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模式及實踐路徑

2020-11-06 06:02:49陳偉華陳慧
青年時代 2020年22期
關鍵詞:實踐路徑紅色文化模式

陳偉華 陳慧

摘要:紅色文化內涵豐富,是新時代資政育人的絕佳素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并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1]。茅山地區(qū)是抗戰(zhàn)時期,新四軍建立基業(yè)、建設人民軍隊、抗擊日偽頑勢力的重要地區(qū)。近年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通過加強紅色文化保護,夯實資政育人基礎;開辟五大主題展館,豐富資政育人載體;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價值,提升資政育人成效;拓展紅色文化傳承渠道,激活資政育人活力,深度構建紅色文化資政育人模式,探索形成符合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的有效實踐路徑。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政育人;模式;實踐路徑;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形成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先進文化形態(tài)。紅色文化內涵豐富,既包括與革命先烈有關的革命文物,又包括與革命運動、歷史事件有關的遺址遺跡,還包括以“紅船精神”“鐵軍精神”為代表的革命精神。紅色文化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昭示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fā)展方向,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新時代資政育人的絕佳素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形象地稱之為“紅色基因”,并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1]。因此,我們要加強紅色文化保護力度,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內涵價值,深度構建紅色文化資政育人模式,探索形成符合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的有效實踐路徑。

一、紅色文化資政育人功能的集中體現(xiàn)

(一)增強政治認同,凝聚廣泛共識

紅色文化蘊含特定的政治基因。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華民族就飽受世界列強欺辱。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人民才終于找到民族獨立解放的正確道路。當前,中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奮斗歷程中。然而,西方敵對勢力在外交、貿易、文化等眾多領域處處設伏。面對挑戰(zhàn),紅色文化孕育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以及治國理政的頂級智慧,將極大增強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的決心,凝聚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二)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紅色文化蘊涵著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紅色文化來源于為民族獨立的偉大抗戰(zhàn)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追求。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靠的不是窮兵黷武暴力擴張,而是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2]。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的復興[3]。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筑牢文化復興的根基,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

(三)夯實思想根基,把牢價值導向

當前人們的思想日趨多元化。人們在追求個性價值的同時,易受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腐蝕。一些“以洋為尊”“唯洋是從”的思潮時有發(fā)聲。紅色文化在發(fā)展歷程中被證明具有先進性、真理性、科學性等特點,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以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夯實人們的思想根基,把牢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艱苦奮斗為重要內涵的價值導向。

(四)引領審美情緒,增強美育熏陶

紅色文化孕育了無數(shù)美好的事物。那些舍身取義的愛國愛黨情、血濃于水的軍民魚水情、出生入死的戰(zhàn)友同胞情,無不體現(xiàn)了人民對國家民族的眷戀、對親人朋友的思念、對革命戰(zhàn)友的懷念,完全契合人們對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點亮人們的美好心靈,深化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理解,激發(fā)人們內心追求真善美的家國情懷。

二、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實踐原則

(一)歷史與現(xiàn)實相融合

紅色文化展現(xiàn)了中國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開展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歷程,揭示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必須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真理。鄧小平曾指出,在長期革命戰(zhàn)爭中,我們從實際出發(f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發(fā)揚革命和拼命精神,戰(zhàn)勝了敵人,壓倒了困難。搞社會主義建設,同樣要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力發(fā)揚這些精神。可見,紅色文化在歷史的實踐中孕育沉淀,并深深熔鑄到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4]。我們要充分汲取紅色文化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磅礴能量,在現(xiàn)實中激發(fā)出新的動能。

(二)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過去,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也曾水土不服,但是中國共產黨人結合國情民情軍情,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箲?zhàn)時期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以及和平時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無一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范例。新時期,紅色文化資政育人需要在具體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理論,助推著中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三)傳統(tǒng)與時代相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紅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yǎng)。2020年1月以來,中國堅持“以和邦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力抗擊國內疫情的同時,積極主動幫助友邦抗擊疫情,展現(xiàn)了大國擔當,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熔鑄于時代的發(fā)展中。

三、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模式及實踐路徑

新時代,紅色文化資政育人需要從四個層次有效實施。第一層次為保護:保護以革命文物、遺址遺跡為主的紅色資源,夯實資政育人基礎。第二層次是展示:將紅色文化通過多種形式展示給觀眾,豐富資政育人載體。第三層次是傳承:充分提煉紅色文化包含的價值意蘊,深度挖掘其熔鑄的時代內涵。第四層次是創(chuàng)新:拓展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渠道,激發(fā)紅色文化滋養(yǎng)核心價值理念的活力。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模式如圖1。

