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天皰瘡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

2020-04-29 14:22:20謝媛媛陳顯俠鄭佳媛駱志成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20年4期
關鍵詞:天皰瘡金黃色葡萄球菌

謝媛媛,陳顯俠,鄭佳媛,駱志成

(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皮膚科,甘肅 蘭州 730030)

天皰瘡(pemphigus)是一組慢性、復發(fā)性、嚴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機體存在針對表皮細胞間橋粒連接的自身抗體(主要為抗橋粒芯糖蛋白Dsg抗體)。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黏膜紅斑、松弛性水皰及大皰,尼氏征陽性,皰壁破裂易形成糜爛及潰瘍,糜爛面不易愈合,疼痛明顯;皮損多分布于胸背部、面部、頭部、腋窩、腹股溝、臀部等;患者以40~60歲多見;女性較男性易受累[1]。臨床主要分為尋常型、增殖型、落葉型、紅斑型,其他罕見類型還包括副腫瘤型、皰疹樣、IgA天皰瘡等[2]。組織病理可見表皮內棘層松解形成水皰,目前治療藥物主要為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天皰瘡患者易繼發(fā)皮膚黏膜、肺部、泌尿道等部位感染[3],與皮膚黏膜屏障破壞、蛋白丟失及攝入減少、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高齡等因素相關[4]。感染顯著影響糜爛面愈合及疾病預后,目前為天皰瘡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及不合理使用,病原菌耐藥性逐漸增強。目前關于天皰瘡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及藥敏分析研究較少,本研究對2014年1月—2019年9月某院天皰瘡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藥性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及感染預防。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選取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2014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天皰瘡合并感染患者。納入標準:依據2017年第2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2],所有患者具有典型臨床表現(xiàn)及組織病理學表現(xiàn),即皮膚松弛性水皰和大皰、頑固性糜爛、尼氏征陽性,可伴有黏膜水皰及糜爛,組織病理為表皮內水皰形成(棘層松解)。排除標準:臨床表現(xiàn)為皮膚黏膜水皰及糜爛面,組織病理不表現(xiàn)為表皮內水皰者,或未行組織活檢者;有嚴重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惡性腫瘤者。天皰瘡病情嚴重程度依據臨床常用劃分方法[6]:皮損<體表面積10%為輕度,30%左右為中度,>50%為重度。入院后采集皮膚黏膜分泌物,有相關癥狀者采集痰、尿行病原學檢查,予以皮膚黏膜護理,局部外用抗菌藥物及糖皮質激素制劑,視病情予以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治療。

1.2 標本來源 標本采集及送檢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標本類型包括皮膚、口腔黏膜的血性及膿性分泌物,及尿、痰,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復分離的菌株。

1.3 培養(yǎng)鑒定及藥敏試驗 將標本及時接種培養(yǎng),菌株鑒定及藥敏試驗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擴散法及微量肉湯稀釋法,結果判斷依據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2019年版標準(CLSI M100-S29)[7];頭孢哌酮/舒巴坦藥敏結果判定參照Barry等[8]的文獻。

1.4 多重耐藥菌(MDRO)判斷標準 參照2014年《MDR、XDR、PDR多重耐藥菌暫行標準定義——國際專家建議》[9]中對MDRO的定義與分類。本研究檢出MDRO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CNS)、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腸桿菌科細菌(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MDR-AB)、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XDR-AB)。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共收集天皰瘡合并感染患者114例,男性56例,女性58例,平均年齡(50.24±9.12)歲。患者無死亡,均病情好轉后出院。

2.2 病原菌分布 114例天皰瘡合并感染患者共分離出121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陽性(G+)菌73株(60.33%)、革蘭陰性(G-)菌26株(21.49%)、真菌22株(18.18%)。見表1。G+菌主要來源于皮膚(70株,95.89%),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53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等,來源于口腔黏膜3株(4.11%)。G-菌主要來源于皮膚(14株,53.85%),其次為尿(6株,23.08%)、痰(5株,19.23%)。真菌主要來源于口腔黏膜(16株,72.72%),其次為皮膚(5株,22.73%)。共檢出MDRO 37株(30.58%),分別來源于皮膚(30株)、尿(3株)、痰(4株)標本,包括MRSA 23株、MRCNS 7株(其中MRSE 6株)、ESBLs陽性菌株5株、MDR-AB 1株、XDR-AB 1株。

表1 天皰瘡合并感染患者檢出病原菌分布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 in patients with pemphigus and infection

