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歡笑是快樂的源泉
——面部反饋對積極情緒的促進作用

2020-11-30 04:40蘇得權
心理研究 2020年6期
關鍵詞:消極情緒積極情緒微笑

蔡 琳 蘇得權

(1 韓山師范學院政法學院,潮州 521041;2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廣州 510006)

1 引言

“有時你的快樂是歡笑的源泉,但有時你的歡笑也能成為快樂的源泉”,在歐洲和北美創(chuàng)建了多個“正念靜修中心”的一行禪師(Thích Nhat Hanh)如是說。在中西方的諺語中,也有許多類似的表達:“當你微笑時,全世界都在向你微笑”“笑著去忍受”(grin and bear it)“假裝快樂直到你真的快樂”(fake it’til you make it)。這些諺語的存在說明人們早就意識到,當一個人臉上做出快樂的表情,可以讓整個人感染上好心情;而當一個人面臨負面的情緒時,“擺出一張快樂的臉”,可以增加積極情緒的體驗,減少負面的情緒體驗,明顯地改善情緒。其實,在具身認知的研究領域,這些諺語的內容一定程度上已經獲得了研究的支持。實證研究表明,面部表情可以對情緒產生反饋作用,進而影響個體情緒感受和體驗,而其中,快樂的面部表情對積極情緒有促進作用。

2 積極情緒

2.1 積極情緒的定義

人類的情緒活動是以生理喚醒、面部表情、情緒行為及主觀體驗等因素為特征的復雜心理現(xiàn)象。Ekmanh 和Izard 等人在對面部肌肉運動成分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本情緒理論”(theory of basic emotions)。該理論認為,情緒分為快樂(happiness)、驚奇(surprise)、悲傷(sadness)、憤怒(anger)、厭惡(disgust)和害怕(fear)6 種基本情緒(Ekman &Friesen,1971;Izard,1977)。這6 種基本情緒在面部表情模式、生理喚醒、情緒行為和主觀體驗上均有各自獨特的特征(Ekman,1999)。“基本情緒理論”對基本消極情緒的分類及其腦機制的研究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在積極情緒方面則遭遇到困境。該理論能將消極情緒劃分為悲傷、憤怒、厭惡、害怕4 種特點鮮明的情緒類型,但在積極情緒方面,這種區(qū)分則顯得略微無力。可能就像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語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痹谇榫w方面,也是如此:積極的情緒都是相似的,消極的情緒各有各的消極。積極的情緒主要以快樂為主,也就是說,當我們提到積極情緒,主要是指快樂情緒。

為了彌補“基本情緒理論”的不足,“情緒維度理論”(dimensional theory of emotion)應運而生。情緒維度理論通過三個維度,即效價(valence)、喚醒度(arousal)和優(yōu)勢度(dominance)構成了情緒坐標系(Lang et al.,1997),其中效價和喚醒度是構成情緒最重要的兩個維度。效價是指個體的主觀感受從正性到負性的一個連續(xù)變化過程。也就是說,在效價的維度上,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不是非此即彼的分離割裂的兩極,而是一個兩者同時存在的連續(xù)變化過程??梢园亚榫w想象成一個天平,當積極情緒一端的砝碼加重時,消極情緒的一端會相應地上浮。也就是說,當積極情緒增加時,消極情緒會相對地減少。

2.2 積極情緒的研究意義

自積極心理學興起以來,對積極情緒的關注逐漸成為研究熱點。積極情緒對個體的身心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積極的情緒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是諸多認知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對個人潛能的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積極情緒有利于身體健康,有助于疾病的預防和患者的康復。積極情緒與身體健康的關系研究表明,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在保持生理健康上有很大的意義。在面對壓力事件時,自我報告經常處于積極情緒狀態(tài)的人更不容易生?。ˋlloy,Abramson,& Chiara,2000)。關于積極情緒和身體健康的“壓力-緩沖”模型認為,積極的情緒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點,包括壓力之前、期間或之后,防止壓力帶來的負面生理后果(Pressman & Cohen,2005)。臨床醫(yī)學的實驗研究也證實了不同效價的情緒狀態(tài)對于免疫系統(tǒng)調節(jié)功能具有影響。研究表明,積極和消極情緒都與一種免疫抗體分泌S-LgA 的水平有關。Labott和她的同事讓健康的女大學生被試分別觀看滑稽和悲傷的錄像片,觀看滑稽影片的被試S-IgA 水平顯著升高,表明免疫系統(tǒng)活動增強;而觀看悲傷影片的被試S-IgA 水平明顯下降,表明免疫系統(tǒng)的活動受到了抑制。也就是說,積極情緒狀態(tài)可以相應地提高免疫系統(tǒng)的活動,而消極情緒則相反(Dubitsky,1995)。

