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汐,楊必安,黃作陣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6
大多學者對《黃帝內(nèi)經(jīng)》(下文簡稱《內(nèi)經(jīng)》)癰疽文獻的研究都只局限于《靈樞·癰疽》篇,圍繞著癰疽篇里18種具體癰疽病證名與癰、疽的區(qū)別展開,但實際上《內(nèi)經(jīng)》里還有大量散在的條文,對癰疽的闡釋能起到補充的作用。故本文筆者將《內(nèi)經(jīng)》中所有相關的條文找出并進行歸納和探討。
1.1 “癰”“腫”“膿”“胕腫”辨《說文解字》里“癰”“腫”互訓[1],“癰”有“腫”之義無疑,“癰”“腫”也常連用,但《說文解字》并未對具體差異進行闡釋?!夺屆め尲膊 分小鞍b”字有一個更具特異性的含義,“癰,壅也,氣壅否結裹而潰也[2]。”是因氣滯而形成的一個病理產(chǎn)物并會潰破?!秲?nèi)經(jīng)》里大部分的“癰”字都有此義,如《素問·通評虛實論》言:“癰不知所,按之不應手[3]?!薄鹅`樞·上膈》曰:“微按其癰,視氣所行……邪氣益衰,大癰乃潰[4]?!薄鞍b”在此都是一個有實體的病理產(chǎn)物。而“腫”字,段玉裁認為:“凡膨脹粗大者謂之雍腫[1]?!薄墩f文解字》里“癰”字上有“瘤”字訓為“腫”,有“痤”字訓為“小腫”[1],可見“腫”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
雖未直接提出,但《釋名》中“氣壅否結裹而潰也”內(nèi)含一“膿”字值得辨析,因有膿才會潰破,癰疽病里對膿成與否的治療完全不同?!鹅`樞·五色》對“膿”有所訓釋:“黃而膏潤為膿?!薄鹅`樞·癰疽》“疵癰”條文下有:“須其柔,乃石之者生?!贝恕叭帷弊忠裁枥L了膿的性狀,它須與血嚴格辨別開來?!端貑枴げ∧苷摗吩唬骸胺虬b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瀉之?!逼洹皻馐⒀邸笔且粋€過程,結果為膿,膿成后才可以用砭石排膿,此點后文會有論述。
《釋名·釋疾病》曰:“癰,壅也?!薄端貑枴ご笃嬲摗吩唬骸胺沃海鴥擅l滿。”李今庸先生對比了《難經(jīng)》《脈經(jīng)》及《針灸甲乙經(jīng)》相關條文,論證了此“雍”與“癰”同義[5],可見“癰”可假借為“壅”亦可假借為“雍”。
另有“胕腫”值得注意?!懊i腫”釋為“浮腫”之義在《內(nèi)經(jīng)》運用廣泛且明晰。《素問·水熱穴論》曰:“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薄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唬骸吧贇饷}萎,化而為水,傳為胕腫?!蓖醣椋骸懊i,謂皮肉俱腫,按之陷下,泥而不起也[3]?!钡杂泻芏嗬猓纭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唬骸吧訇幩咎?,熱淫所勝……甚則瘡瘍胕腫?!庇钟校骸爸T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于火。”這里的“胕腫”顯然就不能解釋為因水而產(chǎn)生的浮腫了,而應該與癰腫同義。可見應該注意對“胕腫”的辨析,具體條文具體分析。
1.2 “癰”“疽”“瘍”病名辨析“癰”字在《內(nèi)經(jīng)》中除了“氣壅否結裹而潰也”這一具體病理產(chǎn)物的狹義外,還有另一種含義,代表了這一類疾病?!端貑枴ぎ惙ǚ揭苏摗吩唬骸捌洳〗詾榘b瘍。”《素問·通評虛實論》曰:“所謂少針石者,非癰疽之謂也?!币陨隙紴榇肆x,不僅包含了各類癰病,也內(nèi)含了其狹義“氣壅否結裹而潰也”本身。
“疽”字在《靈樞·癰疽》有所解釋,內(nèi)含在癰疽的辨別中,解釋“疽”為:“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nèi)連五臟,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余……上之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是癰病日久,下陷肌膚及筋骨,最后危急五臟,氣血衰竭,與《說文解字》訓“疽”為“久癰”相合。
“癰”也常與“瘍”同用。《靈樞·九針十二原》曰:“害中而去,則致氣……致氣則生為癰瘍?!薄隘儭弊值慕忉屨f法各異,《說文解字》訓“瘍”為“頭創(chuàng)”,而鄭玄注《周禮》“疕瘍者造焉”釋“瘍”為“身創(chuàng)”[6]。這些說法在《內(nèi)經(jīng)》的實際運用中都不可從,段玉裁認為:“頭字剩,上文疕下曰頭瘍,則見瘍不專在頭矣?!边@個說法更符合實際。且《周禮·天官·序官》曰:“瘍醫(yī)下士八人……瘍醫(y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刮殺之齊[6]。”可見“瘍”泛指一類疾病,而癰疽對應了“腫瘍”及“潰瘍”,從屬其中。而癰瘍同用,或為癰病較為常見。
