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旺
摘 要:古詩詞體現(xiàn)了中文之美,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越來越多的比重,不僅是為了考試,更多的是為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師們必須推陳出新,打破以前的應試教育模式,通過合適的方法創(chuàng)造學習古詩詞的良好氛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文化 古詩詞教學 推陳出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9.019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當前的傳統(tǒng)文化教學方式已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枯燥乏味的學習背誦不僅阻礙了學生自身的思維想象能力的發(fā)展,也限制了學生未來的成長高度。所以新《課標》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采用多元化分類學習、情境模擬等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是教育的枯燥乏味。讓學生在品味古詩時體會到古詩詞句之美,而不是教育帶來的壓力與苦惱,讓學生體會到古詩的內(nèi)涵,領(lǐng)略到文人雅客的高尚情操,從根本上提高學習能力,提升學習興趣。
一、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
1.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
當前教育的底色基本上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淘汰。教師和家長認為學生只有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拼命地學習知識,才會取得成功。可以想見,很多的小孩以青春為代價,為了將來所謂的成功不斷逼迫自己背誦,課文真正的內(nèi)涵和意義便無人在乎。教師們?yōu)榱双@得一個好看的成績,往往并不注重學生學習的方式,只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過程與方法會被選擇性忽視。而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并不能學到真正的文化知識和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他們有的只是被強行灌輸入腦的冷硬知識。
為了一場考試而奮力背書,學生或許能獲得一個很好看的分數(shù),但他們并沒有掌握真正的知識,就像一個冰冷的機器在反復做著無用功一樣,雖然做了,但卻無法取得實質(zhì)性的效果。教師會習慣性忽略學生們學習的感受,沿用自己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并不去考慮是否對現(xiàn)階段的學生有效,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又怎么能夠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掌握和對古詩詞的興趣呢?
2.“滿堂灌”教學,課堂氛圍枯燥
一些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只會講解課文的注釋部分,將自己的理解當作理論告知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沒有正確看待學生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導致了“滿堂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強行灌輸?shù)綄W生腦海中,并不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體會傳統(tǒng)文化和古詩詞的魅力。長期下去,就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局限在教師的思維里,很難有新的突破和屬于自己的收獲。因此,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被限制住了,這對小學生學習理解傳統(tǒng)文化和古詩詞是非常不利的。
3.中國式家長的教育
中國的家長有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一切都應該聽從父母的安排,然而父母是需要學習的一種“崗位”?,F(xiàn)在孩子從幼兒園開始沒日沒夜地學知識,從小就被父母灌輸只有讀好書,考好試才能獲得獎勵,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忽略學習帶來的樂趣,只看到學習帶來的利益,這會讓孩子覺得學習只是為了謀取利益,這與教育的本質(zhì)是相違背的。
家長們受時代變革的影響覺得先進的文化知識才能讓孩子獲得最后的成功,受這樣的思想影響,家庭中的行為和方式也會體現(xiàn)出家長本身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但很多家長卻忘了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才是流傳千年的精華,家長的錯誤引導也是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目的出現(xiàn)偏差的重要原因。
二、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全面提高教學育人水平
未來是孩子們的,教育是國之根本。對孩子們的教育要從小抓起,這就需要培養(yǎng)一大批優(yōu)秀強大的教師隊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們的學習過于被動,缺乏自主思考時間,不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所以“治標先治本”,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我思考,自主學習,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體會古人表達真情實意的方式,發(fā)散他們的思維。所以應該注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引導能力。在中小學這個重要階段,遇到一位良師將會受益終身。
2.分類學習,發(fā)散思維
古詩詞能傳承至今,是因為有它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和魅力,古詩詞體現(xiàn)了中文之美,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當中,不能僅僅將背誦和默寫當作教學目標,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中國詩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生長在詩的國度,我們不僅要喜歡詩歌、熟讀詩歌,還要學會品味詩歌,體會詩人的情感。古詩之所以受大眾追捧除了其朗朗上口的韻律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精妙絕倫的情感表達。教師在教授古詩詞的時候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教授學生,更多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獲取所需知識。
例如,古詩的分類有很多,如懷古詠史詩、山水田園詩、邊塞詩、羈旅詩、送別詩等,教師在講到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三首》這篇文章時,尤其是杜牧的《江南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先讀,從中體會這首詩屬于哪一類型,之后對這首古詩進行講解,并將其歸類。詢問學生是否還了解其他同類型的古詩,將這類型的詩歌進行整理,包括用到的景、物、表達的情感是否相同。加強學生對之前課程的回憶和對課外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3.情境教學,增加興趣
古詩詞是小學階段的一個教學難點,很多學生不知道詩詞的含義,也感受不到意境,全靠死記硬背,效果不佳。
小學階段一共有 75首必背古詩詞。為了增加孩子背誦古詩詞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背誦效率,教師應在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簡而言之就是給古詩營造一個情境,讓古詩所表達出來的意象和現(xiàn)實生活進行緊密結(jié)合,或是相印證。只有與生活更貼近學生才能學到更多,教育才顯得更有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讓學生自己去想象,而要做出正確引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到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古詩三首》時,針對其中王建的《十五夜望月》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這篇古詩的相關(guān)視頻,比如朗誦視頻或者情境動畫等,給學生一些想象的空間,再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注釋學習理解,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當時寫詩的情感。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更能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直觀地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對古詩的學習更有幫助。
4.啟蒙教師,啟蒙家長
好的教師并不是只會單純地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表達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師身上的擔子很重,除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以外,教師也應該多和家長溝通,只有學校和家庭相互配合,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子。在學校里,知識的教授由教師完成,在家庭當中,知識的教授靠家長完成。如果有家長的正確引導,教師的教學會事半功倍,所以教師教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學生家長。
例如,在講到有些古詩詞時,如果一味地講解,學生或許體會不到當時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同家長一起查找資料,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也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增加親子間的互動,體會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樂趣,也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多樣性。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改變了舊的教學方式,而且營造了簡單溫馨的教學氛圍,增強了學生和家長對詩詞的了解。
總之,學無止境,學習不僅僅是學生的事情,教師、家長也要不斷學習進步。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是青少年學習中的重點內(nèi)容,有的人說中國經(jīng)典詩詞,博大精深;絕妙詩句,不勝枚舉。讀一首記一句也是收獲,誦千言默百篇不是盡頭。無論愛與不愛,學會才是對其最大的尊重。
參考文獻:
[1] 范國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及實踐》,《教育科學論壇》2020年第35期。
[2] 李志文《傳統(tǒng)體育文化融入小學課堂的實踐研究》,《體育風尚》2020年第7期。
[3] 劉紅華《小學語文教育中傳統(tǒng)文化方向的探析》,《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年第2期。
[4] 李長東《淺析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融入》,《才智》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