積極的情緒也有利于心理健康。積極情緒可以通過減少緊張,降低呼吸、心率和血壓來緩解心理壓力,而消極情緒則反之(Hudak,Dale,Hudak,&DeGood,1991)。Fredrickson 提出了“心理恢復力”(psychology resilience)(Fredrickson,1998)和“拓延-構建”(broaden-and-build)理論(Fredrickson,2001),認為某些離散的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都有拓延人們瞬間的知-行(thought-action)的能力,并能構建和增強個體的個人資源,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xié)調性等。該機制使個體在面對消極情緒情境時,可以較快地恢復到正常的情緒狀態(tài)。隨著時間的推移,積極情緒的“拓延-構建”機制提高了個體的心理恢復力。

3 面部反饋促進積極情緒的理論解釋

3.1 面部反饋假說

面部反饋促進積極情緒的一種可能的理論解釋是面部反饋假說。面部反饋假說是從具身情緒理論中延伸出來的一種理論,該理論強調生理反饋對認知的影響。面部反饋假說的理論基礎是具身思想,最早與其相關的理論研究是 William James 和Carl Lange 的研究,為面部反饋假說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James 和Lange 的研究提出,我們對情緒的感受建立在身體狀態(tài)的變化之上(William James,1884,1890,1894;Carl Lange,1885)。James 的研究也指出面部反饋可能在情緒感受中發(fā)揮一定作用,但他和Lange 都更強調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變化對情緒感受的作用。Angell 認為情緒的分化可能是由面部反饋決定的(Angell,1916)。幾年后,Allport 在第一個正式的關于面部反饋的理論中詳細闡述了這一觀點。根據(jù)Allport 的研究,自主活動會產生無區(qū)別的積極和消極情緒,然后根據(jù)面部反饋的模式將它們分化為離散的情緒類別(Allport,1922,1924)。

Allport 發(fā)表了他的面部反饋理論的55 年后,“面部反饋假說”(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這個術語首次出現(xiàn)在文獻中,由心理學家Izard 提出。該假說認為,不僅情緒體驗影響著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也顯著影響著情緒體驗。按照Izard 等人的觀點,情緒活動將引起面部表情的內在程序性變化,而后,面部的反饋將給大腦提供線索,幫助人們確定自己所體驗到的情緒(Izard,1977)。面部反饋假說認為,面部動作提供了感覺運動反饋,這些反饋使我們能夠感覺到情緒(Ekman,1979;Izard,1971;Tomkins,1981),它能夠啟動情緒相關的概念(Berkowitz,1990;Bower,1981),能夠為我們理解當下的情緒提供線索(Allport,1922,1924;Laird & Bresler,1992;Laird & Crosby,1974)。

基于此,Ekman 提出,保持一種特定的面部表情將引起相應的情緒,并引起相應的自主神經系統(tǒng)反應的變化。這一觀點得到相關的實證研究結果支持。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實驗室人為地操縱被試的面部肌肉,使被試嘴角周圍的顴肌和眼睛周圍的眼輪匝肌呈激活狀態(tài),此時被試激活的大腦區(qū)域與由外界真實刺激引起的自然微笑產生影響的大腦區(qū)域相同(Ekman& Davidson,1993)。這支持了面部反饋假說,因為激活面部肌肉的“人為”微笑和由情緒刺激引起的自然微笑的結果在大腦中非常相似。也就是說,從面部反饋假說的角度來看,保持快樂的表情,表情能夠給大腦帶來反饋,從而啟動和增強積極的情緒體驗。

