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一中心小學 趙 靜
有效的課堂往往都是簡潔的,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最好的教學實效。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戲劇類文本雖然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卻是學生習得這類文體知識的重要載體。在教學劇本時,我們主張以生為本,緊扣教材,精簡設計,讓學生在讀一讀、演一演、改一改中學得劇本的原汁原味。
讀清劇本就是要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劇本與眾不同的文體特點。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劇本的數(shù)量不多,但具有鮮明的劇本特點,與學生最為熟悉的記敘文有很大區(qū)別。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閱讀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不同,進而認識劇本這一文體的特點。
例如在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比較,尋找這一課與之前學習的記敘文的不同之處。學生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文本的一開始就有時間、地點、人物,在文本中有大量的人物臺詞,還穿插著一些[ ]、()。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認識劇本的文體特點。在劇本與記敘文的比較中,學生一下子就對劇本的文體特點有了鮮明清晰的認識。
將課文讀薄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功,讀薄劇本就是要對劇本的主要內(nèi)容有清晰的了解。由于劇本中故事情節(jié)的呈現(xiàn)與一般的記敘文有所不同,有著極強的跳躍性,因此,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提煉概括劇本的主要內(nèi)容,整體把握劇情。
例如在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初讀之后提問:這篇劇本中一共有哪幾個人物?學生很快就可以找到:公儀休、子明、管家。隨后,教師引領學生抓住這些人物,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劇本的主要內(nèi)容:公儀休喜歡吃魚,但拒絕了管家送來的活鯉魚,子明不明白為什么,公儀休向他說明自己拒收禮物的原因。
這種梳理的方法,就是以人物為抓手,引領學生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進行適當調(diào)整、提煉、概括,讓學生對劇本的內(nèi)容有整體的了解。
只是讀清、讀薄是不夠的,學生還要讀深劇本。沖突是劇本創(chuàng)作的核心要素,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劇本中的沖突,引領學生深入思考,讀懂文字背后的劇本所蘊含的真正意思。
例如《公儀休拒收禮物》一文中,“只要天天有魚吃,我就心滿意足了”與“現(xiàn)在我一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嘔吐”兩句話之間的前后矛盾揭示了公儀休人物身上的沖突,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沖突激發(fā)學生的矛盾認知:公儀休究竟愛不愛吃魚呢?他為什么要對管家說這些話呢?在思辨中引導學生感受公儀休的高貴品質(zhì)。
劇本就是演員表演的臺本,它指向的是演。因此,劇本學習離不開表演。但是作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劇本學習,表演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方法、手段,主要還是為了通過表演來促進學生對劇本的學習與感悟。
劇本主要是通過臺詞來推進劇情,塑造人物。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臺詞細細品讀,在學習理解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表演。
例如《負荊請罪》一課的第一幕:藺相如和韓勃之間的對話。韓勃認為藺相如害怕廉頗,藺相如卻說自己不怕。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怕”還是“不怕”找到兩個人各自的依據(jù),理解臺詞,然后分角色朗讀表演,細細揣摩人物說話的語音、語調(diào)、語氣、神態(tài)等,再加上恰當?shù)膭幼?,將人物活靈活現(xiàn)地表演出來。在這樣的表演過程中,學生逐步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理解劇本。
舞臺提示對劇本人物的塑造是不可或缺,不容忽視的。[ ]內(nèi)是舞臺的布景、人物活動,()內(nèi)是人物的表情、動作等。對它們的細致揣摩、準確解讀,將會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懂人物、理解人物。
作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獨特文體,劇本有著許多不同于其他文學形式的地方,也需要學生在扎實的言語實踐訓練中加以領悟。因此,教師可以圍繞劇本為學生搭建合適的語用實踐平臺,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在學習了劇本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劇本的基本知識,將一些簡單的故事改寫成劇本,這樣既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表演的欲望,又能促進學生對劇本這一文體的理解與把握。
例如在學習了《公儀休拒收禮物》之后,可以嘗試讓學生將這一單元中學習的《三顧茅廬》或者《祁黃羊》改寫成劇本。這兩個文本內(nèi)容都比較簡單,適合學生嘗試改寫,在改寫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劇本的格式,根據(jù)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人物的身份和特點來恰當?shù)卦O計舞臺提示和臺詞。在這樣的遷移運用中,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更加深了對劇本這一文體的認識與理解。
引導學生運用敘事的方式,將劇本還原成記敘文也是一個有效的練筆形式。例如在學習了《負荊請罪》之后,可以讓學生試著將這個劇本還原成記敘文。在還原之前,教師要先引導學生明確劇本和記敘文行文方式的不同,引導學生思考《負荊請罪》還原成記敘文時要寫清哪些內(nèi)容?“藺相如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處處排擠、侮辱藺相如”的前因不能缺;廉頗在聽到藺相如言語后的心理變化不能少;還要細膩地刻畫“負荊請罪”“將相和”時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最后點明“將相和、齊心效力”的結(jié)尾。
總而言之,劇本作為四大文學體裁之一,對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以學生為本,遵循劇本文體特點,精簡教學設計,在讀一讀、演一演、改一改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