2.1 癰疽總屬陽熱實證《靈樞·玉版》曰:“陰氣不足,陽氣有余,營氣不行,乃發(fā)為癰疽?!薄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酚小盁釀賱t腫”的記載。癰疽總的概括起來為陽熱實證?!鹅`樞·癰疽》曰:“下陷肌膚,筋髓枯,內(nèi)連五臟,血氣竭?!笨梢姡b疽發(fā)展到后期也會成為一個虛證。
2.2 外淫致癰《素問·至真要大論》很明晰地闡釋了外淫可致癰疽?!吧訇幩咎欤瑹嵋鶆佟鮿t瘡瘍胕腫”中的熱淫、“少陽司天,火淫所勝……瘡瘍咳唾血”中的火淫、“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婦人少腹痛,目昧眥,瘍瘡痤癰”中的燥淫、“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則寒氣反至,水且冰,血變于中,發(fā)為癰瘍”中的寒淫,故具有陽熱性質(zhì)的外淫都會導致癰疽,同樣寒淫也能致病。
關于寒致癰腫,《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贝恕靶蝹[”并不好判斷是形傷易致浮腫還是易致癰腫。有學者認為,“寒傷形,熱傷氣”應理解為“寒熱傷形,寒熱傷氣”并舉出了例證。《靈樞·五禁》有“寒熱奪形”,《素問·舉痛論》有“寒氣入經(jīng)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等記載??梢姛嵋材軐е滦蝹?,寒也能導致疼痛[7]。不管此句原義如何,就整本《內(nèi)經(jīng)》而言,此說合理。故研究最后表明,“形傷腫”既可表示“寒勝則浮”之浮腫,又可表示“熱勝則腫”之癰腫[7]。
2.3 咸勝致癰飲食起居的偏嗜亦可導致癰疽的發(fā)生。《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高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薄端貑枴ぎ惙ǚ揭苏摗吩唬骸肮蕱|方之域……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膏粱厚味及海魚的性味都偏咸,對這一類食物的偏嗜都會對血造成影響,導致血液凝滯?!端貑枴の迮K生成》曰:“是故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色變?!倍把闭前b病形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2.4 六腑不和致癰《靈樞·脈度》曰:“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六腑不和則留為癰。故邪在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陽氣太盛,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盛矣……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歷代注家都把此“癰”理解為癰瘍,如張介賓曰“六腑屬陽主表,故其不利則肌腠留為癰瘍[8]”、張志聰曰“六腑不和則血氣留滯于皮腠而為癰”[9]。但李今庸先生卻對此提出異議,他認為此段主要是論述關格,跟癰瘍沒有任何關系,此“癰”應通“壅”作“塞”解[5]。但筆者認為,還是應以各注家為是,首先“癰”前有“留結”二字,顯然此“癰”應作名詞解,而若把“塞”當作動名詞理解,也應該有一個實體,那豈不是依然與“癰”同義,而且不管病程發(fā)展到最后為何,在其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氣留之”“陽氣盛”“血留之”都是會產(chǎn)生癰疽的關鍵,這一點會在接下來的病機里具體論述??梢姶恕鞍b”應理解為癰腫,六腑不和也會導致癰疽的發(fā)生。
2.5 外傷致癰外傷也會導致癰疽?!鹅`樞·官針》曰:“病淺針深,內(nèi)傷良肉,皮膚為癰;病深針淺,病氣不瀉,反為大膿?!贬t(yī)者醫(yī)術不當,針刺深淺與病位不符,損傷良肉或者致邪氣壅塞也會產(chǎn)生癰膿。
