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根景
【摘要】國畫寫生要有“真心”、要有“本心”、要有“最初一念之心”,要靜下心來,表現(xiàn)真自我,表達真感情;要用心去體驗,去“靜思”“頓悟”,做到“筆到意到”;要奈得住寂寞,與世無爭,有“敬畏之心”,“心象”和自然合二為一。畫出畫面簡潔不簡單、顏色自然隨意、線條輕松質樸、內(nèi)容大膽新穎、組合有趣出乎意料的作品。
【關鍵詞】國畫;寫生;真心;本心
中國古人的國畫寫生,有三個基本含義:“寫照”“寫真”和“傳神”,要寫“生”與“氣”,寫“意”與“境”。而當今,在西學“寫實”“寫色”以及現(xiàn)代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畫寫生的觀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一是時下院校的“素描”課程設置的影響,幾乎是西方的寫生方式,中國傳統(tǒng)的“以形寫神”“線條造型”“筆墨情趣”的缺失;二是時下的價值觀念影響,不愿花太多時間去寫生,去關注現(xiàn)實與貼近群眾,導致作品膚淺,缺乏真情;三是奈不住寂寞,靜不下心來,缺乏像李伯安一樣,十年如一日打磨一個作品。
因此,在現(xiàn)代的中國畫寫生需要如明代的思想家李贄在《童心說》中闡述的那樣:“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真也。若夫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概括來說,中國畫寫生需要有“童心”,就是“真心”,是“至純至真”,是“最初一念之心”。
李贄說“童心”就是“真心”,是至真至誠,是嬰兒生下來后未經(jīng)不好的理念與教育所污染的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正是成人長期修為、辛勤探索、苦苦追尋的理想境界,也是畢加索所說:“當我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可以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我卻花費一輩子時間去學習如何像一個孩子那樣畫畫?!?/p>
在中國畫的寫生中,存在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的現(xiàn)象,甚至有借寫生之名,利用現(xiàn)代化的科技手段,微信、抖音等APP平臺,嘩眾取寵、極盡宣傳推銷之能事。國畫的寫生應該要靜下心來,不弄虛作假,不矯揉造作,不著眼表面形式,表現(xiàn)真實自我,表達真情實感,如王國維所言:“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謂之有意境?!?h3>二、在國畫寫生中要有“本心”
李贄所說的“本心”,就是“明心見性”。如佛家強調(diào)的“頓悟”,世間諸法,都不能離開本心本性,一個人能明心見性,便可以成佛成圣。莊子說:“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因此,中國畫在寫生中應該時刻重視“本心”。不能只是用身體感官去看,去感受景物的外形結構、空間色彩等,還應該用心去體驗,要“靜思”“悟道”,做到“筆到意到”,用筆墨把內(nèi)心的感受表達出來,畫面體現(xiàn)出高于景物的境界,不僅感動自己,還要感動觀眾。
《童心說》受禪宗思想的影響,反對種種的束縛,“童心”本有,在于一念之間。李贄的“最初一念之心”,指剛出生的嬰兒之心,是“無善無惡”。雖非萬物,卻是萬物之開端,具有創(chuàng)造功能。兒童敢想敢做,拿得起,放得下,煩惱拋在腦后,得失不記心中。
李贄說:“天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庇型?,便能寫出天下至文,中國畫未嘗不是如此。首先,國畫家應該奈得住寂寞,與世無爭,不計得失,在寫生中全身心投入,“目識心記”,“心象”和自然相融合,才能取得好的藝術成果;其次國畫家對寫生繪畫要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尊重古人、尊重前輩才能走得更遠。
