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顏真卿在《勸學詩》里說: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書到用時方恨少,是我最深的感觸;書山之路勇攀登,是我治學的態(tài)度;讀書不覺已春深,是我追求的理想。我愛讀書,書中自有妙處。以書開路,路則越走越通;以書為友,友則越聚越多;以書修心,心則越養(yǎng)越靜。
其實,耕讀苦學是許多名家的“專利”,蘇霍姆林斯基每天早晨五點便起床,喝過咖啡后,隨即開始一天的讀書生活;村上春樹則是晨跑后便進入讀書和創(chuàng)作中,每天堅持寫三千字之多;魯迅先生每晚都讀書寫作到深夜,常常天蒙蒙亮才睡下;偉大的毛主席更是喜歡夜深人靜時,閱覽古代圣賢的典籍,胸中的韜略便在這每日的耕讀中形成……每一位名家的背后,都有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自律和刻苦。他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除了與生俱來的天賦,更重要的是,能靜下心來,沉淀自己,飽覽詩書,閱讀思考,筆耕不輟。正是受了這些作家的激勵,我也開始了自己的耕讀生活。我把書房命名為“耕讀齋”,希望能像老農(nóng)一樣,勤奮耕讀,讀遍天下好書,在心中播下一粒粒智慧的種子,靜待其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與世無爭,與書有約,與心相知,摒棄世間的浮華,找尋生命的本質(zhì)。
于是,每晚九點,待女兒熟睡后,我便開始了書齋耕讀。暖燈猶可親,好書常相依。手握書卷,我的內(nèi)心好似巴山夜雨漲起的秋池,充盈無比,情懷滿溢。在這個小小的“耕讀齋”里,我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是個自由人,這是耕讀的妙處,這是我的“荷塘月色”。這是多么奇妙的體驗!文字自有它的魅力,它能驅(qū)除浮躁之氣,讓我心神安寧;也能開啟智慧之門,讓我神思邀游。讀康震、蔣勛、葉嘉瑩,和文壇北斗品詩話詞,詩情無限;讀葉圣陶、蒙臺梭利、蘇霍姆林斯基,和教育大家談玄論理,思接千載;讀《紅樓夢》《邊城》《文化苦旅》,和經(jīng)典名著共抒性靈,落盡繁華;讀《蘇菲的世界》《瓦爾登湖》《美的歷程》,和哲理名作同尋真諦,喜獲真知。深夜靜讀,佳言妙語,錦繡華章,奇文共賞,趣意盎然。在文字編織的國度里,讀我所樂讀,思我所樂思,暢快無比,怡然自樂。更難能可貴的是,閱讀為我開辟了一方靜謐的港灣,讓我學會了與自己對話,懂得了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走近了心靈的秘密花園,悟到了人生至真至善至美。
倘若讀到興之所至,我便落筆成文,不求微言大義,只需將稍縱即逝的靈感記錄下來,言說心志,抒發(fā)情懷,表達意趣。這種寫作的狀態(tài)可遇不可求,沒有負累,沒有擔憂,也不期待有特定的讀者,無非就是即事述懷、自抒胸襟、一吐真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蔽乙怨沤駷榻?jīng),以寸心為緯,融會教育和閱讀,貫通教研和生活。如果把我的寫作比作一條潺潺而流的長河,教育隨筆便是水邊的芳草,沁人心脾;閱讀札記便是水面的浪花,淘盡精華;教研論文便是水中的磐石,增添厚重;生活感悟便是水底的海藻,搖曳多姿。每一種寫作方式,每一次寫作歷練,既是切磋語言,也是琢磨思想,更是修煉心性。寫作不僅是叩開心扉、驅(qū)除黑暗的法寶,更是治愈心病的良藥。只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梳理雜緒,芟除蕪穢,將心倒空;只有隨時清空內(nèi)心,才能裝入新的東西,創(chuàng)造全新的自己。
維特根斯坦說: “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遍喿x就是借由他人的語言,探索世界的廣度;寫作就是創(chuàng)造自己的語言,挖掘內(nèi)心的深度。一個是向外生長,一個是向內(nèi)扎根,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締造了我的詩書生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充實的耕讀生活,就是源源不斷的生命活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我心靈之無盡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