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吟誦”是古詩文的傳統(tǒng)讀法。“吟”是指拖長腔、歌唱式地讀,“誦”是指抑揚頓挫、有節(jié)奏地讀?!耙髡b”恢復了古詩文原有的聲音形式,運用到課堂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一、借助“吟誦譜”,感受音韻之美
“吟誦譜”是根據(jù)古詩詞平長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韻長等吟誦規(guī)律而畫的。它分為上下兩行。上面一行表示高音,下面一行表示低音。每個字后面點的數(shù)量表示讀音的長短。入聲字沒有點。有了這些標記,學生吟誦起來自然就有了旋律。
剛開始學習古詩詞時,可由教師負責畫吟誦譜。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可以自己試著創(chuàng)作吟誦譜,而且在吟誦的過程中,還可用手比畫每個字的聲調(diào)。以《示兒》為例,吟誦譜如下。
借助吟誦譜,學生發(fā)現(xiàn)“死去”和“萬事”讀高音,強調(diào)死了一切都是空的?!氨倍?、日、家祭、告”等讀高音,也有強調(diào)之意,可以看出詩人堅信一定有“王師北定”的那一天。另外,這首詩押的是“onɡ”韻,韻字要拖長,體現(xiàn)一種悲壯之感。教師可相機告訴學生,古詩詞中不同的韻給人不同的感覺。如《武侯廟》中的“空山草木長”與“不復臥南陽”押的是“anɡ”韻,韻字拖長,給人以開闊之感。《出塞》中“萬里長征人未還”與“不教胡馬度陰山”押的是“an”韻,韻字拖長,體現(xiàn)了邊塞的遼闊和將士們的豪情。學生通過吟誦,能真正領(lǐng)悟詩人在詩句中表達的感情。
二、利用“文氣譜”,把握情感基調(diào)
文言文的吟誦可以借助“文氣譜”。所謂文氣譜,即用各種符號標示文本,形成譜子,使語音語調(diào)有高低長短之分,以此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
例如,教學文言文《司馬光》時,教師和學生一起畫文氣譜(如下圖)。對于波浪線起伏急促的部分,要快讀;對于波浪線起伏平緩的部分,要慢讀;標示了“!”的字為入聲字,要讀得短促些。這樣一來,文中每個字的誦讀要求一目了然。
根據(jù)標記,“群兒戲于庭”吟得慢,表示孩子們在庭院中玩耍得很開心?!耙粌旱钱Y,足跌沒水中”吟得快,其中“足、跌、沒”一連三個入聲字,表示掉入水甕中的孩子遇到了危險,其中的緊迫感躍然紙上。最后“兒得活”讀得慢,表示孩子得救了,終于舒了一口氣。
可見,學生借助文氣譜,自然而然就能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調(diào),通過一遍一遍吟誦,體會蘊含在文字之中的節(jié)奏美?!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運用吟誦規(guī)則,促進思維發(fā)展
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吟誦”,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合作、探究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
例如,在教學《石灰吟》時,有學生提出質(zhì)疑:有的書中《石灰吟》的最后兩句是“粉身碎骨渾不怕”,為什么教材中是“粉骨碎身渾不怕”?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經(jīng)學過的近體詩吟誦規(guī)則,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判斷一下到底哪個版本才是對的。
1.出示學習單,合作學習。
吟一吟:吟誦兩個版本的《石灰吟》。
寫一寫:寫出兩個版本《石灰吟》的平仄。
想一想:哪個版本更符合古人的創(chuàng)作思維?
說一說: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說清楚理由。
2.匯報學習成果。
師:從詩詞格律來判斷,這是什么詩?
生:七言絕句。
師:近體詩七言的平仄規(guī)律是什么?
生: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同聯(lián)相對(相反),鄰聯(lián)相粘(相同)。
師:對比兩個版本的平仄,你覺得哪一個更好?說一說你的理由。
生:我覺得教材中的版本更好。因為“粉身碎骨”調(diào)換為“粉骨碎身”后,第二個字位的“骨”與“留”一仄一平就相對了,第四個字位的“身”與“白”也是如此。而且這樣還可以跟上聯(lián)中的對句構(gòu)成上下相粘的關(guān)系,這就完全符合剛才說的格律要求了。
學生說的同時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
從這個教學片段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判斷的過程就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在這樣的古詩文課上,學生不僅嘴動起來了,更重要的是腦也動起來了。他們的思維是活躍的。
綜上,“吟誦”是古詩文意趣表達的突破口,是學生學習收獲的展示臺,也是提高學生文化鑒賞能力的金鑰匙。吟誦能讓課堂更靈動,更充實。
參考文獻:
[1]徐建順.普通話吟誦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趙敏俐,徐建順.中華經(jīng)典吟誦[M].北京:開明出版社,2020.
(浙江省衢州市新華小學?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