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至民國時期民間巫舞初探*
——以方志記載為中心

2020-07-13 06:08:09黃華車文明
藝術(shù)百家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謂之歌舞

黃華,車文明

(山西師范大學(xué) 戲劇與影視學(xué)院,山西 臨汾 041000)

中國戲劇萌芽于先秦,成熟于宋元。這期間,諸多例如歌唱、舞蹈、賓白、動作、裝扮、情節(jié)等的戲劇因子出現(xiàn),其中,與巫儺相關(guān)的戲劇早期形態(tài),于中國戲劇之形成和成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宋元戲曲史》中,王國維就分別引用《尚書》《漢書》等有關(guān)周代巫風(fēng)的記載以證其“戲劇源于巫覡”之論斷,即:“歌舞之興,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興也,蓋在上古之世?!薄昂笫缿騽?,當自巫、優(yōu)二者出?!盵1]1陳夢家從文字學(xué)的角度,考證“巫”“舞”之同源,指出“歌舞起源于巫術(shù)”“古代倡優(yōu)戲劇歌舞,一皆發(fā)源于巫”。[2]533-534中國戲劇起自巫舞,是中國戲劇源流問題的一種重要觀點。盡管學(xué)界目前對中國戲劇的源流問題眾說紛紜,但起自巫舞確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觀點。

巫師跳舞,主要目的乃是悅神,是與神鬼溝通的重要手段。鄭玄《詩譜》曰:“古代之巫,實以歌舞為職”,一語道破舞蹈與巫術(shù)之關(guān)系——“巫”“舞”同音,巫,以舞降神也。目前學(xué)界對于巫舞的研究,仍處起步階段,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從體育學(xué)和音樂學(xué)的角度研究,考察其表演模式和演變狀況,如黃楊的《巫、舞、美三位一體新證明》[3]和王榮、楊學(xué)坡、倪依克的《結(jié)構(gòu)與形式:巫·舞·武與傳統(tǒng)體育起源關(guān)系的思考》[4]等。二、從人類學(xué)與社會學(xué)的角度進行實調(diào),探尋其分布地域及現(xiàn)階段發(fā)展特點,如鮮益的《口頭敘事與身體敘事中的涼山彝族巫舞文化形態(tài)——以蘇尼皮鼓舞為例》[5]、魯恩雄的《論原生態(tài)民間巫舞“擔經(jīng)挑”的傳承和發(fā)展》[6]等。三、從歷史學(xué)和戲曲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如丁淑梅的《宋代禁毀巫舞“淫”戲資料編年輯注》[7]、顧穎的《漢畫像中巫舞的表現(xiàn)形式及文化意義》[8]、蔣中崎的《從儺舞、巫舞的形式看中國儀式劇的雛形》[9]、馮振琦的《漢代巫舞的基本類型和形式》[10]等。這些成果為巫舞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但基本呈現(xiàn)出兩頭大、中間無的研究特點,即:宋代之前的文獻研究和現(xiàn)代考察的分量較足,明清階段的研究未顯。故筆者在研習(xí)清代至民國時期民間巫舞地方志記載之后,于史料角度試圖梳理出這一時期民間巫舞的存留狀況,以便對這一承接唐宋、下啟現(xiàn)代的重要階段的巫舞研究進行補充。

一、巫舞的社會功用

由方志資料①可知,清代至民國時期我國的西南、西北、華北、東南、東北以及中南省份均有巫舞記載,各地數(shù)量不等。其中,巫舞的表演以西南與東北地區(qū)較多、其他區(qū)域次之。于社會功用來看,民間巫舞的表現(xiàn)場合多用于疾病醫(yī)治和祭祀祈福。

(一)祛病禳災(zāi)

在傳統(tǒng)社會的疾病醫(yī)治方面,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南卷中有:(村民)或遇疾病,不服醫(yī)藥,輒延鬼師歌舞祈禱,謂之“跳鬼”。[11]898疾病,多延請道士許福,或禳星拜斗。又有所謂茅山教者,妝扮女人插花舞劍,名為“跳鬼”。[12]1043東北卷中有:滿人病,輕服藥,重跳神?!耙嘤袩o病而跳神者,富貴家或月一跳,或季一跳,至歲終則無有不跳者也……”[13]4“舊俗尚有因祀跳單鼓神者;因病跳薩瑪神者;因卜休咎,請茅姑者,仿古巫祝之意?!盵14]135由此可見,在不同表現(xiàn)場合中,巫舞的巫者和方式亦有不同。

