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性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培養(yǎng)。兒童期是德性人格培育的關鍵期。優(yōu)化的活動情境可以開掘德性潛能、豐富德性內涵、完善德性結構、創(chuàng)造德性生活,促使兒童生發(fā)原生動力,將道德規(guī)范內化于心,建立心靈秩序,完成精神自治。
關鍵詞:情境教育 活動情境 德性人格
德性是一個人內在的,以道德為核心,具有卓越特征和生命力量的精神品質,是靈魂向善或崇尚高貴而凝結成的品格,是公認為好的、優(yōu)秀的、值得贊揚的行為方式。人格是人之為人的重要標志,德性人格則是人格的高尚境界,標志著一個人無論身處怎樣的情境,都能以優(yōu)良的品質和真善美的理想作為價值導向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德性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自發(fā)形成的,而是在環(huán)境的作用下通過智慧選擇逐步養(yǎng)成的。情境教育注重創(chuàng)設形神兼?zhèn)?、情景交融、富有美感的教育情境,情境的特質與德性人格的內在要求相契合,因而在培育兒童德性人格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在實踐中,我們通過優(yōu)化活動情境,激發(fā)兒童向善尚美的天性,內化道德規(guī)范,建立心靈秩序,完成精神自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活動情境中促發(fā)原生動力,開掘德性潛能
德性潛能,是指蘊藏在人性或遺傳中有待開發(fā)的德性心理能力。德性潛能只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并不是既定的德性;只有通過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和教育,德性潛能才可能轉化為現(xiàn)實的德性。
兒童期正是促發(fā)德性潛能的最佳時期。豐富多彩的主題性情境活動,可以激活學生內心深處與德性相關的原生動力,使他們心中德性的種子得以萌發(fā)、生長。
比如,每年春天,我們組織二年級學生開展“我是小花農”活動。我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只花盆,找一種花籽,種在花盆里,并負責養(yǎng)護。待學生種下花籽,引導他們一起交流分享,說說自己得到花籽時的喜悅,種下花籽時的小心,等待種子發(fā)芽時的忐忑,發(fā)現(xiàn)幼苗破土而出時的欣喜。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多角度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小種子的故事。有的學生說,種子聽到鳥鳴聲,很想見見小鳥,和小鳥交朋友;有的學生說,種子聽到沙沙的雨聲,得到雨水的滋潤,很想向雨點表達謝意;有的學生說,種子急切地想知道每天給自己送溫暖的太陽公公長什么樣;有的學生說,種子想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成為小動物們的家;有的學生說,種子想長出兩條腿來,在陽光下嬉戲奔跑……學生想象的美好場景,映射出他們錚亮的心靈,他們心中德性的種子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生發(fā)。
等待花開的日子里,我引導學生想象:假如自己種的是一朵七色花,準備用它那神奇的花瓣來做什么。有的學生說,想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吃飽穿暖,讓每個孩子都有學上;有的學生說,想讓所有病人都恢復健康,所有盲人都重見光明;有的學生說,想讓世界永遠和平,沒有戰(zhàn)爭,沒有難民,百姓安居樂業(yè);有的學生說,想讓被污染的河流變清澈,霧霾天不再出現(xiàn);有的學生說,想讓孤兒院里的孩子都能擁有幸福溫暖的家,敬老院里每天都充滿歡聲笑語;有的學生說,想讓壞人變成好人,讓恐怖分子變成和平使者……學生心中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內心深處的善念得到了充分的釋放。他們還圍繞所種的花,編了《花朵與蜜蜂》《花朵與蝴蝶》《花兒的自述》等許多動人的故事?!巴捇ǚ弧笔㈤_了一朵朵純美的花,兒童心中德性的芬芳一點點散發(fā)出來、彌散開來。
后來,我還組織學生圍繞花兒開展了“心花朵朵開”“最美的花兒獻給誰”“舞在花叢中”等一系列活動,他們心中的善念之花、道德之花在美好的情境中越開越盛、越開越美。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有道德。道德發(fā)源于人的本性,發(fā)生于人的善行。但德性潛能不會自我“蘇醒”,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優(yōu)化,則為兒童德性潛能的萌生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充足的“陽光”和恰當?shù)摹八帧?。這樣的活動情境,融善于美,融美于善,善美相通,兒童向善的本性就被激發(fā)出來,促成了道德的覺醒??梢?,兒童的道德教育,首先在于對人性中道德天分的認同、保護與激發(fā)。
二、在活動情境中內化道德規(guī)范,豐富德性內涵
道德規(guī)范是人們在道德實踐中形成并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不僅告誡人們不應做什么,還告訴人們應當做什么;不僅約束某些行為,還倡導某些行為。道德規(guī)范是德性的核心,與社會成員的道德行為密切相關。
