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葉
摘要:黔東南凱里苗族板凳舞是一種質(zhì)樸、粗獷、豪邁的原始舞蹈。本文主要從舞蹈特征和文化內(nèi)涵兩個部分對板凳舞進行本體分析。板凳舞因酒興而起,動作力度大,顯示出粗獷、激揚的風格,表現(xiàn)了苗族人民直率和真誠的性格。
關鍵詞:黔東南? ?板凳舞? ?本體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8-0009-02
苗族社會中,“板凳舞”苗語稱“糾咯迪遼檔”,漢語的意思是“打起板凳來跳舞”。板凳舞的節(jié)奏之前是擊掌而來,由于長時間拍打手,表演時間不能過長以及緩解手掌的疼痛感,才采用小板凳來替代。板凳舞主要流行于黔東南凱里地區(qū),場地不限,人數(shù)由幾人到幾百人不等,但是均為偶數(shù),表演者不僅可以全是女性,全是男性,也可以男女混合。舞者們敲擊著板凳,邊歌邊舞的形式,讓人賞心悅目且板凳舞文化深厚、風格獨特,亦是民族團結、和諧人際關系的紐帶。
一、“板凳舞”源流口述資料
黔東南的板凳舞是源于民間,相傳是苗族女性喝完酒之后情緒高漲便即興起舞,因而它具有質(zhì)樸、粗獷的藝術特點。
這是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以前,人們進行祭祀,在江邊擺了許多的貢品,有肉類、雞蛋、糍粑、蘋果等來供奉天神。許多人用各種方式來進行供奉,其中有個帥氣的小伙子將竹子做成簫,用音樂的方式吹奏自己的曲子來感動天神。天神聽到曲子覺得十分美妙并且很喜歡,開始手舞足蹈,便拿起兩只小板凳敲打起來。于是,用板凳相互敲打的方式稱為板凳舞,此舞深受苗族人民的喜歡,便世世代代不斷流傳下來。
二、“板凳舞”的本體分析
(一)舞蹈特征
1.動作分析
板凳舞的道具用法有執(zhí)凳和碰凳。執(zhí)凳是雙手握著凳柄;碰凳是舞者雙手執(zhí)凳,將兩個凳面相互碰撞發(fā)出聲響以作為節(jié)奏。板凳舞的基本動作有繞佛、側身擊凳、大字側飛、繞凳、耳側擊凳、對擊凳、雙擊凳、弓步舉凳、風擺柳、銀雁翻身、金雞展翅、彈跳直打、跳轉、雙手對打等。大部分基本動作都有擊凳的方式,有重心的轉換,身體形成起伏狀,身體路線化圓或是弧線。繞佛苗語為黨咯,準備位置是小八字位,雙手執(zhí)凳的姿態(tài)。動作分析是舞者右腿微下蹲,左腳往右腿方向拋出,同時向右轉。舞者雙手碰凳于胸前,同時左腳往前行進一步,形成下劃線的路線。側身擊凳的準備位是雙腳自然分開,以雙手執(zhí)凳為姿態(tài)。動作分析是舞者右腳往左移動重心并且轉向右邊,將“碰凳”于胸前,路線以下弧線為主。大字側飛的動作分析是舞者同樣有“執(zhí)凳”化下劃線,以及包含了“斜托掌”和“提襟”位置。繞凳是以正步為準備位置。動作分析是以執(zhí)凳繞胸前,配合雙膝的屈伸。耳側擊凳的動作分析是以“碰凳”、虛步、擰身、劃圓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雙擊凳的動作分析包含了“碰凳”、“執(zhí)凳”、雙膝的屈伸、正步進行完美配合。弓步舉凳則是以“旁弓步”、“碰凳”為主,路線以下弧線為主。風擺柳的動作較為復雜,先是左腳往前邁兩步同時伴隨著顫膝的動律,手臂的姿態(tài)路線由執(zhí)凳變成八字狀態(tài),重心轉換,身體的臀部也左右擺動。銀雁翻身屬于苗族板凳舞技巧性展示,包含了有屈伸、蓋腿、“碰凳”、重心的移動。金雞展翅屬于模仿性動作,有類似程式的“山膀”位,手眼配合表演,主要以“碰凳”和倒換重心為主。彈跳直打包含了跳躍、“正步半蹲”“大八字步半蹲”“執(zhí)凳”。雙手對打苗語稱作窩略希地,主要包含了雙腳跳、“正步半蹲”“執(zhí)凳”“前弓步”和劃弧線。鵲橋會是以兩人相對站立,都以“執(zhí)凳”于左側為準備。動作分析是以“執(zhí)凳”“碰凳”、擰身、“提襟”完美相結合。
2.線性調(diào)度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表演開始時,會異口同聲喊道“嗨~呦”, 它會加入歌聲伴唱,較為有名的是《酒歌》。兩條直線出場。直線一般給人逼近的感覺,比較有沖擊力。繼而變成兩條平行斜線,一種推進行進感。苗族是經(jīng)歷了遷徙的民族。苗族人在遷徙的過程當中,經(jīng)歷了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和戰(zhàn)爭的侵襲。很多苗族的歌曲當中也會表現(xiàn)建村里寨和表現(xiàn)苗族人民堅強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斜線的運用像是對苗族遷徙的反映。此外,板凳舞的線性調(diào)度還有雙橫線,給人平穩(wěn)、安靜的感覺。最后,黔東南的苗族板凳舞以圓形結束。苗族是有凝聚力和團結力,在活動當中,板凳舞有互相擊打板凳、對稱式演繹,增進了民族情感,強化民族認同感。苗族板凳舞的圓形調(diào)度是具有聚合性和集體性,顯現(xiàn)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祖先的崇拜。
3.服裝造型
