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阜新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阜新市婦產(chǎn)醫(yī)院),遼寧 阜新 123000)
凝血功能主要是對出血或血栓等相關病癥進行判斷的一個主要的根據(jù),對患者進行凝血功能檢驗的項目主要能夠為相關的血栓、休克、中風、大出血等各類患者進行有效的支持,對患者的臨床相關診斷和治療都能提供可靠的依據(jù)[1]。對患者進行凝血的檢驗項目主要包括凝血4項,分別是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臨床通常在進行采血的過程當中會因為各種因素的限制等導致血液標本出現(xiàn)影響,比如患者存在有標本的溶血和血量不足,標本送檢不及時或者其他因素導致血液不合格標本出現(xiàn),這會對于整體的檢測結果產(chǎn)生影響[2]。凝血的過程主要是血漿當中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椴蝗苄岳w維蛋白的一個過程,檢驗患者的凝血指標能夠有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有凝血功能異常的情況,特別是對相關手術患者,對患者的凝血功能進行了解,能夠有效防止患者手術過程中或手術以后出現(xiàn)出血不止的狀況[3]。臨床對凝血功能進行檢驗的時候,合格的血液標本能夠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采集的過程中,如果患者標本采集、標本存放和送檢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可能會對于標本的檢驗結果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而本文針對于此分析血液標本質(zhì)量對血凝檢驗指標檢測結果的影響,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1 一般資料:本文研究對象來自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所有研究對象均為相關病癥治療并且進行凝血指標檢驗的3000例患者。本文所選擇的患者當中存在男性患者1800例,女性患者1200例,患者年齡最大值為78歲,年齡最小值為18歲,年齡平均值為(43.7±10.5)歲。所有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遞交倫理委員會進行檢驗,并且符合倫理委員會的相關標準,獲得倫理委員會的認可。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本文所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到我院進行相關病癥,并且行凝血指標檢驗的患者;②所有研究對象存在有凝血指標檢驗的指征;③所有研究對象均年齡滿18周歲;④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同意進行此次調(diào)查研究[4]。
1.2.2 排除標準:①本文研究對象排除半年內(nèi)出現(xiàn)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嚴重創(chuàng)傷的患者;②排除存在有肝腎和相關造血系統(tǒng)嚴重病癥的患者;③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④排除惡性腫瘤患者或者近半年服用過抗凝血的藥物治療的患者;⑤排除合并有免疫系統(tǒng)類病癥的患者;⑥排除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患者;⑦排除中途因各種因素無法完成治療而退出研究組的患者[5]。
1.3 方法:本文所選擇的儀器為SYSMEX CS-51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檢測系統(tǒng),同時配合相配套的試劑。在進行標本檢驗之前,所有研究對象需要禁食禁飲12 h,晨起采集調(diào)查對象的空腹靜脈血,標本在采集以后進行4000轉每分鐘的離心處理,處理10 min以后進行血漿分離,并且在30 min內(nèi)立刻進行上機血漿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凝血酶時間等相關檢驗。
1.4 觀察指標:PT的正常參考值為12~16 s;Fib的正常參考值為2~4 g/L,APTT在正常參考值為24~36 s,TT的正常參考值為16~18 s[6]。分析導致本文研究對象凝血標本檢驗異常的相關因素。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IBM SPSS25.0對本文的所有計量標本進行統(tǒng)計學檢驗,所有的計量值均采用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均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檢驗情況分析:本文3000例進行凝血檢驗的標本當中存在有凝血異常標本420例,占14.00%,其中有412例異常高值和8例異常低值,分別占13.73%和2.67%。對于凝血標本異常組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進行比較,分別為(15.22±0.52)s、(29.56±1.56)s、(2.21±0.63)g/L、(16.92±0.82)s,而檢驗正常組分別為(13.02±0.41)s、(26.52±1.82)s、(2.72±0.52)g/L、(15.02±0.21)s,兩組進行比較,P<0.05,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見表1。
表1 凝血正常和凝血異常組的相關指標情況檢驗比較()
表1 凝血正常和凝血異常組的相關指標情況檢驗比較()
