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禮治背景下的先秦服飾文化

2020-12-09 04:37
藝術(shù)設(shè)計研究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上海古籍出版社禮記正義

彭 林

中華是舉世聞名的禮義之邦,儒家自古倡導(dǎo)禮治。曾國藩云,治國以禮為本,“內(nèi)之莫大于仁,外之莫急于禮”①。梁啟超先生用“中國重禮治,西方重法治”作為中西文化的根本差異。錢穆亦云:“中國的核心思想就是禮。②”意味深長的是,早在先秦時代,服飾即已成為禮治的重要元素之一,深刻影響著中國文化的走向。

一、“華夏”:絲與禮的頂層融匯

在世界諸古文明中,除中國之外,沒有任何一國將“禮”作為自身文明的核心,更沒有一國將服飾與禮組合,作為本位文化的最高標配。在《左傳》定公十年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③”以“華”與“夏”二字作為對中國的美稱,至今為中國人所沿用,彰顯了中華文明的特殊性。

與看重物質(zhì)文明的西方文明不同的是,中國人更強調(diào)精神層面的進步,人學(xué)會穿第一件衣服的意義,要比學(xué)會打制第一把石斧重要的多。在中國文化中,人與禽獸之別的主要標志一是服飾,二是禮儀。人有恥感,遮羞是人類群體意識的重要覺醒,從此懂得男女之別,進而發(fā)展為家庭婚姻的理念。穿上衣服,按照禮(理性的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生活,使得人與禽獸做了徹底的切割。

上古時代文明初開,民眾以飽食暖衣為主要追求,紡織是全社會的基本活動之一?!逗鬂h書·輿服志》描述先民追求服飾制作進步與完美的嬗變之跡:

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絲麻,觀翚翟之文,榮華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為服。見鳥獸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纓蕤,以為首飾④。

“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是人類尚未脫離動物性與原始性的形象描述。“易之以絲麻”,是紡材的重大革新,由此催生了脫膠、柔化、紡積、編織、裁剪、縫紉等工序,材料經(jīng)過二次、三次加工,衣服更為合體、舒適。采擇“翚翟之文,榮華之色”,即雉鳥、花卉的絢麗之色,制作五彩衣服;模仿鳥獸的“冠角髯胡之制”“作冠冕纓蕤”,是先民審美意識的重大發(fā)展;而衣冠制作開始有“制度”,則是服飾進入文明體系的重要標志。

需要特別指出,蠶桑業(yè)的崛起令中國紡織業(yè)大放異彩,成為我國文明最顯性的標志。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的絲織品實物,是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絲線、絲帶、絹片等家蠶絲織物,距今4700多年。蠶絲的發(fā)明,使先民掌握了一種無與倫比的精美紡材,輕柔、纖細、光鮮,從而催生了精細的絲綢制作工藝,激發(fā)了服飾制作中的審美意識,登上了世界紡織領(lǐng)域的巔峰,大大提升了中華文明的水準。

先民在追求服飾創(chuàng)新的同時,思想世界的革命正在醞釀。武王克商,推翻紂王暴政,周人開始意識到“德”乃是長治久安之本,“國家非徒政治之樞機,亦道德之樞機”,周公制禮作樂,旨在“納上下于道德”,將道德建設(shè)落實在禮樂制度上,“周之制度典禮,乃道德之器械”⑤?!熬印保耸切奚磉M德之楷模,溫良敦厚,典雅莊敬,就《詩》所見,德性充盈之君子已是在在多有,舉國稱頌,萬民作則。

中國絲綢堪稱人類物質(zhì)生產(chǎn)的經(jīng)典之一。身著絲綢服裝的中國人向世人展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禮”,則是中國率先進入人本主義時代的標志,相處以禮,待人以敬,追求深層的社會和諧。以“華”與“夏”構(gòu)詞,彰顯絲綢之美與禮儀之雅已然交融,外在的華麗服飾與內(nèi)在的君子之德完美結(jié)合,以此作為中華文明最具代表性的頂層標志,尤為貼切。研究中國服飾文化,不能不溯源于此。

