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夏鑫 張露青 左一智
摘?要:目前中國審定的與“海綿體”相關的規(guī)范名詞“陰莖海綿體”“尿道海綿體”“球海綿體肌”等,其對應的醫(yī)學英文名詞與國際普遍采用的并不一致。文章回顧了近代解剖學名詞歷次主要修訂的過程,從拉丁詞源、詞法和醫(yī)學專業(yè)角度,分析了該差異產(chǎn)生的歷史原因,并提出相應的修訂建議。
關鍵詞:拉丁詞源;海綿體;英文名詞
中圖分類號:K826.2;H159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0.04.008
Abstract:At present, the medical English terms related to corpus cavernosum approved in China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ose commonly used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revision processes of modern anatomical terms,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atin etymology, morphology and medical specialt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revision suggestions.
Keywords:Latin etymology; corpus cavernosum; English terms
在解剖學、泌尿外科學等領域中,常見的與“海綿體”相關的名詞有“陰莖海綿體”“尿道海綿體”“球海綿體肌”等,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主辦的網(wǎng)站“術語在線”(termonline.cn)查詢,發(fā)現(xiàn)這些名詞對應的英文與目前國外英文專著普遍采用的并不一致。本文基于拉丁詞源,從近代解剖學名詞歷史演變的角度,分析國內(nèi)外與“海綿體”相關術語的英文表達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修訂建議。
一?國內(nèi)外近代解剖學名詞的歷次主要修訂
絕大多數(shù)解剖學英文名詞來源于拉丁語或拉丁化的希臘語[1]。1895年,在瑞士巴塞爾通過了主要由德國解剖學家制訂的拉丁文本的解剖學名詞標準Basle Nomina Anatomica(BNA),這是統(tǒng)一的解剖學名詞的最早版本。1955年,第七屆世界解剖學年會在巴黎召開,通過了國際統(tǒng)一的解剖學名詞Nomina Anatomica(NA),直到1989年NA先后歷經(jīng)5次修訂。1998年,國際解剖學工作者協(xié)會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s of Anatomists,IFAA)下屬的國際解剖學名詞聯(lián)合委員會(Federative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for Anatomical Terminology,F(xiàn)IPAT)公布了Terminologia Anatomica (TA1998),為拉丁文和英文對照版本,其中的解剖學英文名詞是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術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解剖學會數(shù)次統(tǒng)一修訂解剖學名詞。1954年以BNA為基礎,編審通過了《人體解剖學名詞》,但在國內(nèi)醫(yī)學院校中并未被廣泛采用。在1980年10月第六屆中國解剖學年會通過了《中國人體解剖學名詞》,為中文和拉丁文對照版本。1991年,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現(xiàn)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公布了《人體解剖學名詞》,為中文、英文和拉丁文對照版本。2014年,全國科技名詞委又公布了《人體解剖學名詞》(第2版)[2],只保留了中文和英文名詞,同時添加了中文名詞解釋。
二?國內(nèi)外“海綿體”相關英文名詞的差異及原因
目前,全國科技名詞委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第2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系統(tǒng)解剖學》(第8版)[3]等權威專著和醫(yī)學生本科規(guī)劃教材中,“海綿體”相關的英文名詞有:陰莖海綿體(cavernous body of penis)、尿道海綿體(cavernous body of urethra)、球海綿體肌 (bulbocavernosus)。這3個英文名詞,在國外專著及研究論文中,并未見使用。而國外Grays Anatomy(40th Edition)[4]、Campbell-Walsh Urology(10th Edition)[5]等權威專著中,這3個術語分別是:corpus cavernosum penis(陰莖海綿體)、corpus spongiosum penis(尿道海綿體)、bulbospongiosus(球海綿體?。?。
追溯近代解剖學名詞修訂的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外“海綿體”相關英文名詞表達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在1895年的BNA版本中[6],“陰莖海綿體”的拉丁名詞是corpus cavernosum penis,詞法分析如下:“corpus(體)”是中性名詞;“cavernosum(多孔的)”是中性形容詞,作后置定語修飾corpus;“penis(陰莖的)”在這里是屬格,作后置定語修飾corpus。所以,corpus cavernosum penis按照拉丁文可以直譯為:陰莖的海綿體。在BNA 中,“尿道海綿體”的拉丁名詞是corpus cavernosum urethrae,“urethrae(尿道的)”是“urethra(尿道)”的屬格,作后置定語修飾corpus,所以corpus cavernosum urethrae按照拉丁文可以直譯為:尿道的海綿體。