(一)紅色文化保護:夯實基礎

1.革命文物征集保護

革命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是那段史實最有力的旁證。為了保護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充分展示新四軍抗戰(zhàn)歷史,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多渠道征集革命文物并加強保護。近年來,伴隨著新四軍老領導、老同志的年邁、生病,紀念館轉變思路,開啟了搶救性征集與保護革命文物的行動。一是成立專門革命文物征集隊伍,每年有計劃的赴北京、上海等地拜訪新四軍老領導、老同志及其親屬,在征集文物的同時收集記錄文物背后的史料。二是進一步豐富館藏,主動向社會藏家征購保存品相較好,歷史意義重大的文物,為全方位揭露日軍侵華罪行,更好地開展紅色教育,增加史料依據。2015年,紀念館從一私人藏家手中征購到包括戰(zhàn)時地圖、圖書、畫報在內的183件(套)抗戰(zhàn)文物。其中,由名古屋新聞社編纂的《支那事變地圖》,于明治二十七年,即公元1894年在日本出版發(fā)行,而由日本大阪每日新聞社編纂的《北支那事變詳細地圖》,于明治二十五年,即公元1892年就在日本出版發(fā)行。這些地圖詳細標注了中國廣泛區(qū)域內的地形、地勢、地貌,且地名、線路、比例尺非常精準,足以說明日本帝國主義為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做了大量不可告人的準備,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文物一經展出,深深震撼了觀眾的心靈。目前,紀念館新建了文物庫房,館藏文物、史料等1萬余件(套),定級文物70余件,其中段煥競、李珊夫婦捐贈的《中共七大代表證》被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這些文物,每一件都在向世人訴說著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教育人們珍惜當下的幸福,做愛國愛黨愛人民的好公民。

2.紅色遺址遺跡保護

紅色資源主要分為原生性資源與再生性資源兩大類。紅色遺址遺跡作為重要的原生性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蘇南茅山地區(qū)是抗戰(zhàn)時期,新四軍建立基業(yè)、建設人民軍隊、抗擊日偽頑敵對勢力的重要地區(qū),僅茅山及附近就有近百處紅色遺址遺跡。近年來,紀念館成立了專項課題組,走訪調研了鎮(zhèn)江全域現(xiàn)存的遺址遺跡,進行了較精確的定位、測量和登記,并在此基礎上,分步實施茅山抗日根據地(核心區(qū))文物保護工程。2016年,實施了新四軍壩、新四軍醫(yī)療所、修械所遺址修復工程。該三處遺址位于茅山景區(qū)九龍山中。新四軍壩是抗戰(zhàn)時期,新四軍為當?shù)匕傩沼盟_挖的儲水壩,體現(xiàn)了深厚的軍民魚水情。新四軍醫(yī)療所是抗戰(zhàn)時期戰(zhàn)士救傷治傷休養(yǎng)的場所,體現(xiàn)了抗戰(zhàn)的悲壯與慘烈。新四軍修械所是抗戰(zhàn)時期部隊修理兵械的場所,體現(xiàn)了抗戰(zhàn)的艱辛與不易。這些遺址遺跡充分說明,抗戰(zhàn)勝利和民族獨立是人民軍隊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依靠軍民互幫互助的合作、艱苦奮斗的作風、不懼犧牲的精神換來的,是來之不易的。