3.2 自我知覺理論

面部反饋促進積極情緒的另一種可能的理論解釋是自我知覺理論。1967 年,Bem 提出自我知覺理論(self-perception theory),該理論強調了認知因素在解釋態(tài)度時的影響,闡釋了態(tài)度和行為之間的關系。當人們被問及對某事物的態(tài)度時,他們會先回憶自己與該事物有關的行為,然后根據(jù)行為推斷出對該事物的態(tài)度(Bem,1967)。該理論認為,人們通過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發(fā)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態(tài)度、情感和心理狀態(tài)。也就是說,我們對自己內部狀態(tài)的了解,也像他人了解我們一樣,通過我們的外部行為表現(xiàn)推斷而知。Laird 對該理論進行了拓展,認為姿勢、面部表情及其他外周神經反應組成了自我知覺的重要線索,人們對自己的非言語行為和社會情境等線索進行知覺和解釋,從而產生情緒體驗(Laird,1974)。也就是說,我們就像是一個從外部觀察自己的旁觀者,我們根據(jù)自己的面部表情、姿勢、情緒喚醒程度、動作等身體經驗來推斷自己的內心狀態(tài),這種推斷是自動的、快速的、無意識的。自我知覺理論認為,如果一個人表現(xiàn)得像什么,他就會感覺到是什么,我們因為微笑而感到開心,因為怒視而感到生氣。從自我知覺理論的角度來看,快樂的表情能夠促進積極情緒的自我知覺加工過程,人們對面部表情的意義進行自動的推論,通過微笑的面部表情獲得自我知覺(Bem,1972;Buck,1980;Laird,1974),從而推斷出積極情緒的心理體驗(Tourangeau &Ellsworth,1979)。

4 快樂的表情對積極情緒的影響

4.1 快樂的表情能啟動快樂的情緒

早期關于情緒的研究者認為,個體體驗到的情緒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如由“電影片段”“音樂”“情緒圖片”等外界刺激先喚醒個體的情緒,面部表情肌肉僅僅是對情緒的強度或者說是喚醒度進行了調節(jié)(Cannon,1927;Irons,1894;Sherrington,1900;Worcester,1893)。但之后的研究者提出,面部肌肉表情具有啟動情緒的功能。也就是說,無需外界的條件刺激,單靠面部肌肉表情就能“無中生有”地產生情感體驗。Ekman 等研究者提出,面部肌肉活動是情感體驗的充分條件(Ekman,Levenson,&Friesen,1983)。他認為,做出一個與情緒相關的面部表情可以激活情感程序,從而啟動相應的情緒體驗。也就是說,面部表情肌肉活動不僅可以調節(jié)情緒體驗的強度,面部表情肌肉活動本身也可以產生情感體驗。收縮構成面部表情的特定面部肌肉已被證明足以引發(fā)某種程度的積極和消極情緒體驗(Levenson & Ekman,2002)。

生理指標的實驗數(shù)據(jù)支持了面部表情對情緒的啟動作用。研究者在實驗室中要求被試做出快樂和滿足的表情,后續(xù)的面部肌電、皮膚電、心率等生理數(shù)據(jù)的監(jiān)測結果與被試報告自己達到了快樂和滿足情緒時的生理數(shù)據(jù)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單純的面部肌肉收縮足以帶來主觀的情緒感受,生理性指標的變化證明了這一點(Hess,Kappas,McHugo,Lanzetta,& Kleck,1992)。

被試主觀報告的情緒數(shù)據(jù)也支持了面部表情對情緒的啟動作用。實驗證明,操控被試的面部表情使被試呈現(xiàn)快樂的表情,能夠讓被試產生快樂情緒體驗。在沒有外界的情緒刺激條件下,當參與者用牙齒銜筆做出微笑的表情時,他們自我評價的情緒狀態(tài)比他們抿著嘴用嘴唇銜筆時“更快樂”(Marmolejo-Ramos,& Dunn,2013)。Flack 的研究發(fā)現(xiàn),快樂的面部表情比快樂的身體姿勢和快樂的語音語調能產生更大程度的快樂情緒體驗,和快樂的身體姿勢和快樂的語音語調相比,快樂的面部表情影響力更大(Flack,2006)。可能正如湯姆金斯早期的作品中闡述的那樣,“……面部通過反饋向他人和自己表達情感,和其他緩慢運動的內臟器官的反饋相比,面部反饋明顯更加迅速和復雜?!保═omkins & McCarter,1964/1995,p.218)也就是說,可能正是因為面部表情的反饋比身體姿勢和語音語調的聽覺反饋更加迅速和敏感,因此對情緒體驗的啟動效應更加明顯。