二、服飾與國家文化認同

任何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正裝”,它是民族成員基于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與文化背景,經(jīng)過累世摸索、篩選、組合而成,成為本民族最顯著的文化表征,中國文化亦然。虞夏商周四代,政權(quán)中心不斷轉(zhuǎn)移,各地風(fēng)尚有別,情趣各異,衣冠流行的款式、崇尚的顏色,亦自然不相同,并與時俱進,《禮記·王制》說:

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養(yǎng)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yǎng)老。殷人冔而祭,縞衣而養(yǎng)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yǎng)老⑥。

根據(jù)鄭玄的解釋,皇,是畫有羽飾的冕。有虞氏質(zhì)樸,只穿深衣,即白色布衣。夏人崇尚黑色,他們的燕衣即黑衣裳。殷人崇尚白色,他們的縞衣,即白色絲衣。周人兼采夏、殷之色,上衣為玄色,下裳為白色。與之配套的冠,夏人稱為“收”,殷人稱為“冔”,周人稱為“弁”⑦。足見,黑色、白色都曾風(fēng)行一時,周人兼而采之,玄衣白裳;與冕配套的服裝,則為玄上纁下;服飾的文化表征功能更加鮮明。

周代上衣、下裳分開,將右衽、束腰作為服飾的基本特征,與周邊民族以左衽為主的風(fēng)格截然相反??鬃诱f“微管仲,吾其披發(fā)左衽矣”,右衽抑或左衽,事關(guān)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切莫等閑視之。

衣服可以代表人物,代表文化傳統(tǒng)?!吨杏埂芬鬃臃Q贊武王、周公達孝之語云:“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設(shè)其裳衣,薦其時食”。鄭注:“裳衣,先祖之遺衣服也,設(shè)之當以授尸也。⑧”由《禮記·王制》可知,天子五年一巡守,考察地方政權(quán)是否執(zhí)行中央制訂的各項制度,其中之一便是衣服:

命典禮,考時、月,定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兌Y易樂者為不從,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為畔,畔者君討⑨。

凡是擅自變易禮樂者,即是違抗中央,就要被流放。凡是擅自變革“制度衣服”者,如同叛變中央,無法容忍,就要受到討伐。孔穎達申述說:“制度、衣服,便是政治之急,故以為畔,君須誅討。⑩”

儒家治國,主張防微杜漸,儉以養(yǎng)廉,廉以養(yǎng)德,若生活中飲食、衣服處處奢靡,則世風(fēng)必然走向淫蕩,故以政府“禁令”的方式,嚴加防范。鑒于在某種狀況下服飾能刺激人的虛榮心,彼此攀比,炫富斗闊,轉(zhuǎn)移社會風(fēng)氣,靡費珍貴的社會資源,從而瓦解內(nèi)在的道德防線,政府必須預(yù)為之防,故“司徒脩六禮以節(jié)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德,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衣服”為“八政”之一,必須符合要求,孔疏云:

八政,一曰飲食,二曰衣服,三曰事為,四曰異別,五曰度,六曰量,七曰數(shù),八曰制。淫,謂過奢侈,故以八政禁令之事以防淫?。

中國文化不是宗教文化,治民靠教育不靠神仙。《學(xué)記》說:“先王建國君民,教育為先?!苯逃菄椅幕ㄔO(shè)的主體,通過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建立標準與規(guī)范,包括禮節(jié)、誠信、容色、服飾等,引導(dǎo)民眾遵守,由此形成共同的文化;進而互相觀察、糾正、反思、取齊,走向更高層次的一致。《禮記·表記》說:

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以行其言。禮以節(jié)之,信以結(jié)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極之,欲民之有壹也?。

圣人制法,不以自己為標準,而是以“中人”能達到的水平為基準,以便使大多數(shù)人都能達標,如此,未達標的少數(shù)人便會感到壓力與愧恥,進而努力上進;然后,以禮、信、容貌規(guī)范大眾,繼而“衣服以移之”,鄭注:“移,猶廣大也。?”用衣服廣大之,使之樹立尊嚴;倡導(dǎo)朋友之間互相勸勵,從而使民眾專心壹意於善道,鄭注:“壹,謂專心于善。?”

