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燕
一直以來,只要提到寫話,那就是學生搖頭,老師嘆氣。所以面對寫話,老師和學生站在了一條“陣線”上:能逃就逃,不能逃就躲,躲不過只能應付了事。《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寫話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語言鮮活的孩子,在寫話時,一個個都像得了“失語癥”。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低年級學生的讀寫水平處于起始階段,識字、寫字尚有困難,寫話就更是難上加難了;第二,孩子的語言雖然鮮活,可是僅僅停留在語用層面,沒有深刻認識,也沒有技法理論支撐,常常是曇花一現(xiàn);第三,說起來簡單,寫起來麻煩,缺乏寫話的動力。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寫話指導中做了一些嘗試——系列寫話,即一系列相似卻各有側重的寫話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再輔以恰當?shù)募钍侄危ぐl(fā)學生寫話的愿望,提高學生寫話的能力。
一、模仿寫話,循序漸進
一年級是學生接觸寫話的起始年級。學生對“寫話”這件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筆者認為,教師只要給學生留下“寫話其實很容易”“我做得很棒”的印象即可,對于學生的語法、技法不必特別強調(diào)。那么。模仿什么呢?當然是教材。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中華文字的凝練。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都可以作為模仿的對象。
(一)抓住教材,從詞語模仿到句式模仿
一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很強,教材中的語言又特別貼合孩子們的語言。因此,我常常利用教材語言進行寫話模仿訓練。剛入學不久,學生對書本文字充滿好奇,同時,也滿懷忐忑,會不會很難?是不是不可企及?為此,我選擇了教材中一些簡單易模仿的詞語,讓學生進行仿寫。如:《小小的船》一課中“彎彎的”“小小的”“閃閃的”“藍藍的”,這些疊詞簡單卻優(yōu)美,學生能很快模仿,寫出“大大的”“圓圓的”“長長的”“香香的”……這樣的疊詞學生能寫出好多好多,通過交流,學生會發(fā)現(xiàn),原來寫短語也不難,而且很有趣呢!
有了寫疊詞的鋪墊,在《四季》一課我又進行了一次寫話訓練。文中“草牙尖尖”“荷葉圓圓”“谷穗彎彎”都用到了疊詞,結合《小小的船》一課就可以變成“船兒小小”“月兒彎彎”“星星閃閃”“天空藍藍”,學生還能根據(jù)自己的“大大的”“長長的”“香香的”寫出自己的疊詞句子來“眼睛大大”“絲瓜長長”“花兒香香”……由短變長,學生們從寫話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寫話越發(fā)有勁頭了。
從模仿教材中的詞語,到模仿教材中的句式,教師要做的就是發(fā)現(xiàn)教材語言的相似之處和相融之處,引著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模仿。簡簡單單,由淺入深,讓學生在模仿中不知不覺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有能力寫話,對寫話也就不那么排斥了。
(二)結合生活,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
學生的語言系統(tǒng)來自于兩個方面:書中學得和生活中習得。鮮活語言的迸發(fā)往往來自學生的生活。一年級第一學期正值秋天,學生看到樹葉從樹上落下來,情不自禁地說道:“樹葉在跳舞。”在教學《四季》第三小節(jié)時,我就引導學生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樹葉黃黃,他跳著舞說:‘我是秋天?!?/p>
有了疊詞的訓練,疊詞句式的訓練,仿寫《四季》就變得信手拈來。有學生這樣寫道:
柳絮飄飄,他對大地說:“我是春天?!?/p>
知了知了,他對大樹說:“我是夏天?!?/p>
蘋果圓圓,他紅著臉說:“我是秋天。”
雪花晶瑩,一閃一閃地對我們說:“我的冬天?!?/p>
從詞語到句式再到詩歌,從教材到生活,一系列的模仿寫話,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易到難,增加了學生對寫話的興趣力,滿足了學生對寫話的成就感。學生踏好了寫好話的第一步。
二、主題寫話,聚焦能力
學生對寫話有了好感,就不排斥寫話這件事情了。這個時候,將寫話這件事融入日常作業(yè)中去就顯得水到渠成了。可是,天天寫,孩子們會苦惱:寫什么呢?課本上的內(nèi)容無非就那么一些。怎么寫呢?缺乏寫話技巧的學生無從下筆。教師要做的就是解決寫什么和怎么寫。于是,主題寫話應運而生。
(一)以修辭手法為切入點,提升學生想象力
