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慧
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英語作為圍繞語言能力的一門學科,通過教師對教材的不同層面的闡釋,能夠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因此本文結合外研版教材高中英語Book 7 Module 5 Simon Wakefields Yunnan Diary閱讀課的授課過程,探討英語學科對學生的美育教育的體現(xiàn)。
本文選取了西蒙·韋克菲爾德的四則英文日記,通過一位外國朋友在云南旅游的所見所聞,介紹了麗江古城以及納西族的風情文化。通過閱讀材料的處理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進行鍛煉,同時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fā)展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對文化差異的認同感,讓美的教育貫徹整個課堂。
1. 導入環(huán)節(jié)圖文并茂,讓學生盡享視聽盛宴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確保英語學習成功?!睘檫_到上述目的,我采取了以下導入方式:
1.1頭腦風暴:提出問題引入本文話題云南
先詢問學生是否喜歡旅游,去過哪些地方,是否到過云南,提及云南會聯(lián)想到哪些東西。通過這一系列由淺入深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本文的話題云南上,并通過聯(lián)想周圍日常有關云南的東西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然后教師給出一些圖片,對答案進行補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活躍,尤其是看到精美圖片時更是發(fā)出陣陣驚嘆,并表現(xiàn)出了去云南游玩的向往。
1.2趁熱打鐵:在優(yōu)美旋律中了解云南的風土人情
伴隨著《彩云之南》優(yōu)美的葫蘆絲的伴奏,結合精美圖片的展示和教師的流利的英文介紹,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都能夠感受到七彩云南的魅力。介紹完之后,讓學生一起跟隨本文的作者去揭開云南麗江古城和納西族的神秘面紗。
2. 閱讀環(huán)節(jié)形式多樣,讓學生深度挖掘文章內涵
閱讀環(huán)節(jié)分為快速閱讀和細節(jié)閱讀兩部分。從文章的段落大意和篇章結構入手,通過對每一段落的不同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對麗江古城和納西族的文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提煉優(yōu)美表達,補充寫作技巧,為后面的輸出打下基礎。
2.1身臨其境,體會麗江古城之美
首先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出作者描寫在麗江古城的“所見所聞所感”的美句,無論是描寫玉龍雪山的遠景還是描寫小橋流水的古城近景,都讓作者流連忘返。然后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在紙上畫出心中的美景,并給同學們展示作品,真正讓美由心而發(fā)。
2.2翻譯美句,比較英漢不同語言之美
語言自身所蘊涵的韻律、節(jié)奏、交際功能、文化底蘊就是藝術的具體體現(xiàn)。通過翻譯文中美句,讓學生自己體會中英文兩種語言在描寫同一景色時的不同優(yōu)美之處,并了解“信、達、雅”的翻譯原則。
2.3以讀促說,訴說納西文化之美
接下來的納西民族文化部分,首先讓學生閱讀材料,并從中提煉關鍵信息,然后讓學生以兩兩對話的方式在講臺上向大家介紹納西族的婦女、納西語和納西文字、納西族的祖先和納西的音樂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提供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加深印象。這一切無不讓人對有濃重的歷史厚重感的納西民族心存向往。
2.4拓展思維,思考古老文化意義之美
談及納西音樂,播放一段現(xiàn)場演奏視頻,除品味納西音樂的獨特韻味之外,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古老文化的意義。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座橋梁即古老的文化,橋下湍急的流水就是歷史長河。連接古今,古老的文化就像一座跨越歷史長河的橋梁,將古人的智慧和價值體現(xiàn)融入到今人的言行中,在一次次的對話中引發(fā)今人對古老文化意義之美的探索。
2.5由心出發(fā),培養(yǎng)博愛精神
作者最后一段敘述了自己麗江之行的感受,無論我們表現(xiàn)的差異有多大,我們都會歡笑和哭泣,需要愛和友誼。論起初我們看上去有多少不同,然而我們本質上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讓學生一同體會不同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對文化差異的認同感,培養(yǎng)學生的博愛精神。
3. 輸出環(huán)節(jié),最美不過家鄉(xiāng),讓學生展示家鄉(xiāng)之美
英語的審美教育不僅是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英語美的啟迪,感情上得到英語美的陶冶,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口來表現(xiàn)英語美,用自己的筆來模仿和創(chuàng)造英語美。在做完閱讀環(huán)節(jié)之后,學生也積累了很多寫作的優(yōu)美表達。因此在最后的輸出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寫一篇向朋友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作文,歡迎朋友來此游玩。以此,讓學生表達出對自己家鄉(xiāng)之美的熱愛,達到英語的審美教育的目的。
4. 結束語
英語的審美教育是貫穿于英語教學聽、說、讀、寫全過程的一種對美的耳濡目染、心領神會和潛移默化,因此要求教師要適當?shù)卣辖滩?,引導學生多體會、多思考、多應用,真正做到英語學習過程和審美過程的統(tǒng)一。本節(jié)課通過精心設計,基本上達到了上述要求,還需做好細節(jié)上的再處理。教育潤物細無聲,在研究審美教育的道路上所需要做的工作依然很多。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