在中國文化中,服飾的穿法,與文明、典雅的程度密切相關(guān),講究之處,觸目皆是,萬萬不可隨心所欲,如《論語·鄉(xiāng)黨》云:

當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

葛布之精者稱絺,粗者稱绤。暑天,先穿里衣,絺绤做的單衣(袗)穿在外表。羔裘,用緇(黑色)黑羊皮做的裘。麑,是白色的小鹿。用黃色的狐皮裼裘,是要與之相稱?!S戒當主于敬,既不可解衣而寢,亦不可穿明衣而寢,故另有寢衣,其半蓋以覆足。……朝祭之服,裳用正幅如同帷幕,腰間有襞積,兩旁無殺縫;其余則如深衣,腰要半下,齊倍腰,無襞積而有殺縫。喪主素,吉主玄。吊必變服,以示哀悼死者。

服飾的重要性,還體現(xiàn)在對公權(quán)力的尊重上。政府是實施社會管理的主要機構(gòu),掌握各部門、各地區(qū)的公權(quán)力,自有尊嚴在,所有人等,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墩撜Z·鄉(xiāng)黨》記孔子在朝之容,提及“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敝熳印都ⅰ罚骸熬瞎?,曲身也。公門高大而若不容,敬之至也?!比牍T時之服飾,亦有嚴格規(guī)定?!肚Y下》云:

龜筴、幾杖、席蓋、重素、袗絺绤,不入公門。苞屨,扱衽,厭冠,不入公門?。

鄭注:“龜筴,嫌問國家吉兇。幾杖,嫌自長老。席蓋,載喪車也?!敝厮兀?、裳皆素,乃是喪服。袗,單衣。暑天,袗絺绤之衣單薄,形體褻露,故一定要表而出之?!鞍鷮?,扱衽,厭冠”,鄭注:“此皆兇服也。?”關(guān)于衣裝不合適不得入公門,《玉藻》亦有類似的規(guī)定:

非列采不入公門,振絺綌不入公門,表裘不入公門,襲裘不入公門。(衣裘必當裼也。)

根據(jù)鄭注,“列采”,指正服?!氨眙谩?,指外衣。二者都應(yīng)當表之乃出?!抖Y記》提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襲裘而吊;古時裘上有裼衣,裼衣之上有襲衣,襲衣之上有正服。若是襲裘,則不得入公門。

《表記》引子曰:“裼襲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瀆也。”孔疏:“行禮之時,禮不盛者則露見裼衣,禮盛之時則重襲上服。若始末恒裼襲,是相因也。其行禮之時,或初襲而後裼,或初裼而後襲,欲使人民無相褻瀆,使禮相變革也?!眹辣骜印⒁u,是要向民眾昭示禮的差異,不容輕忽。

在周代,國家頒布諸多“國標”,布匹的幅寬、精粗、顏色等均有嚴格的標準,不達標者不得進入流通領(lǐng)域,《王制》:“命服命車,不得于市”,鄭注:“尊物,非民所宜有。”貴族專用物品,無法在市場流通;“布帛精粗不中數(shù),幅廣狹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亂正色,不粥於市”?,有嚴格的管理。

若面臨某些災(zāi)難,則天子、諸侯等執(zhí)政首腦當減殺儀容,自為貶損,以示悲憫與體恤?;脑胤?,《司服》云:“大札、大荒、大災(zāi),素服。”鄭注:“其衣服首飾大裘之冕,其冕無旒?!薄队裨濉吩疲?/p>

年不順成,則天子素服,乘素車,食無樂?。

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聽朔于大廟,朝服以日視朝于內(nèi)朝?。

年不順成,君衣布,搢本,關(guān)梁不租,山澤列而不賦,土功不興,大夫不得造車馬?。

“年不順成”,孔疏:“謂四方之內(nèi),年谷不得和順成熟。”即遭遇自然災(zāi)害的兇荒之年??资瑁骸按耸翘熳又T侯罪己之義,故素服。此素服者,謂素衣?!敝T侯亦然,故“年不順成,君衣布”??梢?,這是作為政府行為的規(guī)定。

