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萌萌 徐小雁
【摘要】內容依托教學法(CBI)近年來在大學英語、對外漢語等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廣泛流行,因其將語言置于有意義的框架中,使傳統(tǒng)的語言基本功培養(yǎng)與具體的知識講解相融合。然而與CBI教學法配套的立體化教材建設仍略顯不足。尤其在中國文化類英文課程中,教材多局限于傳統(tǒng)形式,缺少有體系的多媒介、多形態(tài)、多用途、多層次配套材料,無法達到立體化教材的要求。文章以《中國文化概論》英文課程為例,研究立體化教材建設現(xiàn)狀,并提出其未來發(fā)展方向。
【關? 鍵? 詞】CBI;立體化教材;《中國文化概論》
【作者單位】唐萌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徐小雁,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級教改項目“通過中國文化導入加強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教育研究”(XM10720190519);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ZX20190052)。
【中圖分類號】G23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0.025
在目前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立體化教材建設方興未艾。2001年,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紙質平面教材與課件光盤已無法滿足我國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應建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教育資源,建設立體化教材,以適應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需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到,我國的教育要“適應國家經(jīng)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我國學者也認為,外語的使用是分領域的,高校應了解各領域外語的實際應用狀況,將內容與語言技能相結合,并根據(jù)各領域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特別是國際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事業(yè)發(fā)展情況,應對未來的外語新需求。這些都對語言類課程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tǒng)教材顯露不足,立體化教材眾望所盼。本文以《中國文化概論》英文課程為例,深入分析這一課程的教材出版情況,并對立體化教材的建設提出建議。
一、CBI教學法
內容依托教學法(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是一種語言與內容有機結合的外語教學模式。CBI教學法起源于加拿大,其發(fā)展過程主要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實踐、理論、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浸入式語言教學是最早的CBI外語教學形式,跨學科語言教學是較有影響的CBI項目。Crandall 和 Tucker 在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s一文中梳理了CBI 理論指導下的八個外語教學特征,即教學目標包括語言能力、學習內容以及思維技巧,背景知識需要在語言的環(huán)境下發(fā)展掌握,講授內容包括內容涉及的語言以及與內容以外的語言,以經(jīng)驗性的、發(fā)現(xiàn)性的、親身體驗的學習經(jīng)歷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將語言置于有意義的框架中等[1]。
近年來,CBI教學法在語言類課程中的作用已逐漸凸顯。例如,Kasper 研究發(fā)現(xiàn),多重內容課程(Multiple- content course)的英語學習者比單純學習英語的學生在英語水平測試中表現(xiàn)得更好[2]。王士先率先向國人介紹了 CBI 基本概念及模式[3]。俞理明、戴慶寧、袁平華等對國外CBI語言教學做了全面且深刻的理論探討[4]-[6]。2005年以來,許多研究者從各類外語課程教學中實踐或試驗CBI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王英振以《中國文化概況(英語)》為例介紹了CBI與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構建與實施方法等[7]。然而,以CBI教學法為指導而編寫的教材,在國內尚為數(shù)不多。
二、立體化教材
立體化教材,也稱一體化教材或者多元化教材,指立足于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平臺,以傳統(tǒng)紙質教材為基礎,以學科課程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態(tài)、多用途、多層次的教學資源和多種教學服務方式為內容的教學出版物的集合。其中,教學輔助資源可分為電子教案、電子圖書、CAI課件、試題庫、網(wǎng)絡課程和資料庫六類。陳堅林指出,對現(xiàn)有立體化教材的理解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形式理解,主要表現(xiàn)為文字、圖片、聲音、圖像、視頻等;第二個層面是物理概念理解,即承載這些內容的物理載體,如紙質課本、磁帶、錄像帶和光盤等;第三個層面是理論內涵理解,即立體化教材是教學理論和方法一體化的體現(xiàn),是技術優(yōu)勢的全面升級[8]。
因此,立體化教材是一種在教學法理論宏觀指導下,融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新型教材系統(tǒng),也是一種為現(xiàn)代教學實踐提供服務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它的主要特點在于:①以多媒體、多模態(tài)、多介質方式來存儲和呈現(xiàn)教學資源;②以一體化、系統(tǒng)化策略來設計教學內容;③以多元化、互動式方法來實現(xiàn)教學過程。最終目標是形成教學能力,完成教學任務[8]。