(二)紅色文化展示:豐富載體

1.綜合基本陳列

紅色文化資政育人必須基于真實、豐富的史實。為了全面真實展示那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歲月,紀念為了民族獨立做出流血犧牲的七千新四軍將士,紀念館設立了綜合性基本陳列館,即“新四軍蘇南抗日斗爭歷史陳列館”。該展館展覽面積3 700平方米,分為“抗擊日寇 八省健兒匯鐵流”“挺進江南 開辟蘇南根據地”等五部分,全面展示了新四軍在蘇南地區(qū)開辟建立根據地,與蘇南軍民一起奮力抗擊日偽頑反動勢力,奪取一個個勝利的歷史瞬間。展館還展出大量反映侵華日軍罪行的武器彈藥、防毒面具、作戰(zhàn)地圖等鐵證。其中文物1 970余件、照片1 100余幅、文獻史料210份、圖表58個、藝術品(油畫、雕塑、書法)19件,復原了“新四軍江南首戰(zhàn)——韋崗伏擊戰(zhàn)”“巫恒通在獄中”等5個場景,錄制了“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新四軍浴火重生”等10個視音頻。為了增強教育體驗感,展廳還設置了3個虛擬實景體驗項目。觀眾通過下載手機軟件自行操作,就可以重溫韋崗伏擊戰(zhàn)的戰(zhàn)斗場景,觀看到火燒竹籬笆的壯烈場面。豐富的文物史料,讓觀眾充分了解了歷史,增長了見識,提升了愛國情操。

2.將帥專題展覽

紅色文化資政育人需要彰顯功臣元勛的風采。抗戰(zhàn)時期,陳毅、粟裕領導的新四軍隊伍,克服武器裝備差,物資匱乏等困難,成為抗擊日軍的重要力量,立下了卓著功勛。新中國成立后,陳毅被授予開國十大元帥,粟裕位列開國大將榜首。紀念館設立了將帥專題展覽,開辟了陳毅元帥廳,粟裕大將廳,以及上將廳、少將廳等,并展出了相關文物史料。通過這些文物史料及其背后的故事,直觀充分地彰顯了這些功臣元勛的品格、膽識、氣質,是提升觀眾精神素養(yǎng)不可多得的素材。例如,小學,我們在學陳毅元帥的詩《青松》時,都被陳毅元帥的文采所嘆服,而將帥館元帥廳展出的陳毅化裝用的狗頭帽,則更加映襯了元帥能文能武、能屈能伸的智勇形象。又如,“七大”是中共在抗戰(zhàn)時期召開的唯一一次全國性代表大會。為了參加這次會議,段煥競、李珊夫婦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封鎖,奔赴延安?!镀叽蟠碜C》是他們用血肉之軀和生命保護下來的,既印證了“七大”會議的歷史地位,又體現(xiàn)了先輩們不懼犧牲的革命大無畏精神。功臣元勛的風采魅力為新時代中華兒女,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樹立了榜樣。

3.英烈專題展覽

紅色文化資政育人需要銘記英烈的精神。八年抗戰(zhàn)中,蘇南軍民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眾志成城、浴血奮戰(zhàn),無論是在戰(zhàn)場上、牢獄中,還是刑場上、槍口下,始終表現(xiàn)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崇高志向、博大胸懷和高尚情操。他們中有同門忠烈,有巾幗英雄,有開明士紳,還有英雄少年。為了展示這些英烈前赴后繼、勇于獻身的壯舉,彰顯他們的民族氣節(jié),紀念館開辟了“茅山魂——蘇南新四軍抗戰(zhàn)英烈事跡專題展”。展覽選取了88位具有典型意義的烈士事跡和56件珍貴文物進行展示,同時將1 980名烈士事跡輸入多媒體電腦中循環(huán)播放,多形式、多維度再現(xiàn)英烈們的光輝形象,全面反映蘇南軍民浴血奮戰(zhàn)的慘烈悲壯情景,大力弘揚和傳承革命先烈的愛國情懷和勇于獻身的精神。英烈們的光輝業(yè)績對于凝聚中華兒女的民族力量,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他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4.廉政專題展覽

紅色文化資政育人需要主動對接時代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5]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迅速,綜合國力快速增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反腐倡廉,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體制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執(zhí)政環(huán)境,并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活動,提升了黨的執(zhí)政形象和執(zhí)政能力,贏得了人民的信任。

抗戰(zhàn)時期,新四軍之所以能獲得老百姓的信任、配合與幫助,形成強大的戰(zhàn)斗力,同樣得益于新四軍始終堅持廉政建軍、廉潔從政。新四軍的廉政建設成果豐富,劉少奇、葉挺、項英、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新四軍將士的無私奉獻、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的光輝形象,是新時代黨員領導干部學習的楷模。為了從新四軍廉政建設歷史經驗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開展廉政教育,紀念館開辟了“鐵軍精神 清廉豐碑——新四軍廉政建設史實展”。該展覽面積1 500平方米,分為“信念似鐵蘊清廉”“建章立制筑基石”“艱苦奮斗倡廉潔”等六部分,分別從制度建設、作風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為當前的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了借鑒和示范。例如,文物“根據地人民送給縣長李培根的‘廉直可欽盾牌”,就從正面告誡黨員領導干部,只有廉潔奉公,一心為民才能獲得群眾的認可,得到群眾的擁護,贏得群眾的愛戴。