三、服飾與“成人”

儒家文化以“人”為核心,將人的道德成長作為人生與社會進步的基本命題,即人如何通過修為,從動物學(xué)意義上的人成長為道德理性意義上的“完人”。在全社會整體達成這一目標絕非易事,除讀書明理、修身以禮之外,尚須調(diào)動諸多因素,服飾即其中之一。

在儒家而言,服飾對人的心理與行為有直接影響。毋庸贅言,好穿奇邪之服者,內(nèi)心很難產(chǎn)生自尊自律的意識,以及接受公共規(guī)范約束的意愿。相反,服飾端莊,有利于喚醒內(nèi)心正向的情感。故凡齋必定沐浴,浴畢則穿布制的明衣,以示身體明潔。

君子立身,追求內(nèi)外兼修,坐立行走、言談舉止,由表及里,緊密關(guān)聯(lián)。服飾為君子直面社會的具象,與之匹配的,為容貌、辭令、德性、行為等,環(huán)環(huán)相扣?!侗碛洝酚性疲?/p>

是故君子服其服,則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則文以君子之辭;遂其辭,則實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恥服其服而無其容,恥有其容而無其辭,恥有其辭而無其德,恥有其德而無其行。是故君子衰绖則有哀色,端冕則有敬色,甲胄則有不可辱之色。?

身穿君子之服,則必有相應(yīng)的君子容色;有君子的容色,則輔之以君子的文辭;有君子的文辭,必然會以君子之德充實內(nèi)心。君子以“服其服而無其容”“有其容而無其辭”“有其辭而無其德”“有其德而無其行”為恥。在特定場合,身穿有特定內(nèi)涵的禮服,可以直接調(diào)動內(nèi)心的情感:君子服喪,身穿衰绖,則一定有哀慟之色;端冕立于朝,則有莊敬之色;身穿甲胄,則有不可辱之色。

擔(dān)負領(lǐng)導(dǎo)民眾重任的“長民”者,要有正面形象,衣服應(yīng)符合法式,不得輕易變換,舉止從容而有其常度,以此影響民眾,使道德齊一:

子曰:“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詩》云:‘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小雅·都人士》稱幽王之前的明王執(zhí)政之時,都邑之人有士行者,著此“正衣”(狐裘黃黃)。庶人有士行,“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為皆歸于忠信,為萬民所仰望。

在某種意義上,穿戴既定的服飾,既是責(zé)任,也是權(quán)力。對于不聽教育,犯有過錯而又達不到入獄、受刑的程度者,可處以“恥刑”(名譽刑),方法之一,即在其服飾上加以喪服的標識?!队裨濉贰按咕q五寸,惰游之士也。玄冠縞武,不齒之服也”,“惰游之士”,《周禮》稱為“罷民”,即不務(wù)正業(yè),好吃懶做之人。鄭注:“縞冠素紕,兇服之象也。垂長緌,明非既祥。?”古代公眾活動以年齒為序,但凡行惡悖逆之人,使之服“垂緌五寸”或“玄冠縞武”,因是喪服之飾,故不得與眾人序齒,被排除于社會生活之外。

常人對服裝的敬意,從小訓(xùn)練,逐日養(yǎng)成?!抖Y記·內(nèi)則》說,做子女的,每日清晨起床后,即要一絲不茍地完成冠服以及配飾的穿戴:

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拂髦、冠、緌、纓、端、韠、紳,搢笏?。

盥、漱,櫛之后,用稱為“縰”的帛韜發(fā);用稱為“總”的錦束發(fā),多余的部分作為裝飾往后垂;用“髦”撣去灰塵,戴冠,系好纓帶上的飾物“緌”;然后穿上玄端服,再用名為“紳”的大帶束腰;記事用的“笏”板插在紳帶內(nèi)。上述動作,緊密銜接,設(shè)計合理,不得顛倒、缺略。如此規(guī)范,舉世罕有其匹,旨在培養(yǎng)嚴謹?shù)娜松鷳B(tài)度,不如此,則不得面對社會、面對新的一天的生活。