對自閉癥患者的研究從反面支持了面部表情對情緒的啟動作用。自閉癥患者在面部表情和情緒體驗等方面都與正常人有著明顯不同的特征,諸如面部表情缺乏、情感淡漠等。因此,將自閉癥患者和正常被試進行對比,可探索面部表情對情緒體驗的作用。例如Stel 的研究發(fā)現(xiàn),正常人在日常中會不自覺地模仿別人的表情,而自閉癥患者在主動模仿別人表情這一方面存在缺陷。正常被試組無論是被研究者要求模仿影片中人物的快樂表情,還是在觀看影片時不自覺地主動模仿快樂的表情,都能通過模仿表情產生快樂的情緒體驗;而自閉癥患者被試組由于缺乏主動模仿別人表情的能力,因此沒能產生情感的波瀾和體驗(Stel,van den Heuvel,&Smeets,2008)。這也從反面支持了面部表情對情緒啟動的重要作用。

4.2 快樂的表情能夠增強積極情緒

面部表情對情緒的強度具有調節(jié)作用。當面部表情與當下的情緒效價相一致時,面部表情能增加情緒的強度水平(Strack,Martin,& Stepper,1988)。也就是說,微笑的表情能使一個人的積極情緒更加強烈。大量的實驗室研究表明,通過操縱被試的面部肌肉呈現(xiàn)出一個笑臉,能夠顯著提高被試的積極情緒水平。例如在McCanne 和Anderson 的實驗中,被試先接受使用生物反饋和肌電圖來控制面部微表情的訓練,通過訓練被試可以做到隨意增強或減弱與特定情緒相關的某些面部肌肉活動性(但在外顯表情上并沒有明顯變化)。之后讓被試在腦海中想象快樂的生活場景,發(fā)現(xiàn)面部特定肌肉的活動性增強組的被試比控制組和減弱組的被試明顯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McCanne & Anderson,1987)。研究表明,被試不需要真正快樂,只需要表現(xiàn)出(acting)快樂,就能顯著增加積極情緒,而且這種效果可能會在做出這種面部表情之后持續(xù)保持一段時間(至少大約十分鐘)(Schnall & Laird,2003)。

反過來講,當被試的面部表情被抑制,相同效價的情緒強度會相應地被削弱。在表情抑制的研究中,一般采用“讓被試保持中性表情”“控制被試面部肌肉不動”“肉毒桿菌毒素的注射”等范式,大多數(shù)表情抑制研究結果表明,表情抑制會削弱被試自我報告的情緒強度(McCanne & Anderson,1987;Finzi &Wasserman,2006;Keillor et al.,2002),也就是說,如果抑制被試做出快樂的表情,那么被試自我報告體驗到的快樂情緒也會相應地減弱。例如Bush 的實驗中,被試的臉上被粘滿假裝監(jiān)測腦電波的電極,并被告知為了保持腦電波信號的完整性,被試要保持臉部肌肉靜止不動。結果發(fā)現(xiàn),在觀看同樣的喜劇片段后,和能夠隨意做出面部表情的控制組相比,不允許做面部動作的實驗組被試自我報告的積極情緒水平明顯更低(Bush,Barr,McHugo,& Lanzetta,1989)?!耙种瓶鞓返拿娌勘砬闀档头e極情緒體驗的強度”的研究結果正好從反面證明了快樂表情對增強積極情緒的重要性。