注:凝血正常組和凝血異常組相比,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凝血標本檢驗結果異常的因素分析:對影響凝血相關指標的檢驗結果和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可以得出,標本的采集量、標本采集部位、溶血標本、標本放置時間等相關因素都會對凝血標本檢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P<0.05,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具體進行分析可得,凝血異常組當中輸液60例,輸液同側360例,P<0.05;采血量不足1.8 mL或超過2.0 mL的320例,采血量在1.8~2.0 mL的100例,P<0.05;存在溶血患者290例,不存在溶血患者130例,P<0.05;血檢驗放置時間在2 h以內(nèi)的患者15例,血液檢驗放的時間超過2 h的患者405例,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室的相關標本將質(zhì)量控制的主要工作分為標本檢驗之前、標本檢驗過程中和標本檢驗以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因此保證實驗室相關檢驗指標的質(zhì)量應該嚴格的從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7]。一般情況下導致相關標本出現(xiàn)誤差都是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存在失誤而導致的,有臨床研究認為,超過70%的誤差都是因為分析之前的相關失誤而導致。在進行標本分析以前的誤差可以通過相關的質(zhì)量管理和相關措施預防來進行規(guī)避。
因為臨床在進行標本檢驗的過程中標本采集的工作量相對較大,所以導致在標本的采集、運送和保存等相關過程當中很容易使得相關標本出現(xiàn)誤差。而從對標本質(zhì)量的角度來說,標本質(zhì)量對檢驗結果產(chǎn)生的影響,會對臨床病癥的診斷和治療產(chǎn)生影響[8]。從臨床檢驗角度而言,檢驗過程當中很容易忽視,因為檢驗之前因為質(zhì)量控制而導致的標本失誤,這樣就會使得檢驗結果直接對于臨床的相關工作產(chǎn)生影響,使得檢驗結果不準確,耗費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同時也會耽擱對患者的病情診斷和治療。而通過本文的調(diào)查能夠得出對于標本的采血部位、標本的采集量、是否存在溶血標本和標本放置時間等都可能導致凝血結果產(chǎn)生差異,因此這些因素是導致患者凝血標本出現(xiàn)的必然因素[9]。
對患者進行靜脈血液采集的過程中,臨床護士為了節(jié)約時間或節(jié)省工作量,會直接從輸液的同側或者輸液通路當中進行相關血液標本的采集,這就會使得患者輸液側的血液因為受到葡萄糖溶液、生理鹽水溶液、氯化鉀溶液等相關藥物的稀釋而產(chǎn)生影響,這就會使得血液中的血糖、血鉀和血鈉成分等存在著含量升高的趨勢,也可能會導致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等相關含量降低,這會使得血液標本的檢驗結果存在直接的誤差[10]。所以對患者進行血液標本采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盡量避開在輸液時間對患者進行血液采集,同時也要避免選擇輸液同側的手臂血管采集血液,再進行采集的過程中,禁止從輸液的針頭或者三通管等部位對患者進行抽血。而且外科手術治療或者服用肝素、華法林等相關溶栓或抗凝治療的患者,應在治療之前進行相關凝血指標的檢驗,在進行凝血指標檢驗的時候,需要加入一定劑量的抗凝劑,同時根據(jù)1∶9的比例進行配置,如果抗凝劑濃度為0.2~0.3,那么采集血量通常為1.8~2.7 mL。如果在規(guī)定劑量的抗凝劑當中,血液標本量過多或者過少都可能會導致患者凝血酶原時間縮短,也會導致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這會使得凝血檢驗結果出現(xiàn)不準確的狀況。所以在進行血液標本采集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血管上表明的抗凝劑與標本比例1∶9嚴格的加以落實。
凝血對血液標本質(zhì)量產(chǎn)生影響的最為常見因素就是標本出現(xiàn)溶血,經(jīng)常會存在于采血的過程當中,導致標本出現(xiàn)溶血的因素分為如下幾點:首先是進行標本采集的過程中過度對試管進行搖晃,導致紅細胞出現(xiàn)破裂而產(chǎn)生溶血狀況;第二是因為在采血的過程中沒有將針頭取下,導致血液注入試管的時候力度過大,使得紅細胞出現(xiàn)破裂而出現(xiàn)溶血;第三是因為在采血的過程中因為穿刺的次數(shù)較多,或者因為采血的過程中因為空氣進入等,使得血液成分中出現(xiàn)氣泡而導致標本溶血。所以在進行采集血液的時候,要求臨床醫(yī)護工作者要熟練的掌握穿刺技術,并且在進行采集時緩慢的將血液推入試管當中,在血液注入試管以后,需要輕輕搖晃5~8次,避免因為搖晃過度而導致溶血現(xiàn)象出現(xiàn)。雖然在臨床上經(jīng)常應用,一次性負壓真空管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但是仍然可能導致在血液標本采集時存在采集過量或溶血的情況。
除此以外,血液標本存放時間和檢測時間也會對于檢驗結果產(chǎn)生必不可免的影響,還有臨床研究認為血液標本在采集以后,立即進行檢驗和血液標本采集兩個小時進行檢驗在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性,但是在標本采集超過兩個小時以后進行檢驗,就會導致凝血酶原明顯縮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明顯延長,因此也能夠說明血液標本采集以后,需要盡量控制在兩個小時之內(nèi)完成相關的檢驗工作,這樣才能夠確保檢驗的結果準確。綜上所述,血液標本在進行采集的時候多個因素都會對凝血標本檢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所以在進行標本采集之前應嚴格的把控好各個采集的質(zhì)量關,保證血液采集的合格和安全可靠性,以便最大程度上提升血液檢驗的質(zhì)量,保證臨床對患者進行病癥治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