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亦婷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與幼兒一起通過戶外活動、參觀考察、種植和飼養(yǎng)活動,感知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生長發(fā)育、繁殖和死亡的過程?!庇變旱姆N植活動具有社會性、操作性、真實性等特點。幼兒在親近自然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同時能提高觀察、探索、表達、表現(xiàn)的能力,積累相關的知識和經(jīng)驗,萌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探究欲、愛心、耐心、責任心。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在種植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播種、栽培、收獲的技能,感受到了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還體驗了自己動手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幼兒細致、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可以通過持續(xù)性的追蹤觀察、關注科學探究的過程和事物的變化中獲得。
關鍵詞:種植活動;多元融合;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8-0047-02
青青小菜園是我園戶外游園中的場地之一,菜園青青,炊煙裊裊,孩子們在菜園中種植、觀察、收獲、品嘗,多元融合的實施策略引導幼兒在菜園中收獲種植的果實,也收獲著成長的果實。
1.多元感知,多維探索
(1) 四季課程,四季生長
植物的生長需要順應四季,不同的節(jié)氣下適合生長不同的瓜果蔬菜這是一門大學問。春天適合種西紅柿、蠶豆、茄子,夏天種胡蘿卜、生菜、黃瓜,秋天種豌豆、白菜,冬天種菠菜、香菜。孩子們的心中有一本百科全書,結合著四季種植不同的作物,孩子們在實踐中了解感知四季的農(nóng)作物。
(2)對比田實驗,讓行動“說話”
瓜果蔬菜的生長需要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在土里生長,這是孩子們親自種植以后才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我們開辟了土培、棚內溫室栽培、無土栽培、水培等多種區(qū)域。在種植大蒜的過程中,孩子們爭論了起來,有的孩子說要把大蒜深深地埋在土里,有的孩子說只要把大蒜插在土里就行,有的覺得要把大蒜倒著插,還有的覺得把大蒜的皮剝掉才能讓大蒜長出來,我沒有告訴他們正確答案,而是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方式種植。經(jīng)過不斷的試驗,他們發(fā)現(xiàn)埋在土里和倒插的蒜苗都沒有發(fā)芽,而剝了皮的大蒜冒著了小芽芽。再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倒插的大蒜爛掉了。在對比田實驗中,孩子們總結出:把大蒜正著插,經(jīng)常澆水大蒜就可以發(fā)芽。孩子們在“對比田”中比較哪一種方式更適合生長,積累經(jīng)驗。
2.多元記錄,定格瞬間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指出:“鼓勵幼兒用繪畫、照相、做標本等辦法記錄觀察和探究的過程與結果,注意要讓記錄有意義,通過記錄幫助幼兒豐富觀察經(jīng)驗、建立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分享發(fā)現(xiàn)?!蔽覀児膭钣變簢L試用圖畫、符號、照片等方式直觀、形象地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幫助幼兒回顧和梳理,促使幼兒將獲得的零碎知識經(jīng)驗系統(tǒng)化,逐步自我建構科學知識與經(jīng)驗。
(1)畫一畫—“繪畫日記”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用簡單符號和繪畫的方式記錄
觀察發(fā)現(xiàn),更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因此,在種植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嘗試用圖畫、符號等方式來記錄物的生長情況和自已的發(fā)現(xiàn)或困惑。隨著孩子們觀察的不斷深入,孩子們的繪畫日記上也越來越豐富,白色的是蘿卜開的花,黃色的是油菜、青菜開的花,蠶豆能開出粉粉的花。孩子們用雅嫩的筆觸、豐富的色彩記錄著田園,形象而生動,一目了然,從他們的繪畫日記上能看出觀察的持續(xù)性。這樣不僅利于幼兒分享,更增添了趣味。
(2)拍一拍—照片視頻
照片是一種清晰直觀的記錄方式,每個孩子一臺平板,可以隨時拍攝下照片,讓幼兒看著植物的成長照片并將植物的變化以特寫的形式呈現(xiàn),使幼兒直觀地看到自己種植的植物生長的歷程,還可以利用動態(tài)的視頻更清晰的了解種植過程。
(3)?掃一掃—“植物身份證”