(2)課程體系

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突出價值取向和效果導向,關鍵在于做好課程體系建設,有效推動內容轉化。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結合不同場景和教學需求,分別推出了適合專題講座的課程,如《鐵軍精神與茅山抗戰(zhàn)》《永恒的記憶》等;適合實境教學的課程,如《囚歌聲中憶葉挺》《新四軍軍歌》等;拍攝了視頻教學課程,如《文物見證抗戰(zhàn)歷史》《紅色茅山》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講授者將多種課程有機結合,實現(xiàn)“講歷史選擇”與“講人物特征”同軌、“講革命精神”與“講價值理念”融合、“講紅色故事”與“講時代要求”結合,提升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知識性、思想性、生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3)硬件體系

紅色文化資政育人需要實現(xiàn)由點到線、到面的硬件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了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紅色教育也面臨著新情況和新要求。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順時而謀、因勢而動,積極為紅色教育注入時代色彩,成功打造集“紅色教育實踐、紅色文化研究、紅色旅游服務”等于一體的茅山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心,構建形成了以“五館”(五館:基本館,將帥館,英烈館,廉政館,臨時館)為參觀教學場所、茅山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心為綜合實踐場所、蘇南抗戰(zhàn)勝利紀念碑為緬懷祭奠場所、紅色遺址遺跡為現(xiàn)場體驗場所的“四位一體”硬件體系,全面對接紅色教育時代要求,充分彰顯紅色教育時代特質。

(四)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釋放活力

1.開發(fā)紅色文創(chuàng)產品,拓展紅色文化傳播載體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文化建設被提到了更高層面,需要更多的承載和擔當,紅色文創(chuàng)產品應運而生。紅色文創(chuàng)產品不是天馬行空的設想,而是基于革命文物、歷史信息的創(chuàng)造。產品既要融入紅色文化內涵,還要適應社會生活和人民群眾需要。因此,紀念館“小兵驛站”品牌紅色文創(chuàng)產品的開發(fā)堅持三個原則。

一是歷史性。紅色文創(chuàng)產品需要承載歷史信息,傳承紅色文化內涵,這是紅色文創(chuàng)產品的“根”與“魂”。例如,紀念館開發(fā)的“小號手”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就是以抗戰(zhàn)時期,在茅山腳下犧牲的新四軍小號手小王為原型。小王從小參加革命、保家衛(wèi)國、視死如歸的精神賦予了產品深厚的歷史內涵,厚植了家國情懷,讓購買者無比動容。二是功能性。為了破解文創(chuàng)產品有“意”無“用”的難題,紀念館開發(fā)的文創(chuàng)產品主動對接百姓生活需求,讓文創(chuàng)產品成為“日用品”,在產品走入尋常百姓家的同時,實現(xiàn)紅色文化的弘揚與傳承。三是美育性。紅色文創(chuàng)產品要想吸人眼球,深入人心,除了實用性,還需要注重設計美感,提升產品感染力。例如,紀念館開發(fā)的紅色記憶之“懷舊軍旅”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就是由著名設計師劉奎寧操刀。產品將紅色文化元素,如文物、兵器等巧妙的融入到設計中,激活了紅色文化與產品本身的活力,帶給購買使用者美的享受。相關作品入圍了第六屆“紫金獎”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綜合賽終評階段,并獲得鎮(zhèn)江金山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銅獎。文創(chuàng)產品的不斷豐富,將進一步拓展其載體作用,促進紅色文化資政育人成效提升。

2.開展線上線下宣教,增強紅色文化傳播效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載體、新平臺和新方式[11]。文化的“公共空間”發(fā)生巨大變化,合理利用新媒體,做好“紅色+”文章,有利于紅色文化在現(xiàn)代性境遇下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11]。近年來,紀念館突破現(xiàn)場展覽的單一呈現(xiàn)模式,通過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頂級流量自媒體客戶端,推出上百期國史黨史軍史細節(jié)介紹,吸引大眾主動領略紅色文化,深入萃取紅色文化基因密碼,讓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走進紅色展館、走進歷史。包括館長在內的業(yè)務人員與網民積極深入交流,形成良好互動。2019年,僅《鐵的新四軍》一個主題討論貼,總閱讀量、討論量和轉發(fā)量就近四千萬人次,傳播范圍廣,影響力巨大。此次新冠疫情期間,紀念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適時推出《精神化“疫” 春山可望——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藏文物線上品》欄目,引發(fā)社會強烈關注和廣泛好評。

