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洋 劉文利
【關(guān)鍵詞】性別刻板印象;家庭教育;性別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32-0030-04
【作者簡介】1.李佳洋,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chǔ)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100875)博士生在讀;2.劉文利,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chǔ)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100875)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性別刻板印象概述
刻板印象作為個體在社會互動中對特定群體建立的相關(guān)認識、觀念與期望的集合,是對相應(yīng)群體成員進行評價與判斷時予以參照的相對固化的認知結(jié)構(gòu),其影響遍及各種社會認知加工過程,對于個體的行為決策及社會參與均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性別刻板印象是刻板印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受到社會學、心理學等領(lǐng)域研究者的重視。[1]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對男性或女性在活動、角色、人格特質(zhì)等方面的固定看法或信念,這種印象并不一定有事實依據(jù),也不考慮個別差異,僅僅是存在于人們頭腦中并使人們認為某類性別角色具有某種特點的固定觀念。[2]1894年,英國性心理學家哈夫洛克·埃利斯(H. H. Ellis)《男性與女性》一書的出版,標志著性別角色開始成為心理學研究的課題之一;1936年,美國韋爾斯利學院學者約瑟夫·普萊克(J. H. Pleck)以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chǔ),提出性別角色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通過模仿學習獲得的一套與自己性別相應(yīng)的行為規(guī)范。[3]但是,人們也發(fā)現(xiàn)刻板印象對于認知目標會產(chǎn)生偏頗的判斷和行為,即刻板印象最終會導致不可避免的偏見與歧視行為,從而引起社會不公和群際沖突。[4]近年來,研究者對性別刻板印象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的研究越來越多,特別是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如人格特質(zhì)、注意偏好、社會判斷、推斷決策、行為解釋、學業(yè)成績等。[5]
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會帶給人們傳統(tǒng)的性別刻板印象,而這些性別刻板印象又會通過傳統(tǒng)的教養(yǎng)方式,要求兒童按照各自既定的性別角色行為規(guī)范去成長。兒童早期形成的性心理定勢及性別觀念,是成年人高度明確的概念和信念的基礎(chǔ),也是影響成年人性行為的重要因素。[6]幼兒階段既是性別角色和性別意識開始萌芽并逐漸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也是認知發(fā)展和人格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任何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因素都不應(yīng)該被忽視,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無法回避的性別意識的培養(yǎng),更應(yīng)引起重視。[7]
二、性別刻板印象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
現(xiàn)今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性別刻板印象對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存在消極影響。有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兒童的興趣或?qū)ξ磥砺殬I(yè)的選擇。[8]美國馬凱特大學心理學院學者奧斯瓦爾德(D. L. Oswald)等人的研究認為,許多人相信數(shù)學、物理、化學、工程、科學是適合男性的學科領(lǐng)域或生涯職業(yè),較不適合女性,即數(shù)學-性別刻板印象。[9]性別刻板印象不僅在職業(yè)選擇上會對個體造成消極影響和不公平,還會將才華橫溢與男性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信息可能會損害女性的興趣和職業(yè)選擇。亦有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刻板印象會導致個體對完成任務(wù)的預期下降,即自我效能感降低。[10][11]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埃利斯·保羅·托蘭斯(E. P. Torrance)認為,對性別的偏見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絆腳石,因為創(chuàng)造力需要敏感——女性的特質(zhì),同時又需要自主性和獨立性——男性的特質(zhì)。智商高,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和獨創(chuàng)性強的孩子一般是女性式的男孩和男性式的女孩。[12]
