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娟
摘 要:為了迎合新課改和新高考需要,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歷史文化資源越來越受到一線教師的青睞,而敦煌歷史文化以其珍貴的價值,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本文整理和歸納了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所涉及的敦煌歷史文化資源,并探討其在課堂教學不同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方法,指出了開發(fā)利用敦煌歷史文化資源的意義。
關鍵詞:敦煌;歷史文化資源;歷史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5B-0121-02
敦煌歷史文化資源,是指敦煌地區(qū)在兩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大量物質文化遺存和精神文化遺存,如漢長城、懸泉置、莫高窟壁畫、陽關、玉門關、民俗民風、音樂、美術、書法、舞蹈等,它們共同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敦煌地區(qū)傳承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如敦煌曲子戲、敦煌剪紙、廟會、社火和傳承了兩千年的敦煌灌溉用水制度等,是古代敦煌文化的延續(xù),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今天高中歷史課堂上的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當前,新課改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敦煌歷史文化資源只有真正進入課堂,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教育價值和課程意義,其融入課堂的過程就是敦煌歷史文化資源不斷完善和開發(fā)的過程。
如何將敦煌歷史文化資源融入歷史課堂教學,是本文探討的主題。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敦煌歷史文化資源在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的分布情況
敦煌歷史文化資源,數(shù)量龐大,內容復雜,為了便于開發(fā)與利用,對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涉及敦煌歷史文化資源的內容進行了分類匯總,以便于將其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如下表所示。
二、敦煌歷史文化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課前導入
如人教版必修二第2課《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這一課的導入中,運用“絲綢之路”相關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學生閱讀上述資料后,教師講述:“在古代,我國享譽世界、發(fā)達領先的手工業(yè)品通過家鄉(xiāng)這條絲路古道遠銷到歐洲、非洲,如絲綢、瓷器、茶葉等。而敦煌,正處于絲綢之路的東端,曾一度成為襟帶西域、絲路鎖鑰的名城重鎮(zhèn)?!睂W生聽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在世界上享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學習積極性大增,同時激發(fā)了學生關注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穿插講授
教師在課堂內容的講授過程中,可穿插講授有關敦煌歷史文化資源的內容,選取的資源需多樣化。如在講授必修一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時,梳理從漢至元如何加強中央集權、唐朝安史之亂后形成的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嚴重削弱中央集權時,可以穿插吐蕃大軍占領河西各州,在壓迫與反抗中加強了藏漢人民的團結和融合。還可以穿插此時張議潮率眾起義,占領敦煌、安西二郡,和教材中的《唐朝河西節(jié)度使張議潮統(tǒng)軍出行圖》相結合,加深學生對“藩鎮(zhèn)割據(jù)”這一知識難點的理解。
同樣,也可用敦煌歷史文化資源補充教科書知識。如在必修一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中,教科書中講到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之一是修筑抵御匈奴的長城,可以補充“漢長城”的有關知識:西漢時期敦煌境內的長城和沿長城一帶的烽燧,氣勢十分壯觀。敦煌人民對漢長城有著深厚的感情,藏經(jīng)洞文獻中保存有許多關于長城的文學作品。這些歷史資源能引發(fā)學生對秦漢歷史的思考,甚至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歷史辯論會、話說敦煌、歷史情景劇、歷史知識競賽、歷史專題講座等,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不僅拓寬教材以外的知識面,還加深其對家鄉(xiāng)的認識及對歷史的思考。例如,可開展以“敦煌石窟藝術”為主題的歷史座談會,讓學生各抒己見,講述對“敦煌石窟藝術”的了解,能主動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借此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引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并激勵學生立志努力學習,做敦煌文化的傳播者。
(四)社團活動
通過敦煌歷史文化資源和我校的社團活動課程相結合,書本知識和周圍的生活聯(lián)系了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了學生對敦煌文化的認知。例如,可開設社團活動“敦煌曲子戲”,學生可從身邊搜集有關曲子戲的資料,知道它是敦煌獨具特色的地方小戲,并且可以作為研究古代敦煌文學、音樂、舞蹈等方面內容的資料;也可從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文獻中搜集到相關資料。學生可展示資料和圖片,也可以把這種輕盈活潑的地方戲表演出來,為枯燥、呆板的歷史課堂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三、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敦煌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
(一)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現(xiàn)行通用的歷史教材很好地囊括了中國史、世界史,然而在鄉(xiāng)土歷史文化方面還存在不足,導致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脫離。敦煌歷史文化資源作為學生熟知的教學資源,將其運用到高中歷史課堂中,增添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內容。
(二)促進教師能力發(fā)展
充分利用敦煌歷史文化資源,是推動新課改的關鍵動力,教師也應以“研究者”的身份積極學習敦煌歷史文化知識,營造良好的應用氛圍。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敦煌歷史文化資源,有助于提高教師課堂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在學習運用敦煌歷史文化資源過程中,通過和其他教師的探討交流和向相關文物保護單位咨詢等方式,潛移默化地拓寬了自己的視野,提升了自身的能力素質。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善用敦煌歷史文化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歷史教育過程靈活化。如在講《古代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時,可以引用“道士王圓箓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一事,讓學生自述故事,增添歷史課堂的趣味性。這樣,學生會更加主動地掌握相關歷史知識,也有助于學生從容應對高考的新形勢、新要求。
(四)培養(yǎng)家國情懷
加里寧曾說:“愛國主義是從深入自己的故鄉(xiāng)開始的。”故鄉(xiāng)的歷史文化資源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素材。通過課堂講解或學生自己展示搜集的資料,感知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歷史,以敦煌博大精深的文化為榮,讓他們對敦煌的歷史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實現(xiàn)愛國和愛家鄉(xiāng)的有機統(tǒng)一。
(五)弘揚敦煌文化
作為一名敦煌人,肩負著傳承保護敦煌歷史文化的責任。作為一名敦煌土生土長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把敦煌歷史文化資源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弘揚敦煌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總之,在這樣一個重視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時代,對敦煌歷史文化資源融入高中歷史課堂進行相應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這不是一項一蹴而就的工作,它需要廣大學者和一線教師共同探索,任重而道遠。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敦煌歷史文化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論文。
參考文獻:
[1]胡同慶.敦煌文化[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
[2]姜德治.敦煌史話[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
[3]魏錦萍,張仲.敦煌史事藝文編年[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2.
[4]敦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敦煌市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