不僅如此,紀念館還主動搭建自媒體代表人士共話平臺。2019年8月,組織開展了以“不忘初心、e路同行”為主題的“i江蘇e同行”網絡人士紅色基地行活動。學員們舉行了豐富的紅色文化沙龍活動,開展了紅歌賽,分享了學習心得,并紛紛通過微博、微信,講述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引發(fā)網友圍觀點贊。針對當前紅色資源較為分散,展示教育方式較為單一的困境。同時,紀念館與省內17家紅色文化單位攜手新華日報,依托“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E起學習”工作室,簽約結成全省紅色文化資源戰(zhàn)略合作聯(lián)盟,進一步整合紅色資源,聯(lián)合推出“英烈頌——重溫紅色文物、紅色檔案中的革命故事”跨年系列報道,實現(xiàn)了紅色文化資源共建共享,紅色教育共促共贏,提升了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聚合效應。

四、結語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鮮活的歷史教材[12],是新時代資政育人的重要實踐資源。紅色文化資政育人貴在持續(xù),重在實效,需要“多一些深挖內涵,少一些浮光掠影,多一些與時俱進,少一些墨守陳規(guī),多一些潛移默化,少一些急功近利”[13]?,F(xiàn)在,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每年接待游客觀眾上百萬人次,教育黨員、青少年超三十萬人次,先后獲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等多項國家級榮譽以及“江蘇省黨史教育基地”等數(shù)十項省市級榮譽,成效顯著。今后,紀念館將進一步做到精心設計保護方案、精巧構筑展示載體、精深挖掘傳承方式、精妙激活創(chuàng)新渠道,不斷提升紅色文化資政育人成效。

參考文獻:

[1]周金堂.把紅色資源紅色傳統(tǒng)紅色基因利用好發(fā)揚好傳承好[J].黨建研究,2017(5):46-48.

[2]岳鵬.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論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7(9):5-9.

[3]俞祖華.近現(xiàn)代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研究述評[J].晉陽學刊,2018(4):10-23.

[4]李瑞德,潘玉騰.從古田會議汲取政治建設的智慧力量[N].光明日報,2019-04-19(5).

[5]徐元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蘇共亡黨蘇聯(lián)解體原因的重要論述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9):7-14,108.

[6]葉茂樓,陳蓉.弘揚鐵軍精神,做忠誠干凈擔當?shù)男聲r代好干部[N].光明日報,2019-01-16(05).

[7]吳建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19-22.

[8]鐘經文.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N].經濟日報,2019-09-30(09).

[9]朱崇友,劉凱.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基[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8(2):32-41.

[10]渠長根.學習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9(2):27-35.

[11]丁倩.新媒體時代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的路徑選擇[J].新聞戰(zhàn)線,2019(5):106-107.

[12]王占斌.紅色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價值功用[J].沈陽干部學報,2019(4):56-58.

[13]宋佳羚.“七五”普法宣傳的“三要素”探析[J].法制博覽,2019(1):31-32.

猜你喜歡
實踐路徑紅色文化模式
素質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實踐路徑探析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人民論壇(2016年32期)2016-12-14 19:02:47
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xiàn)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2:20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紅色文化書籍的歷史及裝幀的特色審美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產業(yè)新城規(guī)劃及公共服務平臺構建
永續(xù)債券探析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灌南县| 江口县| 彭泽县| 东丽区| 故城县| 拜泉县| 乐东| 淳化县| 古浪县| 玛沁县| 乐山市| 乌兰浩特市| 昌平区| 东明县| 西青区| 乐清市| 乐山市| 金塔县| 富锦市| 衡阳市| 开封市| 莱芜市| 大姚县| 阿克苏市| 讷河市| 塔城市| 黎平县| 荥阳市| 泊头市| 商都县| 府谷县| 驻马店市| 鸡东县| 德保县| 营口市| 阿瓦提县| 普宁市| 曲靖市| 阜平县| 呈贡县|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