三、家庭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家庭中父母對兒童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在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下成長、生活、接受教育,在教育下一代時,難免會有意無意地因兒童性別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和評價態(tài)度,如為兒童取名的差異性,正是因為對不同性別兒童抱有不同期待的典型。[13]穆青認為,父母對待不同性別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影響兒童早期性別社會化的重要因素,父母自覺或不自覺地將成人世界的性別規(guī)則傳遞給兒童,如男孩哭的時候,父母會告知他男孩必須堅強,不能哭,不能撒嬌;當女孩大聲說話或蹦蹦跳跳時,父母會告知她女孩要溫柔、笑不露齒等。[14]李林仙認為,在家庭中,父母對子女性別角色刻板觀念的形成是通過兩方面起作用的:一是通過父母提出期望,令子女朝著父母預期的性別角色方向發(fā)展,從而使子女將這些期望同化為自己的性別角色刻板觀念;二是父母的態(tài)度和性別角色刻板觀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的性別角色觀念。[15]
四、應(yīng)對家庭性別刻板印象的策略
家庭是兒童的第一個教育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成員的性別意識、生活方式、教育理念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中包含著性別角色教育,通過父母的言行舉止表現(xiàn)出來,使兒童在生活中逐漸獲得并豐富其對性別角色的認知。因此,父母要重視自身及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性別意識發(fā)展的影響。
1.父母要提升性別教育意識。
在社會生活中,家庭、學校、社會所產(chǎn)生的性別刻板印象并不能完全準確地反映客觀存在的性別差異,它將一些認識延伸到實際上并不屬于性別差異的其他方面,進而對性別群體中的所有成員進行扭曲性的概括。[16]這些扭曲和一概而論會對兒童的認知和成長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并且這些影響會隨著兒童的年齡增長而增強和固化。兒童會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習慣獲得有關(guān)性別角色的信息,尤其是父母的行為;而父母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會無意識地流露自己對性別角色的態(tài)度和看法,并通過生活互動傳遞給兒童。因此,父母必須提高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的意識,為孩子提供科學的性別教育。科學的性別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兒童人格的健康發(fā)展,還能夠幫助他們在日后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等方面采取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
2.性別教育應(yīng)從孩子出生開始。
年齡是性別平等意識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性別平等意識會出現(xiàn)一種持續(xù)的、漸進的變化。[17]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性別刻板印象的發(fā)展自嬰兒期就已經(jīng)開始,并在學前階段逐步增強,至5 ~ 7歲間達到頂峰。[18]紐約大學學者黛安·魯布爾(D. N. Ruble)認為,學前兒童性別刻板印象的發(fā)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構(gòu)建階段,即學前兒童在具備一定認知能力的時候,通過接觸周圍與性別相關(guān)的行為、活動或現(xiàn)象,在大腦中產(chǎn)生一種與性別有關(guān)的初步印象,隨后進入性別刻板印象加深階段,隨著學前兒童智力水平的提升,加上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兒童性別刻板印象的僵化程度已經(jīng)達到最高;第二個階段是靈活性階段,學前兒童此時已經(jīng)能較為靈活地運用性別刻板知識去看待周圍的社會個體和團體。[19]因此,性別教育越早開始越好,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應(yīng)為孩子提供科學的性別意識及性別角色教育,并減弱自身以及家庭環(huán)境中已有的性別刻板行為,幫助孩子建立科學的性別觀和價值觀。
3.性別教育離不開家園合作。
幼兒的性別刻板印象會隨其生活及教育環(huán)境的強化而增強,有研究顯示,3 ~ 5歲是幼兒性別意識發(fā)展的敏感期。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性別觀念、性別行為和性別角色等的養(yǎng)成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其自身是否具備科學的性別平等意識和價值觀,將深遠地影響幼兒的性別觀念和行為的塑造。幼兒園與家庭都是培養(yǎng)幼兒性別意識、建立科學性別觀的重要場所,因此,加強家園性別教育的溝通及合作,是促進幼兒性別角色和性別意識順利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4.提升孩子的認知及辨別技能。
由于幼兒認知能力發(fā)展不成熟,又擅長模仿,大眾媒體對幼兒性別角色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電視、網(wǎng)絡(luò)等大眾傳播媒體通過動畫片、電視劇、電影、廣告以及兒童能接觸到的服飾、玩具、游戲等向其傳播與性別有關(guān)的價值觀和意識。卜衛(wèi)認為,大眾傳媒是影響幼兒性別角色形成的重要途徑之一,其中體現(xiàn)的男性的堅定、自信和女性的柔和、有同情心等都會是幼兒模仿和學習的主要方面。[20]幼兒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在某種程度上會受到不科學的性別意識的影響,不利于其性別角色的發(fā)展以及性別意識的構(gòu)建。因此,父母除了審視自身的價值觀外,還需要幫助孩子進行媒體信息過濾,幫助他們學會辨別大眾媒體所傳播的信息的科學性。
5.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機會。
