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摘要: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具有不同的表達習慣和構成方式,因此對于詞類的使用方式和習慣也有所不同。在英譯漢時,為了使譯文讀起來通俗易懂,符合目的語的表達方式,譯者有必要改變原語的詞性。
本篇翻譯實踐報告文本出自《經(jīng)濟學人》經(jīng)濟類和科技類的文章,旨在研究詞性轉換問題,具體分為名詞轉換問題、動詞轉換問題、形容詞轉換問題。針對名詞轉換問題,采用名詞轉換為動詞和形容詞的方法進行翻譯。針對動詞轉換問題,采用動詞轉換為名詞和副詞的方法進行翻譯。針對形容詞轉換問題,采用形容詞轉換為動詞、名詞和副詞的方法進行翻譯。然后選取典型案例來說明如何運用翻譯方法來解決相應的問題,使譯文更加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關鍵詞:《經(jīng)濟學人》;詞性轉換;翻譯方法
一、《經(jīng)濟學人》簡介
(一)文本介紹
《經(jīng)濟學人》創(chuàng)辦于1843年,是由倫敦經(jīng)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志,是一份國際性新聞和商業(yè)周刊,提供對全球政治、商業(yè)、金融、科學及技術的清晰報道、評論和分析。被認可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商業(yè)期刊之一。
(二)文本特點
《經(jīng)濟學人》文章專業(yè)性較強,語言措辭嚴謹,并且其中有諸多英漢語言差異,這對中國讀者來說理解有一定困難,譯出準確且合乎目的語的文章也有一定困難。因此理解這些語言差異至關重要。
(三)翻譯難點
筆者在翻譯《經(jīng)濟學人》經(jīng)濟類和科技類文章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存在大量差異,尤其是在詞類上不能完全對應。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詞性轉換是常見的翻譯方法。在翻譯實踐中,譯者需充分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性,合理處理各種句式。對于英漢語言不同之處,要靈活運用詞性轉換的技巧,有時須改變原文詞類或句子成分才能自然流暢地傳達出原文意思。
二、詞類轉換的必要性
按照紐馬克的文本分類,《經(jīng)濟學人》屬信息類文本。信息類文本以陳述事理、描述過程為主,邏輯性強、結構嚴密。而且其句子常帶有許多修飾、限定成分,如果譯文出現(xiàn)誤譯、冗長、邏輯不嚴、前后文章無法銜接,就會讓讀者出現(xiàn)閱讀障礙。方夢之教授曾談到,英漢兩種語言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差異較大,如果譯者在翻譯中一味強調詞性對等,生搬硬套,那么譯文不僅晦澀難懂,而且會降低讀者的閱讀興趣。
因此,在英漢翻譯過程中,各詞類之間要互相轉換。詞類轉換不僅使譯文通暢,更能使譯文能夠符合目的語的通用規(guī)范,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
三、案例分析
針對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的語言特點,筆者主要總結了3大類關于詞性轉換的方法:名詞的轉換、動詞的轉換、形容詞的轉換。
(一)名詞的解決方案
大量的英漢詞類對比研究顯示,漢語多用動詞,句子具有動態(tài)感;英語國家青睞靜態(tài)的思維模式,所以文章中大量使用名詞。在造句用詞方面,英語名詞的使用率遠遠高于漢語名詞的使用。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須尊重目的語的表達習慣,在名詞和其他詞性間相互轉換。
1.名詞轉變?yōu)閯釉~
在信息類文本中,通常在描述一些事理過程、行為現(xiàn)象,甚至情感狀態(tài)的時候,往往使用靜態(tài)名詞,使表達正式、客觀。因此,在翻譯成漢語的時候,往往需要用對應的動詞來進行動態(tài)表達。
1a:Spectacular falls in the price of renewable energy are giving governments confidence that their green investments will pay off.
1b:可再生能源價格大跌,這使政府相信它們的綠色投資會獲得回報。
分析:這句話將“spectacular falls” 和 “confidence”翻譯為動詞"大跌"、“相信”,使譯文流暢通順。如果將這句話機械性地翻譯成"可再生能源的大幅下跌給政府信心,綠色投資會獲得回報",則譯文顯得不夠地道,有嚴重的翻譯腔。通常,遇到諸如fall這類在英語中名詞、動詞同形的單詞,漢譯時可譯成動詞。
2a:It has been a reminder that adversity often forces societies to advance.
2b:這場危機提醒我們,逆境常常促使社會進步。
分析:這句話將名詞“reminder”翻譯為動詞“提醒”,并且增譯“我們”。如果把這句話直接翻譯為“逆境常常促使社會進步是一個提醒”,這樣的譯文生硬死板,句式過長,不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
2.名詞轉變?yōu)樾稳菰~
3a:You might think that this competition is just a blip.
3b:你可能會認為這種競爭只是暫時的。
分析:“blip”在字典里的含義是 a sudden but temporary change表突然的、暫時性的變化。如果按照字典的含義直接翻譯成名詞形式“這種競爭是一種暫時性的變化?!?,這樣的行文不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舍棄名詞形式直接選取核心含義“暫時性”則可使譯文表達流暢。
(二)動詞的解決方案
1.動詞轉譯為名詞
在信息類文本中,如果動詞形式影響目的語的流暢或者使譯文晦澀難懂,在翻譯中譯者經(jīng)常會直接把動詞轉換成名詞。
4a:In the second and third quarters of 2020 America’s non-residential private sector spent more on computers,software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than on buildings and industrial gear for the first time in over a decade.