孩子們在前期的調研、準備,中期的種植以及植物生長的過程中都積累了關于某樣植物的很多經(jīng)驗,于是他們把這些經(jīng)驗匯集在一起,請老師寫一些基本的信息簡介,制作成二維碼形式的“植物身份證”,孩子們可以通過掃一掃的方式,了解到關于此類植物的多樣化信息,比如,這個植物適合什么時候種,種植時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成熟以后可以用來干什么等等。
多元化的記錄方式更體現(xiàn)了以孩子為主體,“做中學,做中教”的理念,他們可以自主選擇擅長、喜歡的方式記錄收獲,多種方式的融合也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3.多元發(fā)展,精彩成長
(1) 種植—親手栽培
當農(nóng)田越來越少時,居住在高樓大廈里的孩子們幾乎沒有機會去感受農(nóng)田,更別說體驗種植。大部分的孩子分不清餐桌上一盤盤綠色的菜之間有什么區(qū)別,也許他們只知道這是“青菜”。我們總是在電腦上跟孩子教科書式地讀著“青菜”“薺菜”,殊不知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師。在幼兒園中辟出一畝方田給孩子們,親手去種植,感受種植、生長的過程,比任何一本植物書來的更有意義,從選種到松土,從施肥到除草,孩子們在種植中了解農(nóng)作物生長的規(guī)律,探索生長的秘密,他們見證著一個個沉甸甸果實的誕生,也更能明白農(nóng)作物的來之不易。
(2)觀察—親眼發(fā)現(xiàn)
植物的生長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加不能拔苗助長,是一個需要悉心照料與等待的過程。各種植物在孩子們的期待中一天天長大,在持續(xù)地觀察過程中,孩子們記錄著植物的點滴變化,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植物生長的有趣現(xiàn)象:蘿卜開的是大大的白色花,油菜、青菜開的是黃花,蠶豆開的是粉色的花:花謝了,有的結籽、有的結豆莢,土豆原來是從泥土里挖出來的。這些現(xiàn)象比任何一本書、任何一段視頻都來得直觀、生動。
(3)堅持—親歷成長
植物的生長變化是一個需要耐心照料與等待的過程,從一顆小小的種子到破土而出再到一天天長高,孩子們一點點地觀察著植物的變化,而不再是餐桌上一盤盤成品。任何一種蔬菜都不會一日就長大,在這過程中需要孩子們給予耐心、細心,他們會不斷反思“難道澆的水不夠嗎?”“小種子到底長的出來嗎”,他們會為了一次次的失敗而流淚,為了一個小種子孩子們體驗到了“提心吊膽”的滋味,當蔬菜真正長成時孩子總有一種“苦盡甘來”的心情,這就是堅持的力量。在種植活動中孩子們獲得了堅持的良好品質,在面對生活中的其他困難時,他們也不會輕言放棄。
(4)責任—親自管理
在種植過程中我們采取“承包到戶”的“責任田”模式,孩子們可以以個人、小組等方式認領一塊田,這塊田就歸他們所擁有。種植些什么、誰來照顧、如果防蟲害等問題都是他們要思考的問題。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更有責任感,這塊田的植物就像他們的“孩子”,每天的一件大事就是“我的蔬菜長高了嗎”。他們會為了自己的蔬菜長高了而開心,也會為了蔬菜上的蟲洞而流淚,孩子與“蔬菜”共同成長。
在種植活動中孩子們獲得了多元發(fā)展,小小的人兒和小小的種子一樣在一天天地長大,在收獲果實的同時,孩子們也收獲了嘗試、堅持、責任心這些良好的品質。
4.多元分享,享受果實
(1) 食物分享,共享成果
瓜果蔬菜成熟的季節(jié)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在墻邊上砌了一排土灶,這是這個年代的孩子都沒有見過的烹飪形式。他們興奮地尋找著生火材料,報紙、牛奶盒、木頭都被他們拿來生火,哪一種材料更易燃,更易使食物變熟呢?生火實驗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他們一遍遍地做著試驗,最終發(fā)現(xiàn)干燥的木頭燃燒的更久,能使火更旺。水煮山芋、烤山芋、蒸山芋,不同的烹飪方式在這里用了個遍,孩子們分享著食物,也分享著快樂。
(2) 區(qū)域活動,玩轉成果
食物可以用來享用,當然在孩子們的手里也可以用來游戲。爛掉的黃瓜、青椒、胡蘿卜當然不能浪費,美工區(qū)里孩子們用來做蔬菜拓印。語言區(qū)里他們是《一園蔬菜成了精》的道具。角色游戲時他們是菜市場里的蔬菜,也是果汁店的榨汁材料。孩子們利用瓜果蔬菜玩著各種各樣的游戲。
青青小菜園是一個觀察與發(fā)現(xiàn)、付出與收獲的自由空間,在這里他們分工、合作、交流、分享,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孩子們也體會到了果實的來之不易和收獲豐收的喜悅。各種農(nóng)作物的外形特征、生長周期、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生態(tài)關系都能從小小菜園中一一探秘。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孩子們在這一畝菜地里種植著果實,收獲著成長!
參考文獻
[1]計彩娟.“養(yǎng)殖”活動:一項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嘗試[J].上海教育科研,2014(07)
[2]虞永平.種植園地與幼兒園課程[J].教育教學,2010(05):6-7
[3]莊燕春.擁抱大自然快樂每一天—在種植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自主探索精神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