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敏
【摘要】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要立足課程標準要求,通過項目化學習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導學、深層閱讀、學習整合、成果運用,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發(fā)展個性,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
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整本書閱讀任務群作為第一個任務群,對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與改革有極其重要的啟示。在筆者看來,這與學習方式轉變有重要的關聯(lián)。在整個中小學時期,各學科課程標準都提倡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而整本書閱讀教學就要以此為突破口,構建起項目化學習整本書閱讀小組,在保持各自個性閱讀的同時,推動學生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既能通過有效的閱讀方法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又能通過項目化合作學習,促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此,筆者結合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及實驗實踐,對構建項目化學習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高中整本書閱讀導學:構建項目化合作學習
在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要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確立。這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師生課堂地位的問題,還要解決學生學習動力的問題。從一般學習的角度來看,只有約束與自覺相結合,才能真正使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任務群實現(xiàn)其既定目標。為此,筆者在整本書導學(讀)教學中,就采用了項目化合作學習的方式,具體做法分兩步:
第一,構建項目化學習小組,重視項目化任務分配。將整本書閱讀作為一個項目進行運作,那么學習過程就是項目運作過程。每個同學不僅要對自己的任務非常清晰,還要理解自己在項目化學習中的角色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項目化合作學習小組的每一位成員的任務不僅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還要有整體規(guī)劃,這就在無形中形成了項目化合作學習的外在約束力,每位學生都必須非常了解自己的任務,這樣才能使整個團隊不受影響,真正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
第二,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設置懸念激趣閱讀。語文教師除了要對整本書的導學做一般性介紹外,還要從高考考查、實際運用、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等層面,對導學或導讀作一定深度的閱讀嘗試切入并設置懸念,以引導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產生深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在自主合作閱讀的動能。如在《論語譯注》中,筆者運用“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一句的多種見解作為切入口,以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兩大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歸宿,設置了“作為《論語》首句,應當有總結性、觀點式的作用,通讀全文,找到類似的句子并說明你對此句釋義的看法”之懸念,這實際就激發(fā)了學生對朱熹、楊伯峻等名家見解掌握與了解的興趣,并結合自己的認識去思考。從語言建構與運用層面,筆者設置的懸念中包含對“而”“時”一虛一實兩個字義的多種解釋———“而”既可以是連詞中的承接關系,也可以是表假設的“如果”釋義;“時”既可以是楊伯峻古語中的用法,也可以是朱熹引申近義的“時?!薄乃季S發(fā)展與提升層面,無論是《學而篇》《為政篇》,還是其他章節(jié),其首句往往都是一篇的總結,那么何以此句只是單篇而不是整本書的總結句?這種思考放在項目化合作學習中,既是對項目化學習任務的規(guī)劃與分配,又是個體閱讀動能激活的重要路徑。
通過這種外有小組約束、內有興趣學習的項目化合作學習,學生自然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偏好及任務對整本書進行有效的閱讀,實現(xiàn)導學目標。
二、高中整本書閱讀指導:推動項目化學習整合
項目化學習最大的作用就在整合,通過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整合,閱讀成果的共享,可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中,語文教師要抓住整本書的關鍵,引導學生對整本書閱讀有技巧、有恒心地進行下去,從而收獲到不一樣的閱讀心得,推動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發(fā)展。
在《雷雨》的閱讀教學中,筆者沒有只停留在課文節(jié)選部分進行教學,而是結合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學生既自主合作學好課文內容,又有效聯(lián)動整本書閱讀,提高并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指導教學中,筆者以人物形象分析為切入口,設置了一系列合理的邏輯關系,促進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理解,推動其進行學習心得與資源整合。如對周樸園、周萍父子人物性格的分析中,不可避免會涉及魯侍萍。那么從魯侍萍的遭遇來看,周氏父子性格的變化,就必須回到“二十七年前”魯侍萍因為周家老太太要周樸園娶“有錢人家的大小姐”而被迫帶著大海離開周家并走向自盡之路。而這個“有錢人家的大小姐”顯然不可能是周蘩漪(27年前她只有8歲),那么這個“有錢人家的大小姐”幾乎見證了周氏父子性格的形成或變化,由此就引發(fā)了學生尋找“有錢人家的大小姐”的項目化學習任務。筆者在教學指導中,通過文本細讀、心理分析、邏輯推理等方法方式的介入,逐步引導學生真正走向理解課文,深層閱讀整本書的閱讀道路。這個教學指導過程,是一個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整合的過程,不僅僅引導了學生更全面、更清醒地認識人物形象,而且還引發(fā)了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全局思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項目化合作學習的整合有助于學生學會傾聽,還能引導學生在傾聽中向同學學習、向不同小組學習,完成項目任務,學會優(yōu)化閱讀學習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閱讀的動力。由此可見,與導學或導讀課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中,導學能夠完成激趣閱讀,而指導則是在項目化學習小組的交流中進行整合,推動學生再閱讀的深入,促使學生在深層閱讀中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轉變。
三、高中整本書閱讀評價:運用項目化學習成果
高中整本書閱讀的有效評價,不僅要通過課堂交流,還要通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當然,這種評價也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從形成性評價來看,既要考查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考查學生對整本書閱讀教學項目任務的完成情況。如上述《論語》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量化指標,讓學生找到整本書中總結性或概括性的句子,并說明其在整本書中的作用。這種量化性的考查,是每個項目化學習小組任務有效分配的評價,也是學習成果的重要體現(xiàn)。
總結性評價則是全面考查學生對知識、技能與素養(yǎng)的運用,是學生項目化學習成果轉化的表現(xiàn)。如在《論語》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以筆者布置的首句釋義為闡述對象,解釋為“學說如果為時代被接受(適應、采納)了,那么不也高興嗎?(如果學說沒有被時代所采納),而有認同它的人從遠方來談論它,不也愉快嗎?人們不能認同、了解它,(我)卻不生氣,這不是君子所為嗎?”從學說有無被接納作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根基,將前后文相關內容也一并聯(lián)系起來,這種項目化學習遠超出了設計目標,全面考查了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成果及運用,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把整本書作為一個項目進行分解,本質上是要求學生在整本理解的基礎上有效完成項目化任務,是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fā)展自我、共同探究、共促學習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整本書,也有助于有序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孫文婷.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9(8):153
[2]黃小燕.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研究———以《史記》整本書閱讀為例[J].語文月刊,2018(10):51-54
[3]林立瓊.以“學的活動”為基點推進高中整本書閱讀與教學[J].基礎教育參考,2019(5):51-53
(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廣東廣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