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引導梳理概括,把握文本結構
在一篇文本中,結構能夠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這也是訓練邏輯思維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立足于整體視角,引導學生關注文本、解構文本,并就此展開探索,發(fā)現文本獨有的結構和布局。
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可首先對文本內容進行結構劃分,就此可以提煉出作者的構思布局是“總分總”。其次針對文本內容進行解析,將其與文本結構展開對比:在第1自然段中,以總寫的方式說明小興安嶺的樹木非常多,第2~5自然段立足于不同的季節(jié)說明樹木有不同的特點,而第6自然段是對全文進行的總結。最后給出“先寫……再寫……最后……”的句式,要求學生能夠在這一句式的引領下,完成對文本內容的復述。這一舉措是為了幫助學生對文本結構形成更深層面的認知。段落劃分,可以幫助學生較為清晰地把握文本脈絡,體會文本層次分明的典型特征,了解首尾呼應在文本中所體現的重要作用。
二、重視閱讀引導,鼓勵閱讀分享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閱讀加以引導,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進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我首先向學生簡單介紹雷鋒的生平和事跡,因為這一人物和學生的現實生活距離較遠,需要先對其形成一定的感知。其次,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詩歌內容,體會其中如何展現雷鋒生活的痕跡。最后要求學生針對其中的部分詞匯展開分析和揣摩,如為什么詩歌中使用的是“你”而并非“您”。在完成上述活動之后,我為學生推薦了其他的詩歌,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對比,從中提煉出詩歌的典型特征,然后在下一節(jié)課中進行交流,也可以在交流時說說自己的困惑。
三、培養(yǎng)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
不扎實的閱讀基礎多數體現于不知如何提升閱讀實效等方面,所以,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還應當關注閱讀效率,輔以相應的閱讀技巧以及閱讀方法,才能夠使學生準確高效地了解文本大意,把握文本主旨,提高閱讀能力。
1.把握課文思路,提升閱讀能力
如果閱讀中明顯缺乏思路,即使花費再長的時間,也不能基于整體把握文本內容。想要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掌握文本內容,首先需要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并以此為基礎展開閱讀。
如,在教學《搭石》一課時,可以先帶領學生準確把握文本思路,了解文本重點,將學生的關注點聚焦于描寫鄉(xiāng)親們美好情感的詞語上?;谶@一思路,帶領學生回歸文本閱讀,快速完成閱讀任務。
2.基于核心詞匯,提升閱讀能力
在組織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提升閱讀效能的另一個舉措在于對核心詞的把握,通過核心詞能夠體會作者情感,解析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首先要求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畫出其中的核心詞。學生發(fā)現在這篇課文中存在很多和環(huán)境相關的詞語,如“四壁潮濕頹敗”“光線昏暗”等,表面上看這些語言極其普通,但是能夠直觀地展現母親的工作環(huán)境,從側面體現母親對兒子讀書的支持。
對于學生而言,閱讀能力是必須具備的一項關鍵能力,這也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能夠客觀認知這項能力,還要給予充分的重視,更要基于有限的教學條件以及學情為其制訂多元的閱讀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酒泉市南苑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