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 要】 目的:研究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護理干預的實施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72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為對象,均接受相同治療,按照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6例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36例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后治愈率86.11%,高于對照組63.89%,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3%,低于對照組發(fā)生率27.78%,觀察組呼吸機使用時間短于對照組(t/χ2=4.741、4.600、6.318,P<0.05);觀察組護理后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pH水平與對照組差異不大(P>0.05)。結論: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實施護理干預對提升治療效果有重要作用,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實施價值更為明顯,值得應用。
【關鍵詞】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護理干預;治療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在早產兒中的發(fā)生率較高,屬于新生兒中一類非常嚴重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一般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引起,屬于一類危重癥,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死亡率較高[1]。出生后不久就有進行性呼吸衰竭、呼吸窘迫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主要表現(xiàn),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機械通氣等是治療這一疾病的主要方法,不過因為新生兒嬌弱,對治療的耐受較差[2],所以必須在此基礎上做好護理工作。本研究以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72例新生兒為對象,具體分析護理干預的有效方法及效果。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72例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為對象,按照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36例,男23例以及女13例,住院時間在5~20d,住院時間平均(12.29±5.39)d;對照組36例,男25例以及女11例,住院時間在6~20d,住院時間平均(12.42±5.43)d。兩組住院時間、性別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1)納入標準:①符合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標準,胎齡不超過32周;②有完整病例資料;③肺部X線機檢查顯示有典型變化;④在出生后6~12小時表現(xiàn)出進行性呼吸困難;⑤新生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2)排除標準:①參與本研究前已接受氣管插管處理;②徹底失去自主呼吸能力;③伴有肺出血、貧血;④合并先天性畸形;⑤合并感染、心力衰竭。
1.2 方法
兩組新生兒均經同一組醫(yī)師實施相同治療,包括替代治療、通氣治療等,其中呼吸機儀器為Drager-Babylog VN500型呼吸機,通氣治療儀器為STEPHAN-CPAPC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CPAP)儀,復蘇治療儀器為RD900AZU嬰兒T-組合復蘇器。
兩組新生兒在治療基礎上均接受護理干預,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定時測定體溫以及血壓,做好新生兒病情密切監(jiān)測。觀察組則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呼吸機管理:護理人員按照血氣分析結果遵醫(yī)囑進行呼吸機參數(shù)的調節(jié),避免因為呼吸機壓力過低導致不能發(fā)揮應有作用,或者由于呼吸機壓力過高損傷新生兒肺部。如果新生兒需要長時間接受呼吸機治療,必須做好呼吸道清潔工作,防止出現(xiàn)醫(yī)源性感染。呼吸機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密切監(jiān)測,及時報告異常情況并進行及時處理。2)氣道管理:氣管吸痰處理容易損傷呼吸道黏膜,所以在吸痰時必須保證輕柔操作,保持按需吸痰,最大程度控制吸痰次數(shù)。另外,在用藥后6h內,必須間隔1h翻身、拍背1次,確保呼吸道持續(xù)通暢。3)并發(fā)癥預防護理:鼻部損傷:接受鼻塞正壓通氣的新生兒鼻部容易受到損傷,必須合理選擇鼻塞,合理控制松緊度,不時檢查鼻塞位置是否正確。腹脹:持續(xù)正壓通氣治療使新生兒吸入空氣,腹脹的可能性高,所以護理人員要對新生兒腹部情況進行觀察,密切記錄出入量,觀察胃內容物的顏色、量及其他性質,據(jù)此對進奶量進行合理調節(jié)。氣胸:在治療時護理人員應遵醫(yī)囑選擇低吸氣峰壓、低呼氣末正壓,增加呼吸頻率,如果新生兒出現(xiàn)氣瘺,應該實施高頻振蕩通氣,避免氣壓傷。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后的治愈率、呼吸機使用時間。
比較兩組鼻部損傷、腹脹、氣胸、氣壓傷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比較兩組護理前、護理后動脈血氧分壓(partial arterial oxygen,PaO2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arterial carbon dioxide,PaCO2 )、酸堿值(potential of hydrogen,pH)血氣指標水平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利用SPSS 23.0分析,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n(%)],計量資料表示為(±s),檢驗經χ2、t完成,P<0.05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治愈率、機械通氣時間
觀察組治療后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新生兒呼吸機使用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血氣指標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PaO2、PaCO2、pH各血氣指標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PaO2水平均有升高(P<0.05),PaCO2水平均有下降(P<0.05),pH水平無明顯變化(P>0.05),觀察組護理后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pH水平與對照組差異不大(P>0.05)。見表3。
3 討論
從以往研究結果來看,導致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原因有多種,常見的原因有胎齡、出生體質量、胎兒性別、母體因素[3]。研究認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生緊密聯(lián)系著出生體質量、孕齡,胎齡不足28周的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生率在60%~80%,胎齡為32~36周的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fā)生率在15%~30%,胎齡超過37周的新生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生率僅為5%。由此可知,胎齡越高,則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生風險越低。另外研究認為出生體質量越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生風險越高[4]。研究發(fā)現(xiàn),男嬰兒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要略高于女嬰兒,分析是因為男嬰兒機體睪丸酮減少了卵磷脂的合成、使得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分泌延緩[5]。研究顯示,母體在妊娠期如果有不良情況出現(xiàn),則會增加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生風險,主要是由于不良情況會對Ⅱ型肺泡形成損傷,對肺泡表面活性細胞的合成產生抑制,使得肺發(fā)育成熟受到影響[6]。
對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主要以通氣為主,本研究觀察組在治療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結果顯示,護理后新生兒治愈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呼吸機使用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血氣指標水平有更大程度改善,同時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相較于治療基礎上的常規(guī)護理,實施針對性護理能夠進一步保證治療有效性,且有助于提升治療安全性。主要是由于針對性護理強調根據(jù)新生兒具體病情狀況、存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開展護理服務,護理的個體化特征更突出,因而效果能夠更明顯。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實施護理干預對提升治療效果有重要作用,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實施價值更為明顯,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畢雯倩.精細化護理干預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時間及預后的影響[J].臨床研究,2019,27(11):186-188.
[2] 孟宇,何麗.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并發(fā)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1):121-123.
[3] 吳巧華.綜合護理應用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9,10(19):156-158.
[4] 張倩.體位護理用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研究[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8,31(06):4171,4169.
[5] 曹玉琴.探討循證護理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J].系統(tǒng)醫(yī)學,2018,03(23):158-160.
[6] 夏婷婷.護理干預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J].醫(yī)療裝備,2017,30(2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