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
摘要:調查發(fā)現(xiàn),幼兒園家長的親子陪伴存在時間不足、內容不科學、質量不高的問題。本研究以親子游戲為手段開展家園共育,以此提高家庭教育品質,避免家長和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通過三年的實踐研究,我們提出了幼兒園指導家長實施親子游戲的五項策略,歸納了具有推廣價值的多維家園共育活動樣式,形成了提升教師家園共育水平的可行性操作建議。
關鍵詞:親子游戲 家園共育 實踐研究
在日常工作中經(jīng)常聽到家長說沒時間陪孩子或不知道陪伴時做什么,因此,筆者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119份。結果顯示:87%的家長下班后陪孩子的時間不足1小時,56%的家長認為親子游戲不重要。這一現(xiàn)實給予我們以警醒。為了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幼兒園應該向宣傳科學教育理念,引導他們重視和踐行親子游戲,使幼兒園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實現(xiàn)家園共育的高效進行。
一、幼兒園指導家長實施親子游戲的有效策略
本研究著重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以親子游戲為載體,研究家園共育的有效策略和途徑。二是研究親子游戲的多樣化材料與玩法,提高家長進行親子游戲的積極性,增加家庭親子游戲的時間。
策略1:創(chuàng)造親子游戲機會,延長親子游戲時間
首先,每周給家長推送一個親子游戲。如果游戲推送過于頻繁,家長無法完成所有游戲,積極性反而不高。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每周一個的頻率較為合適,經(jīng)典的親子游戲具有較好的教育價值和娛樂性,可以反復進行。教師可以要求家長在班級群內打卡,確保親子游戲進行的時間。
其次,指導家長利用晨間、睡前等碎片化時間進行每次3~5分鐘的親子游戲。例如,解決幼兒不愿意起床的晨間喚醒游戲,有助幼兒睡眠的肢體伸展游戲。
第三,指導家長利用廚房、客廳、臥室、戶外等不同場景拓展親子游戲,例如制作小美食,在地板磚上玩東南西北游戲,在臥室玩捉迷藏游戲,在戶外玩運動游戲等。
策略2:指導家長創(chuàng)設親子游戲環(huán)境
調查中發(fā)現(xiàn),78%的家長認為自家玩具過多,孩子的收納習慣不佳。心理學研究表明:環(huán)境的刺激應當適度,過于單調無法調動兒童興趣,玩具太多擺放凌亂又使幼兒情緒浮躁、行為不定。因此筆者指導家長布置“家庭游戲角”,只需要“四個一”即可:一張小桌,一塊地毯,一個玩具柜,一個書架。教師要讓家長學會縮減過多的玩具,學會分階段調整和選擇玩具,讓幼兒充分探索之后,再更換材料,創(chuàng)設適宜的親子游戲環(huán)境,尊重和保護幼兒的秩序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收納習慣和邊界意識。
策略3:指導家庭使用親子游戲材料
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們普遍認可環(huán)保理念,愿意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開展游戲活動。因此筆者開展了“我的寶箱”活動,讓幼兒收集日常用品,同時指導家長使用飲料瓶、餐椅、床單、豆子、大米等家庭常見材料開展親子游戲。游戲的關鍵點在于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和特點,創(chuàng)新玩法。例如,用食用色素把大米變成彩虹大米,大班幼兒可以玩專注力游戲大米粘貼畫;中班幼兒可以進行科學游戲用紙板制作斜坡觀察大米的運動軌跡和速度;小班幼兒進行生活游戲用勺子盛大米感知守恒。
策略4:指導家長在親子游戲中增進情感
調查發(fā)現(xiàn),76%的家長認為自己陪伴幼兒的時候不夠投入,例如拿著手機邊玩邊陪伴的情況,因此指導家長在游戲時不使用手機,用眼睛觀察孩子,用語言與孩子對話,做到每天有15分鐘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情感支持。
策略5:指導家長借助信息技術手段