在幼兒性別意識的啟蒙階段,父母的性別刻板觀念會在日常的交流和行為中影響兒童對性別角色的認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yīng)該給予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機會以及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尊重孩子的選擇。如孩子在挑選玩具、參與游戲、選擇與男孩還是女孩做朋友等方面,父母都應(yīng)尊重孩子,給予孩子陪伴、理解和支持。當男孩玩布娃娃、女孩玩槍炮時不阻止、不呵斥;當男孩哭泣時,告訴孩子“如果想哭,你就哭出來”;當女孩說“我長大了想當飛行員”時鼓勵孩子。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刻意用“男孩標準”或“女孩標準”來要求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成長為最獨特的自己。父母在這個階段應(yīng)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沒有固定的游戲、玩具和模樣”,并且?guī)椭⒆荧@得“差異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的認知,這有助于孩子接納不同、消除歧視,學會欣賞世界的多元,建立包容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錢銘怡,羅珊紅,張光健,等.關(guān)于性別刻板印象的初步調(diào)查[J].應(yīng)用心理學,1999(1):14-19.
[2]BANAJI M R,GREENWALD A G.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ing in Judgments of Fam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8(2):181-198.
[3]錢銘怡,張光健,羅珊紅,等.大學生性別角色量表(CSRI)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0(1):99-104.
[4]SHERMAN J W. Development and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Stereotyp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6):1126-1141.
[5]錢曉萍,王美芳,張慶,等.性別刻板印象對個體注意偏好的影響:性別圖式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1):58-61.
[6]陳璐,盧清.家庭教育對女童性別角色社會化發(fā)展的影響[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34(3):134-138.
[7]楊青,李巧云.性別刻板印象威脅對幼兒任務(wù)難度選擇及表現(xiàn)的影響[J].心理技術(shù)與應(yīng)用,2017,5(2):99-107.
[8]BIAN L,LESLIE S J,CIMPIAN A.Gender Stereotypes about Intellectual Ability Emerge early and Influence Children's Interests[J].Science,2017, 355(6323):389-391.
[9]OSWALD D L , HARVEY R D . A Q-Methodological Study of Women's Subjective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s[J].Sex Roles, 2003, 49(3/4):133-142.
[10]CADINU M, MAASS A, FRIGERIO S, et al. Stereotype Threat: The Effect of Expectancy on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3, 33(2):267-285.
[11]WOOD R, BANDURA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3):361-384.
[12]羅潤生.幼兒性別心理發(fā)展及其教育初探[J].江西教育科研,1993(3):53-56.
[13]王恩國.兒童性別角色發(fā)展及對教育的啟示[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9(9):6-8.
[14]穆青.當今女中學生的性別壓力與性別理想[J].北京青年研究,2003,12(2): 33-38.
[15]李林仙.關(guān)于性別角色刻板觀念的一些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1995,13(4): 17-22.
[16]武萌,陳洪巖,鄭希付.小學生對于欺負/被欺負問題的性別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研究,2010,3(4):81-84.
[17]RICE T W, COATES D L. Gender Role Attitudes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J].Gender & Society, 1995,9(6):744-756.
[18]MARTIN C L, RUBLE D.Children's Search for Gender Cues: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Gender Development[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 13(2):67-70.
[19]RUBLE D N, HIGGINS R E T.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Achievement Evaluation: Motivational Implications of Self-Other Differences[J]. Child Development, 1994, 65(4):1095-1110.
[20]卜衛(wèi).大眾傳媒與兒童性別角色的社會化[J].青年研究,1997(2):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