兒童對世界的感知、對他人的認知,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的。因而,如果我們將兒童道德規(guī)范教育停留在道德知識的傳授、道德規(guī)則的記憶上,就不會有好的教育成效。情境教育根據(jù)兒童德性的情感性特征,通過優(yōu)化活動情境,觸動兒童的心靈,將道德規(guī)范的認知與道德情感的激發(fā)緊密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善的行為、美的準則。
比如,地球是人類的家園,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在“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我們組織五年級學生開展了“把美好的地球留給明天”主題活動。
愛護地球,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和了解地球。我從畫冊中、網(wǎng)絡上找了一些衛(wèi)星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讓學生看一看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的全貌。他們靜靜地感受地球,用心體會地球母親的和藹可親、脈脈深情。接著,我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自行了解地球的相關知識,并以“地球的自述”為話題介紹地球。在此過程中,學生對地球有了更多了解,也更加喜愛地球了。這些融人情感的認知活動,為后續(xù)道德規(guī)范的呈現(xiàn)打下了基礎。
接下來,我又列出一些話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媽媽的呼喚”“地球媽媽的心愿”“讓地球放一天假”“地球看病”“地球的辭職信”“哭泣的地球”“地球上最后一次拍賣會”“未來的地球”“地球母親的微笑”“地球媽媽,我想對您說”……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生活感受,從中任選一個話題做好交流準備。
班會、習作等課上,我組織學生匯報、討論。通過交流,學生認識到,是地球創(chuàng)造了生命,養(yǎng)育了人類;人類在大自然的搖籃中生存,大自然慷慨地賜給人類生活所需的一切資源。但人們陶醉在“征服”自然、獲得財富的喜悅中,地球卻傷痕累累:全球氣候變暖、大氣臭氧層出現(xiàn)空洞、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森林面積銳減、草原退化、淡水資源日漸匱乏、生物物種加速滅絕、礦產(chǎn)資源日益減少……長此以往,人類必將失去生活的資源。至此,學生充分感受到,環(huán)境的警鐘已經(jīng)敲響,黃牌已經(jīng)亮出,他們的心與地球貼得更緊,保護地球成了大家的共識與迫切愿望。
對此,我趁熱打鐵,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做地球媽媽的好孩子”,還引導學生向全校師生發(fā)出“低碳生活行動”倡議書,宣示了行動要點:(l)購物時自覺使用環(huán)保袋,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2)洗滌衣物時盡量少用洗衣粉,以保護水資源;(3)最后一位離開教室的同學及時關掉電腦、電燈,做到人走電停;(4)紙張雙面使用,水盡可能循環(huán)使用;(5)出行時多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乘坐私家車;(6)夏天使用空調時,室內溫度不低于26℃;(7)將低碳生活的健康環(huán)保理念向周圍的10位親友宣傳推廣。進而,通過召開家長會、設計低碳生活反饋表、設立綠色監(jiān)督崗等措施,確保將倡議的要點落到實處。
連續(xù)的、不斷深化的活動情境,觸動了學生的心靈,增加了他們的認識,強化了他們的感受,保護地球成了大家普遍認同的自覺要求。
少年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對于塑造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兒童道德規(guī)范的養(yǎng)成,離不開充滿真情、崇尚美善的生活情境,沒有這樣的情境作為依托,兒童的道德成長就難以真正落到實處。在兒童道德規(guī)范的建構過程中,應該讓他們在優(yōu)化的道德情境中充分地感知、體驗,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辨析、思考,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這樣,教育才能深入兒童的心靈,教育的積極力量才能在兒童的內心世界落地生根,道德規(guī)范才可能轉化為兒童的自覺行為。
三、在活動情境中建立心靈秩序,完善德性結構
柏拉圖曾說:“德性是心靈的秩序?!比说男撵`差異,最基本的表現(xiàn)特征就是有序與無序。有序的心靈才能承載道德的使命,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鑄就德性的人格??梢哉f,心靈秩序是德性人格的基石。
心靈有序的核心標志是自律與和諧。自律是人區(qū)別于一般動物的顯著特征,是人的心靈秩序的基本表現(xiàn),體現(xiàn)為理性對本能欲望的約束與自控。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情境中,兒童會感到舒心愉悅;在充滿正能量、散發(fā)精神芬芳的情境中,兒童會得到德性的啟迪,明確行為的準則。