2007年,? 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倡導個性化、自主化和超文本化的新教學模式。新的課程教學要求體現(xiàn)了教育理念的轉變,而教學改革的深化為立體化教材的編寫注入新鮮活力。近年來,關于立體化教材建設,有很多學者進行了一些相關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學英語學科的立體化教材建設中,多是以建構主義、認知語言學、交際法、行為主義理論為指導,采用紙質教材、多媒體光盤、計算機網(wǎng)絡學習平臺一體化的形式,強調學生自主化、情景式、創(chuàng)新性、協(xié)作化的學習模式。
三、《中國文化概論》英文版教材出版現(xiàn)狀
十九大以后,建設文化強國,增加文化軟實力的戰(zhàn)略提上日程?!豆饷魅請蟆吩?017年8月16日13版中指出,“實施人才培養(yǎng)工程,加大外向型專門人才培養(yǎng)力度,形成支持文化走出去智力資源供給機制”。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不僅要了解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還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特色,并具備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大多高校為英語專業(yè)開設了《中國文化概論》課程。其開設目標在于使學生認識自身民族文化,提高人文素質,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精髓。其內容包括中國簡史、中國文化形成的基礎條件、諸子百家、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價值取向、中國經(jīng)典文學作品,中國語言文字及書法、建筑風格、傳統(tǒng)民俗等方面。
在英語專業(yè)開設的初始階段,《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教材以紙質材料為主,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術語翻譯、文化知識英文表達等。其目的是將英語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密切結合,提升學生的文化傳播能力。例如,2003年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周儀編著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系列教材《中國文化概論》,2005年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宋莉主編的《風采中國——中國文化概況》,2007年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余惠芬主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2008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葉朗、朱良志所著的《中國文化讀本》等。這些教材的特點是媒介單一,強調知識輸出。這一時期的紙質教材大多沒有配套的音視頻資料,多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知識傳授。鞏固學生知識點的課堂活動、練習題設置較少,以單一的思考題為主。
近十年來,《中國文化概論》英文版教材在CBI教學法理論指導下有了進一步發(fā)展。例如,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大學英語選修課/學科課程系列教材》項目組主編的《中國文化概論》,201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S等主編的《中國文化(英文版)(第2版)》,201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任增強主編的《中國文化概要(英文版)》等。這些教材的配套練習相對豐富,增加了熱身問題、配對、術語解釋、閱讀理解、翻譯等練習題型,能夠圍繞單元內容主題進行訓練,以內容為依托做到學練結合。然而,這些教材對教師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較高,除了紙質教材,教師需要自主尋找音視頻資料來補充教學資源。可見,在立體化教材的配套建設方面,該階段的教材仍展現(xiàn)不足。
2017年,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陸小麗等主編的《英語暢談中國文化》,以MOOC視頻課件為腳本,為課文編寫內容和設計相應的課堂任務,在教材與線上課堂融合方面有了較大突破。然而,目前的《中國文化概論》英文版立體化教材建設還沒有達到理論、形式、方法三位一體的標準,尤其是在紙質教材、多媒體光盤、計算機網(wǎng)絡學習平臺的一體化,以及調動學生以內容為依托進行情景式、自主化學習方面,這就對《中國文化概論》英文版立體化教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完善《中國文化概論》英文版立體化教材的措施
1.豐富教材內容,建立以CBI教學法為基礎的模塊化教材體系
首先,豐富教材內容,要加強時代性。教材編寫者應具備與時俱進的思維,突出傳統(tǒng)與時代、多元與發(fā)展結合的特點。除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外,新文化、新事物的出現(xiàn),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應在教材內容上予以適當呈現(xiàn)。其次,CBI教學法要求以交流為目的實現(xiàn)語言與內容互動,以內容為主體,利用語言進行反復訓練,仍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材編寫之前,編寫者應該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期望、學習目的、知識面、語言水平、興趣范圍等,在編寫中擷取中國文化的典型側面,按照專題組織編排,讓教材內容貼合文化交流的實際需求。同時,編寫者還應設計新穎的活動板塊,打破傳統(tǒng)教材單調的訓練模式,從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文化傳播、跨文化交際、文化對比與思辨的能力。
