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艷
(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蘇州灣實驗小學 江蘇吳江 215200)
學校鼓勵孩子們出去玩,開闊視野,開闊眼界,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與她來個親密接觸,覺得他們回來后就有東西可寫,而且還可能洋洋灑灑,寫出好多的見聞和感受來。于是,老師對他們進行寫作方法方面的指導,希望讓他們的文章更條理清晰一點。
無論是寫景物還是寫游記,都離不開“按順序”:按照順序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呢?有老師羅列,最常見的就是空間順序、時間順序、觀察的先后順序(定點觀察、移動觀察)。
如果只是這樣泛泛地指導,或許對原本已經胸有成竹的孩子來講,能讓他們條理清晰一點,能讓他們的文章讀起來有條理、不凌亂。但是,對另外一些孩子來講問題就多了:按這些順序寫,是不是要把所有的景物都寫進去呢?有些景物當時自己并沒有觀察清楚,或者說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那還要不要寫呢?或者說,除了以上的空間順序、時間順序等,還有沒有其他的順序呢?以往的作文課,表面上看,我們是給孩子一些指導了,實際上,我們卻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和想象,甚至還限制了他們更好的選擇權。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現象,一是我們的老師受自我思維的局限,沒有充分認識到除了這幾種提到的順序,“按順序”還有更多的內涵,需要我們老師打破思維定勢,還給孩子自主選擇、自主創(chuàng)新的權利。二是沒有切實地站在學生的立場看問題,學生在實際構思和寫作過程中產生的困惑,我們老師沒有真切地感受到,因而也不能夠發(fā)現問題,從而給予切實的寫作指導。三是我們老師對作文指導課沒有深入地進行研究,缺乏鉆研精神,因而在對學生指導的過程中,很容易沿襲前人的方法與成果,沒有自己的新發(fā)現。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各方面的發(fā)展水平也存在個體差異,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要關注這種差異,還要學會利用這種差異引領他們走上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寫作指導課就是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引領學生寫出真正能體現個性的文章來。因而,“按順序寫作”的指導也一定要能夠引導孩子發(fā)現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寫作順序”。
這個寒假疫情期間,我有幸跟著江蘇省特級教師管建剛團隊做“習課堂”設計,在設計部編版四下第五單元寫景課文的自習單后,我才深刻體會到,我們平常教給孩子的“按順序”其實還有很多內涵,“按順序寫作”還有妙招,徹底顛覆了我以前的觀點。
部編版語文課本四下第五單元習作給學生出示的是一幅有關植物園的示意圖,要求學生根據示意圖畫出參觀路線,再按順序說一說。
題目的要求可以解讀為兩個步驟,一是要在示意圖上畫出游覽時的參觀線路;二是畫出的參觀路線按照順序說一說參觀了哪些地方。題目還另外備注,可以只寫參觀了哪些地方,只寫過渡句,比如:過了小橋往西,就來到了芍藥園;與芍藥園東西相對的是竹林;從竹林出來向東,你即將看到一大片的湖水,這就是有名的天鵝湖……
很明顯,引導學生學會按順序寫作是這個單元最重要的教學主題,本單元的教學活動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進行。那么,怎樣由淺入深一步步引導學生按順序進行寫作呢?
管建剛團隊在本單元的第一課《海上日出》自習單的設計中,就本著引導學生明確寫景是有順序的,按順序寫才能讓文章條理清晰這個目的。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使學生明確作者在介紹天氣晴朗時候的日出景色時,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詳細地寫出了太陽的變化,給讀者帶來心靈的震撼,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第二課時的自習單中,又引導學生仿照課文2、3自然段,寫一寫下雨時候的片段,并且要注意寫出雨前、雨中、雨后的“變化”,同樣是意在引導學生明確寫作要“按順序”。
接下來,在第二課《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一課時自習單中,管老師團隊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理清了游覽雙龍洞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在引導孩子們發(fā)現這一課的寫作順序——按照游覽順序后,又出示了習作五中有關植物園的這張示意圖,要求孩子們按照游覽順序來介紹植物園,可以只寫過渡句。目的很明顯,再一次引導孩子探索什么叫作“游覽順序”。
有了這些鋪墊,我想孩子們課堂上的最大收獲,估計就是這寫作的順序了。如果下次再遇到寫景、寫游記,他們第一反應估計就是先找順序,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歷歷在目,胸有成竹。
如果說以上的練習只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什么叫“按游覽順序”,那么,管建剛團隊接下來《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二課時的自習單的設計,則是徹底顛覆以前我所認知的按順序,同時也是把自由選擇的權利交給了孩子。第二課時自習單的設計,注重引領孩子發(fā)揮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寫作的順序。視角獨特,別開生面,可謂是給孩子很好的引導。
《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二課時的自習單首先出示了“美麗的校園一角”示意圖,沿著示意圖的外圍一圈分布著:小廣場→小魚池→小假山→大花壇→幾棵櫻花→兩排石凳子→小竹林→小草坪→兩棵樟樹。
在這張示意圖的下面,管老師團隊還根據示意圖設計了自習單,通過文字和解說,引導學生發(fā)現以下幾種寫作的順序,讓學生更加真切、清晰地了解到“按順序寫作”還有妙招。
順序1:小假山→大花壇→幾棵櫻花→兩排石凳子
科科(學生):這是按一個一個的地點順序來寫。
順序2:大花壇→小草坪→兩棵樟樹
童童(學生):選幾個自己喜歡的,順序有跳躍也可以!
