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珂
摘要: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兩國在經(jīng)濟領域、政治領域、教育領域、科技領域和文化領域等都存在著非常密切的交流和合作,而兩國交流溝通的有效與否在很大程度取決于日語翻譯人才的支撐,需要日語翻譯人才擁有優(yōu)良的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為此,本文將對日語翻譯的方法和策略進行研究分析,以期給相關研究者以有益借鑒。
關鍵詞:日語翻譯;翻譯方法;基本條件;策略
一、做好日語翻譯的條件基礎
(一)要具有優(yōu)良的日本語語言水平
想要順利、有效的進行日語語言、資料翻譯,翻譯者應首先具有良好的日語語言能力,不然,就會難以透徹的理解原語言詞匯的實際意義及其修飾方式,更無法有效理解原語言的語法類型和語法作用,進而會導致其無法有效把握原語言的內(nèi)涵和價值。
(二)具備相當?shù)哪刚Z水平
對于譯者而言,良好的母語表達能力是其有效、精準再現(xiàn)日語譯文內(nèi)容的重要基礎,對自身母語的精準把握是其有效表達原文內(nèi)容的基本條件。如果一個翻譯者連自己母語的修飾和表達技能技巧都不甚了解,那么其就會很難對日語原文內(nèi)容形成透徹、深刻的理解并進行有效、精準的表達。因而,日語翻譯與母語語言水平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母語語言能力較高的翻譯者,才能更快、更準確的用母語語言中的詞匯和句式將原文進行準確的表達,也只有這樣,翻譯者所翻譯出來的東西才能既有“形”,又有“神”,才能滿足通順與忠實高度統(tǒng)一的翻譯要求。母語水平不高的譯者,在遇到翻譯難度教導的譯文時,很容易因生搬硬套和不知所云而讓譯文生澀難懂、趣味全無,進而無法實現(xiàn)預定的翻譯效果。盡管母語水平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譯者的翻譯進度和翻譯質(zhì)量,但母語能力的提升也是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而實現(xiàn)的,需要譯者在持續(xù)的學習中逐漸提升母語能力。
(三)豐富的知識儲備水平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日語翻譯,只是做好上述兩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譯者具備豐富、多樣的知識儲備。這就需要廣大青年學生,在日語語言知識學習過程中,大量獵取各種經(jīng)濟、政治、科技、文化和國內(nèi)外信息,用豐富的知識為自己的翻譯工作奠定良好的儲備基礎。我們大家都指導,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和日本具有非常深厚的歷史交流源遠,兩國的許多領域都同根同源,盡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兩國的一些領域逐漸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性,但其實質(zhì)和內(nèi)涵卻是想通相似的。因此,廣大青年學生在知識學習中,必須盡可能多的掌握和積累上述知識內(nèi)容,自己只有積累相當?shù)闹R后,在進行翻譯實踐活動,這樣所翻譯的東西才能既有質(zhì)量,又具效率。
二、做好日語翻譯的重要條件
翻譯不僅是一項技能,而且也是一門非常深厚的學問。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必須具有良好、充足的翻譯技能技巧,且能對此進行靈活、多樣的應用。
(一)對漢、日語言規(guī)律形成明確的認識
盡管漢語和日語具有相同的語系屬性,既兩者都屬于漢藏語系,但兩者的語言規(guī)律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對漢語和日語的不同語言規(guī)律形成清楚的認識,對兩者之間的規(guī)律特性做到爛熟于心,就能讓所翻譯出來的東西既具有原文忠實度,又滿足漢語語言的基本語言習慣要求。例如,日語的謂動、句意的肯定和否定一般會在句未出現(xiàn),比如,“私は會社に行きません”(我不去公司),在日語中,動詞往往會被放置在后邊,“ません”這一具有否定意義的部分則會被放置在句未。同時,需要尤為注意的是,日語“格助詞”的用法相當豐富,有的能用以表示原因;有的能用以表示動作發(fā)生地點;有的能用以表示動作方式,而漢語中則基本沒有類似的表達方法。另外,日語的時態(tài)也多種多樣,且時態(tài)的變化主要是通過變化的詞形來體現(xiàn),例如,“た形”、“て形”等。而漢語中這種類型的詞匯變化方式則相對較少,一般只是通過加一些副詞來表示時態(tài)的變化。
(二)學會抓關鍵詞
