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摘要】 目的 深入分析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法 回顧分析40例新生兒驚厥患兒的臨床資料, 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經資料整理,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40例患兒的驚厥類型主要以輕微為主, 共計26例占65.00%, 在1周內造成驚厥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低鈣血癥和低血糖;經過系統(tǒng)的治療, 40例患兒痊愈出院共計3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 治療效果基本達到臨床預期。結論 新生兒驚厥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 患兒的特征及表現(xiàn)也具有相對的復雜性, 在臨床治療中應該根據(jù)緊密結合檢查結果給予針對性的治療, 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新生兒驚厥;臨床診斷;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69
從臨床實踐來看, 新生兒驚厥是新生兒時期的一種常見癥狀, 據(jù)權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足月兒發(fā)生驚厥的可能性約為3%左右, 早產兒則可達到15%左右[1];新生兒驚厥不僅會對患兒的腦發(fā)育造成一定的影響, 而且有較高的病死率, 因此科學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對于保證新生兒健康及生命安全意義重大?;诖?, 本次研究就將通過實際病例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展開研究, 深入探討關于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 以為提高新生兒驚厥的治療效果提供有效的依據(jù),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40例新生兒驚厥患兒為研究對象, 所有入選病例均為單胎;其中男27例, 女13例, 按照體重進行劃分:體重>2500 g患兒共計18例, 體重≤2500 g患兒共計22例;40例患兒中Apgar評分在4~7分患兒共計13例, 評分>7分患兒共計19例, 評分≤3分患兒8例。
1. 2 臨床特征及檢測結果 根據(jù)患兒的臨床特征及表現(xiàn)進行MRI檢查及頭顱CT檢查, 檢查結果提示40例患兒中24例患兒存在重度、中度及輕度缺氧缺血腦病的改變;30例患兒存在硬膜下出血和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顱內臨床表現(xiàn);另外, 對40例患兒進行血清生化檢查, 結果提示, 低血糖10例、低血鈉12例、低血鈣18例。
1. 3 方法
1. 3. 1 診斷 ①詳細詢問患兒家族病史, 從臨床實踐來看, 如果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謝缺陷, 絕大多數(shù)都與其家族病史有一定的關聯(lián);分娩史涉及產婦窒息復蘇方案、鎮(zhèn)痛方法、胎兒情況、分娩方式等信息, 而產婦如果在懷孕期間發(fā)生了感染, 同樣有較大的可能性會造成驚厥患兒出現(xiàn)宮內感染的情況, 這也可作為診斷中的關鍵指標。②對患兒進行全面的檢查, 重點檢查的環(huán)節(jié)包括患兒的基本發(fā)育狀況、胎齡、營養(yǎng)狀況, 以及其是否出現(xiàn)黃疸、皮疹、神經系統(tǒng)基本特征以及頭顱大小等特征。③準確判斷患兒發(fā)生驚厥的誘因和具體時間, 結合過往的臨床經驗分析來看, 如果患兒驚厥發(fā)生的時間在出生后的24 h內, 有較大可能是由于腦出血和低血糖等所導致;如果驚厥發(fā)生的時間在出生后的24~72 h之間, 有較大可能是由于低血鈣、低血糖、顱內出血以及低鎂血癥等所引起;如果驚厥發(fā)生的時間在出生后72 h以上, 則應重點考慮為化膿性腦膜炎、核黃疸、病毒性腦炎等因素所引起[2]。
1. 3. 2 治療 從臨床實踐來看, 苯巴比妥是當前治療新生兒驚厥的常用藥物, 效果也相對較好, 具體使用方法為:將藥物初始計量限定在10~20 mg/kg, 如果患兒在使用藥物后的15 min后臨床表現(xiàn)未出現(xiàn)好轉的跡象, 可根據(jù)患兒的實際情況適當?shù)脑黾?~2次, 但需要注意的是患兒24 h內的負荷量必須嚴格控制在30 mg/kg以內;12 h后給予維持量5.0 mg/kg, 分兩次靜脈推注, 直到患兒的驚厥被有效的控制為止, 并參照患兒的實際情況以5.0 ml/(kg·d)持續(xù)使用3~5 d, 如果效果未達到預期標準可給予10%水合氯醛0.5 ml/(kg·d)灌腸;如果患兒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并發(fā)低鈣血癥, 則指導患兒使用10%葡萄糖酸鈣2 ml/kg, 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1倍后靜脈注入;并發(fā)低血糖則指導患兒使用25%葡萄糖注射液2~4 ml/kg, 并以1 ml/min的速度靜脈滴注;并發(fā)感染則根據(jù)患兒的實際情況使用抗感染藥物治療。若患兒治療有效則可痊愈出院[2]。
2 結果
經資料整理,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40例患兒的驚厥類型主要以輕微為主, 共計26例占65.00%, 在1周內造成驚厥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低鈣血癥和低血糖;經過系統(tǒng)的治療,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40例患兒痊愈出院共計3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 治療效果基本達到臨床預期。
3 討論
從本次研究來看, 40例患兒驚厥的類型主要以輕微型為主, 但是必要的診斷手段在新生兒驚厥方面依舊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過往實踐經驗分析來看, 新生兒驚厥的發(fā)病原因都有一定的特點, 即在出生后3 d內導致驚厥原因以顱內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腦病為主[3], 針對這種情況, 在臨床實踐中醫(yī)務人員就應根據(jù)自身經驗并參照患兒的表現(xiàn)進行診斷;[4]本次研究對患兒的治療所采用的藥物為苯巴比妥, 從臨床實踐來看, 該藥物在保護窒息及缺氧所引起的腦損傷上效果顯著, 但問題在于界內對于該藥物的使用劑量還存在一定的爭議, 有研究資料指出包括苯巴比妥在內的抗驚厥藥物, 會對患兒的認知發(fā)育造成一定的損傷, 并且其有效性<50%[5], 因而在使用時必須要詳細講明該藥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并加快新一代抗驚厥藥物的研究, 并科學合理的控制使用劑量。經過系統(tǒng)的治療,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40例患兒痊愈出院共計3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 治療效果基本達到臨床預期。
綜上所述, 作者得出研究結論, 造成新生兒驚厥發(fā)生的原因具有相對的多樣性, 除了做好相應的科學診斷和治療工作之外, 還應該從根本上加強新生兒保健知識宣傳, 進而將新生兒驚厥的發(fā)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診斷及治療方法均源自臨床實踐總結和已有文獻資料的介紹, 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在臨床實踐中可有選擇性的予以借鑒。
參考文獻
[1] 馬思敏, 楊琳, 周文浩. 新生兒驚厥診斷和治療進展.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15, 10(2):126-135.
[2] 荊竹山. 病因不明新生兒驚厥的臨床特征及隨訪觀察.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5(24):3317-3319.
[3] 李海燕. 良性家族性新生兒驚厥的臨床及基因診斷研究. 中南大學, 2003.
[4] 王璐. 視頻腦電圖在新生兒驚厥中的診斷意義探討. 中國臨床研究, 2007, 20(4):326-327.
[5] 王群. 新生兒驚厥臨床及病因分析.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2, 25(23):2947-2948.
[收稿日期: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