低年級學生接觸到的修辭手法主要就是比喻和擬人。每一個學生都會寫的比喻句就是:“圓圓的太陽像蘋果?!睉犊荚囘@一句綽綽有余。也有學生這樣寫:“秋天到了,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一會兒飄落一只黃蝴蝶,一會兒飄落一只金蝴蝶,一會兒飄落一只花蝴蝶?!闭缃逃胰~瀾說的:“一百分和一百分不一樣?!蓖瑯佣际潜扔骶?,但是比喻句背后蘊含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將比喻作為低年級學生能力提升的切入點,布置一系列圍繞比喻進行寫話的練習,一周一練。如:第一周五天,每天都寫“月亮像(? )?!钡牵刻斓挠黧w不能相同。第二周五天仍然以“月亮”為本體,寫一句比喻句,可以是之前寫過的,但是字數(shù)不少于15個字,且每天遞增5個字。第三周每天變換不同的景物作為喻體,再控制字數(shù)。第四周,可以給兩個景物,要求將兩個景物聯(lián)系起來且至少有一個比喻,每天變換景物。為了讓學生有話可寫,可以選擇學生熟悉的景物。這樣,為期一個月的比喻句系列寫話練習進行下來,大部分學生就能將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牢固地掌握了。
(二)以看圖寫話為生長點,提升學生觀察力
涂涂畫畫,是低年級學生的愛好。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呈現(xiàn)寫話內(nèi)容,自然能促進學生的表達欲望。看圖寫話是培養(yǎng)初入學兒童觀察客觀事物能力的橋梁和憑借,是培養(yǎng)、提高兒童的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然而,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看圖寫話,在實踐過程中收效甚微,甚至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遇到看圖寫話就打退堂鼓的心理。部編本語文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8《小兔運南瓜》是以解決問題為題材的圖畫,結合以解決問題為文的語文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進行寫話指導,不僅降低了寫話難度,也節(jié)約了寫話資源,學生有文可依,有圖可循,寫起來相當流暢。有了一次解決問題寫話的成功經(jīng)驗,再進行平行遷移,以一系列解決問題為看圖寫話的題目,刺激學生為圖片中主人公解決問題,如《花傘該借給誰》《螞蟻運骨頭》等。
主題寫話,在學生獲得某種寫話能力后進行強化訓練,以鞏固這種能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小學生樂意反復不斷地看某集動畫片一樣,他們也愿意反復使用同一種能力以獲得成功感。
三、完善寫話,增添動力
只有寫,沒有評的寫話是不完整的;只有評、沒有改的寫話也是不完整的;只有改,沒有再練習的寫話更是不完整的?!爸v——寫——評——改——寫”才是一個完整的系列寫話訓練。因此,我還注重寫分享與評價。
(一)寫話者變評價者,以評促改
每一個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都有想要分享的對象,或傾訴,或表達,都是希望讀者能在讀后有所回響。如果學生寫話的讀者只有老師一人,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可能只來源于得到一個好的分數(shù);如果學生寫話的讀者是自己的好友、全班同學,甚至全校師生,我相信,后一個“如果”的學生寫話的動力會更添一分。因此,我改革了單一的老師評價制度,變寫話者為評價者。讓學生做老師,評價他人的寫話。
在學生完成寫話后及時翻閱,不做批改,選取寫得有代表性的內(nèi)容,進行展示,交流。主要分四個步驟進行:一是學生讀,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別人,也可以是老師,不同的朗讀者,讀的效果是不同的。二是學生交流,你聽到了哪些寫得好的地方?交流用得好的詞語,用得好的句式。三是提出改進建議,在一次寫話中,每個學生各有側重,把每一個部分寫得好的地方拿出來細細品評,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最后,根據(jù)互評修改自己寫得不太好的部分,完善自己的作品。這樣,一個完整的寫話練習就完成了。
(二)寫話者變布置者,以寫促寫
一次精寫精修的寫話練習后,學生定能從中收獲些什么。遺忘規(guī)律告訴我們,如果不馬上復習,一周后,學生的記憶將會漸漸模糊。因此,后續(xù)寫話的任務接踵而來。這時候,學生往往會很反感:“啊?又要寫??!”“我才剛剛想松一口氣呢!”這時候,就需要布置作業(yè)的技巧啦!我會轉讓布置作業(yè)的權力,請學生自己來布置作業(yè)。如,根據(jù)本次作業(yè)的題目,猜一猜下次的題目,猜對的同學可以免寫。在踴躍的猜測中,下一次寫話的題目應運而生,并且是上一次寫話的延續(xù),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個寫話系列。
優(yōu)秀是什么?優(yōu)秀就看到自己筆下的字,幻化成美麗的“花兒”,令人賞心悅目。然而,一次寫話,只有優(yōu)秀的學生能站出來;但是,一個又一個的系列寫話,能讓那些后知后覺的學生也享受到優(yōu)秀帶來的幸福感。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有意義的快樂。通過自己的努力,用文字表達自己,讓大家認識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獲得老師的贊賞、同學的欽慕和自我的滿足,這就是系列寫話給學生帶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