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時科 王桃
摘要:學校教育過程就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教師愛護和關(guān)心每位學生,學生就會樂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師愛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更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最佳方法。
關(guān)鍵詞:學校教育;師愛;學生
“師愛”它不同于父母兄弟之愛,也不同于同學之間的友愛,“它”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愛,它凝結(jié)愛與奉獻的精神。英國教育家羅素說:“凡是教師缺乏師愛的地方,凡是品德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發(fā)展?!焙苊黠@,現(xiàn)實生活需要我們弄清“師愛”與學生身心發(fā)展之間的關(guān)系。這對于搞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十分必要的。
學校教育從“教”的方面講,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從“學”的方面講,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也是不可割裂的。在教育過程中,只有當教師和學生思想情感相一致時,這種主客的轉(zhuǎn)化才能水到渠成,教育的任務才能順利地地完成。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從而產(chǎn)生共鳴,促使師生間心理要素的一致,才能調(diào)動學生潛在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才會獲得學生的愛戴。在二十幾年的教育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當師愛一旦投射到學生心靈上,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良好的上進心和求知進取的愿望。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而“學其理”。在教育過程中,我始終將自己“與人為善”的愛心傾注給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常常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好的氛圍,讓大家都能夠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安排座位,我始終堅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幫助后進生;課堂提問,我激勵后進生踴躍發(fā)言,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沒有時間開小差;在活動中,我不忘給他們表現(xiàn)自我、一展身手的機會。對父母離異的學生和留守學生經(jīng)常與他們交談,了解他們的想法,從而解開他們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的不正常而帶給孩子的心理障礙盡量化解。對屢教不改的,我則寓愛于嚴,嚴中有愛。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所做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試驗,證實教師真摯的愛和熱情的期待可以成為信息的媒介傳遞給學生,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激發(fā)其潛能,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
教師熱愛學生,學生不僅會產(chǎn)生對教師的親近感、信賴感,而且會把教師對他們的愛遷移到對該教師所教的學科上來。學生常常這樣說:“某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關(guān)心教誨我們,我們特別喜歡聽他講課。”實踐證明,學生感受到的師愛是一種深刻的內(nèi)心體驗,使學生樂于聽他的教導,上他的課,成績就會不斷上升,思想也會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條件。師愛的積極作用在于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教師對學生不冷不熱的,就會減弱學生的進取心,甚至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進而至于熄滅學生積極上進的熱情。如果教師老是盯住學生的缺點和問題,不注意學生的優(yōu)點和閃光點,以教育者的姿態(tài)去訓斥學生,就會把教育要求變成強制學生接受的外來之物,與學生自身發(fā)展對立起來,引起學生的厭煩,乃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如果把學生分成好、中、差三等,把師愛撒向一部分學生心田,就會使學生感到不公平而對教師不滿。在這種情況下,哪里還談得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呢?
我以前所教的一個班,接收了一名從外地轉(zhuǎn)回的學生。轉(zhuǎn)學的原因是由于受社會的影響,抽煙酗酒厭惡教師而流失。我知道后,對他進行了全面的了解。一天,我將他叫到我的辦公室,講明了學生抽煙酗酒的危害性。經(jīng)過談心,有了大的觸動,然后要求他保證一天不抽煙酗酒試一試。我在這一天里,我特別地關(guān)注他,除了上課外,我給他一把棒棒糖,陪他一起打球,也讓學生陪他一起玩。很快,一天他堅持過去了,我及時給予他表揚,并逐漸提高了要求,兩天、一周、一月過去了,漸漸地,他終于克服了抽煙酗酒的壞習慣,學習成績也有無聲處才有“驚雷”;師愛無痕,無形處方有“美景”。
師愛是陽光,能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師愛是春風,能打開學生塵封的心扉;師愛是火苗,能點燃學生心中熄滅的激情;師愛是清泉,能滋潤學生干裂的心田。作為我們每一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是學生心中“愛”的化身,是智慧與師愛的結(jié)合體。“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币粋€人的價值,取決于為別人奉獻什么,而不在于自己取得什么。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溫馨的班集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愛”的程度。讓愛灑滿校園、去溫暖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了較大的提高。
是的,師愛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