順序3:小廣場→小魚池→小假山→小竹林→小草坪
老師:五個“小”,這樣安排順序很獨特。
“順序1”比較常見,也是我們經常教給孩子們的按游覽順序的寫作方法。這樣的順序不能說它不好,但至少是缺乏獨創(chuàng)性的,或者至少算是比較平常的寫作方法?!绊樞?”給孩子提供了選擇的機會,讓孩子知道除了一個一個的地點順序,順序還可以有跳躍,可以選擇幾個自己喜歡的景物來描寫,即:選擇印象深刻的寫。這樣的順序設計,可以讓孩子能夠更好地把握景物特征,寫出景物的獨特之處來。
我最欣賞的是“順序3”,教師引導學生從“小廣場→小魚池→小假山→小竹林→小草坪”這樣的順序出發(fā),引導學生聯系五個“小”,獨創(chuàng)性地安排寫作的順序,從而產生獨特的閱讀效果?;蛘哒f,選擇景物都從“小”這個特點出發(fā),至少帶給讀者視覺的沖擊,從而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心,對整篇文章產生閱讀期待,并且興致勃勃地去驗證自己的閱讀期待是否正確。
為了鞏固教學效果,學以致用,管老師團隊在接下來的任務中,還設計了實踐演練環(huán)節(jié):
課間去校園走走,像上面例子那樣設計多個游記的順序。
順序1:_________________
順序2:_________________
順序3:_________________
這樣的設計,便是把學習到的方法遷移到具體真實的情境中,放手讓孩子們在校園里走一走,找一找,不經意間,他們可能會發(fā)現管老師所尋找到的“小”。或許不只是“小”,還有“大”,還有“美”。抑或都不是,而是“其他”??傊⒆觽儗⒉辉偈锹o目的地亂逛,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獨特”的寫作順序。
“我在孕育作品的過程中,一是考慮我所要寫的素材能不能從中捏出一點能超出周圍一般人認識的東西;二是構思作品時,盡可能把我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區(qū)別開來,盡可能寫那些別的作者還沒有涉及的、沒有考慮到的東西,人家已經涉及的,我盡量不寫?!边@是劉心武在寫作方面的開拓性創(chuàng)造?!斑@樣安排順序很獨特”,“獨特”就是創(chuàng)造,是寫作的靈魂。我想,管老師團隊也是本著這個原則,給孩子更好的引領吧。
在管老師團隊的啟發(fā)下,我給學生出示了一張某大型游樂場的示意圖。從示意圖上看,游樂項目很多,進入這樣的游樂場,那感覺真的是棒極了,一天下來,可能所有的項目都會玩過一遍,甚至不止一遍。那么,如何選擇寫作的順序呢?如何讓自己的介紹有條理呢?