4b:在2020年的第二、三季度,美國的非住宅私營部門在計算機、軟件和研發(fā)上的支出超過了對建筑物和工業(yè)設備的投入,這是十多年來的首次。
5a:Central banks are worrying ever more about jobs and less about inflation.
5b:央行對就業(yè)的擔憂越來越多,而對通貨膨脹的擔憂越來越少。
分析:如果直譯成動詞形式會表現(xiàn)出嚴重的翻譯腔,上述兩個例句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涉及比較級的句型,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會把動詞轉換成偏正結構的名詞形式,使譯文準確精練,使之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
2.動詞轉譯為動詞
6a:Doomsayers have doubled down on predictions of long-term labour-market woes.
6b:悲觀主義者更堅定地預測勞動力市場將面臨長期問題。
分析:因為“prediction”根據(jù)表達習慣轉譯為動詞形式,所以“double down on”就需要相應地轉譯為副詞形式,以使譯文流暢自然。
7a:People tend to be sentimental about how wonderful work used to be
7b:人們往往對過去的工作留戀,
分析:動詞tend意思為"照顧;傾向",在這句話中,巧妙地運用詞類轉換的方法,把動詞tend轉換為副詞,翻譯為"往往",使譯文的語言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三)形容詞的解決方案
1.形容詞轉化為名詞
如果形容詞、定冠詞在表示一類人、一類事或作表語表示事物屬性時,通常將形容詞轉化為名詞進行翻譯,
8a:Multinationals make more revenue in Asia than in America and their bosses turn to there,not to California or Paris,to see the latest in digital marketing,branding and logistics.
8b:跨國公司在亞洲的收入超過了美國,它們的老板為了了解數(shù)字營銷、品牌和物流的最新趨勢。
分析:“l(fā)atest”作為形容詞的含義為“最新的,”與“the”連用,表示數(shù)字營銷、品牌和物流的本質屬性,需要將形容詞轉化為名詞“最新趨勢”,以使譯文符合目的語的表達邏輯。
9a:It is right to judge economic progress by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median wages,not profits or share prices.
9b:根據(jù)工資中位數(shù)的購買力來衡量經(jīng)濟進步,而不是根據(jù)利潤或股價來衡量,才是正確之舉。
分析:“right”本意是形容詞“正確的”,如果直譯就是“根據(jù)工資中位數(shù)的購買力來衡量經(jīng)濟進步,而不是根據(jù)利潤或股價來衡量,才是正確的”,把形容詞變化為四字格的名詞可以增強語言的張力,使譯文更加傳神地道。
2.形容詞轉化為動詞
在信息類文本中,如遇到形容詞在系動詞后作表語時,通??紤]直接翻譯成漢語動詞。此外,在翻譯一些形容詞的比較級時,為了符合漢語多動詞的語言特點,也會轉譯成動詞。還有一些形容詞性短語做謂語時也會轉化為動詞來使譯文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
10a:Productivity growth was lackluster.
10b:生產(chǎn)率增長疲軟。
分析:“l(fā)ackluster”是表語形容詞,表示“缺乏光澤的,暗淡的”,如果直譯為“生產(chǎn)率增長是沒有暗淡的”不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晦澀難懂,所以在翻譯時直接轉化為符合語境的動詞“疲軟”,使譯文表達流暢。
11a:the next quarter will almost certainly be even weaker.
11b:下個季度的出貨量將進一步下降。
分析:“weaker”原義為“更虛弱”,但是譯文根據(jù)表達習慣把形容詞形式轉變?yōu)閯釉~形式“下降”,這樣的變化在類似《經(jīng)濟學人》這樣的文本中十分常見,在附錄2頻率最高的變化就是把形容詞轉變?yōu)閯釉~。
3.形容詞變化為副詞
在信息類文本的翻譯中,一般情況下名詞可直接轉換為動詞,而原本修飾名詞的形容詞則直接轉換為副詞來修飾動詞。
12a:Over time that would compound into a big rise in living standards.
12b: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將大幅提高生活水平。
分析:在上述例子中,因為 “rise”轉換為動詞進行翻譯,所以原本修飾這個動詞的形容詞就會相應地變化為副詞來修飾動詞,這樣使譯文表達更為準確精練,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
四、結語
針對本次《經(jīng)濟學人》翻譯實踐任務,本文作者深深地體會到翻譯要求譯文能盡量忠實再現(xiàn)原作思想、貼近原文,風格和筆調,并且像原文一樣行文自然。詞類轉換是翻譯時最為常見的翻譯方法之一,在英譯漢的過程中,采用詞類轉換法必須使譯文忠于原文,而且符合譯文達意傳神的表達習慣。
本文在詞類轉換的原則基礎上,結合作者的翻譯實踐,具體分析了英譯漢過程中英語名詞、動詞、形容詞的詞類轉換現(xiàn)象,歸納出上述詞類間轉換的一些規(guī)律,并且發(fā)現(xiàn)在英譯漢的過程中各詞轉譯為動詞最常見,并肯定詞類轉換具有使譯文通順流暢的功能。譯者需要在認識到詞類轉換規(guī)律性和重要性的基礎上,在以后的翻譯過程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詞類轉換的規(guī)律,避免翻譯腔和生搬硬套,使譯文地道傳神。
參考文獻:
[1] 方夢之.英語科技文體:范式與翻譯[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1.
[2] 陳定剛.英語翻譯技巧中詞性的轉換策略[J].才智,2018(20):78-79.
[3] 劉宓慶.新編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外出版社,2019.
[4] 余粼.探討英語翻譯技巧中詞性的轉換策略[J].科教導刊(下旬),2018(03):46-47.
[5] 葉子南.對翻譯中“詞性轉換”的新認識[J].中國翻譯, 2007(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