中國服飾文化之講究,體現(xiàn)在設(shè)計上處處有寓意,朝服、官服自不必說,即如童子之衣服,看似簡單,背后自有深義在?!队裨濉吩疲?/p>

童子之節(jié)也,緇布衣,錦緣,錦紳并紐,錦束發(fā),皆朱錦也?。

童蒙幼稚,體能與智能均不足以自立,其服飾自當質(zhì)樸,不尚浮華,不求名貴,故用緇布制作,形制簡單。如成人所穿鞋屨之頭部有“絇”作為裝飾,童子的屨頭就免了。然而兒童正在成長,日趨成熟,若一味簡略單調(diào),則有失偏頗,故童子衣服之邊緣、紳帶以及鞋子的絇帶之紐,都用朱色的錦作為裝飾,束發(fā)用的“總”直接用錦;凡此,意在表達童子將來文德燦然。緇布衣的設(shè)計,含有一文一質(zhì)之義。

此外,兒童衣服的設(shè)計,還兼顧到養(yǎng)生的作用。童子元陽充盈,而裘、帛之衣大過溫?zé)幔瑸楸苊鈧潢枤?,故?guī)定童子不得衣裘、帛?!秲?nèi)則》亦云,童子在十歲時外出求學(xué),居宿于外,依然要恪守“衣不帛襦袴”的規(guī)定,鄭注:“不用帛為襦袴,為大溫,傷陰氣也。”要到二十歲成年后,方始“可以衣裘帛。”

周代服飾體系之廣大,幾乎覆蓋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若不熟悉于此,不僅容易穿錯衣服,而且難以真正了解禮的真諦,故學(xué)習(xí)服飾知識乃貴胄子弟的必修課,《學(xué)記》:“不學(xué)雜服,不能安禮?!编嵶ⅲ骸半s服,冕服、皮弁之屬?!笨资瑁骸半s服,自袞而下至皮弁至朝服玄端服屬。禮謂禮經(jīng)也。禮經(jīng)正體在于服章,以表貴賤。今若欲學(xué)禮,而不能明雜衣服,則心不能安善于禮也。”

四、服飾與“人生禮儀”

人生之路漫長,但關(guān)鍵之處只有幾個。每逢人生重要節(jié)點,儒家都設(shè)計特定禮儀予以指導(dǎo),給生命注入文化,使人生更精彩。其中冠、婚、喪、祭四禮,稱為“人生禮儀”。每禮之中,服飾都是重要角色。

1、冠禮 周代男子二十歲成年,成人儀式的主體,是為之三次加冠(緇布冠、皮弁、爵弁),稱為“三加”之禮,與之配套的是朝服、皮弁服、爵弁服。冠禮畢,冠者著玄端玄裳?!秲x禮·士冠禮》詳細規(guī)定,和冠配套的衣裳、帶韠等如下:

爵弁服,纁裳,純衣,緇帶,韎韐;

皮弁服,素積,緇帶,素韠;

緇布冠,玄端,玄裳、黃裳、雜裳。緇帶,爵韠。

爵弁服是與君祭之服,皮弁服是與君視朔之服;與緇布冠相配的是暮夕于朝之服。玄端即朝服之衣,上士玄裳,中士黃裳,下士雜裳。雜裳之色為前玄后黃。

主人即位后,有關(guān)人物的站位與服飾:

主人玄端爵韠,立于阼階下,兄弟畢袗玄,擯者玄端;

將冠者采衣,紒,在房中,南面。

屨,夏用葛。玄端黑屨,青絇繶純,純博寸。

素積白屨,以魁柎之,緇絇繶純,純博寸。

爵弁纁屨,黑絇繶純,純博寸。

冬,皮屨可也。

玄端,是士入廟之服。采衣,將冠者所服。紒,結(jié)發(fā)。屨,與裳同色,玄端黑屨,以玄裳為正。絇,是屨頭的裝飾。繶,縫中紃。純,緣???,蜃蛤。柎,注者。冠禮畢,冠者“乃易服,服玄冠、玄端、爵韠,奠摯見于君”。整個儀式,服飾作為重要角色,在不斷變換?!抖Y記·冠義》說: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后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后禮義立。故冠而后服備,服備而后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曰“冠者,禮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2、婚禮 在婚禮的儀式中,各色人等的服裝也都有特殊要求,不容錯亂。例如,在“六禮”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親迎”中,新郎、新娘及雙方隨從(有司)的服飾規(guī)定如下:

