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是一個國家民族經過時間沉淀下來的歷史精華,具有重要的內涵和深層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符號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在當今全球化的多元文化發(fā)展的時代浪潮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影視作品中的 “符號化”日趨盛行,在好萊塢影視作品中更是如此。國內外動畫人越來越青睞中國文化元素在動畫電影中的深入表達。本文在好萊塢近來年在研究動畫蘊藏藝術特征的基礎上,運用電影符號學相關理論,由淺入深的從三個好萊塢典型動畫作品中分析傳統(tǒng)元素背后所包含的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好萊塢;動畫角色;符號化
中國元素是中國民族在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和融合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形成的,由中華人民創(chuàng)造的、可以充分反映中國民俗和精神的文化結晶體。隨著全球化一體化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大放異彩,在動畫設計領域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好萊塢也逐漸將視角轉戰(zhàn)中國市場,多部訴諸于中國龐大電影市場的影片相繼問世,但是基于中國有自身的本土傳統(tǒng)文化,想要有效的打開中國市場,好萊塢就需要不斷的將中國元素加入動畫電影中,這對傳播我國歷史文化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好萊塢動畫設計中體現(xiàn)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
1.1從符號運用到內涵揣摩
1998年全球上映的《花木蘭》這部動畫電影中,中國古代花木蘭這位巾幗英雄成為典型的中國文化符號的代表之一?;咎m是影片濃墨重彩塑造的典型人物,在人物形象的設計上無論是外貌的設計還是言行都有著鮮明的性格特征,在花木蘭的設計造型上體現(xiàn)了東方古典之美,柳葉眉丹鳳眼厚嘴唇和高顴骨。在貫穿整個電影的角色“木須龍”的身上,體現(xiàn)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神圣的“龍”形象,“龍”作為一個中華民族的圖騰與象征的神秘色彩;《花木蘭》融合了我國許多歷史因素,構成了中國具有歷史特色的主人公形象、臉部特征、服裝等元素,中國傳統(tǒng)文化象征。對于木蘭形象的探討,可以看到美國動畫人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運用和思考。
《花木蘭》這部動畫片一改昔日好萊塢動畫片中的偶爾借鑒中國元素的局面,充滿中國傳統(tǒng)情懷與色彩,但是仔細分析會發(fā)現(xiàn)故事框架是運用中國元素,但是從內容來看卻是好萊塢的敘事方式,對于人物的中國元素塑造上也只有“形似”而已。所以在《花木蘭》這部電影的內核還是西方精神,可以說這部影片只是披著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外衣,雖然展示了中國元素卻沒有真正表現(xiàn)出中國文化,只是處在初步的對中國元素的探索階段。
隨著動畫電影《功夫熊貓》的上映,標志著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進一步歷史文化內涵的揣摩,從《花木蘭》到《功夫熊貓》是好萊塢電影對中國元素從初步探索到文化內涵的深入了解,《功夫熊貓》全片體現(xiàn)了道教思想的精髓,劇中主人公是以我國國寶為原型的大熊貓,取名為阿寶,角色設計特征在原型的基礎上更加鮮明,電影中的角色螳螂、嬌虎、蛇等角色也是由動物象形拳“螳螂拳”“醉蛇拳”這些為原型設計出來的,影片中具有最高境界的智慧大師龜大師的角色身上,也有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探究,影片中龜大仙看似衰老的身軀中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和智慧,處變不驚,他所表達出來的中國道家文化的精神是這部影片所要傳遞的內核。影片中無處不在的中國文化符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但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在中國文化符號的表象下,創(chuàng)作者所傳達的思想精髓是影片的主要目的。創(chuàng)作者在每個角色的設計上細致入微,將中國功夫的靈魂與角色融為一體。
1.2從簡單粗獷到細致宏大
在2019年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皮克斯華裔女導演石之予的作品《包寶寶》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短片講述一個關于中國傳統(tǒng)家庭母子關系的故事,一位年邁的華裔母親因為兒子的成年離家而郁郁寡歡,意外成為一個包子神奇的活過來變成一只包寶寶的母親,給這位母親重新帶來歡樂,隨著小包子的迅速成長,她也在這苦樂參半的滋味中體驗到孩子終究要長大的故事。導演石之予中國元素符號的穿插,和加拿大的文化多樣性鑄就了這部動畫短片,成為奧斯卡的焦點。
在背景環(huán)境上《包寶寶》短片的主角包子代表了兩層意思,一層是代表了中國的傳統(tǒng)美食面點,一層是取諧音“包”和“寶”,代表了主角在故事中的地位。中國美食文化是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短片大量的鏡頭展示了烹飪中國菜的過程如紅燒肉、煮面條等,做飯工具的選擇上蒸籠、搟面杖都是中國傳統(tǒng)烹飪工具。短片用中國美食作為符號,向觀眾展示了中國的飲食精神。在裝飾物品方面,隨處可見的中國元素符號的裝飾,如中國結,青花瓷紋樣,瓷器碗和花瓶、掛在墻上的福字聯(lián)、照片里的中國式古建筑照片、桌邊的傳統(tǒng)植物富貴竹等等,將屋內的陳設完全布置成具有濃濃中國風的氛圍,通過大量中國風元素的裝飾構建了中國式家庭的背景。運用這些文化符號塑造了一位生活節(jié)奏緩慢的空巢老人形象。種種的中國元素符號給不同的文化群體帶來了共鳴,實現(xiàn)了跨文化領域之間的溝通,《包寶寶》的成功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符號的建立成為了重要的紐帶。
3 總結
從目前好萊塢電影中融合的中國元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好萊塢電影中同中國元素的融合已經逐漸成熟起來,但是在對中國元素的運用仍存在缺陷,因此好萊塢電影以后再創(chuàng)作此類含有中國元素的電影時,需要在繼承其原有的動畫風格的同時,進行全面的創(chuàng)新,與新時期的中國元素進行進一步的結合。挖掘這些中國元素背后所包含的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袁萍.差異與認同:探究跨文化動畫電影的敘事方法——以迪士尼動畫《花木蘭》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9(19):101-102.
[2]郝勝,來思淵.解讀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文化元素運用——以動畫電影《功夫熊貓》為例[J].藝術評鑒,2019(17):157-158.
[3]周雯.動畫角色設計中的中國文化符號之表達[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32(15):192-194.
作者簡介:王一茹(1995年-),女,漢,甘肅蘭州,碩士,蘭州交通大學,數(shù)字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