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學科的實踐性比其他學科更強,能夠極大的促進素質(zhì)教育的開展,小學音樂教育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教育環(huán)節(jié),而課堂器樂教學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小學音樂教學內(nèi)容。在音樂課堂上傳授學生演奏課堂器樂的技巧,采用課堂器樂來對音樂加以表現(xiàn)。課堂器樂教學除了可以使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外,還可以從音樂能力和整體素質(zhì)方面對學生加以提升,并促進音樂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本文對課堂器樂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應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器樂;教學實踐;改進策略
一、課堂器樂的特點
課堂器樂指的就是便于攜帶,學習難度低,應用靈活,價格低廉,見效顯著的小型樂器,其教學特點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典型的課堂器樂有葫蘆絲,口風琴以及豎笛等,口風琴的體積不大,有著良好的音準和優(yōu)美的旋律,其具有鍵盤樂器和吹奏樂器的特性和特點;豎笛具有純正的音色,柔和輕盈,素有柔和的笛子之稱,學習和掌握的難度較低;葫蘆絲是特有的一種少數(shù)民族樂器,其特點是小巧易帶,音色獨特優(yōu)美等,是學生最喜愛的樂器之一。在課堂中引入此類小樂器,能夠使音樂教學的目標和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以實現(xiàn)和提升,作用十分重大。
二、課堂器樂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現(xiàn)狀
(一)學生缺乏對課堂器樂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器樂的教學過程中,對象是面向整個班級,學生在樂器學習方面有著不同的能力,部分有著良好樂器基礎的同學提到,在樂器選擇方面,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相比更為簡單,缺乏挑戰(zhàn)性。因此,激發(fā)和提升學生的興趣,是課堂器樂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必須要引起關注[1]。
(二)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
在音樂課中進行課堂器樂教學時,部分教學設計的器樂教學內(nèi)容較為分散,無法自然的銜接課程,導致課堂十分混亂。教學設計具有一定的難度。所安排的教學內(nèi)容缺乏合理性,并且教學方式缺乏多樣性。針對此類問題,教師需要有效的掌握各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并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以此來進行和開展課堂器樂教學。在安排教學時間時,也需要具有合理性,在課堂器樂教學中采用器樂教學來對唱歌課和欣賞課進行輔助時,如果安排了過長的器樂教學時間,就會導致歌唱課和欣賞課無法完成所有內(nèi)容的教學;如果安排的時間過短,又無法實現(xiàn)對學習的輔助。還有部分教師對先進的教學理念具有排斥性,對教學的理解具有偏差,此類因素都會從效果和內(nèi)容方面對教學造成影響。
(三)課堂器樂教學無法融入常規(guī)音樂教學
音樂是一項主觀性特別強的藝術活動,因此,教師在從事音樂教育時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放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不能走形式主義,要注重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樂器來輔助音樂教學,比如豎笛、小打擊樂器等。然而在進行教學時,部分教師無法充分的發(fā)揮出課堂器樂教學的作用,教學過于嚴肅,語言缺乏生動性等等。尤其是在課堂中開展唱歌課、欣賞課時與樂器教學的結合,三者無法得到良好的融合,相互獨立。
三、音樂課堂中如何開展課堂器樂教學
(一)結合識譜,視唱教學
針對此類教學,以往教師在課堂中會采用反復教唱并讓學生進行反復跟唱的形式來進行,不但缺乏趣味性,并且學生難以掌握音準。如果將具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引入到課堂中來,就能夠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例如在開展單音聽辨,訓練節(jié)奏和視唱的過程中,可以引入口風琴,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演奏,來對樂理知識進行感知,以此來加強學生的聽覺和指法印象。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高音,音準等知識點,聽后的學生基本能夠采用口風琴進行演奏。
培養(yǎng)節(jié)奏感也是最為重要的音樂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對課堂器樂教學的采用,不僅能夠使節(jié)奏訓練內(nèi)容更加豐富,并且還能夠?qū)崿F(xiàn)對音高的良好固定。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唱歌課《蘇珊娜》中有著較多的附點音符,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訓練學生的節(jié)奏感時,可以運用口風琴或豎笛等課堂器樂輔助訓練。要求學生以一定的節(jié)奏對歌詞進行朗誦,最后通過對聽唱法的采用,來對整個曲譜的旋律進行學習,不僅能夠加快學習速度,并且能夠加深學習印象。
樂理知識是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的奠基石,當樂理知識學習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訓練學生的視唱。由于視唱這一過程,是為了將樂理知識向內(nèi)心聽覺轉(zhuǎn)化,因此寓教于樂難以實現(xiàn)。但是如果當樂器合奏引入到視唱教學中來,就能夠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使教學效果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進而促進教學效率的大幅提升。例如讓部分學生進行旋律的演奏,剩下的學生跟著曲譜學唱,或是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接龍演奏,能夠使教學效果得到良好的提升。
(二)結合歌唱教學
在歌唱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課堂器樂的利用,能夠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并且形成固定的音準,促進學生對演唱階段困難的克服。例如,部分學生生來就缺乏良好的音準,唱歌容易跑調(diào)。而樂器有著固定的音高,音準偏差也不會超過允許范圍。只要通過對樂器指法的學習,在對需要吹奏的音進行尋找,能夠使學習變得更加簡單。因此,通過手指對聲帶的代替,準確的樂器聲音對歌聲的代替,能夠使學生的演唱更加準確。例如對人音版三年級上冊唱歌課《桔梗謠》的學習,部分學生總是無法對某句旋律進行準確的把握,此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豎琴齊奏,讓學生通過對豎笛的吹奏,來對音高加以感受,進而從整體上促進學生對音樂旋律的體會,使學生的演唱能夠更加準確[2]。
由于小學時期的學生發(fā)聲器官較為細小嫩弱,極易受到損傷,因此如果過度用嗓,就會導致音色質(zhì)量在變聲后受到影響,情況嚴重的還會受到損壞。為了使學生能夠具備更好的嗓音,可以適當?shù)耐ㄟ^對樂器的利用,來減輕過度用嗓的問題。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唱歌課《紅蜻蜓》這首合唱曲屬于二聲部,學生在完成對第一聲部的學習后,依然會采用第一聲部的方式來對第二聲部進行學唱,難以掌握其音準和節(jié)奏,更難和諧的運用兩個聲部。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的第二聲部歌唱教學可以采用豎笛齊奏的方式來進行代替,以此來使學生能夠放松發(fā)聲器官,并采用反復吹奏練習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第二聲部旋律的學習印象[3]。
結束語:
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對課堂器樂教學的關注和加強,不僅是重要的音樂教學內(nèi)容,也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效果,并且能夠加強學生對口耳手腦的運用,能夠極大的促進學生音樂素質(zhì)的綜合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課堂器樂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熱愛音樂課程,更加深入的理解音樂,形成良好的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開展課堂器樂的教學意義十分重大。針對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來說,需要從生理和心理方面結合學生的特點,積極的對課堂器樂進行開發(fā)和利用,以此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備軍.小學音樂分段式器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音樂天地,2018,03:66.
[2]張秀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6,01:176.
[3]戈毅.課堂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14:56.
作者簡介:趙靚(1991.5.11-),女,重慶綦江,二級教師,音樂教學研究方向。
(重慶市綦江區(qū)文龍小學 重慶市綦江區(qū) 4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