“(巫)名曰治病驅(qū)邪,實乃惑人斂財。迷信者流,延為治病驅(qū)邪,須為設(shè)香案,備供品,復(fù)置錢案上,多寡不一,然后薩媽②乃為跳神。跳神時,薩媽腰系鈴鐺,手執(zhí)皮鼓,擊鼓搖鈴,喃喃作咒,旋聞鈴聲甚急,身體顫動,體直如僵,即神來附其體矣。神來時,輒作怪狀,類瘋癲,索煙酒吸飲之,更有能作種種幻術(shù),如吞火、自刃等事者。其治病之術(shù),不外謂為病人沖犯鬼祟,為之作法驅(qū)逐而已。作法既畢,神退仍復(fù)常態(tài)……”[15]487這段東北卷的文字就闡述了較為詳細的薩媽獨立作法的基本套式。

西南卷有:“今民間或疾或崇,招巫驅(qū)禳,必以夜至。其所奉之神,制二鬼頭:一赤面長須,一女面,謂是伏羲、女媧。臨事,各以一竹承其頸,竹上下兩篾圈,衣以衣,倚于案左右,下承以大碗。其右設(shè)一小桌,上供神,曰‘五猖’,亦有小像。巫黨椎鑼擊鼓于此。巫或男裝,或女裝。男者衣紅裙,戴觀音七佛冠,以次登壇歌舞,右執(zhí)者曰‘神帶’,左執(zhí)牛角,或吹、或歌、或舞,抑揚拜跪以娛神。曼聲徐引,若戀若慕,電旋風(fēng)轉(zhuǎn),裙口舒圓,散燒紙錢,盤而灰去。聽神弦者,如堵墻也。至夜深,大巫舞袖揮訣,小巫戴鬼面隨扮土地神者導(dǎo)引,受令而入,受令而出,曰‘放五猖’。大巫乃踏閾吹角作鬼嘯,側(cè)聽之,謂時必有應(yīng)者,不應(yīng)仍吹而嘯,時擲筊,筊得,請捉得生魂也?!盵16]472此文詳細描述了興義府巫者鳴樂歌舞,大巫舞袖掐訣、小巫配合導(dǎo)引的分工合作下祛病禳災(zāi)的巫舞。

中南卷中亦有:“病則延巫至家作法,以禳解之。輕者延巫一人至野外吹角招魂而歸,謂之‘小祭解’。重者延巫二三人,掛神像于中堂,鼓鑼喧闐,手舞足蹈,達旦方罷,謂之‘大祭解’?!盵17]1002

(二)祭祀祈福

古人認為,“國之大事,唯戎與祀”,會于一年四季以祭祀儀式貫穿整個民間社會的發(fā)展。清代民間社會祭祀中,使用巫舞極為普遍,如中南卷有“至于歲時祈賽,不一其名。宰牲延巫,為諸戲舞,名曰‘還儺愿’。祭三侯神,名曰‘還大愿’。又每年清醮,三年大醮,比戶皆然。此一方之大略也?!盵18]634

東北卷:凡祭祀、祈必跳神,名曰“薩瑪”,亦曰“叉瑪”,或曰“薩嘛”,俗作“薩滿”,音訛也。跳神有跳家神、跳大神之別。祭祀用者,曰“跳家神”;族中人多能之,亦曰“家薩瑪”;其專以治病惑人者,曰“跳大神”。[19]377此一條明確規(guī)定了疾病診治與祭祀巫舞的不同,即:祭祀巫舞跳家神,疾病診治跳大神。