擁有“童心”,具有童心風格的古今中外的名家有很多,比如中國的豐子愷、韓碩、盧輔圣、劉金貴等,法國的盧梭,西班牙的畢加索、米羅,俄羅斯的夏加爾等,經(jīng)過比較分析,以上名家畫面簡潔概括的有75%、顏色自然隨意的有98%、線條輕松質樸的有85%、內(nèi)容大膽新穎的有 88%、組合新奇有趣的有78%。介紹如下:
(一)豐子愷
豐子愷的繪畫題材大部分是兒童,作品許多是在生活中觀察、寫生得來,借用兒童的形象,通過兒童的視角,傳遞溫情,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他稱自已是“兒童的崇拜者”,他憧憬兒童生活,厭倦成人世界的虛偽慵懶、追名逐利、爾虞我詐,覺得成人的人格已經(jīng)不完整了,失去了本性,主張向兒童學習,通過兒童這面鏡子,可以照出成人的固執(zhí)保守、不思進取、灰心暴躁……國畫也如兒童的生活一樣天真有趣、純真廣大,敢于冒險,未來無限可能。
(二)韓碩
韓碩創(chuàng)作的人物畫作品不刻意的逼真摹寫,充滿童心童趣,充滿抒情性與寫意性。他創(chuàng)作的《熱血》在1999年獲得第九屆全國美展金獎,這幅表現(xiàn)七君子的歷史人物畫作品,略帶童趣的線條處理與輕松自然的人物形象,大面積“計白當黑”,簡潔的畫面構圖,輕松靈活的筆墨手法,清新淡雅、質樸穩(wěn)健的意境,在諸多密密麻麻、莊嚴沉重的作品中帶來一股清流,令人流連忘返。這種藝術風格應該與他1993年任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的經(jīng)歷有關,也為中國人物畫寫生創(chuàng)作童心童趣的探索提供了可能性。
(三)盧輔圣
盧輔圣的作品簡單純凈、造型簡潔,構圖大膽隨意,色彩單純,線條輕松樸素,不拖泥帶水,很自如地把心象用圖像形式表達,意境高遠,大氣磅礴,畫面超然灑脫,畫山似人一般,畫人似山一樣,山與人相互融合、互相轉換,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給人一種亦幻亦真的感覺,觀之過目不忘、耐人尋味。盧輔圣也有準確的造型能力,然而在諸多作品中他選擇的是簡練質樸的、更方便表達的一種方式。
(四)劉金貴
劉金貴的國畫作品造型生動簡約、富有童趣,構圖疏密有致、巧妙自由,色彩鮮明,人物形態(tài)樸實、憨態(tài)可掬,運線大膽簡煉,寥寥幾筆形神兼?zhèn)涞男螒B(tài)躍然紙上。作品來源于生活,進行提煉升華,至純至真。作者張弛有度,直接落筆,不用打稿,讓他的作品更加輕松,他一如既往堅持自己的特色,娓娓道來,表現(xiàn)悠然自得的快樂生活、沉穩(wěn)脫俗的詩情畫意。同時,尤其難得的是他的靜思總是能帶來不斷出新、令人稱奇、充滿童趣的藝術效果。
(五)盧梭
亨利·盧梭的作品童真稚拙、原始樸素。他保持童心,堅持純粹的藝術人格,用純真的心靈看待世界,不受外界的干擾,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他積極探索未受西方文明侵蝕的原始與純真,并且在畫中將其表現(xiàn)出來。歌德說:“一件完美的藝術品,是人類靈魂的作品?!庇^看盧梭的作品仿佛置身于夢中,又似回到了童年。
(六)畢加索
畢加索的藝術,油畫、陶瓷、版畫、雕刻等都像孩童一般的輕松大膽,形式多樣,博采眾長,印象派、后印象派、野獸派、黑人原始藝術等自由地融為一體。畢加索運用孩童般直覺率真地體驗,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真實世界,所有的表現(xiàn)技巧只為目的服務,也是畢加索所說的“花費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像一個孩子那樣的畫畫”。
(七)夏加爾
夏加爾的作品純樸天真,畫面組合大膽奇妙,將人物、景物巧妙融合,從自然生活中找尋素材、汲取靈感,融入猶太民間傳說,呈現(xiàn)出如夢幻一般的童話世界,畫面永遠是難以忘杯的妻子貝拉和夢縈魂牽的家鄉(xiāng)。
(八)米羅