4.3 快樂的表情能夠削弱消極情緒

快樂的表情不僅能夠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還能減少消極的情緒體驗。正如前文提到,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不是分離割裂的兩極,兩者是一個一體化的連續(xù)變化過程??梢园亚榫w想象成一個天平,當積極情緒一端的砝碼加重時,消極情緒的一端會相應地上浮。當消極情緒減少時,積極情緒會相對地增加。研究表明,當面部表情與當下的情緒效價不一致時,面部表情會減弱情緒的強度水平(Strack,Martin,& Stepper,1988;Adelmann & Zajonc,1989;Niedenthal,2007;Soussignan,2004)。也就是說,在遭遇消極的情緒體驗時,做出快樂的表情能夠減弱消極情緒體驗。

在面對痛苦的情緒時,做出快樂的表情具有積極的、自我調節(jié)的功能。在痛苦的情況下主動地微笑有助于改善心情,也有助于從消極情緒中分離出來。在觀看令人痛苦的視頻時,被試會不自覺用微笑的方式來降低和緩解痛苦的情緒。雖然在悲傷的情境中微笑被認為是不合時宜的,但它確實具有情緒自我調節(jié)的功能(Ansfield,2007)。Fredrickson 和Levenson 發(fā)現(xiàn)那些在壓力下自發(fā)微笑的被試比那些不笑的被試更快地恢復到平靜時候的心血管功能水平(Fredrickson & Levenson,1998)。這表明,微笑可以通過減少壓力下的消極情緒,幫助被試加快從壓力狀態(tài)中恢復過來。

有研究者將快樂的表情進行細化區(qū)分,根據(jù)眼睛周圍眼輪匝肌的活躍程度,將笑的表情區(qū)分為只用到嘴角周圍的顴肌的“標準微笑”和同時用到顴肌和眼輪匝肌的“杜氏微笑(Duchenne smile)”(Duchenne,1862/1990;Ekman & Friesen,1982)。Keltner 和Bonanno 通過對比“標準微笑”和“杜氏微笑”在負面情緒體驗中的自我調節(jié)作用,發(fā)現(xiàn)“杜氏微笑”對消極情緒的削弱作用更加顯著(Keltner & Bonanno,1997)。Kraft 和Pressman 通過讓被試嘴里銜著筷子引發(fā)笑容,分別讓被試形成“標準微笑”和“杜氏微笑”,要求被試保持表情的同時進行兩項壓力任務。結果表明,在壓力的情境下,無論被試是否意識到自己在微笑,保持笑容的被試組的心率的恢復過程都比保持中性表情的控制組的被試更快,其中保持“杜氏微笑”的被試組的心率恢復水平最佳,報告減少的積極情緒更少。也就是說,在壓力下保持積極的面部表情對生理和心理都有好處,特別是保持眼輪匝肌活躍的“杜氏微笑”效果更佳(Kraft & Pressman,2012)。

4.4 快樂的表情能改變對事物的認知

帶著快樂的表情去認知世界,就像是帶玫瑰色的眼鏡看世界。快樂的表情就像是給認知過程加上一個玫瑰色的濾鏡,讓我們對事物的評價變得更加積極。中性的刺激也會受到某種情緒評價,而情緒評價反過來又會影響刺激處理過程(Ping,Dhillon,&Beilock,2009),而快樂的表情讓我們更傾向于對中性的事物做出積極的解讀。Blaesi 和Wilson 讓被試在牙齒間咬住一支筆(“微笑”狀態(tài))的時候觀看同一個人的面部照片,面孔照片從微笑到皺眉以10%的增量變化。被試的任務是判斷這張臉是“快樂”還是“悲傷”。結果顯示,和沒有咬筆的控制組相比,在“微笑”狀態(tài)下的實驗組被試感知人臉快樂的閾值明顯更低。也就是說,處于“微笑”表情的被試比中性表情的被試更容易將中性的面部表情感知為快樂的(Blaesi & Wilson,2010)。

快樂的表情能減少刻板印象。人們在高壓力、焦慮、挫敗、生氣、充滿敵意的情境下更容易產生偏見和刻板印象(Greenberg et al.,1990;Greenberg,Simon,Pyszczynski,Solomon,& Chatel,1992;Stephan & Stephan,1985;Wills,1981),相反地在快樂的情境下,刻板印象會相對減少。研究者讓被試用牙齒咬住一支筆(無意識地做出微笑的表情)的同時完成觀看黑人面部照片的任務,后續(xù)的內隱聯(lián)想測驗(IAT,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中,保持微笑的被試組比控制組的被試出現(xiàn)更少的黑人種族偏見(Ito,Chiao,Devine,Lorig,& Cacioppo,2006)。

