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瑩
摘 要:當前培智學生的德育教育存在欠缺,單靠德育班會課和家校互動是遠遠不夠的。該研究從學科教育的角度分析如何將德育滲透在培智音樂學科,使培智兒童全方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德育 音樂學科 培智
一、特殊孩子接受德育的問題和現(xiàn)狀
培智兒童在心理和認知感知上存在明顯的障礙或缺陷,語言表達和理解存在困難,缺乏對外界事物和周邊環(huán)境的感受理解,道德準則難以實現(xiàn)它的現(xiàn)實價值。實際中,多數(shù)家長對這類孩子無法做到正確對待,對以優(yōu)厚物質(zhì),代之勞作加以彌補,或冷落不管,教育和需求上出現(xiàn)問題。使得培智兒童缺少無社會接觸的機會,參加實踐、縮短與正常人的距離,從而也沒有機會把學到的知識轉(zhuǎn)為技能,把道德觀念轉(zhuǎn)化為道德行為,無法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特殊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往往是通過班會課或與邀請監(jiān)護人共同參與完成。班會教育中,往往偏重于形式和主題知識,很少充分考慮到特殊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其接受水平。監(jiān)護人在養(yǎng)成培智兒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主要表現(xiàn)的是簡單命令和嚴厲懲罰,一味要求兒童聽話,服從的教育。因而也就難以調(diào)動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收效甚微。
二、德育進入音樂學科教學的重要性
《薩拉曼卡宣言》中:“每個兒童都有其獨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學習需要;教育制度的設計和教育計劃的實施應該考慮到這些特性和需要的廣泛差異”。培智學生在校時間很大一部分是接受學科教育。音樂自身的特性使得它可以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途徑。一是學生可通過音樂來釋放情緒,培養(yǎng)美感,進而獲得良好的情緒情感;二是因為音樂教育是一種非說教和非灌輸性的教育,學生既能充分參與其中又能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所以說,如何使教師傳授的道德規(guī)范、道德認識,被納入特殊學生的道德價值結(jié)構(gòu)中時,才會被內(nèi)化為其自己的道德準則,在音樂學科日常教學中,對思想政治的教育也適當滲透其中。
三、德育滲透日常教學
培智音樂學科應符合培智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狀況,重視其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教會他們做人。尤其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潛移默化地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行教育與引導。
1.法制教育的融入
比如歌曲《兩只老虎》是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兒歌,可以在舊的知識中加入新的元素。老師們可以嘗試將其歌詞進行改編,這是嘗試用社會正反面人物的對比進行排惡揚善的積極思想滲透進音樂課堂。如:“一個小偷,一個小偷,跑得快 ,跑得快,一下踩到西瓜皮,一下掉進井里,真倒霉,真倒霉,一個警察,一個警察,跑得快,跑得快,一手拿著手槍,一手抓著小偷,真厲害,真厲害”。適當?shù)臄U展內(nèi)容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多樣性,多變性,對開發(fā)培智學生的思維擴散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2.心理素質(zhì)教育的融入
(1)幫助培智學生形成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音樂本來就是表達提高感悟能力,美化人的心靈?!秶移罚骸肮?jié)奏與樂調(diào)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他們就會拿來滋潤心靈,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沒有這種適合的教育,心靈也就因而丑化[1]?!?/p>
趣味的音樂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穩(wěn)定智障兒童的注意力,而在音樂教學中適時的引導學生表達情感則可以充分發(fā)揮智障兒童健康感官的代償作用,使其完成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增強克服困難的自信心,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在欣賞有關大自然的歌曲時,情景滲透早已將學生帶進了鳥語花香的大自然。老師可以根據(jù)班上學生的差異特點,選擇適合的道具,讓學生把內(nèi)心對大自然的喜愛和感受表達出來。在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中,喜歡律動的學生隨著節(jié)奏翩翩起舞,喜歡畫畫的學生在畫紙上勾勒出美麗的大草原;擅長剪貼的學生用各種圖形拼貼出花花草草,動物樹木,就連重度智殘學生也能隨著歌聲進行搖晃。在獲得成功中學生興奮著,體驗著,課堂上一派生機,教學效果直觀可見。
(2)培養(yǎng)培智學生耐挫精神。
音樂教師在對培智學生進行正面教育的同時,應像重視正面教育一樣重視反面教育,讓特殊學生體驗一些逆境,對于加速其社會化適應進程大有好處。比如在設計音樂戲劇教學《匈牙利舞曲第五號》中,老師帶著一群“小精靈”(學生扮演)去上山挖“寶藏”,在運“寶藏”回家的過程中,袋子破了個洞導致寶藏丟失,大家發(fā)現(xiàn)后又回到山上重新一起挖“寶藏”。通過挫折教育,孩子們在內(nèi)心潛移默化會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順其自然成功的,時常會碰到些意想不到的麻煩去阻擋完成的道路。這能使孩子認識到社會的復雜性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今后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反面現(xiàn)象,如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受到挫折等,他們能產(chǎn)生克服反面現(xiàn)象的心理需要,不斷努力擊敗失敗。
(3)鍛煉培智學生的交流能力。
音樂教學活動是培智學生獲得音樂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他們在校園生活與人際交往的一部分。培智學校音樂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要完成對知識的傳授任務,也承擔培養(yǎng)班上培智學生交流能力的任務。在課堂上依舊要本著學生是課堂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在課堂新知學習環(huán)節(jié),充分提高培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特殊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在課堂中律動活動環(huán)節(jié),可采用優(yōu)生幫助后進生,部分群體帶領部分個體的合作形式。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
四、德育融入藝術活動
一所學校的文藝活動各式各樣,音樂課任教師要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盡量拓寬培智學生交往的面。讓學生帶著作品,帶著節(jié)目,帶著快樂走出班級,走出學校去接觸、感受其他各類交往對象,增加他們在社會交往的面和量。在藝術活動中,老師搖以身作則,并密切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引導。注意培養(yǎng)培智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盡量克服其自卑心理,要尊重他們,把當作平等的社會一分子來對待,鼓勵他們和其他人群去交往。教育,誘導特殊學生既要平等待人,在實踐中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
五、其他
特殊兒童的“象師性”和模仿性比起普通學校的學生來說表現(xiàn)更為突出[2]如果音樂教師能成為藝術的代言人,為兒童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藝術環(huán)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來感染兒童,就會使兒童獲得美感體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這有助于促進朝氣蓬勃、活潑開朗的良好個性形成[3]。
參考文獻
[1]貝內(nèi)特.雷默(美).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傅錫珍.淺談弱智學校實施全部課程滲透德育的途徑與方法[J].特殊兒童與師資研究,1994(4):43.
[3]許婕.論音樂教育中兒童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