主人爵弁,纁裳,緇袘。從者畢玄端。

女次,純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女從者畢袗玄,纚笄,被顈黼,在其后。

主人,指婿,即新郎。纁裳,指緇衣。袘,以緇緣裳,象陽氣下施。女,此指新娘。次,指裝飾頭部用的假紒,乃按照長短編列而成,或稱髲髢。純衣,絲衣。袡,衣緣。此純衣即褖衣,是士妻助祭之服,平常不得用纁為袡,此為昏禮而攝盛之。“黼領(lǐng)謂之襮”“白與黑謂之黼?!惫艜r天子、諸侯后夫人狄衣,卿大夫之妻的衣領(lǐng)繡以黼紋。士妻初嫁,亦在領(lǐng)上繡以黼紋,同樣是攝盛之意。

3、五等喪服 禮莫重于喪,孝子服父喪的時間長達三年,儀節(jié)繁復(fù)。古時聚族而居,五服之內(nèi),各色人等,與死者均有血緣關(guān)系,但親疏有別,故服喪之時間長短不同,所服喪服、喪飾之樣式亦不同。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等喪服,以及隨之分化而來的喪服規(guī)格如下:

斬衰裳,苴绖、杖、絞帶,冠繩纓,菅屨;

疏衰裳齊、牡麻绖、冠布纓、削杖、布帶、疏屨,三年

疏衰裳齊,牡麻绖,冠布纓,削杖,布帶,疏屨,期

疏衰裳齊,牡麻绖,無受者;

大功布衰裳,牡麻绖,無受;

大功布衰裳,牡麻绖,布帶,三月;

繐衰裳,牡麻绖,既葬除之者;

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绖,五月;

小功布衰裳,牡麻绖,即葛,五月;

緦麻三月。

以上是僅喪服之大綱,具體到具體人物及服喪對象,以及喪服、喪飾的尺寸標準,尚有更為細致的規(guī)定,如:

公子為其母,練冠,麻,麻衣縓緣;為其妻,縓冠,葛绖,帶,麻衣縓緣。皆既葬除之。

凡衰,外削幅;裳,內(nèi)削幅,幅三袧。若齊,裳內(nèi),衰外。負,廣出于適寸。適,博四寸,出于衰。衰,長六寸,博四寸。衣帶,下尺。衽,二尺有五寸。袂,屬幅。衣,二尺有二寸。袪,尺二寸。

衰三升,三升有半。其冠六升。以其冠為受,受冠七升。

齊衰四升,其冠七升。以其冠為受,受冠八升。

繐衰四升有半,其冠八升。

大功八升,若九升。小功十升,若十一升。

毋庸諱言,其中涉及的專門術(shù)語極多,解讀至為復(fù)雜,遠非此短文所能窮盡,故此處只能存而勿論。中國服飾文化,與儒家的倫理思想渾然一體,從特有的角度,以特有的形式解讀、展示、強化舉國的文化認同。毫無疑問,如果將上述服飾全部鏟除,則中國文化的面貌將無從想見。

五、服色、紋樣的取法與宜忌

中國文化即以人與天地鼎立,并稱“三才”。中國人驚嘆大自然的浩瀚、永恒,化生萬物之功,以及有序運行的巨大定力,從中體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而絕非匍匐于天的腳下,頂禮膜拜。《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體現(xiàn)了中國人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精神。這種理念深深地滲透在服飾紋樣的取法對象上。《禮器》說,(君子之于禮也)“有放而文也。?”孔疏:“放,法也。謂天子畫日月星辰于衣服,是法天以為文。?”《書·益稷》所記虞夏天子祭服之制,為中國服飾紋樣的年代最早的記載,自日月而下,凡十有二章,皆取法于天地:

