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火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推進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面臨的核心任務。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已經(jīng)難以滿足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只有加強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才能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如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只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才能有效的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才能真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教師應該從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積極探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1]。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率;初探
引言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了我國教學活動發(fā)展的重要任務,語文作為小學最基礎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更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新課程改革政策,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使用有效的手段,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充分的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從而快速的完成教學任務,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小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2]。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1.1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
如今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得到了廣泛的關(guān)注,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依舊僅僅流于形式,并沒有得到重視和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依舊以被動學習為主,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學生的全面學習和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
1.2缺乏對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視
實際上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一大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然而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并沒有受到重視和關(guān)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舊以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為主,沒有留給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空間和時間,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這就造成課堂教學活動形式化嚴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不到提升,從而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fā)展。
1.3教學個體話趨勢嚴重
在這里的“個體化”也就是指教師只對那些聽課認真、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進行關(guān)心教育,對于那些調(diào)皮玩鬧、消極聽課的學生則放棄了教育。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教師應該從所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角度來對待語文教學工作,在因材施教的同時關(guān)注、關(guān)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們應該針對教學工作及時總結(jié)、及時反思、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教學有效性。
2、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2.1對教學理念進行轉(zhuǎn)變
教師在進行學習氛圍的改變很有必要,這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針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必須要從根本上抓起,首先就是針對學生的受教心理作為出發(fā)點,讓學生由內(nèi)而外的體驗到語文知識的新鮮以及有趣,從而抓住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心理動態(tài),并且在此基礎上,放出一定的空間任由學生自我吸收知識,從而保證語文的基礎學習能力變得比較扎實。比如在對《老人與海鷗》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文章中句子的情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其中的意境進行介紹,讓學生可以通過想象來體驗文中的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的句子,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可以加強師生之前的溝通和交流,在合作中學到較多的語文內(nèi)容,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2.2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語文作為國學文字,傳承是一種必然,小學作為人們認知知識最為初始的一步,基礎尤為重要,針對學生理解能力尚且不足的緣故,能否有效的將整體課堂氛圍活絡,并且通過課堂將知識完整的灌輸?shù)綄W生的腦海,也就非常的重要,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從而加深學習力度,打造出比較堅實的語文基礎,教師在針對語文方面的授教過程中,注意教學的方法,以及教學知識傳授的手段變化,以站在學生角度為出發(fā)點,結(jié)合實際情況將語文內(nèi)容知識進行傳授,往往會事半功倍,從而大大加強學生對于語文理解能力的認知以及把控。此外,教師要采用多媒體技術(shù),為學生建立相應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眼界進行拓展,有助于學生對文學材料的收集。比如在對《早春》一課進行講解時,其中“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話,對小學生來講,在理解方面有些難度,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下載一些資料或是圖片,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學習語文的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上,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為今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奠定基礎。
2.3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小學生活潑好動,對趣味性的事物才會更想探究,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遵循學生這一的心理需求,應該誘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思考,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這樣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會更為深刻[2]。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樹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及時轉(zhuǎn)變角色定位,要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否則如果只是機械地接受知識的灌輸,思維得不到有效鍛煉,一旦離開了老師的指導,就會變得不會學習。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為他們留出自主探究學習的空間,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要讓他們將自己視作課堂上的主人,這樣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從根本上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學課文《丑小鴨》的時候,學生們對這個童話故事充滿了興趣,教師節(jié)就可以組織學生們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分別扮演丑小鴨、鴨媽媽、小鴨子、公雞、小鳥等課文角色,學生們踴躍報名參與,用心的表演課文情景劇,這樣整個課堂教學氛圍就會活躍起來,真正變成了學生主宰的課堂,學生在表演過程中也能對丑小鴨的悲慘遭遇有更多的感受。
3、結(jié)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不斷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3]。
參考文獻
[1]陳艷蘭.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華章,2016(28).
[2]何穩(wěn)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
[3]趙暉,韓學功.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未來英才,2018,000(0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