2.通過多媒體、多模態(tài)、多介質的教學資源建設實現(xiàn)教材立體化
在《中國文化概論》英文課程的教授中,除了紙質教材,教師需要尋找其他音視頻資料補充教學內容,然而這些音視頻資料所呈現(xiàn)的教學難度不一,與教材貼合度較低,單獨剪切的片段不成體系,這就亟待一套多媒體、多模態(tài)、多介質的教學資源建設實現(xiàn)教材立體化。在立體化教材建設過程中,編寫者應廣泛搜集國內外關于中國文化的音視頻資料,不限于國家外宣網(wǎng)站、英語紀錄片、影視作品、文化現(xiàn)象的新聞播報、文學作品鑒賞等內容,并與教學主題緊密結合,設置相應的熱身、思考、思辨練習題,做到音視頻資料體系化。編寫者還應聯(lián)合相關技術人員建設計算機網(wǎng)絡學習平臺,設立情景式學習背景,實現(xiàn)學生自主式、情景化、創(chuàng)新性、協(xié)作式的學習模式,這樣既可以滿足中國學生的學習需求,又能滿足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學生的學習需求。
3.提高立體化教材的出版水平
一方面,提高立體化教材的出版水平,就要求出版機構積極走出去,將立體化教材與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結合起來。目前,國外關于中國文化的出版物多為專著,諸如1990年加州伯克利大學出版社出版Paul, S. Ropp等編寫的《中國文化遺產》(Heritage of China);2009年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Huang, A. C. Y.所著的《中國的莎士比亞:兩個世紀的文化交流》(Chinese Shakespeares: Two Centuries of Cultural Exchange); 2011年大不列顛教育出版社出版Kuiper, K.所著的《中國文化:讀懂中國》(The Culture of China: Understanding China)等,而關于如何學習中國文化的相關教材較少。編寫高質量的《中國文化概論》英文版立體化教材,不僅能使國內英語專業(yè)、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受益,還能夠推動中國文化傳播。
另一方面,想要提高立體化教材的出版水平,編寫者就要進行實地調研,將教師反饋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根據(jù)課堂反饋和學生期望把握教材難度,提升對跨文化課程的敏感性,建設質量高、適用性強、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立體化教材。
4.提升立體化教材的綜合運用能力
立體化教材包括紙質教材、電子教材、音視頻光盤、習題庫、網(wǎng)絡學習平臺等。紙質教材不受網(wǎng)絡影響,特點是提綱挈領,重點突出,但不易根據(jù)社會變化和時代需求隨時更新。電子教材多種多樣,整合容量大,可包含紙質教材所有內容及音頻、視頻、附加文本等多模態(tài)材料,以及語料庫、學習平臺等網(wǎng)絡資源的鏈接,內容方便調整。在課堂講授中,紙質教材是主體,更方便使用;在線下自學及練習時,電子教材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語境,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通過建設《中國文化概論》英文版立體化教材,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根據(jù)自身需求和特點選擇立體化教材類型,最大限度發(fā)揮立體化教材的使用效果,實現(xiàn)以建設促進運用,以運用提升教材水平。這不僅為教師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組織與評估方式,還能從不同層面滿足學生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的技能訓練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保證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與CBI教學法配套的立體化教材將是未來教材的發(fā)展方向,而目前《中國文化概論》英文課程的立體化教材建設仍存在較大不足,體現(xiàn)在教材傳統(tǒng)、配套習題不豐富、缺少系統(tǒng)性的多模態(tài)音視頻資料,以及教學方法不完善等方面。本文倡導建設以CBI教學法為指導的多媒體、多模態(tài)、多介質立體化教材,以真正切合學生所需,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要求,符合國家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
參考文獻
[1]李立,宮明玉. 以內容為依托的英語教學:語言與內容[J]. 中國教育學刊, 2016(S1): 28-29+32.
[2]Kasper L. F. The impact of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al programs on the academic progress of ESL students [J].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1997(4): 309-320.
[3]王士先. CBI ——專業(yè)英語閱讀教學的方向[J]. 外語界,1994 (2): 27-31.
[4]俞理明,韓建俠. 渥太華依托式課程教學及其啟示[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3(6): 465-468.
[5]戴慶寧,呂曄. CBI教學理念及其教學模式[J]. 國外外語教學,2004(4): 16-20.
[6]袁平華. 依托課程內容進行外語教學之理據(jù)及教學元模式探究[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3): 31-36.
[7]王英振. CBI與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構建與實施研究——以《中國文化概況(英語)》為例[J]. 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 (8): 53-55.
[8]陳堅林. 試論立體式教材與立體式教學方法[J]. 外語電化教學,2011(6): 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