比如,在中國人心中,“荷”有著特殊的地位。我們在六年級組織開展了“荷花飄香沁心田”主題活動,讓學生走近荷、了解荷、感受荷、體悟荷、贊美荷。我們把學生帶到荷塘邊,只見:翠綠的荷葉鋪滿水面,挨挨擠擠,又井然有序;荷花開得千姿百態(tài),像一個個穿著粉白長裙的姑娘,在綠色地毯上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這和諧、有序、美好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幽幽的清香也飄入他們的心間。
自古以來,人們贊荷、詠荷,留下了大量詩文。我和學生坐在荷塘邊,邊欣賞荷花、荷葉,邊學習古詩詞,并讓他們自由組合,嘗試以一首小詩表達眼中、心中的荷。有學生發(fā)現(xiàn)荷花、荷葉都特別潔凈,我借機介紹荷葉為什么能自凈,荷花為什么被譽為“花中君子”,重點指出“蓮花效應”自潔葉面的奧妙所在,由此引導學生體悟:人也應該有“自凈”的本領,不斷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校正人生的航向。
在這樣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充分感受到荷塘的靜謐與和諧,荷葉的青翠與潔凈,荷花的雅致與清香。隨著深入了解,大家深深愛上了荷,心里留下了一片清新的荷塘,完成了一次心靈的凈化。
道德是人為自己立法,聽從自己的無聲命令。一個建立心靈秩序的人,才能在現(xiàn)實生活境遇中依據(jù)德性人格的要求理性地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德性的養(yǎng)成需要“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共同約束。優(yōu)化的活動情境中融入了“看不見”的道德理念、行為規(guī)范,學生身處這樣的情境時會感受到一種無形的道德的召喚,漸漸地可以使他們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形成自律的意識和能力。
四、在活動情境中完成精神自治,創(chuàng)造德性生活
德性使人成為自由、自主的道德主體,有力量自我主宰、自我制約,克制欲望沖動,排除外來影響,勇于擔當自己的責任。
兒童要實現(xiàn)精神自治,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培養(yǎng)。有意識地將自覺、自律、自強的教育滲透到活動情境中,以正確的導向來引領,以氛圍的渲染來影響,以正向的反饋來鞏固,長期熏陶感染,可以使德性成為兒童的內在信念與精神自覺。
比如,水是大地的乳汁、生命的源泉。在“世界水日”來臨之際,我們組織高年級學生開展了“愛水愛生命”主題活動。
我們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各種形態(tài)的水。到南通護城河一濠河邊漫步,感受母親河的清澈、美麗與柔情;去市民廣場看噴泉,從飛濺的水花中體會水的姿態(tài);走進學校體育館的泳池親近水,感受水的溫柔。
我們還讓學生自行與水接觸。有的學生觀察樹葉上的小露珠,有的學生觀察天上“跳”下來的小雨點,有的學生觀察從山頂傾瀉而下的瀑布,有的學生觀察浩浩蕩蕩流向東方的長江……
水是極普通、極常見的,可當大家用心面對,卻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示。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一滴水看起來很小,卻永遠不會消失:天氣冷了,它會結成冰;天熱了,它又化作氣。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小小水滴蘊含著無窮的力量,甚至能將石頭滴穿。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小小的水滴匯成江河湖海,會變得滔}舀不絕、波瀾壯闊。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水在努力實現(xiàn)自己生命的價值,化作雨雪滋潤萬物。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白開水沒有湯的濃郁、咖啡的芬芳、飲料的可口,卻以清澈、平淡、自然,給了我們舒適與寧靜,由此明白了真水無香的道理……
在這一活動情境中,學生學到了水的精神:善利萬物的奉獻精神,上善若水的尚德精神,以柔克剛的堅定精神,碗水端平的公平精神……這些關于水的體悟,雖然不是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卻將影響學生行為的準則、做人的原則。
德性人格是幸福人生的保障。從激發(fā)德性潛能到內化道德規(guī)范,再到建立心靈秩序,最終實現(xiàn)精神自治,這是一個逐層遞進的提升過程,每一層面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融通的。任何一種道德抉擇和道德實踐,都在具體的場景中完成,德性人格的真正塑造者是道德生活實踐。兒童德性人格的培養(yǎng),應該也只能采用適宜兒童天性的方式來實現(xiàn)。優(yōu)化的活動情境具有鮮明的正導向功能,是一種為兒童量身定制的生活化的實踐。這樣的情境滋心養(yǎng)德、德心共育,是培養(yǎng)兒童德性人格,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
(施建平,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曾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首批培養(yǎng)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