3.1 癰病——從營氣到衛(wèi)氣《素問·生氣通天論》曰:“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贝司浔缓笫劳饪茖V啻我茫灰暈榻?jīng)典,還有另一段很經(jīng)典的病機過程出自《靈樞·癰疽》,曰:“寒邪客于經(jīng)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wèi)氣歸之,不得反復,故癰腫?!背蹩催@兩條很明顯是有矛盾的,前者是“營氣不從,逆于肉理”,后者是“衛(wèi)氣歸之,不得反復”。先弄清楚衛(wèi)氣與營氣的含義和區(qū)別?!鹅`樞·衛(wèi)氣》曰:“其浮氣之不循經(jīng)者,為衛(wèi)氣;其精氣之行于經(jīng)者,為營氣?!薄鹅`樞·營衛(wèi)生會》曰:“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wèi),營在脈中,衛(wèi)在脈外?!痹撈笪挠謱I氣做了更加深入地論述,曰:“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命曰營氣?!笨梢娦l(wèi)氣不走經(jīng)絡,行于脈外,相比營氣的通道更加淺表,而營氣行于經(jīng),行于脈中,會化為血,為血的前身。
《靈樞·癰疽》曰:“寒邪客于經(jīng)絡之中,則血泣?!逼洹敖?jīng)絡”與“血泣”是衛(wèi)氣難以到達的地方。《靈樞·癰疽》還有一條類似的條文,曰:“營氣稽留于經(jīng)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wèi)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命曰癰?!贝藯l條文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由營氣到衛(wèi)氣,由內(nèi)而外的發(fā)病過程。
《靈樞·九針十二原》曰:“害中而去,則致氣……致氣則生癰瘍。”根據(jù)上下文,此條文的“氣”指的是邪氣,類比“寒邪客于經(jīng)絡之中”的“寒邪”。由此,癰腫的發(fā)病過程就非常明晰了。邪氣客于經(jīng)絡導致營氣不通,營氣不通導致血凝,最后導致衛(wèi)氣不通故發(fā)為癰腫。但對完整的癰病來說還沒有完結,癰腫所發(fā)之后,癰疽篇有“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的記載,加上成膿的過程才是一個完整的癰病。
3.2 疽病——從分肉到筋髓、五臟由癰病到疽病又是另外一個過程?!鹅`樞·癰疽》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nèi)連五臟,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余?!本也∮钟赏庀騼?nèi)發(fā)展,從分肉到筋髓,最后影響五臟,危及生命,條文所論明晰,不必贅述。
4.1 外治法
4.1.1 鈹針和砭石《靈樞·九針論》曰:“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為癰膿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其末如劍鋒?!睂撕笪摹拔逶烩斸?,取法于劍鋒……主大癰膿”的記載?!鹅`樞·官針》的九刺法里又有“病為大膿者,取以鈹針……六曰大瀉刺,大瀉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的記載。故鈹針這條治療路線較為明晰,其末端如劍鋒,可取膿,治療癰病已成膿者,其刺法為大瀉刺,但此刺法僅有名稱并未具體闡釋方法。
膿成者還可用砭石排膿?!秲?nèi)經(jīng)》里癰病膿成與否的治療區(qū)別有非常明確的論述?!鹅`樞·癰疽》曰:“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如堅石,勿石,石之者死。須其柔,乃石之者生。”講述的就是膿未成時堅決不能用砭石治療,“須其柔”指的就是后世所謂膿成后的波動感。
4.1.2 鋒針和員利針除大瀉刺外,還有另一種針刺方式治療癰腫,為贊刺,屬于十二刺法之一?!鹅`樞·官針》曰:“十二曰贊刺,贊刺者,直入直出,數(shù)發(fā)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贝舜谭ㄋ鰹檠源税b腫還并未成膿,故贊刺法用來治療還未成膿的癰病。贊刺法沒有提及所用針具,但從《靈樞·九針論》對各針具的描述里或能找到答案,其有“四曰鋒針,筒其身,鋒其末,長一寸六分,主癰熱出血”。此“癰熱出血”也提示還未成膿,故筆者猜測贊刺法所用針具為鋒針?!鹅`樞·九針論》曰:“六曰員利針,取法于氂針,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內(nèi)也,長一寸六分,主取癰痹者也?!逼洹傲羁缮顑?nèi)也”對應了《素問·長刺節(jié)論》中“視癰小大深淺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內(nèi)針為故止”的記載。