第一種方法最簡單,按照游玩的地點一個一個地寫。優(yōu)點是不僅能夠清晰地介紹自己的游玩經歷,還向讀者展示了各個游玩項目的位置,從而讓下次去玩的人在心中規(guī)劃自己的游玩項目。
第二種順序,按照自己印象深刻的,把獨特的體驗過程寫出來。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孩子們能夠寫得精彩,因為他體驗過了,因為這些項目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這也是構思過程中經常用到的一種好方法。
第三種順序,從自己玩過的項目中挑選,挑選出比較刺激的,然后把這些刺激的項目寫出來。比如,攀巖球→銀河系→旋轉碗→多人旋轉碗→索道。刺激等級一直在攀升,剛開始心可能只是有些害怕,到后來估計快要跳出胸膛了。這種順序的好處是,讓讀者看到你的構思,亦步亦趨地跟著你的腳步,為你捏著一把汗,一直到游玩結束。
如果說第三種順序是男孩子的最愛,那么,接下來的這個順序,估計女孩子們會情有獨鐘,因為每個女孩子都有一個公主夢。這個游樂場里,最吸引她們的估計就是順著美人魚沙水池,駕著童話馬車,進入夢幻城堡了。如果很幸運,能夠在搖搖樂上玩一把,她們會更期待。因而,圍繞“公主夢”的體驗順序,女孩子也能寫出像男孩子那樣體驗一直在不斷升級、一直牽動著讀者的心的好文章來。
這里面只有4種順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估計讓孩子們來選擇,每個孩子的視覺都不會太一樣。如:有的孩子在玩耍中總會遇到一些倒霉事,把二三件倒霉事按一定順序串聯起來也是一個獨特的順序;游玩中有思想或者行為的轉變,可以按照這個轉變來安排寫作的順序;還可以按照小作者心情“喜怒哀樂”來安排順序等等。
有個孩子暑假去了內蒙古,回來后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洋洋灑灑寫成了一千多個字的文章來。文章很長,內容也很豐富,可是讀起來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怎么辦呢?在老師的指導下,她把這篇文章拆成了兩篇:一篇按照“別有一番風味的內蒙古”記錄內蒙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另一篇專門介紹自己學騎馬的過程,按照從“不會騎馬”到“嘗試學習”再到“學會騎馬”的順序來寫,寫得非常精彩。
作為老師,看到這樣的場面應該是感到欣喜的,因為孩子們已經領悟了你所教的方法,在共性當中找到了自己的個性,百花齊放,從而避免了寫作成果的千篇一律。
教了順序,孩子不一定就會用,或者說不是每個孩子都能一下子領會。即使是已經領會了的孩子,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產生新的想法。這個時候怎么辦?當然是修改了。俗話說,千金難買回頭看,文章不厭百遍讀。反復讀,反復修改,不僅能寫出好文章來,也能讓孩子在不斷修改中找到最佳的寫作順序。
那么,怎么引導孩子對文章的寫作順序進行修改呢?
理清思路,重組材料。有位同學千里迢迢從北方來到南方,在同里游玩了一天,他覺得南方的水鄉(xiāng)哪里都令他難忘。圍繞“難忘”,這位同學一會兒寫景,一會兒寫品嘗美食,一會兒寫玩耍,然后又好幾處寫景,接著又寫了幾處美食。這樣的作文可想而知,即使是按照“難忘”的順序寫,寫出來的文章也是記流水賬。
面對這樣的作文,指導修改的時候,就要問孩子:你最想表達什么?哪個方面最讓你難忘?如果是美景吸引了你,就把難忘的美景集中起來;如果是美食抓住了你的味蕾,就把那些讓你垂涎欲滴、給你帶來驚喜的美食放在一塊寫。當然,如果美景養(yǎng)了你的眼,美食饞了你的嘴,你還可以采用“一處美景+一處美食”,“另一處美景+另一處美食”這樣的順序,讓讀的人也大飽一次口眼之福。
斟酌取舍,合理剪輯。三亞是旅游好去處,游玩過的孩子也都莫名地被震撼到了,回來后有同學洋洋灑灑寫了介紹三亞景點一兩千字的文章。他把見過的所有與眾不同的景點都羅列了一遍,并且按照給他帶來的震撼的深淺程度,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寫下來。然而,整篇文章讀下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內容太多,文章太長。
這個時候孩子們需要的就是要學會斟酌取舍,對文章進行合理的剪輯。相同類型的材料,選擇最典型的一個;別人都熟悉沒有新鮮感的,果斷舍棄;帶給自己獨特感受的,要多用筆墨。在斟酌取舍間,讓讀者讀懂你的構思,選材的標準,進而了解你寫作的“獨特”順序。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好的寫作順序,同樣需要在不斷修改中漸趨完美。因而,教師的責任不止于教給學生按什么樣的順序進行寫作,還要更深入一層,引導學生在不斷修改中,鞏固“按順序寫作”。
有人說,寫作的創(chuàng)新就在于打破思維定勢,在于憑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帶來的創(chuàng)新。經過如此別具一格的指導,孩子們不僅學會跳出了“按順序寫作”的常規(guī),寫出自己獨特的發(fā)現與感受來,還能通過對文章的不斷修改,尋找到最適合自己文章的寫作順序。
“謝朝華于已批,啟夕秀于未振。”用在“按順序寫作”上,也就是啟發(fā)我們跳出常規(guī),給孩子獨特的視角引領:引領孩子在構思時發(fā)現獨特的“順序”,引領孩子在不斷修改中鞏固“按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