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明 田黃燕
摘 要: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學生歷史學習的基礎能力,是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有效工具,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在高三歷史復習中,研究時空觀念在高考客觀題中的考查方式,便于學生分類訓練,提升其高考應對能力,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高考歷史;時空觀念;考查方式
一、 時空觀念重要性
2017年《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為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作為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時空觀念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聯(lián)系和空間聯(lián)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
“時空觀念是諸素養(yǎng)中學科本質的體現(xiàn),是歷史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征?!比魏螝v史都是在一定的時空下發(fā)生的。唯物史觀關鍵內容之一就是要求將史事置于其特定的時空下進行分析、解釋;史料實證是對特定時空下史料的搜集整理、去偽存真、分析解讀;歷史解釋是在唯物史觀指導下,以史料實證為基礎對特定時空下的特定史事進行的因果分析等;家國情懷是對當時當事的理解基礎上,穿越時空,形成的適應當下社會實際的價值觀念。因此可以說,時空觀念不僅是歷史學科的重要核心素養(yǎng)之一,“也是歷史學科其他幾種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基礎和前提?!笔菍W生歷史學習的基礎能力。
同時,雖然高中三本歷史教材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相互聯(lián)系的。但三本必修卻是分階段進行學習的——必修Ⅰ(政治)高一第一學期、必修Ⅱ(經濟)高一第二學期、必修Ⅲ(思想文化)高二第一學期。雖然這種分類專題學習有助于學生深化認識,但也容易導致學生割裂史事,難以進行時空整體整合。無法將歷史知識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一起進行聯(lián)系和理解,形成全局觀。
高考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指揮棒,也是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助推器。因此,時空觀念在高考中的考查不勝枚舉。羅嬌在《歷史科高考對時空觀念的考查——以2016年高考文綜全國Ⅲ卷為例》中更有:“縱觀2016年高考文綜全國Ⅲ卷歷史試題,無論是客觀還是主觀題,大都與時空觀的考查有關?!钡恼摂唷?/p>
綜上,不論是從課程標準的要求出發(fā),還是就歷史學習的需求而言,抑或從高考應考的需要來講,時空觀念都是高中歷史學習中的核心能力、關鍵素養(yǎng)。那么如何巧用時空觀念,提升歷史學習效率,提高應考能力呢?常言道:“得選擇題得天下?!蹦敲次覀儽銖母呖歼x擇題即客觀題中時空觀念的考查方式著手分析。
二、 細化時空觀念考查方式
課程標準對時空觀念能力水平作了四個層次的要求劃分,具體見表1。
上述能力水平主要包括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兩個方面。關于時間觀念素養(yǎng)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特級教師苗穎、劉曉兵在《從高考考查談時間觀念素養(yǎng)的教學分解》中將其分為:“一、 歷史時間的史實認知(1. 時事匹配;2. 時序排列);二、 歷史時間的言說技能(1. 時間表達;2. 時間結構);三、 歷史時間的理解維度(1. 時段特征;2. 時代風貌;3. 時變分析);四、 歷史時間的縱通橫貫(1. 古今縱通;2. 時空橫貫)”四大類。
關于空間觀念素養(yǎng),趙海明、何成剛在《歷史空間觀念素養(yǎng)的歷史解讀》中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和分析,具體見表2。
綜上,我們可以將時間觀念素養(yǎng)的考查概括為:時間點(如1919年五四運動)、時間段(如1927至1937年國共十年對峙)、時間順序(先有國民經濟恢復、再進行一化三改)、時間概念(如民國紀年、世紀中期、公元前等)的考查??梢詫⒖臻g觀念素養(yǎng)的考查概括為:空間點(如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空間區(qū)域(如西歐、儒家文化圈等)、空間轉化(如長征路線及其前后中共革命中心區(qū)域轉化等)、空間概念(如中國古代南方以長江為界不同于今天以地理以秦嶺淮河為界的劃分等)。