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益稷》十二章紋均無宗教意味。前六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均取自宇宙自然之物?!锻踔啤贰爸?,三公一命卷”,孔穎達疏云:“華蟲者,謂雉也。取其文采,又性能耿介?!睍?,繪也。六者高遠在上,故繪之于衣,“法天之陽氣之六律”,后六章,宗彝,謂宗廟彝器;“藻者,取其絜清有文?;鹫?,取其明照烹飪。粉米,取其絜白生養(yǎng)。黼謂斧也,取其決斷之義。黻謂兩已相背,取其善惡分辨?!贝肆录暎ɡC)于裳,“以法地之陰氣六呂”???梢?,十二章文含有效法陰陽之義。

周人承繼前代十二章紋,但不盡在衣,而是將日、月、星辰畫於旌旗;其余為冕服九章。周代衣服,上衣下裳,有陰陽之義;故其余九章,以奇、偶為綱分配:龍、山、華蟲、火、宗彝等五章,皆畫以為繢。藻、粉米、黼、黻等四章,繡于裳,凡九章。鷩之衣三章,裳四章,凡七章。毳之衣三章,裳二章,凡五章。希之衣一章,裳二章,凡三章。玄者衣無文,裳剌黻而已,是以謂玄焉??梢?,上衣與下裳章數(shù)的奇偶搭配,含有衣法天、裳法地的意思,絕非隨興而為。

以上就大端而言,若就某一具體細節(jié)而言,亦有陰陽相成之義。如《士昏禮》“女次,純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鄭注:“袡之言任也。以纁緣其衣,象陰氣上任也?!眿D人陰,其衣纁袡,象陰氣上交於陽,兩者交接。《尚書·洪范》最早提出五行思想,其后發(fā)展為宇宙的五行格局,與五色、五味、五聲、五臟等混成一體,強化了中國文化的體系感以及五行的存在感。五色,遂成為服飾文化中的重要角色?!抖Y運》云:

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也。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zhì)也。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zhì)也?。

畫繢,有五色六章??资瑁骸拔迳^青、赤、黃、白、黑,據(jù)五方也。六章者,兼天玄也。以玄、黑為同色,則五中通玄,繢以對五方,則為六色為六章也。為十二月之衣,各以色為質(zhì),故云還相為質(zhì)也”?。十二月之衣,與五方對應(yīng),各以其方色為本。

繁簡。服飾的紋樣,大致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到繁的發(fā)展過程。如韨,有虞氏以前用皮制作,沒有文飾,其后不斷加繁?!睹魈梦弧吩疲骸坝杏菔戏偅暮笫仙?,殷火,周龍章?!编嵶ⅲ骸疤熳觽溲?,諸侯火而下,卿大夫山,士韎韐而已?!?/p>

顏色。古人認為天為玄色,地為黃色,故有天玄地黃之說。士的朝服為玄端服,衣為玄色;裳則有三色:玄裳、黃裳、雜裳,《士冠禮》總稱“雜裳”。

深淺。韠是系于祭服的革帶,大夫以上稱韨。韨的顏色,因尊卑而有別,尊者色深,卑者轉(zhuǎn)淺:天子純朱,諸侯黃朱,色淺于朱。大夫赤韨,色淺于黃朱。

如前所述,五方各有正色,分別為青、赤、黃、白、黑。以五正色調(diào)制而成者稱為間色,間色不為人所重,如《鄉(xiāng)黨》云:“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紺,是深青中泛赤之色,用于齋戒之服。緅,絳色,用于三年之喪練服的領(lǐng)緣。古人以紅、紫為間色,因其與婦女之服相近,故男子的貼身私居之服不用此色。

白與黑為自然界最本真、樸素之色。禮緣情而作,中國人賦予白色、黑色以最鄭重的情感??c素為白色,不僅用于喪禮,亦用于模擬的喪禮儀式中。如《曲禮下》“大夫士去國、逾竟,為壇位,鄉(xiāng)國而哭。素衣、素裳、素冠,徹緣、鞮屨、素冪,乘髦馬”,鄭注:“言以喪禮自處也?!贝蠓蚴恳騻€人或國君原因而離國,要以遭遇喪禮的規(guī)矩,“素衣、素裳、素冠,徹緣、鞮屨、素冪”。又如《檀弓上》:“國亡大縣邑,公、卿、大夫、士皆厭冠,哭于大廟三日,君不舉?!币驊?zhàn)爭而導(dǎo)致軍敗失地,自諸侯至于士,均要戴“厭冠”,即喪冠?,以示哀傷。