快樂的表情能夠增加快樂的記憶。與情緒狀態(tài)相關的身體狀態(tài)有助于記憶的編碼和檢索,因此微笑的表情能夠幫助快樂記憶編碼和檢索。當被試被要求持續(xù)保持快樂的表情,在后續(xù)的記憶測驗中,被試記住更多快樂的詞匯;給予被試一個中性的主題詞(如樹),被試能夠回憶起更多被評定為更快樂的故事(Schnall & Laird,2003)。

在解釋快樂的面部表情和認知之間的關系時,大部分的研究者認為情緒是一個中介變量,也就是說,研究者認為快樂的面部表情對認知的影響機制是快樂的面部表情使個體產生或者增強了快樂的情緒體驗,而快樂的情緒體驗又影響了個體對事物的認知。但是也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面部表情能夠跳過情緒,直接改變認知。Havas 等人使用內隱聯(lián)想測驗(IAT)范式研究識別句子情緒效價的時間是否受到與情緒效價一致或不一致的面部表情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當被試用嘴唇銜筆(抿嘴的表情)時,他們能更快地識別消極的句子,而當他們用牙齒銜筆(微笑的表情)時,他們能更快地識別積極的句子(Havas,Glenberg,& Rinck,2007)。因為使用的是IAT 測驗范式,被試的反應時是迅速而簡短的,被試來不及從面部反饋中獲得相應的情緒體驗。因此Havas 的研究表明,面部表情可能可以直接影響語句理解,而無需激活任何情感狀態(tài)。這樣的結果可能表明,面部表情和認知之間有一條不需要情緒調節(jié)的通路。

無論面部表情對認知的作用是否需要通過情緒的作用,毫無疑問的是,積極的認知會反過來促進積極的情緒。Ellis 的情緒ABC 理論認為,對同一事件(A)的評價與解釋(B)不同,就會得到不同情緒結果(C)。因此當個體通過積極的面部表情使對事物的認知變得更加積極時,會相應地帶來積極的情緒。

5 結語

縱觀情緒研究的歷史,根據(jù)身心在情緒生成中的不同主導作用,可將以身心獨立為標志的傳統(tǒng)情緒研究分為三個流派:其一是從身到心的情緒理論流派,以美國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 和丹麥生理學家Carl Lange 為代表,該理論流派認為身體狀態(tài)的變化引起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強調情緒就是對身體狀態(tài)變化的知覺和意識。其二是從心到身的情緒理論流派,以美國心理學家Walter Cannon 和Magda Arnold 為代表,該理論流派認為心理狀態(tài)是軀體狀態(tài)和情緒行為的直接原因,心理狀態(tài)引發(fā)行動趨勢,這種行動趨勢被知覺為情緒,并導致外顯情緒行為的產生。其三是身心相互作用的情緒理論流派,以美國心理學家Stanley Schachter 為代表,該理論流派認為心理認知與身體知覺到的生理喚醒的相互作用產生了情緒反應。

以上的三種傳統(tǒng)情緒理論流派無論是強調情緒產生過程中身心的因果關系,還是強調兩者的協(xié)同作用,都是將“身”和“心”獨立分離開來。而新興的具身情緒理論打破了“身”和“心”的壁壘,摒棄了傳統(tǒng)的身心分離論,將“身”和“心”統(tǒng)一起來,認為身心一體化,情緒的產生是身-心-外部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新興的具身情緒理論是具身認知理論下的一個分支,它強調身心一體化,身體和認知之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具身認知主張,思維和判斷等認知過程本身與身體的感覺運動系統(tǒng)構成了耦合(couple)關系。身體是認知的身體,認知是身體的認知。知覺、思維、判斷、情緒等心智過程與身體緊密交織在一起,在與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中,組成了心智、身體和環(huán)境的有機整體。因此,所謂“具身認知”并不僅僅是“認知”,它既包含了思維、學習、記憶、情緒等心智過程,也包括了身體結構和身體的感覺運動經驗(葉浩生,2014)。