但值得強調的是,任何歷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時空下發(fā)生的,不能脫離時間談空間,也不能脫離空間談時間。上述區(qū)分是為了便于我們更清晰地認識時空觀念。當然,我們在平時的歷史學習和應考中更應該做馮一下先生所講的“時空合成”。
結合上述解讀筆者將高考客觀題中關于時空觀念的考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正向考查
就解題思路而言,正向考查的題目中往往給了明確的時空信息,學生可根據相應的時空定位判斷出考查的知識點。如19年全國Ⅱ中的第一道歷史選擇題。
24. 戰(zhàn)國后期,秦國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鄭國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發(fā)揮作用。這些工程能夠在秦國完成,主要是因為 (? )
A. 公田制度逐漸完善
B. 鐵制生產工具普及
C. 交通運輸網絡通暢
D. 國家組織能力強大
題目中給出了“戰(zhàn)國后期的秦國”這樣明確的時空信息,那么秦國相對其他六國集權程度更高的史事便可自然推出其國家組織能力強大的正確選項。A項為西周史實,B項鐵器在戰(zhàn)國時期才開始逐步推廣,C項交通網絡通暢一般需在大一統(tǒng)政權建立之后,都存在時間錯位。
(二)逆向考查
這類題目與正向考查恰好相反,題目中沒有明確的時空信息,需要學生通過事件特征判斷時空,或者通過空間信息判斷時間,也或者通過時間信息判斷空間定位。這類題目雖少,但屬逆向思維,難度較大。如大聯(lián)考高三模擬卷。
29. 根據蘇聯(lián)軍事顧問加倫提出的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戰(zhàn)略方針,軍隊首先向湖南、湖北進軍,長驅直進。同時用部分兵力監(jiān)視與防備湖南、江西邊境與廣東、福建邊境,待兩湘戰(zhàn)場勝利后,再集中兵力消滅該地區(qū)之敵。最后,集中兵力北上,消滅敵人盤踞在華北地區(qū)的殘余勢力。加倫此時供職于 (? )
A. 南京國民政府
B. 廣州國民政府
C.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D. 北京國民政府
該題沒有明確的時間信息,只能通過蘇聯(lián)顧問的信息判斷出國共兩次合作比較考查的出題意圖,再根據由南而北的進攻方向及湖廣等空間信息判斷出為國共一次合作即1924—1927年的國民大革命時期。再得出廣州國民政府的正確選項。即通過空間信息判斷時間信息,再用時間信息做出空間判斷。
簡言之,高考客觀題對時空觀念素養(yǎng)的考查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為重點突出考查。這類型題要么如上述逆向考查,無明確時空信息,需要借助題目中的相關信息通過逆向思維考查時空。要么如上述顯性考查,考查時空概念甚或不同概念之間的轉化。二為輔助考查。高考中大多數(shù)客觀題中都有直接或者間接的時空信息,通過時空定位,進行知識定位,便于作答。這類型題大多按上述正向考查思路進行,也有部分題目按上述隱性考查的方式進行。
三、 結語
綜上所述,良好的時空觀念素養(yǎng)是學生提升客觀題正確率的必備素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在高中歷史日常教學活動中必須重視學生時空觀念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要求我們在高三復習時帶領以時空觀念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更要求我們研究高考,對學生進行分類訓練,提升其時空觀念素養(yǎng)的同時提高其得分率。
當然,從歷史學科的本質特性而言,時空是歷史學習的基礎,主觀題作答必然也離不開時空觀念素養(yǎng)。但與客觀題考查有所不同,主觀題對時空觀念的考查更多側重的是古今縱通、中西橫貫,具體如何考查尚需另行討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張耕華.歷史教學中的時空問題[J].歷史教學,2018(3).
[4]周振鶴.東西徘徊與南北往復:中國歷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
作者簡介:? 楊海明,田黃燕,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第五中學。
課題項目: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空觀念培養(yǎng)策略的行動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154)。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空觀念培養(yǎng)策略的行動研究》研究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