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李濱
引言
本文結合具體的“線上閱讀圈”教學實例,論述了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主題意義探究活動,這一探究活動是深度解讀文本的過程,也是探究語篇的育人價值,實現(xiàn)從基于語篇、深入語篇到超越語篇的主題升華,旨在聚焦文本意義,達成以讀育人的目的。
1. 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及教學設計思路
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教育部,2018)。
在初中英語“線上閱讀圈”教學實踐中,教師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指導,抓住“主題意義引領”開展教學設計。首先,解讀文本,把握主題,確定主線;其次,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個層級,制訂有層級性的教學目標;最后,設計有上升性、螺旋性和層級性的教學活動。形成了“專家引領,研讀理論—集體教研,語篇研讀-課例研究,分享設計—教學實踐,修正策略—驗證理論,課例反思-根據(jù)反饋,深入探討”的教學策略。教學活動設計要把握以下幾個要素:(1)導入激活,創(chuàng)設情境,分享體驗,感知主題;(2)讀前預測,賞析片段,關注語言,初探主題;(3)理解文本,逐層深入,釋疑解難,深化主題;(4)超越文本,聚焦文化,中西對比,升華主題。
2. 英語學習活動觀視角下“線上閱讀圈”多維閱讀教學實踐
2.1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語篇解讀
(1)What(主題意義和主要內容)
本節(jié)課選自外研社《多維閱讀》第15級中的Sams story(我不是瓷娃娃),主題語境屬于“人與社會”。該文主要描述了主人公Sam堅不可摧的傳奇故事,Sam從小身患脆骨病,命運的不幸和Sam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強烈的對比,凸顯了他熱愛生活,永不言棄的人格魅力。Sam本應該受到別人的關愛,相反,他卻把愛傳遞給了與他有同樣遭遇的患者。他的勇敢、陽光、熱心、積極向上、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冒險精神值得世人欽佩。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是一個“瓷娃娃”,而是一個在困境面前的樂觀向上的“勇士”,引發(fā)了讀者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考。
(2)How(文本結構和語言修辭)
文本是一篇記敘文,屬于“人物傳記”主題范疇。本故事主線方面看,明線是Sam一生中的生活細節(jié),暗線是每一個細節(jié)透露出他對生活的樂觀精神。本文一共有6個小節(jié),各有小標題,圖文并茂。第一、二節(jié)介紹正常人類骨頭和瓷娃娃病患者骨頭的相關知識,表明主人公Sam的特殊性和其生活的不易,為下文做好了鋪墊。第三、四節(jié)介紹了Sam的樂觀精神并引出他需要各種不同用途的輪椅的事實。第五、六節(jié),Sam的一次經(jīng)歷給了他發(fā)明輪椅的靈感,他獲得了成功并且?guī)偷搅撕芏嗳?。從修辭方面來看,故事的標題Sams Story用一語雙關和隱喻的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從語言方面看,文中利用Sam勵志箴言“Theres no such word as cant.”“There is always a way to do everything.”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體會主題的含意。
(3)Why(寫作意圖)
本語篇主要談論了價值取向的問題。作者通過言簡意賅地描述,介紹Sam和正常人的骨骼特點,讓更多的讀者開始關注這個特殊的群體,讀者細心感受主人公的形象,從“弱小”走向“強大”的轉變。同時,通過Sam不懈的努力和對生活樂觀的態(tài)度,在學生心里樹立起一個看似“弱小”,實則內心強大的“硬漢”形象,Sam在這種狀況下不僅能夠活出精彩的自我,而且能夠基于自身體驗,設計一款適合瓷娃娃群體的輪椅,使更多人受益,引發(fā)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永不言棄的主題意義。
2.2設計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主題探究活動
(1)學習理解類活動
①感知與注意,感知主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封面,觀看的科普知識——脆骨癥視頻的片段,引起學生感知和注意;觀看Sam的一段采訪錄,了解患脆骨癥主人公Sam的主要信息并預測文本的主題,同時讓學生關注本課標題Sams story,呈現(xiàn)組圖,并提問,以問題激起學生探究心理,讓學生感知Sam的骨頭怎么了?產(chǎn)生探究Sam因骨頭而特殊的原因。
【設計意圖】觀看Sam的生活視頻故事,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以介紹骨頭的科普視頻和插圖,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建立起即將學習的Sam的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為本課主題意義的探究埋下伏筆。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標題,獲取表層信息,為讀后再次解讀標題作鋪墊。教師運用翻譯技巧制造認知沖突,即題目應該是“Sam的故事”,還是“我不是瓷娃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起學生參與主題探究的欲望。
②獲取與梳理,了解主題
教師選取故事中6幅插圖,引導學生進行圖片環(huán)游,梳理情節(jié)的發(fā)展邏輯關系,Sam的骨頭-Sam的骨頭易碎-Sam不生長也不會走路-Sam坐輪椅參與和朋友活動-輪椅出故障,Sam受困-Sam產(chǎn)生發(fā)明輪椅的想法-Sam發(fā)明適合全世界的人使用的輪椅,以此梳理對故事的直觀印象。學生結合對視頻中脆骨癥介紹和對Sam生活中的細節(jié)描繪,通過閱讀文本獲取與梳理故事主人公是誰?主人公為什么坐在輪椅上?主人公的骨頭怎么了?主人公在做什么?等信息,以驗證自己的預測。
【設計意圖】插圖是文本的有益補充,與文本形成互補關系,為讀者設定了直觀的閱讀情境,對理解文本的意義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將插圖設計成連環(huán)畫形式進行圖片環(huán)游,讓學生直觀感知故事內容,幫助學生梳理語篇宏觀結構,為主題意義的探究作鋪墊。讓學生帶著4個問題閱讀,驗證對故事的情節(jié)的預測,評判段落信息,深度加工段落,繼而深入了解Sam有什么的特別之處?