具身情緒理論強調“具身”的影響,即強調情緒體驗依賴于感覺運動的身體體驗。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Merleau-Ponty)提出了“具身的主體性”(embodied subjectivity),強調身體就是主體,人以“體認”的方式認識世界、他人和自己(Merleau-Ponty,1945)。這種體認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身體經驗”,是源自于身體的結構和身體感覺運動系統(tǒng)的獨特體驗。面部表情對情緒體驗的影響契合了具身情緒理論:面部表情能夠對情緒體驗產生影響是以身體反應(面部肌肉活動)為前提的,即時的身體狀態(tài)(含面部表情)和認知的耦合作用共同造就了情緒體驗和情緒行為。

組成心智的意識經驗實際上由各式各樣的身體體驗構成,這種體驗是身體化的,為認知加工提供了素材(Merleau-Ponty,1945)??鞓返谋砬槟軌騿涌鞓返那榫w,單純的面部肌肉收縮足以帶來主觀的情緒感受,而自閉癥患者由于缺乏主動模仿別人表情的能力而無法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這正是契合了“認知的內容是身體提供的”、“情緒體驗來源于身體體驗”的具身思想。具身認知強調認知對身體的依賴和身體經驗對認知的作用。認知是身體對外界的感知,身體的生理結構、身體的活動方式、身體的現(xiàn)時狀態(tài)以及身體的感知運動經驗決定了人類對世界的感知和詮釋(Goldman & Vignemont,2009)。身體的現(xiàn)時狀態(tài)影響了我們情緒體驗的強度和喚醒度,身體提供的是實時的信息,我們通過身體而體驗各種信息。而面部表情的肌肉變化是敏感而迅速的,因此快樂的面部表情能夠實時調節(jié)情緒狀態(tài),相應地增強積極情緒,減少消極情緒的產生。具身認知思想認為,認識的出發(fā)點是身體知覺與知覺對象的融合與滲透(葉浩生,2019)。身體參與了認知,影響了思維、判斷、態(tài)度和情緒等心智過程,身體決定了我們怎樣認識世界以及認識的程度和范圍,決定了我們怎樣形成觀念,怎樣進行推理,產生什么類型的體驗等等(葉浩生,2011)。因此,快樂的面部表情能幫助我們形成積極的觀念,增加對事物的積極認知,甚至增加對積極事物的記憶。

關于具身情緒理論的大量實證數(shù)據(jù)的支持極大地增加了研究者的信心,研究者開始嘗試將理論運用到臨床實踐中,通過面部肌肉表情活動來改善與臨床疾病相關的情緒異常,包括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Flack,Laird,& Cavallaro,1999)和經前綜合征(Schnall,Abrahamson,& Laird,2002)。令人振奮的是,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人們是有意控制表情還是無意地做出表情,無論人們是否察覺了自己臉上表情的意義,對情緒都能產生調節(jié)和影響作用。即使人們已經意識到他們的臉部肌肉被調整出一個微笑的表情,在壓力情境中也能產生積極的情緒作用(Kraft& Pressman,2012)。也就是說,有意或無意的笑,只要表情到位,都能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因此,快樂的表情能夠改變身體對外界的感知,有效地促進積極情緒,歡笑可以成為歡樂的源泉。

猜你喜歡
消極情緒積極情緒微笑
靜心
儀式動作、象征意義和積極情緒增強控制感:雙路徑機制*
測試
中小學生積極情緒現(xiàn)狀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積極情緒助力更好記憶
若想念,微笑吧
種微笑
孩子的消極情緒需要用心疏導
微笑不如哭
波密县| 瓦房店市| 台前县| 即墨市| 邮箱| 南宁市| 高平市| 平阴县| 云林县| 保定市| 祁阳县| 永靖县| 吉木乃县| 宁安市| 桓台县| 大洼县| 和政县| 尉氏县| 铜陵市| 吕梁市| 昌邑市| 宁海县| 亳州市| 延安市| 武穴市| 台南县| 瑞昌市| 寻甸| 仙桃市| 留坝县| 磐石市| 茌平县| 双峰县| 望都县| 天台县| 宣威市| 西吉县| 乃东县| 吉首市| 分宜县| 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