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新萍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東關小學,甘肅武威 733399)
任何年齡段的學生都應該擁有閱讀能力,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小學階段是啟蒙時期,小學低年級群文閱讀的關鍵是養(yǎng)成經常閱讀的習慣和提升學生群文閱讀的能力。其中,養(yǎng)成閱讀習慣和提升能力同等重要,因為當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型社會,越來越多的信息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需要了解的信息越來越多。因此,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信心。由此可見,重視群文閱讀能力,對于學生今后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和閱讀速度的提升大有裨益。
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量。由于群文閱讀的特點是進行多篇文章的閱讀,所以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閱讀能力、閱讀量和閱讀速度都能夠得到提高,并且在連續(xù)不間斷的群文閱讀過程中,閱讀習慣也得以養(yǎng)成。學生閱讀教師整理出來的文章,有利于自身串聯課堂與書本上的知識,深化自身對課堂與書本知識點的理解,最終對成績的提升發(fā)揮積極作用。并且,教師整理出來的文章都與書本內容有很密切的聯系,學生閱讀這些文章也相當于復習課本知識,對于考試成績的提高必然有幫助。
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也同等重要,群文閱讀的好處在于提升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和養(yǎng)成閱讀習慣,在連續(xù)不斷的閱讀下,學生經過反復記憶從而養(yǎng)成習慣,逐步讓閱讀變成生活的組成部分,這樣,學生即使離開課堂也能擁有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
在現在的小學低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單篇、多篇和整本閱讀構成了群文閱讀的三種形式。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指揮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戰(zhàn)士,指揮官應該多聽取戰(zhàn)士的建議,了解戰(zhàn)士的思維方式,結合種種因素開展最有效的教學。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單篇閱讀占據主要部分,教師講解文章、學生背誦文章,制式的教授和背誦共同組成整個教學過程。但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無法提升學生閱讀文章的自主性,學生沒有了獨立思考的機會也養(yǎng)不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而在現在的語文文章閱讀教學中,教師挑選出的文章都結合了多種多樣的閱讀角度,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都能夠實現質的突破。
“興趣是一劑良藥”,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文章他們就愿意上什么類型的閱讀課。因為學生的思維是非?;钴S的,所以教師要多了解學生和平常的生活學習習慣,從而知曉學生喜歡過什么樣的生活,進而知道他們對什么類型的文章感興趣。在挑選文章的過程中,要有的放矢,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對以后的課程開展做很好的鋪墊。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和《西游記》等。在課堂上,教師也要組織學生多分享自己的讀后感受。例如,“《西游記》記載了唐僧師徒一起去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師徒四人中,最忠厚的是沙僧,他為人老實,一心隨師父去西天取經,他的決心實在讓我驚嘆。豬八戒,他有三大惡習:好吃、好色、好睡,而且他非常貪婪,做事沒有決心,一遇到困難就想退縮!孫悟空最大的優(yōu)點是非常勇敢,他從不向困難低頭,一直勇往直前,一路幫師父降妖除魔,師父被妖怪抓走了,他要么靠自己,要么尋求外援,總是想方設法營救師父。他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意志是我學習的好榜樣。唐僧有時會很固執(zhí),但他最大的優(yōu)點是非常善良,雖然有時會顯得有些懦弱,但柔弱的外表下,卻有一顆堅持目標、永不懈怠的心。他憑借著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取得了真經。《西游記》讓我領悟到:想做成一件偉大的事情,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因此我們要學會勇敢,要有一顆執(zhí)著的心,不斷努力奮斗,只有這樣最終才能取得成功。我以后在學習中也不能怕苦怕累,堅持學習,最終取得好成績?!边@樣,學生共同分享,能夠使大家共同進步。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組織選段朗誦比賽。例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三打白骨精》《林沖雪夜上梁山》《草船借箭》《鄉(xiāng)愁》《沁園春·雪》《少年中國說》《〈論語〉二則》等,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大家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帶著疑問去閱讀,是另一種有益于加深閱讀感受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進行閱讀前,教師都會建議他們提前帶著疑問去閱讀,因為僅僅讀起不到理解的作用,讀完后也并不知道要表達的重點是什么。所以,在閱讀之前,教師要設置幾個問題,這樣才能夠加深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且,閱讀四大名著也有益于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例如,在讀諸葛亮《草船借箭》前,教師提出了幾個問題:為什么需要借箭呢?如何借到箭的呢?為什么要用船呢?這些問題都有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保持專注力,提高閱讀的質量。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所有的成功都離不開實踐,群文閱讀也一樣。群文閱讀教學應該把這些理念付諸實踐,然后從中得到反饋并再次調整計劃[1]。群文閱讀教學原則有三點。第一,保證創(chuàng)新。內容創(chuàng)新,形式更要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特別容易對新事物產生興趣,所以教師要不斷地變換閱讀內容,讓學生對每一篇文章都能夠產生足夠的興趣。第二,保證接地氣。文章內容一定要契合實際,離生活太遠的文章很難被廣泛長久地傳誦。學生要讀的是精髓,是很多年都不會過時的文章,所以,不能夠離生活太遠,要保證學生的閱讀興趣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qū)間內。第三,堅持步步為營。 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逐步建立起來的,是通過一個片段到一篇文章再到一整本書這樣層層遞進的形式,逐步提升閱讀速度、能力和興趣。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是如此,小學低年級階段更需要這樣。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分享知識,讓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閱讀有營養(yǎng)的課外讀物,養(yǎng)成堅持閱讀的習慣。通過文章閱讀教學,提升他們的文學修養(yǎng),陶冶他們的情操。同時,教師在選取文章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學生的關注點,因為學生的關注點決定了他們的興趣所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是重中之重,好的閱讀習慣對他們整個學習生涯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