家凝聚力。在國防教育愛國主義的引導下,使學生從維持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局面層次考量問題,形成理性的愛國主義觀。
(三)把握社會關系
在復雜的經濟局勢國際政治環(huán)境下,擁有敏銳的辨識能力以及良好的政治覺悟是青年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積極的開展國防教育,可以避免學生在成長中無法對事件擁有良好辨識能力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國防教育與愛國教育的開展是培養(yǎng)高校青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理性思維、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發(fā)現事件發(fā)展規(guī)律的有效手段。遵循黨的領導、聽從組織安排,從國家大局層面進行考量并開展相應活動,維持良好社會秩序,通過理性的行為表達對國家的熱忱,而不是貿然行動,否則會出現得不償失的情況。學生需要對國內國外環(huán)境有深入的了解,分析的觀察國際形勢,并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保持清醒的意識,愛國主義需要使用理性的思維,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防止學生因不成熟的思維被心懷叵測之人利用,影響到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
(四)營造教育氛圍
高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擁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應該在當下整合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使國防教育與愛國教育可以達到目標。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培育氛圍,在此基礎上開展愛國教育,國防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的表現效果,以校園文化實踐作為促使學生形成理性愛國思維的媒介,灌輸愛國主義教育,在活動中讓學生輕松地感受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高校還可以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征文活動,要求實施以新中國成立為背景,按照自己的想法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書寫一篇征文,學校會對內容進行評級,對前三名征文作者予以一定的鼓勵,由此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征文活動的激情,在此過程中從不同角度寫出學生對民族團結、國家富強的美好祝愿,通過寫作加深對國家的了解與認識。使用真誠的語言表達對國家的喜愛之情。除此之外,高校還會開展核心主義價值觀道德講堂,通過講堂活動指出道德領域存在的問題,并在活動中宣傳愛國典范,讓學生在學校營造的良好氛圍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語
青年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需要在當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現實現中國夢需要具備的能量,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發(fā)展觀,為祖國建設不斷努力。在學生成長期間,高校應該發(fā)揮教育優(yōu)勢,通過愛國教育、國防教育提高學生的政治敏感度,使學生能夠形成理性愛國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行為。高校應該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學校思想意識領域的指導地位,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
基金項目:2019年12月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國防教育研究一般項目:互聯網+時代提高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對策和措施的研究(項目編號:SL19YB02)。
參考文獻:
[1]管小青.愛國主義教育邏輯與提升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78-80.
[2]趙劍紅.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J].成長,2020:53-54.
[3]鄧瑩.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20:26-27.
[4]蔡春.疫情之下的國民公共理性教育反思[J].基礎教育論壇,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