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芬
摘 要:黨校是弘揚黨的理論和提升黨員干部素質的主渠道,由黨直接領導,是各級黨委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黨中央對黨員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黨校教師自身素質高低對于深入貫徹黨的方針政策、黨員干部綜合素質、黨校健康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縣級黨校應該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不斷提升黨校教師自身素質,以便能更好的履行黨校職責職能,不負新形勢下黨校教師的神圣使命。
關鍵詞:縣級黨校;教師;問題;要求;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指出“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更加重視黨校工作?!?“黨校教師是我們黨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師隊伍,是我們黨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論力量?!?“黨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需要來一個大的提高?!笨h級黨校教師是在基層黨校具體負責傳道授業(yè)、宣傳理論、創(chuàng)新教學科研資政的執(zhí)行者。黨校教師隊伍強不強,事關“黨校姓黨”建設,事關黨的理論建設,事關“中國夢”的實現,因此,必須加強縣級黨校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黨性高、戰(zhàn)斗力強、理論深、科研資政能力高的師資隊伍。
一、當前縣級黨校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治理論水平不夠實
一些教師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本立場,基本方法的掌握和運用都不夠深入,大多沒有進行過很系統(tǒng)的學習和實踐,沒有深入到經濟社會建設的一線,缺乏實踐經驗,知識面狹窄,信息量小,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不強。
(二)實際分析能力不夠強
一些教師深入一線調查研究不夠,掌握第一手教學材料不夠,對學員實際關注的深層次理論問題和涉及本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問題分析不夠深入,教學案例不夠鮮活,教學說服力不夠強,不能很好地回答和解決學員在思想工作中遇到的疑問。
(三)課堂教學技巧不夠活
一些教師教學方式刻板單一,盲目灌輸,采用傳統(tǒng)課堂講授方式較多,教師講,學員聽,缺乏現代化教學技巧,課堂教學生動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夠,對教學技巧缺乏創(chuàng)新和探索。教學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時間掌控能力、教學互動能力、課件制作能力都有待提高。
(四)科研調查成果質量不夠高
一方面,教師忙于教學任務,在教學上投入精力多,而在科研上投入較少。另一方面,多數教師平常沒有確定專題研究方向,科研興趣不高,對理論與實踐的熱點問題關注不夠,研究不透。僅僅滿足于講課使用,致使科研成果較少,公開發(fā)表的理論文章少。這樣講課時,教師沒有自己的觀點,理論闡述深度不夠,分析問題不到位,缺乏說服力。
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加強縣級黨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新要求
(一)強化“黨校教師姓黨”意識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校教師隊伍,當前尤其要堅持黨校姓黨辦學原則,著力提高黨校教師隊伍的黨性修養(yǎng),理論修養(yǎng),紀律修養(yǎng)。牢固樹立紀律意識和規(guī)矩意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決不允許在黨校的講壇上發(fā)表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錯誤觀點;對重大的政治理論問題的言論一定要自覺維護黨的威信、中央的權威;要增強“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的形象和黨校聲譽。
(二)強化黨校教師熔爐意識
黨校是培養(yǎng)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的熔爐,黨校教師就是黨的理論的布道者、黨性錘煉的“熔爐工”。既要靠黨的真理力量去引導人,也要靠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在自身黨性鍛煉上要更加嚴格,在黨性品格上要更加純潔,這樣才能影響和帶動學員
(三)強化黨校教師黨校主業(yè)主課意識
總書記提出黨校主業(yè)主課就是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放松荒廢主業(yè)主課就會出現政治偏差。
(四)強化黨校教師科研資政服務意識
縣級黨校要提升服務大局的水平,了解當地黨委政府的大政方針,緊緊圍繞縣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動配合,選擇實踐性、現實性較強的課題,組織教師參加課題調查研究,研究與地方實踐相符的對策,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服務,從而增強教師教學科研資政水平。
三、提高縣級黨校教師隊伍素質的對策
(一)大力加強教師的進修培訓
縣級黨校要圍繞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建立科學性、規(guī)范性、有效性的教師繼續(xù)教育培養(yǎng)機制,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采取有力措施,不斷加大財力的投入,狠抓教師培訓,保障教師能夠有充分的進修培訓機會。根據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有針對性地制定好遠期規(guī)劃和近期計劃,分期分批地選送教師到上級黨校和高等院校進修深造,讓他們開闊視野,多見世面,增長才干。
(二)大力加強教師的實踐鍛煉
縣級黨校要圍繞干部教育培訓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研討、教學觀摩、教學競賽等活動,有意識地培養(yǎng)鍛煉教師,讓教師敢于嘗試、敢于突破,培養(yǎng)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只有虛心學習,勤練多講,不斷總結積累,才有可能熟能生巧,運用自如,才能更好發(fā)揮出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大力加強教師的科研調查
縣級黨校要樹立科研支撐教學、科研服務教學的理念,把科研成果與教學結合起來,并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以深度的科研支撐來開展教學,使得教學科研含量,真正做到以教學與科研良性互動,協(xié)調發(fā)展。要圍繞教學搞科研,瞄準社會的突出問題、熱點問題,瞄準學員需要了解、需要解決的問題搞科研。以教學為導向,確立科研方向和重點,著重解決社會關心的難點問題,解讀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釋懷學員心中的困惑問題,這樣的科研才有價值,使成果進課堂,這樣才能實現干部培訓質的飛躍。
(四)建立完善人才交流機制
縣級黨校人員進口難,但出口更難,人員很難流動起來。老教師不退休,年輕教師在職稱、政治升遷等方面就很難,這很不利于教學。因此要實施“人才戰(zhàn)略”,既要引進一些政治素質高、有真才實學、立志黨校事業(yè)、黨校急需的人才到黨校工作,優(yōu)化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又要在黨校和鄉(xiāng)鎮(zhèn)、部門之間暢通人才交流的“綠色通道”,增加教師掛職鍛煉或交流提拔重用的機會。形成“進得來、出得去、頂得上、用得好”的人才合理流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