很顯然,這與實際的解剖學結構是不對等的,因為尿道海綿體內(nèi)包含部分尿道,而不是尿道海綿體屬于尿道?;诖?,在1955年的NA版本中,“尿道海綿體”修訂為corpus spongiosum penis,“陰莖海綿體”仍是corpus cavernosum penis,分別采用希臘詞源的spongiosum和拉丁詞源的同義詞cavernosum來區(qū)分解剖學結構對等的兩類海綿體,而后置定語“penis(陰莖的)”則是用來區(qū)別“clitoridis(陰蒂的)”,因為“陰蒂海綿體”是corpus cavernosum clitoridis。在TA1998中[7],把NA與“海綿體”相關的拉丁名詞直接借入英文名詞,目前國際統(tǒng)一采用。類似地,在BNA 中“手舟骨”是Os naviculare manus, “足舟骨”是Os naviculare pedis,但在TA1998中,“手舟骨”的英文名詞則修訂為scaphoid bone,“足舟骨”修訂為 navicular bone,分別采用希臘詞源的“scaphoid (舟狀的)”和拉丁詞源的同義詞navicular表示解剖學對等的兩塊骨,從而分別省略了作后置定語的屬格“manus(手的)”和“pedis(足的)”。此外,解剖學中還有用拉丁詞源的trapezium表示“大多角骨”,用希臘詞源同義詞trapezoid表示“小多角骨”。用拉丁詞源和希臘詞源的一對同義詞分別命名對等的解剖學結構,其優(yōu)點主要是:(1)實現(xiàn)了醫(yī)學名詞和解剖結構的準確對應關系;(2)簡化了醫(yī)學名詞。因此,在“尿道海綿體”修訂為corpus spongiosum penis后,與其相關的術語也做了相應的修訂,如“球海綿體肌”由BNA的m. bulbocavernosus在NA中改為m. bulbospongiosus,TA1998的英文名詞是bulbospongiosus,修訂后的解剖學名詞更能準確地表示該肌的位置位于尿道球和尿道海綿體周圍,而原來BNA的m. bulbocavernosus只能表示位置在“海綿體”,不能準確地指向“尿道海綿體”。
1949年之后,我國解剖學名詞的修訂基本以國際解剖學名詞為藍本,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有極少數(shù)英文名詞需進一步討論和完善。1980年的《中國人體解剖學名詞》[8],仍舊采用了1895年BNA的拉丁名詞“陰莖海綿體”(corpus cavernosum penis)、“尿道海綿體”(corpus cavernosum urethrae),隨后1991年的《人體解剖學名詞》[9]和2014年的《人體解剖學名詞》(第2版)[2],則是把BNA的拉丁名詞,按照漢語的思維習慣,英語化為“cavernous body of penis”(陰莖海綿體)、“cavernous body of urethra”(尿道海綿體)。這種英語化的不妥之處,主要有兩點:(1)未參考目前國際普遍采用的表達方式;(2)cavernous body of urethra的詞法與解剖學結構不對等,原因在上文中已討論。
此外,通過“術語在線”查詢“海綿體”,其英文名詞的查詢結果較為混亂,如:《核醫(yī)學名詞》是corpora cavernosa,采用了復數(shù)形式,而規(guī)范名詞宜用單數(shù)形式;《泌尿外科名詞》是corpus cavernosa,用復數(shù)的形容詞cavernosa修飾單數(shù)名詞corpus,屬于拉丁詞法錯誤。此類醫(yī)學英文名詞修訂中的不規(guī)范、不統(tǒng)一現(xiàn)象,在醫(yī)學各專業(yè)領域中普遍存在,不一而足。
三?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名詞的審定工作取得巨大進展,特別是“術語在線”網(wǎng)站,為名詞查詢、術語學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應該看到, 我們國內(nèi)的醫(yī)學術語的研究工作開展相對滯后[10],醫(yī)學術語人才也較為匱乏,醫(yī)學相關領域同一名詞的英文表達,也仍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和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Turmezei T D. The linguistic roots of Modern English anatomical terminology [J]. Clin Anat, 2012, 25(8): 1015-1022.
[2]?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人體解剖學名詞[M]. 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162.
[3]?柏樹令, 應大君. 系統(tǒng)解剖學[M]. 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 161-162.
[4]?Standring S. Grays Anatomy[M]. 8th.Philadelphia: Elsevier, 2008: 1271-1283.
[5]?McDougal W S, Wein A J, Kavoussi L R, et al. Campbell-Walsh Urology[M]. 10th.Philadelphia: Elsevier Saunders, 2011: 43-52.
[6]?Eycleshymer A C. Anatomical Names especially Basle Nomina Anatomica (BNA) [M]. New York: William Wood & Company, 1917: 63-65.
[7]?Federative Committee on Anatomical Terminology. Terminologia anatomica: International Anatomical Terminology [M]. Stuttgart: Thieme Verlag, 1998: 69-71.
[8]?中國解剖學會. 中國人體解剖學名詞 [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96.
[9]?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人體解剖學名詞[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1:117.
[10]?楊威. 醫(yī)學名詞審定工作問題研究[J]. 中國科技術語, 2019,21(5):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