句子的構成在于詞匯,文章的構成在于句子,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有時只要能抓住每個句子的重要詞匯信息就可以捕捉這句話的關鍵信息,坦白而言就是,強化學生的關鍵內(nèi)容捕獲能力,訓練學生從雜亂的內(nèi)容中迅速、有效的獲取事情的發(fā)展信息,例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人做的等,而后進行時間、地點、結局信息的推敲。把這類關鍵信息作為重點,給予一定的篩選優(yōu)先性,而后在通過詞匯和語法知識的搭配等把這些“重點”進行結合、進行連接,這樣翻譯出來的譯文就會具有較高的精準性。
(三)將長句的翻譯技能技巧作為翻譯的關鍵
對于譯者來說,長句的翻譯是翻譯工作的重點,也是翻譯的難點,再加上日語往往會省略主語和賓語以及后置謂語的原因,日語的長句翻譯更是困難。因而,對此類句子的翻譯離不開一定翻譯技巧的支撐。常用的日語長句翻譯通常是:
第一,并譯。所謂并譯就是用幾個短句合并進行長句翻譯的方法。這種技巧需要譯者在翻譯時根據(jù)短句的實際內(nèi)容和相關關系進行譯文組合,而不是機械的根據(jù)原文的句式特點進行死板的翻譯。這種方法對于因果、轉(zhuǎn)折、中頓和并列等關系的長句翻譯來說非常有效。
第二,拆譯。拆譯又名“分譯”,是日語長句翻譯的一種非常有效的翻譯技巧。在日語長句翻譯時,我們可以將句式的原有結構打破,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原句翻譯成多個句子。因為,如果我們只是根據(jù)原句式長短和結構進行翻譯,所翻譯的譯文往往就會產(chǎn)生混亂邏輯的問題。因而,在修飾成分較多、句式結構較復雜的長句翻譯中,我們最好將原文分解為多個漢語短句進行翻譯。
第三,刪譯和增譯。在日語長句翻譯時,有時為了讓譯文具有更高的客觀忠實度,能更好的符合漢語的相關語言習慣,我們可以減掉或加上部分原文中多余的、沒有的和可譯可不譯的句子和詞語。
第四,倒譯。漢語和日語由于語言表達習慣和語法規(guī)則的差異,在翻譯時,兩者的語言順序可以互相調(diào)換,這類翻譯方法在日語小說翻譯中比較常用。
(四)重視邏輯思維
邏輯是語言翻譯的指向燈,只有掌握良好的語言邏輯能力,譯者才能明白哪些句式具有潛在內(nèi)涵蘊藏,哪些部分需要推敲、估量。我們通常所說的邏輯主要是語言中個體思維方式的反映,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是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的,因而,不同的語言具有不同的邏輯內(nèi)在。作為思維方式的直接體現(xiàn),語言邏輯是隨著邏輯思維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現(xiàn)的。在漢語-----日語互譯中,所謂的翻譯邏輯思維就是根據(jù)原文句式的客觀邏輯關系(包括隱形的和顯性的邏輯關系)來進行譯文句式的結構安排和層次處理的方式。翻譯邏輯思維的運用能夠幫助譯者完成兩大任務:其一,理解分析;其二,綜合表達。邏輯分析是一個追蹤原文邏輯思維方式的逆向過程,他能有效幫助譯者進行原文特定語境內(nèi)涵的獲取,主要在原文理解階段存在。邏輯綜合是譯者進行原文邏輯關系表達和語言結構選擇的一個過程,主要存在于譯文組織和原文表達階段。邏輯分析和邏輯綜合交叉存在,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我們都知道,謂語是日語語句的核心,句式中各種修飾關系和從屬關系的突出往往都是圍繞謂語來表達的,因而,句子的邏輯關系相對較為清晰;就表現(xiàn)形式而言,日語從句一般都是通過接續(xù)助詞和格助詞等引出的。而注重意合的漢語則主要通過節(jié)構式的時間順序進行語言表達,因而,漢語的語義關系更為隱含,且并列關系的短句比較常用。這決定了漢語----日語互譯中邏輯的判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邏輯關系的把控對譯文忠實度和通順性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總之,想要做好日語翻譯,譯者必須具有良好的母語能力和較高的日語語言技能,這是翻譯的基本條件,是一個譯者必備的基本能力。同時,還要具有相當?shù)恼Z言翻譯技巧和邏輯分析以及邏輯把握能力,并能靈活的進行表達,這有這樣,譯者才能稱得上是一名真正合格的譯者,才能獲得“信”、“達”、“雅”的翻譯境界。
參考文獻:
[1]趙立紅.淺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日語翻譯教學[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05).
[2]張景.淺析新聞日語中的謂語省略現(xiàn)象——從日語翻譯中的文化策略談起[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