在特殊情況下,一冠而有二色,如《玉藻》“縞冠玄武,子姓之冠也”,父親身有喪服,其子(即“子姓”)雖年幼,但其冠亦不得用平時之色,而要有所變化:卷(即“武”)用玄色,是吉;冠用縞色,是兇。此即“吉中雜兇”“不純吉”。顏色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如此細密的程度,恐怕舉世罕有。

孔子將“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作為文化建設(shè)的終極目標,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實現(xiàn)這一項曠世無雙的偉大工程,不是依靠暴政與脅迫,而是以仁為靈魂,喚起民眾的愛心;以禮為規(guī)范,指導(dǎo)民眾的行為;以服飾作為民族統(tǒng)一的文化標志,使民眾“皆感義懷德而歸之”?,其中的智慧,令人感慨萬千!

注釋:

① [清]曾國藩:《王船山遺書序》,王澧華校點:《曾國藩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332頁。

② (美)鄧爾麟:《錢穆與七房橋世界》,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5年,第7頁。

③ 《春秋左傳正義》(下),李學(xué)勤主編:《十三經(jīng)注疏》(標點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第1587頁。

④ 《后漢書·志》卷三十,《輿服志下》,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3661頁。

⑤ 王國維:《殷周制度輪》,《觀堂集林》卷十,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477頁。

⑥ 《禮記正義》卷二十,《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75頁。

⑦ 《禮記正義》卷二十,《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76頁。

⑧ 《禮記正義》卷六十,《中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010頁。

⑨ 《禮記正義》卷十六,《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491頁。

⑩ 《禮記正義》卷十六,《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495頁。

? 《禮記正義》卷十九,《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45頁。

? 《禮記正義》卷十九,《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47頁。

? 《禮記正義》卷六十一,《表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064頁。

? 《禮記正義》卷六十一,《表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064頁。

? 《禮記正義》卷六十一,《表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064頁。

? 《四書集注》,長沙:岳麓書社,1987年,第172頁。

? 《禮記正義》卷六,《曲禮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50頁。

? 《禮記正義》卷六,《曲禮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50頁。

? 《禮記正義》卷六,《曲禮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50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九,《玉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80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九,《玉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82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九,《玉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87頁。

? 《禮記正義》卷六十一,《表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065頁。

? 《禮記正義》卷六十二,《緇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109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九,《玉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99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七,《內(nèi)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14頁。

? 《禮記正義》卷四十,《玉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233頁。

? 《禮記正義》卷六十八,《冠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269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二,《禮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87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二,《禮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89頁。

? 《尚書正義》卷五,《益稷》,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第116頁。

? 《禮記正義》卷十六,《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480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一,《禮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21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一,《禮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22頁。

? 《四書集注》,岳麓書社,1987年,第172頁。

? 《禮記正義》卷十一,《檀弓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39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禮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14頁。

? 《禮記正義》卷三十,《禮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15頁。

猜你喜歡
上海古籍出版社禮記正義
用正義書寫文化自信
《禮記》在經(jīng)學(xué)史上的地位變遷及其當代價值
梁潮印存·本己類編
半途而廢
鄰父伐樹
登樓
豐樂亭游春(其三)
文明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嘉鱼县| 习水县| 赤城县| 上高县| 京山县| 龙泉市| 甘泉县| 新余市| 和静县| 麟游县| 成都市| 清徐县| 登封市| 卓尼县| 葵青区| 洮南市| 秭归县| 三原县| 乌审旗| 绥中县| 烟台市| 成武县| 辽阳市| 闻喜县| 昌黎县| 延川县| 那曲县| 武陟县| 茂名市| 永嘉县| 岳普湖县| 蒲江县| 通辽市| 襄樊市| 琼结县| 本溪市| 拉萨市| 高邑县| 屯留县| 襄垣县|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