西南卷:俗人每慶賀則殺一豕,招十數(shù)村巫解穢,扮燈歌唱徹夜,謂之“大慶”。招四五村巫,吹角嗚嗚,放兵收兵,不事跳舞者,曰“搬扎”。[20]139

華北卷:“立春”先數(shù)日,糾巫覡、倡優(yōu)等,各逞所能于普化寺,謂之“演春”;妝飾整齊,呈于官及各紳衿家,謂“過堂”,即儺義也。七日,用椿木作女人狀,先默禱數(shù)目;至期,二人舁而跳,以身向問吉,背問兇,土人謂之“跳麻老姑”。[21]606

巫者過十,扮妝歌舞者為大慶;巫者數(shù)少,不事歌舞者為搬扎。為立春日演劇者,呈于普化寺前為演春,呈于官家紳貴府為過堂。正月初七為人日節(jié)祭祀者,為跳麻老姑??梢?,祭祀儀式的目的、場所和規(guī)格不同,巫舞的說法和講究亦不同。另外,一年四季巫舞不斷,除上文所舉元旦、立春外,其余諸月亦有巫舞痕跡。如中南地區(qū)的龍山縣:

十二月 “歲除”,歲將盡數(shù)日,鄉(xiāng)村多用巫師,朱裳鬼面,鑼鼓喧舞竟夜,名曰“還儺”。二十四日,掃舍宇,“祀灶”。“除日”,易門神、桃符、春帖。姻友之家以酒果之類互相饋遺。作米面食、具肴酒,以為迎新聚飲之儲。至夜,燒竹爆、辟瘟丹,飲分歲酒,或不寐“守歲”。[22]648

六月村落中各建小棚,延巫女歌舞其上,名曰“跳禾樓”,用以祈年。(《莊志》)俗傳跳禾樓即效劉三媽故事,聞神為牧牛女得道者(按此當即《輿地紀勝》所偁春州女仙劉三妹者。三妹善唱,故俗效之),各處多有廟。今以道士飾作女巫,跣足持扇,擁神簇趨,沿鄉(xiāng)供酒果,婆娑歌舞,婦人有祈子者,曰“跳花枝”。[23]843、[24]871

十月田功既畢,架木為棚,上疊禾稿,中高而四垂,牛息其下,仰首嚙稿,以代芻養(yǎng)。村落報賽田租,各建小棚,壇擊社鼓,延巫者飾為女裝,名曰“禾花夫人”。置之高座,手舞足蹈,唱豐年歌,觀者互相贈答以為樂。唱畢,以禾穗分贈,俗謂之“跳禾樓”。[25]874

二、巫舞的表演特點

在方志記載中,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民間巫舞在表演裝扮和表演方式上頗有特色。于表演裝扮來說,各地巫師裝扮各有不同,但大多注重戴彩帽、著面具、拿鈴鼓等儺儀道具的使用;于表演方式來看,主要表演方式多為男女巫配合表演,清代典型表演方式有清代西南巫舞的“跳端公”。

(一)表演裝扮

巫的裝扮各不相同。東北的巫“跳神者,以鈴系臀后,搖之作聲,而手擊羯鼓”[13]4,“打鼓焚香,土人呼其人曰姑娘,著彩帽如菩薩狀,束發(fā)腰鈴,花裙跳舞”[26]157,“其人頭戴五佛冠帽,腰系鈴鐺,手執(zhí)皮鼓,先擊鼓,搖身振鈴”[27]215。簡單來說,即:頭戴彩色菩薩帽,身著腰鈴,手擊皮鼓,鼓鈴響動,花裙跳舞。

中南地區(qū),巫者手擎雨傘,拿銅鈴,擊竹筒,著長衣、彩服或披紅氈,“苗巫擎雨傘,衣長衣,手搖銅鈴,招請諸神。另一人擊竹筒,一木空中,二面蒙生牛皮,一人衣彩服撾之,其余男子各服伶人五色衣,或披紅氈,以馬尾置烏紗冠首,苗婦亦盛〔裝〕,男外旋,女內(nèi)旋,皆舉手頓足”?!皫煿诿钌乒?,衣赭衣,迎神跳舞”[28]636,更有面具扮演者,“巫者戴紙面具,演古事如優(yōu)伶戲者,更振甲執(zhí)斧”,“鄉(xiāng)村多用巫師,朱裳鬼面,鑼鼓喧舞竟夜”[22]648。巫覡分工不同,且有覡扮巫像,“巫作女人妝扮,鳴鑼吹角而舞”[29]737。