綜上,刺癰大者用鋒針,刺癰小者用員利針。兩者都用來治療癰病膿未成者。
4.1.3 針刺經(jīng)絡輸穴《靈樞·刺節(jié)真邪》曰:“凡刺癰邪,無迎隴,易俗移性,不得膿,詭道更行,去其鄉(xiāng),不安處所乃散亡,諸陰陽過癰所者,取之其輸瀉之?!?/p>
對此條文的理解,歷代并未形成共識。對“無迎隴”的理解,大多注家認為是指不要在癰邪氣勢正盛之時進行刺法治療,如馬蒔曰:“無迎其氣之來隆,所謂避其來銳者是也[10]。”又如楊上善曰:“癰之大盛將有膿,不可迎而瀉之也[11]?!钡珡堉韭?shù)热藢Υ擞胁煌捶?,認為:“蓋言此氣壅于皮膚分肉而為腫,無迎刺隴起之經(jīng)脈也[9]?!彪m與各注家不同,但也有根據(jù)?!端貑枴るx合真邪論》曰:“卒風暴起,則經(jīng)水波涌而隴起。”《靈樞·小針解》曰:“迎而奪之者,瀉也;追而濟之者,補也?!贝司浠蛴锌赡苁侵赣S補瀉之法,但于醫(yī)理又不太相合,“迎而奪之”為瀉法,此條文最后所用也為瀉法,理應不當阻止?!盁o迎隴”或有可能就是指不要在癰腫隴起之處進行刺法治療?!耙姿滓菩浴薄霸幍栏小倍急硎局鴵Q一種方式,而方法則是“取之其輸瀉之”,學者對最后“諸陰陽過癰所者,取之其輸瀉之”的理解未見分歧,皆認為是指針刺經(jīng)過癰腫的陰陽之脈的五腧穴之輸穴進行瀉法治療。
對“不得膿”的理解,多認為是指“若不得膿”之義,而后文皆是解決之法?!鹅`樞·玉版》曰:“膿已成,十死一生,故圣人弗使已成?!彪m古人很早就知道砭石排膿的治法,但仍然認為應在癰膿形成之前及早治療,所以“不得膿”或有可能是指結果,在治療癰邪之時,不要在癰腫隆起之處進行刺法治療,而是針刺輸穴用瀉法,使在膿成之前就將所聚邪氣消散。此條文為韻文,故而為了押韻將“不得膿”放置較前。
4.1.4 其他《靈樞·癰疽》曰:“癰發(fā)四五日,逞焫之?!睆埥橘e注云:“逞,疾也。焫,艾炷也[8]。”《靈樞·癰疽》曰:“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但未提及斬斷的方法及預后調(diào)護,但與現(xiàn)在的脫疽治療相合。
外治法還提到了豕膏?!鹅`樞·癰疽》曰:“其化為膿者,瀉則合豕膏?!边€有“米疽……涂以豬膏”。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的疽病也提及了豕膏[12],可見豕膏為當時癰疽常見的外用藥物。
4.2 內(nèi)治法《靈樞·癰疽》曰:“其病大癰膿……銼陵翹草根各一升,水一斗六升煮之,竭為取三升,則強飲,厚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逼洹傲曷N草根”具體為何藥物,歷代醫(yī)家對此一直有爭議?!秳缸庸磉z方》記載:“銼連翹草、根各一升[13]?!睆埥橘e卻認為“陵”為“芰”[8]?!墩f文解字》載:“芰,蓤也[1]?!币簿褪乾F(xiàn)在所說的菱角。姜維對此進行了考證,梳理了“芰”“蓤”“菱角”在古代的各種運用,與此條文都不對證,應視張介賓為臆說[14]。而“翹草根”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有所記載,曰:“翹根,味甘寒,主下熱氣,益陰精,令人面悅明目,久服輕身耐老[15]?!逼洹跋聼釟狻闭梅洗蟀b膿的陽熱之性。同時《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曰:“連翹,味苦平,主寒熱,鼠瘺,瘰疬,癰腫,惡瘡……生山谷[15]?!边B翹本身有治療癰疽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令汗出至足已”也正好對應了《素問·五常政大論》中“之溫者瘡……汗之則瘡已”的記載。汗法使腠理打開,陽氣外泄,故能愈瘡,可見治療癰疽在對證的情況下發(fā)汗也為一大法則。
癰病總體病性為陽熱實證,發(fā)展到疽病會成為虛證。外淫、飲食偏嗜、外傷及六腑不和都會導致癰疽發(fā)生。其病機是因邪氣客于經(jīng)絡導致營氣不通,營氣不通使血脈瘀滯,后又致使衛(wèi)氣不通而發(fā)癰腫,癰腫形成過程中熱盛導致肉腐并逐漸成膿。此為癰病的發(fā)病過程。疽病是因癰病日久下陷肌膚至筋骨,甚則影響五臟,氣血衰竭。
癰疽多預后不良,治療要及時,在膿未成時用針刺泄熱使癰腫消散,或用湯藥發(fā)汗使陽氣外泄。膿已成時用鈹針或砭石排膿治療。
經(jīng)分析可知,癰疽疾病的理論框架在《內(nèi)經(jīng)》就已見雛形,但《內(nèi)經(jīng)》并沒有將癰疽與其他內(nèi)科疾病割裂開來論述,所以在理解癰疽文獻時也不應該局限于僅含“癰疽”的條文,總體把握《內(nèi)經(jīng)》所有篇目會對癰疽有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