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較小,沒有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導致審美能力較低。小學時期是學生接觸美術知識的最初時期,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小學美術教師需要認真準備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觀念,為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增加別致的色彩。因此,重點探究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案、措施。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審美能力
一、小學美術教師應該依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審美習慣
由于造型藝術作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所以成為小學美術課堂欣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造型藝術作品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觀念。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思維習慣,依據(jù)教材內容,合理使用造型藝術作品進行教學,促使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習慣和審美觀念。色彩絢爛、圖案奇特的造型藝術作品能夠引起小學生欣賞美好事物的興趣,促使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達到預計的效果。此外,大自然中的藍天綠地、花鳥魚蟲等事物也可以讓小學生擁有愉悅的體驗。小學生通過感受大自然中的事物能夠提高對美的欣賞能力,還可以將豐富的色彩運用到美術作品中。但是,如果美術教師僅僅是在課堂中展示顏色簡單的圖片資料,那么小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將會受到一定的打擊,降低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美術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美好事物,鼓勵學生進行繪畫,進而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正確認知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的作品,并且引導小學生接受同學和朋友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例如,生活在城市的學生每天看到的是高樓大廈和漂亮的公園等,他們無法理解農(nóng)村學生繪畫作品中的紅瓦房、籬笆以及雜亂的草叢、石頭等自然美。這個時候,美術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引導,讓學生感受不同風格的美。并且,美術教師需要注意,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體會和認知主要來自對作品的直觀觀察。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收集繪畫作品和美術資料,在課堂教學時為學生播放圖片和視頻等,幫助小學生深入理解美術繪畫作品的美感,進而提升小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興趣。
二、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情感的發(fā)展,提升學生對美的表現(xiàn)能力
美術教學向著情感化和審美化方向發(fā)展,產(chǎn)生了美術情趣。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機械、刻板的方式向小學生講述美術知識,隨后讓小學生進行枯燥的美術繪畫練習。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小學生對美術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會對美術產(chǎn)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應該改變枯燥的美術教學模式,使用情趣化的方式進行教學。美術教師應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小學生審美教育的情感體驗,促使小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
例如,在進行三年級美術《留住春天》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示春天的美好景象,讓小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獲得良好體驗。隨后可以問小學生春天在他們眼中是什么樣的。請小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呈現(xiàn)春天的景象。此外,美術教師還可以準備一幅具有春天元素的繪畫作品,請小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將作品補充完整。小學生在愉快、有趣的美術課堂中不僅能提升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夠充分體驗小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觀察、發(fā)現(xiàn)能力。小學美術教師通過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小學生的感官、思維以及動手操作能力進行結合,能夠使小學生的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在美好氛圍中感受到藝術的熏陶。
三、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欣賞優(yōu)秀作品,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
實踐是小學時期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美術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在實踐中發(fā)展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例如,美術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引導小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促使小學生產(chǎn)生欣賞美好事物的想法。美術教師帶領小學生親近大自然,小學生能夠感受到大自然帶來的視覺震撼與心靈沖擊。小學生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探索和觀察,能夠豐富小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生用繪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世界奇妙的事物,不僅能夠完成提升小學生審美能力的目標,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繪畫技巧。此外,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欣賞美術作品中的美,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藝術表現(xiàn)手法,提高小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和鑒賞能力,進而提升小學生的審美境界。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點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興趣,陶冶小學生的高尚情操,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因此,小學美術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小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教學中學會欣賞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并引導小學生利用身邊普通的事物創(chuàng)造美,促使小學生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連麗惠.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9(12):85.
[2]賈燕來.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12):102.
作者簡介:張清彬(1972—),男 ,漢族,甘肅白銀人,???,小學教師,從事小學美術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