鼓勵家長通過視頻、照片、語音等多種信息技術形式記錄和分享親子游戲情況,互相借鑒,教師及時反饋和指導,形成良好的家園互動氛圍。
二、幼兒園實施多維度的共育活動
筆者在研究過程中共開展了30余次親子游戲共育活動,包括節(jié)日游戲活動、戶外踏春活動、開放日親子游戲、變廢為寶手工制作、親子毅行等。每一次家園共育活動,都讓家長和幼兒在操作和玩耍中獲得新經(jīng)驗,感受游戲的趣味性和學習價值。
(一)涵蓋五大領域的家園共育活動
家園共育活動需要根據(j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均衡考慮五個學習領域的全面性,體現(xiàn)出利用親子游戲實施家園共育的科學性和教育性。包括運動領域的親子運動會,藝術領域的親子服裝秀、新年音樂會,社會領域的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游戲,語言領域的元宵燈謎會,科學領域的游園會等。
(二)線上線下并重的家園共育活動
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受工作時間和請假制度限制,不希望線下活動頻率過高,更愿意參加線上活動,如有線下活動,應提前發(fā)布流程和時間,便于家長合理安排。在活動之后,利用問卷收集家長的反饋意見,進行數(shù)據(jù)化統(tǒng)計,形成科學而規(guī)范的調查報告。若家長感受到園所重視自己的建議,更愿意進行家園互動。
(三)基于個別問題的家園共育活動
調查還發(fā)現(xiàn)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問題,如有的家長過分注重親子游戲的知識性,忽略學習品質和情感交流;有的家長很容易所有親子游戲都變成教學性游戲,結果幼兒失去興趣;有的家長太過重視游戲結果,親子游戲常常不歡而散。因此幼兒園針對不同家庭的問題進行個別化指導,包括一物多玩的方法,不用批評、命令的語氣跟孩子互動,克制自己的負面情緒,轉變游戲中怕孩子弄臟弄亂的心態(tài)等,讓家長意識到親子游戲不是教授孩子知識和講道理的工具,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成長伙伴,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以平和的態(tài)度與孩子共處。
三、提升教師家園共育的策略
教師是家園共育的重要推進者、實施者,因此提升教師家園共育策略與手段是確保共育效果的需要。
(一)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親子游戲的溝通
教師可以用三種形式進行游戲溝通:紙質形式、口頭形式、活動形式。紙質形式是小班的家園聯(lián)系欄,張貼一些親子游戲小貼士、共育活動通知、需要配合的內容等;口頭形式是入園離園時抽空和家長交流親子游戲和關于幼兒的情況;活動形式是配合共育活動進行的。
(二)提供主題式親子游戲指導
教師結合自然、天氣、社會、主題等內容設計親子游戲內容,例如,在開展主題為“奇妙的聲音”的活動時,教師根據(jù)最近有雷陣雨的天氣情況,抓住時機,在制定家園親子聯(lián)系單時加入親子游戲,指導家長和孩子玩用床單玩模仿打雷下雨的游戲,在QQ群向家長分享科普視頻,介紹閃電自然現(xiàn)象的成因,并且給家長推薦繪本,同時給家長提供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克服恐懼雷電的心理。
(三)身份轉換開展親子游戲觀察記錄
許多教師同時是母親,因此,教師也要在家庭中進行親子游戲的觀察和記錄,并根據(jù)自身體驗指導家長進行親子互動和觀察,及時解決家長的困惑和問題。
利用親子游戲開展家園共育,有利于形成幼兒園、幼兒、家長三方互動模式,培養(yǎng)出會玩、愛玩、好玩的陽光健康兒童。而要開展好親子游戲,幼兒園教師們要發(fā)揮智慧,對家長進行引導,讓親子游戲活動以更高的質量進行、以更好的效果實施。
參考文獻:
[1]呂生.親子游戲與潛能開發(fā)[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0.
[2]陸中平.親子游戲指導[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4.
[3]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