西北地區(qū),則:“如內(nèi)地巫師之類。其帽用駝毛細繩紅白相間織成高尖月斧形,緣以皮邊,衣較普通者袖大而密紉如衲,腰系駝毛大帶,垂絳于前,以玉石、紅綠線等項懸于襟上?!盵30]332高尖月斧帽和綴有玉石、紅綠線的大袖衣飾,獨具風(fēng)情。

這一時期,各地的巫師雖然裝扮各有不同,但大多都戴著彩帽,拿著鈴鐺和鼓??梢娖涫浅鲇趦畠x的一種。個別地方的巫在起舞時,還著面具。

(二)表演方式

清代至民國時期巫舞的主要表演方式多為男女巫配合演出。如,中南卷有:

醴俗有病且憂,則召師巫歌舞雞卜,謂之“收魂”,甚則用羊豕,茹素而誦經(jīng)禮懺,謂之“拜齋斗”。其治顛狂病,則扮二人為夫婦,登臺歌舞,謂之“調(diào)神”。兩人舁木偶巡行,樅(樅)金伐鼓隨之,謂之“沖儺”。用壇貯水,以黃紙書符封之,謂之“藏禁”。[31]504

巫者戴紙面具,演古事如優(yōu)伶戲者,更振甲執(zhí)斧,遍經(jīng)房室,若有所驅(qū)除,擊鼓鳴鉦,跳舞歌唱,逾日乃巳(已)。延巫屠豕,設(shè)儺王男女二像,巫戴紙面具,飾孟姜女、范七郎,擊鼓鳴鑼,歌舞竟夕。[32]449

村落中各建小棚,延巫女歌舞其上,名曰“跳禾樓”,用以祈年。(《莊志》)俗傳跳禾樓即效劉三媽故事,聞神為牧牛女得道者(按此當即《輿地紀勝》所偁春州女仙劉三妹者。三妹善唱,故俗效之),各處多有廟。今以道士飾作女巫,跣足持扇,擁神簇趨,沿鄉(xiāng)供酒果,婆娑歌舞,婦人有祈子者,曰“跳花枝”。[23]843

巫覡飾演古時故事,分工配合作舞,以達不同目的。如治療癲狂,就需巫者扮為夫婦以“調(diào)神”。

其中,清代巫舞最典型的表現(xiàn)是西南的“跳端公”:

民間或疾或祟,每招巫祈禱驅(qū)逐之,雖未可信,猶無大礙,惟跳端公則荒誕之甚也。端公所奉之神,制二鬼頭,一赤面長須,曰“師爺”,一女面,曰“師娘”,謂是伏羲、女媧。臨事,各以一竹承其頸,竹上下兩篾圈,衣以衣,倚于案左右,下承以大碗。其右設(shè)一小案,上供神,曰“五猖”,亦有小像,巫黨捶鑼擊鼓于此。巫或男裝,或女裝。男者衣紅裙,戴觀音七佛冠,以次登壇,右執(zhí)神帶,左執(zhí)牛角或吹、或歌、或舞,抑揚拜跪以娛神,曼聲徐引,若戀若慕,電旋風(fēng)轉(zhuǎn)。至夜深,大巫舞袖揮訣,小巫戴鬼面隨扮土地神受令而入,受令而出,曰“放五猖”。事畢,移其神象于案前,令虛立碗中,歌以送之。[33]472