米羅的作品是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世界,充滿了兒童的爛漫與天真,完全釋放內(nèi)心深處的自己,筆下類似于兒童涂鴉般的輕松愉快,天馬行空一般自由的景物組合,簡單有趣的形象,如潑墨一樣的瀟灑自如,作品看似隨意,其實是經(jīng)過嚴謹構思、認真推敲而所呈現(xiàn)的輕松狀態(tài)。
以上名家將“童心”作為一種追求,一種表達方式。而早在明代的李贄在《童心說》中所表達的“真心”“本心”“最初一念之心”在國畫寫生中也有著很好地借鑒作用。
(一)畫面簡潔不簡單
童心童畫,有時寥寥幾筆,樸拙耐看。中國畫寫生中以少勝多,以小見大,以簡馭繁,也是一大特色。大片空白、形象簡潔、筆墨概括,有利于快速寫生,區(qū)分主次,表達情感。在當下諸多寫生作品中,許多畫家覺得簡練的畫面效果不耐看,站不住腳,暴露筆墨功夫,導致大量追求借鑒素描明暗、光影色彩、肌理質感等,從而背道而馳,漸行漸遠。
(二)顏色自然隨意
中國畫受道家、禪宗的影響,以墨色為主,對色彩不刻意去追求,也不過于苛求。國畫寫生不拘泥于所看到的景物色彩,要加以提煉,如果國畫作品畫的如水彩、水粉、油畫一般,就失去了國畫的特色。應該童心童畫,顏色隨意,由感而發(fā),可絢麗可素雅,因時因地,隨心而發(fā)。
(三)線條輕松質樸
“大巧若拙”,輕松不易,質樸難得,運線變化過多,過于復雜,勢必影響較多的人物造型、較大場景的鋪開,影響線條的流暢性,定下心來“靜思”“頓悟”,注重平常的練習積累,懂得“厚積薄發(fā)”,線條是表達方式,體現(xiàn)的是畫家的修養(yǎng)與筆墨功夫。
(四)內(nèi)容大膽新穎
學習傳統(tǒng),不拘泥守舊,童心無所顧忌,無法之法,能夠大膽創(chuàng)新。如何加林所說,每一次寫生,即使畫得不如以前,也要用新方法,有新面貌,不能夠取得一點成績就故步自封,就能夠一招鮮吃遍天,寫生不寫熟,要不斷嘗試新的內(nèi)容,寫生是探索、是出新、是突破。
(五)組合有趣且出乎意料
許多畫家習慣了一種方法,視之為風格,幾十年如一日在畫中應用,讓人審美疲勞,令人生厭。而童心童畫,永遠出乎意料,差別巨大,中國畫寫生中“心象”和自然合二為一,不受客觀束縛,也不完全由主觀左右。要沉穩(wěn)冷靜,要能夠時常以初學者的姿態(tài)去觀察學習,用心揣摩,努力實踐。許多經(jīng)典的作品都是保持“真心”與“本心”,反復嘗試推敲、辛勤耕耘的結果。
總之,中國畫的寫生要靜下心來,表現(xiàn)真自我,表達真感情;要用心去體驗,去“靜思”“頓悟”,做到“筆到意到”;要奈得住寂寞,與世無爭,要“目識心記”,要有“敬畏之心”,讓“心象”和自然合二為一。畫出畫面簡潔而不簡單、顏色自然隨意、線條輕松質樸、內(nèi)容大膽新穎、組合有趣且出乎意料的作品。
注釋: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社科類“相思嶺國畫寫生探索”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JAS19577)
參考文獻:
[1]趙霞.“童心說”與浪漫主義童年美學的中國傳統(tǒng)[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
[2]陶蕾.李贄“童心說”的道學淵源探微[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3]趙志紅.演繹與拓展:寫生之于現(xiàn)代美術史的意義[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9(06).
[4]蔣含韻.不合時宜的超現(xiàn)代派畫家豐子愷[J].藝術百家,2019(03).
[5]李倍雷.現(xiàn)代性與中國畫的寫生觀念[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5(04).
[6]陸儼少.山水畫芻議[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7]凌繼堯.藝術鑒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8]王宏建,袁寶材.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