病原菌菌株數構成比(%)G+菌7360.33 金黃色葡萄球菌5343.80 表皮葡萄球菌108.26 其他葡萄球菌43.31 其他G+菌64.96G-菌2621.49 大腸埃希菌108.26 肺炎克雷伯菌43.31 鮑曼不動桿菌43.31 其他G-菌86.61真菌2218.18 假絲酵母菌屬(未分類)1714.04 白假絲酵母菌32.48 光滑假絲酵母菌10.83 熱帶假絲酵母菌10.83合計121100.00

2.3 主要G+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均為100%;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氟喹諾酮類、頭孢曲松、氨芐西林/舒巴坦、四環(huán)素的耐藥率<50%;對克林霉素、紅霉素的耐藥率>90%。表皮葡萄球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慶大霉素、四環(huán)素、莫西沙星的耐藥率<50%。MRSA 、MRSE檢出率分別為43.40%、60.00%。未檢測出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達夫普汀耐藥的G+菌。見表2。

表2 主要G+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注:a檢測菌株數為33株;b檢測菌株數為20株;-表示未檢測。

2.4 主要G-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大腸埃希菌對大多數臨床常用抗菌藥物如第三代頭孢、氟喹諾酮類、四環(huán)素的耐藥率≤50%,對氨曲南的耐藥率為30%,對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均敏感。檢出的4株肺炎克雷伯菌對第三代頭孢的耐藥率≥50%,對氟喹諾酮類、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大腸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菌株檢出率分別為20.00%(2/10)、75.00%(3/4)。檢出的4株鮑曼不動桿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的耐藥率<30%,對其他多種抗菌藥物(包括亞胺培南)的耐藥率≥50%,檢出 MDR-AB、XDR-AB各1株。見表3。其他G-菌如銅綠假單胞菌、陰溝腸桿菌等,對大多數抗菌藥物的耐藥率<50%,未檢測出MDRO。

表3 主要G-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注:- 表示未檢測;/ 表示天然耐藥。

2.5 MDRO感染情況 99株細菌中共檢出37株MDRO,主要來源于皮膚(30株)。73株G+菌中檢出MDRO 30株(41.10%),其中23株為MRSA;26株G-菌中檢出MDRO 7株(26.92%)。疾病嚴重程度為中重度、伴有低蛋白血癥的患者MDRO感染發(fā)病率較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不同年齡、性別、口腔受累、糖尿病病史患者的MDRO感染發(fā)病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MDRO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例(%)]

Table 4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MDRO infection (No. of cases [%])

項目MDRO(n=37)非MDRO(n=62)χ2P疾病嚴重程度4.0300.045 中重度34(91.89)47(75.81) 輕度3(8.11)15(24.19)年齡(歲)2.2000.138 <5014(37.84)33(53.23) ≥5023(62.16)29(46.77)性別1.4930.222 男22(59.46)29(46.77) 女15(40.54)33(53.23)口腔受累0.3650.546 是22(59.46)33(53.23) 否15(40.54)29(46.77)糖尿病病史3.6410.056 是6(16.22)21(33.87) 否31(83.78)41(66.13)低蛋白血癥4.2680.039 是21(56.76)22(35.48) 否16(43.24)40(64.52)

3 討論

天皰瘡為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其病理機制由多種因素參與,目前具體發(fā)病機制仍不清楚,主要依賴多種靶抗原的協(xié)同作用,通過直接干擾橋粒的黏附、影響細胞內信號通路,最終導致角質形成細胞分離、棘層松解[10]。天皰瘡為皮膚科的慢性疾病,病情反復,患者皮膚黏膜出現(xiàn)水皰,水皰易破潰形成糜爛面,糜爛面不易愈合,疼痛顯著,皮損多位于口腔、胸背部、頭面部、臀部等,明顯影響患者進食、活動及生活質量。天皰瘡的治療目的在于控制病情,促使皮膚黏膜糜爛及潰瘍面盡快愈合,減少并發(fā)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達到長期緩解直至痊愈。天皰瘡患者因皮膚黏膜屏障破壞、營養(yǎng)物質不足、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藥物的相關并發(fā)癥等因素[3],極易繼發(fā)感染。

皮膚黏膜糜爛面感染明顯影響傷口愈合,可延長天皰瘡住院時間,增加糖皮質激素使用量和住院費用,預后較差[11],來自多個國家的近十年的研究[12-15]表明,在不同的研究人群中天皰瘡患者的死亡風險是對照組的1.7~3倍,感染為天皰瘡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該院6年間天皰瘡合并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有助于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改善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