③概括與整合,思考主題
Find out how fragile are Sams bones?學生尋根求源,在學生獲取完整信息基礎上,緊扣主題和話題主線,概括整合前面相關信息,評價段落內容,形成結構化的知識,拋出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Sams bones was so fragile do you think if he can grow up easily?
【設計意圖】在細節(jié)理解基礎上進入概括、整合重組信息的環(huán)節(jié)。Sam身患脆骨癥,你認為他能很容易長大嗎?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坎坷呢?從而深入探究文本主題,對主題有一個加工思考,形成新的認識。
(2)應用實踐類活動
①描述、詮釋與內化,體會主題
通過觀察三幅插圖,讓學生回顧Sam的經(jīng)歷,體會Sam “Not Growing, Never Walking”,引導學生帶著困惑去開啟謎團,找出描述Sam的對待脆骨癥的生活態(tài)度。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疑惑深入文本,圍繞主線篩選描述主人公雖身殘,但還能做很多事。引導學生體會Sam的意志品質和生活態(tài)度,啟發(fā)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的意識。
②分析與判斷,探討主題
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概括歸納Sam的行為,分析與判斷疾病帶給他的不便,引出Sam從沒有放棄,選擇用輪椅做正常人的事情。
(3)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①推理和論證,領悟主題
出示課后世界地圖,觀察紅藍地方,提問Where has Sam been? Is his wheelchair always suitable for him? 引導學生根據(jù)Sam去的地方和工作過的地方進行推斷,論證輪椅是否適合去的任何一個地方,以此提升學生推斷與論證的思維品質。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文本事實性信息后,通過深層次的挖掘,Sam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在困難背后Sam是怎樣解決的。引導學生結合文本觀察自身,自我反思,把自己放在Sam位置進行反思和探究,為讀后復述、配音和續(xù)寫做鋪墊。
②批判與評價,提煉主題
讓學生觀察這個特殊、精妙的輪椅,找出各零部件的功能,Sam覺得輪椅不適合,于是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自己設計一款輪椅,于是Ezi-Riser 誕生了,成了Sam獨特的座駕。Sam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設計意圖】聯(lián)系主題意義,評價段落內容,推斷呼應文本主旨的隱含信息。Sam雖然身殘,但思維活躍,樂于開拓創(chuàng)新、設計發(fā)明。凸顯文章的主題,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對家庭的“責任”,作為一個商人和發(fā)明家對社會的“擔當”的品質。
③想象與創(chuàng)造,升華主題
本環(huán)節(jié)中,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再次關注標題Sams story(我不是瓷娃娃),引領學生回歸標題,解讀標題與主題意義的關聯(lián)。并提問:這個題目翻譯的準確嗎?此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從隱喻角度上看,從身患脆骨病的Sam疾病本身,我們可以看作他就是“瓷娃娃”,基于文中原句“Sams bones are so fragile, that they break if he just coughs or sneezes.”和“If he was put down to sleep the wrong way, he could easily break an arm or leg.”;從Sam的意志品質看,他不是“瓷娃娃”,基于文中原句“Sam wanted to do everything that his friends did”“One day Sams wheelchair got stuck in some mud. There was no one around to help him, so he had to crawl home on his stomach”運用問題鏈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對Sam成功了么?Sam為什么會成功?展開討論,并分享全班。
【設計意圖】標題是文章的中心句、主題句,解讀標題的過程就是領悟文本主題意義過程,對標題的賞析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自主評價中,既體會了修辭方法之美妙,又挖掘了標題的多維度內涵,同時從中折射的主題意義中獲得精神升華。
閱讀過程中教師在問題鏈引導下不斷預測、推斷和論證。分析、梳理信息與問題鏈的關系,弄清主人公Sam的成長歷程和對生活的態(tài)度;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悟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感悟作者的觀點立場,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真正讓讀者理解文本的內容與價值。
3. 結語
在組織線上閱讀圈教學中,需要對每一篇或每一主題閱讀素材進行課例研究,課例研究就需要專家型的引領者,在民主氛圍下發(fā)揮集體教研的智慧。教師需具有尋找主題意義的意識,具備深度解讀語篇的能力,探究語篇的育人價值,設計遵循學習活動觀的主題探究活動,實現(xiàn)從基于語篇、深入語篇到超越語篇的主題升華,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促進其心智健康發(fā)展,達成以讀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周麗萍.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三位一體”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19(09).
注:本文系2020年山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疫情與教育”專項課題《線上閱讀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建構與實施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2020YZJ267。淄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英語影視配音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2018ZJG036。博山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三名工程”專項課題《影視案例教學在提升初中生道德品質方面的教學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1319BZSM11。
作者簡介:
徐燕,女,1978年3月生,漢族,山東省淄博市博山中學 ,山東省淄博市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職稱。研究方向是英語教學。
李濱,男,1980年1月生,漢族,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第一中學,山東省淄博市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職稱。研究方向是英語教學。
(作者單位: 1.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中學
2.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