女舞者頭纏黑色的桃花方巾和三角巾結合。頭上戴著銀飾組合形成的帽子,穿著黑色為主叉領的上衣、黑色的百褶長裙和戴著銀項圈。苗族人常常在節(jié)日里與親戚朋友相互走動,以及相邀去參加盛會。此時姑娘們都會盛裝打扮。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形式多為集體舞,男女舞者們“執(zhí)凳”,踏地為節(jié),身體進行左右擺動,女舞者百褶裙飛揚,營造出活潑歡快的氛圍。黔東南苗族板凳舞舞者們在節(jié)日里穿著盛裝,跳著統(tǒng)一的舞步,場面十分壯觀。板凳舞增強民族團結和自信心。在板凳舞的演繹中也能看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舞蹈的產(chǎn)生以及服裝的樣式也受到了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黔東南苗族板凳舞的服飾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是匯集了苗族人的萬物有靈的世界觀,深厚的歷史文化,彰顯了其精神風貌。
4.風格特點
板凳舞的節(jié)奏激烈歡快,以板凳聲為伴奏,不時加入苗歌伴唱。板凳舞動作主要以轉圈和轉身為主,腳尖多點地。其姿態(tài)主要是以單跨腿和單、雙腳跳躍為主。舞者們以臀部和上身的扭動來撞擊和移動,營造喜慶和歡悅的氛圍,也增添了一份古樸厚重的色彩。板凳舞是在節(jié)假日或者走親訪友時,不限地點,隨性起舞。舞蹈形式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先由女領舞者敲擊板凳,其他舞者單雙腳踏地跳躍,邊歌邊舞的形式,歌唱內(nèi)容即興編創(chuàng)。另外一種是舞者們雙手手執(zhí)板凳為圓起舞,腳踏地,板凳擊打為節(jié)。舞蹈隊形由圓形向面對面并列的隊形轉變。面對面轉身的時候?qū)纬伞肮弊?,人?shù)均為偶數(shù),對稱樣式,兩人上身扭動相撞,百褶裙飛舞。板凳舞也有自娛自樂成分,身體的動律和旋轉展現(xiàn)出苗族人民的幸福感。
二、文化內(nèi)涵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的發(fā)展與社會、歷史、生態(tài)文化有關。他們喜好歌舞,舞蹈也多姿多彩,由于山地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舞蹈有著獨特性,具有原生態(tài)的特質(zhì)。苗族是無字民族,他們用藝術承載著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舞蹈是他們最強烈的表達方式。黔東南的苗族板凳舞具有原始古樸的特色。他們的舞蹈在人數(shù)可由幾人到幾百人不等但一定為偶數(shù),講究對稱性,旋轉性動作較多,給人質(zhì)樸、厚重以及神秘感。板凳舞屬于道具舞,結合道具擊打出來的節(jié)奏和苗歌伴唱增添了分生活氣息,是表達自我的方式,已經(jīng)成為苗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苗族雖是無字民族,卻以歌舞的形式來對圖騰的崇拜、祖先紀念、萬物神靈的信仰。板凳舞既可以全男舞者、也可女舞者、亦可男女混合,是具有包容性的,具有廣泛的參與性。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積淀了民族生活的產(chǎn)物,具有真情實感。舞蹈是源于對勞動生活和圖騰崇拜,也來自于苗族人民內(nèi)心的情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他們的審美也來源于勞作,板凳舞才能形成原汁原味的歌舞形式。它雖然沒有華麗的地雕琢,但是是對真實生活的反映,真情而舞,縱情表現(xiàn),是“真、善、美”的體現(xiàn)。苗族板凳舞雖沒有美輪美奐的畫面,但是體現(xiàn)出其最率性的特征。黔東南苗族板凳舞是強化民族認同感,呈現(xiàn)出生命的律動。他們以歌舞表現(xiàn)生活、承載文化。無論是面對艱辛的生存環(huán)境以樂觀的心態(tài),他們對生活都充滿著美好的向往和憧憬。這是深深蘊含著生命的本真、文化的積淀、傳承的迫切。他們所體現(xiàn)出來的每個舞姿、動律都是體系苗族文化的根基,彰顯苗族人民生命的本真。
三、結語
黔東南凱里苗族板凳舞是一種質(zhì)樸、歡快的原始舞蹈。板凳舞因酒興而起,動作力度大,顯示出粗獷、激揚的風格,表現(xiàn)了苗族人民直率、質(zhì)樸和真誠的性格。在當今社會,它仍是融洽親情,增進民族團結,和諧人際關系的紐帶,并激勵人們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苗族板凳舞成為其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節(jié)假日、走親訪友的紐帶,能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互動性,增加民族團結和凝聚力。
參考文獻:
[1][英]克萊夫·貝爾.藝術[M].周金環(huán),馬鐘元,譯.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4.
[2]楊正權主編.黔東南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集錦[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7.
[3]中國民族民間舞舞蹈編輯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M].北京:中國ISBN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