本研究中天皰瘡感染好發(fā)部位主要為皮膚,因其表皮剝脫至皮膚屏障受損、大量體液滲出等。最常見病原菌為G+菌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多文獻報道[16-17]一致,但與吳淑萍等[18]研究不一致(主要為銅綠假單胞菌),考慮與樣本量較少或不同地區(qū)病原菌分布不同有關。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臨床較普遍,為心內膜、骨關節(jié)、皮膚軟組織等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9]。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產生表皮剝脫毒素、腸毒素、中毒性休克毒素、殺白細胞素等毒素物質,易引起傷口化膿性感染,并能夠通過產生修飾酶,改變抗菌藥物作用靶點,降低細胞壁通透性等不同機制,導致對β-內酰胺類、大環(huán)內酯類、氟喹諾酮類等產生不同程度的耐藥性[20]。文獻[21]報道天皰瘡抗原Dsg同時也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剝脫毒素作用的靶點,后者對前者有直接消化降解作用。感染部位較多的其次為口腔,主要為假絲酵母菌感染,口腔黏膜為天皰瘡常見累及部位,口腔內存在大量定植菌,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時易發(fā)生感染,尤其假絲酵母菌,其在特定條件下可轉變?yōu)橹虏【鶾22]。因此,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天皰瘡時應注意黏膜部位真菌感染,注意黏膜護理,防止發(fā)生肺部等深部真菌感染。其他部位感染包括泌尿道、肺部感染,主要為細菌感染,考慮與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力低下、低蛋白血癥等因素引起機會性感染有關。國外一項前瞻性研究[23]表明,初次診斷為天皰瘡的患者患病第一年的機會性感染發(fā)病率為9.3%。

本研究中MDRO檢出率為37.37%(37/99),主要為MRSA、MRSE、產ESBLs菌株,葡萄球菌屬來源于皮膚,產ESBLs菌株多來源于尿、痰。本研究結果表明疾病嚴重程度為中重度、伴有低蛋白血癥的患者更易發(fā)生MDRO感染。病情嚴重者皮膚黏膜受損面積大,糖皮質激素劑量大且用藥時間長,低蛋白血癥者患者免疫力低,營養(yǎng)物質不足,容易繼發(fā)感染。本研究中未檢出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達夫普汀耐藥的G+菌株。目前我國耐藥病原菌產生速度遠遠快于高敏性新藥研發(fā)速度,在大力推動新藥研發(fā)的同時,強化臨床合理性用藥是根治性原則[24]。對于天皰瘡合并MDRO感染患者,應予以床旁隔離,加強患者、家屬及醫(yī)護人員手衛(wèi)生,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范使用抗感染藥物。應注意保護天皰瘡皮膚黏膜糜爛創(chuàng)面,給予患者高蛋白飲食。皮膚糜爛處予以油劑紗布換藥,可外用抗菌制劑防治感染,外用生長因子凝膠促進傷口愈合。口腔內糜爛或潰瘍面可用利多卡因、洗必泰、制霉菌素和生理鹽水配成含漱液,以止痛、防治細菌及真菌感染。

天皰瘡患者易繼發(fā)各種感染,主要為皮膚細菌感染,且MDRO感染率高,病原菌及其耐藥性具有一定特征。臨床醫(yī)生應結合患者原發(fā)病病情及病原菌耐藥性特點,針對性地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治療,提高感染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避免抗菌藥物濫用及耐藥菌惡性循環(huán),同時做好耐藥菌監(jiān)測及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避免MDRO的傳播。

猜你喜歡
天皰瘡金黃色葡萄球菌
一起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學分析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那一抹金黃色
那一抹金黃色
金黃色
大皰性類天皰瘡與神經系統(tǒng)疾病相關性研究進展
肉雞葡萄球菌病診療
β防御素-2在天皰瘡中表達的研究
45例大皰性類天皰瘡初次住院患者臨床回顧性分析
一例水牛疥螨繼發(fā)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診治
宁河县| 阆中市| 肥城市| 临朐县| 延庆县| 南溪县| 襄垣县| 宁陵县| 车险| 福鼎市| 祥云县| 宁河县| 常熟市| 尉氏县| 江北区| 墨脱县| 威信县| 黄平县| 兴业县| 宁乡县| 武穴市| 淮北市| 台安县| 琼中| 福贡县| 苍南县| 麻阳| 宜阳县| 鸡泽县| 济南市| 裕民县| 诸城市| 司法| 穆棱市| 余庆县| 铜山县| 凌云县| 台江县| 凤凰县| 东阿县| 临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