這是一種由男、女巫扮演伏羲、女媧配合完成的整套巫舞儀式。但是,在其他區(qū)域的巫舞中,男巫似乎比女巫在表演中更具神力,且這些男巫多被打扮成女性形象。如東北“祭先祖時用以打鼓焚香,土人呼其人曰姑娘,著彩帽如菩薩狀,束發(fā)腰鈴,花裙跳舞,捭鼓歌祝,尚無淫詞,俗云‘跳鐺鼓’……”[26]157的男巫。西南地區(qū)燒香之人為一種男巫,即古之司祝,俗名“單鼓子”,一名“神將”,又名“姑娘”:“著彩帽如菩薩狀,束發(fā)、腰鈴、花裙,跳舞擊單面鼓,口唱歌詞,不入賦流……”[34]608西北則有:“二十三日為送懶之期,男巫扮做懶婦,群相鼓噪,舁送郊外,謂之‘送懶婆’?!盵35]78“鎮(zhèn)原則用男巫于方神廟跳神,與滿人番族異?!盵36]199其實,清代以來,民間女巫的實際數(shù)量是遠遠大于男巫的,卻不知為何會出現(xiàn)大量男巫以女性裝扮的登臺之象。也許,這與同一時期戲劇男旦的情狀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對巫舞的禁絕管理

師巫一說,由來已久。夏商之前,巫、醫(yī)、卜不分家。早期的巫者,是知識的掌控者。因其被認為可通神明,擁有部落祭祀權(quán),被賦予了很大的權(quán)享和崇高的地位。朝代更迭,隨著王權(quán)和皇權(quán)的不斷加強,巫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漸下降,并淪落至民間巫師的地位。但即便如此,巫的影響力依然存在并影響至深,尤以民間更甚。人言為“信”,崇奉且不懷疑;分辨不清為“迷”,醉心又沉醉。當一種事物令民眾達到“信”的高度,就必然會影響到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故而,出于穩(wěn)定統(tǒng)治的目的,歷朝歷代均會出現(xiàn)限制巫者的相關(guān)方式和手段,巫舞當然也難例外。

從方志材料來看,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民間巫舞在各地均有不同形式和規(guī)模的存在。同時,中央政府對其的禁絕也從未停息。如,《大明律》有“禁止師巫邪說”的規(guī)定:“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圣,自號端公、太保、師婆,及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云宗等會,一應(yīng)左道亂正之術(shù),或隱藏圖像,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若軍民裝扮神像,鳴鑼擊鼓,迎神賽會者,杖一百,罪坐為首之人。里長知而不首者,各笞四十。其民間春秋義社,不在禁限?!盵37]又,《大清律例》幾乎抄自《大明律》,故而清代亦是如此。

除中央文件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外,地方政府也有將包括巫舞在內(nèi)的各類巫術(shù)儀式一律視作有傷道德風(fēng)化的“邪術(shù)”的。清代西南地區(qū)要求“今既改流,凡一應(yīng)陋俗俱宜禁絕”,明文規(guī)定“凡巫師假降邪神,佯修善事,煽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里長知而不告者,各笞四十”。[38]169

清末民初,隨著西學(xué)東漸的推進和科學(xué)話語的出現(xiàn),去魅思想盛行,禁止巫舞也隨之被直接貫徹到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職責(zé)中去。如:“……前清光緒之際,縣境男女大神百有余人,巫風(fēng)之盛于斯為極。宣統(tǒng)二年六月,鄉(xiāng)鎮(zhèn)巡警第三區(qū)巡官孫培棠呈請示禁,警務(wù)局照準出示嚴禁,限定時日勒令繳銷所用器具,以絕根株。鄉(xiāng)鎮(zhèn)六區(qū),計二區(qū)十七名,三區(qū)男女共三十三名,四區(qū)十九名。其一、五、六三區(qū)稱是,先后將跳神器具焚毀,是為取締巫風(fēng)之始。嗣后,省署暨警務(wù)處迭次申令嚴禁跳神治病,警察亦認真查拿,巫風(fēng)幾乎息矣?!盵34]186“縣俗迷信巫覡,遇病不服藥,惟請巫現(xiàn),俗名‘端公’跳神,則刑性酹酒,宵夜喧呶。士紳家亦染此習(xí)??h人名跳神曰‘沖羅羅’,又曰‘打保?!=杲?jīng)政府明令破除迷信,加以教育漸展,科學(xué)輸入,此風(fēng)稍殺矣?!盵39]482這段文字就記載了安東巡警孫培棠呈請示禁、繳銷巫之器具,以及興仁縣以科學(xué)教育破消巫之影響的實際舉措和手段。

華北地區(qū)萬全縣還有如下大段文字記載:

巫蠱俗稱“頂神”,又名“神婆”,亦有無聊男子充當者,為害社會、阻撓進化至為重大,亟應(yīng)根本取締者也。此輩名為神附其身,為人祈禱,實則借神招搖,以欺騙人者也。至以術(shù)為蠱,用以詛人者,此輩尚無此能力。我縣風(fēng)氣閉塞,民智晚開,巫蠱勢力彌漫全境,信者奉之若神,視為萬能,一舉一動莫不惟巫者是問,甚至病人危急,置有用之醫(yī)藥于不顧,反求教于巫蠱。若輩裝神扮鬼,手足蹈舞,所降之神,非此處狐仙即彼處神怪,南腔北調(diào),大言不慚,疾病為其造成,生命為其操縱,借神詐欺,欲壑難滿;人皆惑于迷信,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病者生命已在旦夕,巫者自言尚有把握,香灰視為靈丹,清水認為神露,病人服之不啻催命符也。誤人至此,實屬罪大惡極,甚至敗壞風(fēng)俗,為亂之階,世人方信之不疑,至死不悟,良可慨也。又有所謂“下陰者”,俗謂之“活角”。角亦蠱之屬,與巫同流者也。無知者因病約之,彼即靜臥密室中,不飲不食,以示魂魄離竅,已赴陰間覓病者魂靈之所在及現(xiàn)狀。殆半日或整日始醒,報告病家,謂病者之魂,非寄于某處不能返,即在陰間受罪未滿,然后鬼畫符咒,設(shè)法招魂,其病可愈。其行為與巫者同,皆借神鬼以欺人者也。此外,又有所謂“陰陽”者,俗稱“二宅”。此輩行為似為一種宗教,然非佛非道,所誦之經(jīng)亦無標準,其行為雖不若巫蠱之甚,然為人祈禱、超渡死者,亦迷信之尤者也。前次縣黨部曾函行政機關(guān),實行驅(qū)逐巫蠱出境,一時此輩稍知斂跡,然民智不開,仍有秘密問津者,以故此輩尚能維持其營業(yè)。嗣后,社會人士不欲人類健全社會進步則已,否則,唯有從速覺悟,極力排斥之,則此輩之絕跡可期也。[40]219

在這段文字記載中,更是能夠清楚看到其采用了“為害社會”“阻撓進化”、欺騙蠱惑等明確的定性型詞語,并闡述了禁絕所遇到的實際性難度。

綜上可得,清末民初之后,巫舞被以裝神弄鬼、欺騙財物等名義加以禁絕。從方志記載來看,大約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后,巫舞逐漸離開民間社會,進入更加隱蔽的空間,有些地方已經(jīng)消失不見。“舊俗尚有因祀跳單鼓神者;因病跳薩瑪神者,因卜休咎,請茅姑者,仿古巫祝之意。近年來因警察禁止,此風(fēng)漸殺,故從略?!盵14]135

① 主要以丁世良、趙放的《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為研究,1989年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

② “薩媽”,即女巫,常作“薩滿”。

猜你喜歡
謂之歌舞
從“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論“梅舞”的緣起與形成
戲曲研究(2021年3期)2021-06-05 07:07:44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蓮花池畔歌舞飛揚
民族音樂(2019年2期)2019-12-10 13:14:55
歌舞歡慶“三月三”
歌舞爺爺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一起歌舞吧
黃河之聲(2017年16期)2017-11-13 13:03:19
錢本草
海燕(2016年2期)2016-12-13 01:10:33
論王念孫的生成類比法
異域歌舞鑄軍魂
灌阳县| 巴彦淖尔市| 遂宁市| 大埔县| 聊城市| 漳州市| 东海县| 唐山市| 从化市| 和林格尔县| 平昌县| 响水县| 成武县| 嘉峪关市| 固始县| 雅安市| 理塘县| 云龙县| 阿勒泰市| 微博| 甘德县| 互助| 威信县| 嘉黎县| 个旧市| 赤水市| 田林县| 高青县| 双城市| 喀喇沁旗| 合川市| 苍南县| 山阳县| 长岭县| 特克斯县| 都昌县| 古蔺县| 张家口市| 汪清县| 海林市|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