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綺雯
摘 要:在推動融合教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特殊兒童進入義務教育學校,關注并轉(zhuǎn)化“特殊兒童”是班級管理中的難點,文章案例中的小元是一名患有“狂躁癥”的特殊學生,因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和班上的同學產(chǎn)生矛盾。通過采用人本主義和認知行為療法,以及家校共育的方法,經(jīng)過多次輔導溝通,基本達成轉(zhuǎn)化目標。
關鍵詞:特殊兒童;家校共育;轉(zhuǎn)化方法
一、“特殊學生”背景介紹
小元,男,11歲,小學五年級學生。小元是去年轉(zhuǎn)學過來的插班生,他成績中等,熱愛看課外書。他吃飯時習慣用手抓,上課時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并且經(jīng)??刂撇涣俗约旱那榫w大吵大鬧,且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多次動手打人。
二、問題成因分析
1. 心理因素。由于小元多次產(chǎn)生躁動情緒,在班上對著同學大喊大叫,并且動手打同學,家長帶他去醫(yī)院檢查,經(jīng)確診,小元患有狂躁癥。
2. 遺傳因素。小元的媽媽也是狂躁癥患者,她平常在家也時常控制不了情緒。
3. 家庭氛圍。小元的爸爸是中職院校的教師,媽媽是小學教師。雖然同為教師,但由于教育階段不同,小元的爸爸媽媽的上班及作息時間不一樣。兩人節(jié)奏的不同步導致兩人感情不穩(wěn)定,經(jīng)常出現(xiàn)矛盾,這對小元的影響極大。
三、轉(zhuǎn)化過程和情景
(一)全方位“觀察”
當發(fā)現(xiàn)小元的不尋常之后,筆者并沒有馬上找他做思想工作,而是仔細觀察他在學習以及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漸漸地,筆者發(fā)現(xiàn),雖然小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可是他酷愛看課外書,而且他的記憶力很好。另外,雖然小元吃飯的時候喜歡用手抓,個人衛(wèi)生習慣較差,但是他從不打擾別人,總是能安安靜靜地把飯吃完。
(二)輔導過程
1. 第一次和小元接觸
第一次找小元聊天,是因為他又和同學產(chǎn)生矛盾動手打人了。筆者把他帶到辦公室,問他:“能告訴老師剛剛發(fā)生了什么事嗎?”他激動地晃動著他的雙手,雙腳不停地跺著,神情緊張,語速稍快地說:“是他先逗我,他們都說不跟我玩?!笨粗钡臉幼樱P者摸了摸他的頭,告訴他:“不要急,慢慢來。你先深呼吸冷靜一下?!彼罩P者的樣子大口吸氣,慢慢就安靜了下來。了解事情經(jīng)過后,筆者問:“下次遇到這種事情,如果自己處理不了就找老師,千萬不要動手打人,能做到嗎?”出乎意料的是,小元并沒有像其他學生一樣回答“能”,而是斬釘截鐵地說“不能”。筆者被這個回答驚到了,連問為什么,他說:“老師,我沒辦法答應您,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比绱苏嬲\的孩子,筆者被感動了,告訴他:“沒問題,我們慢慢來。只要你愿意,我們肯定能做到,老師幫你,好嗎?”他乖巧地點了點頭。
第一次和小元單獨聊天,小元的態(tài)度良好,他并沒有對筆者產(chǎn)生抵觸心理。而且筆者發(fā)現(xiàn)他是個很真誠的孩子。在筆者的建議下,他學會了有事情就找教師,雖然大部分情況下他依然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2. 第一次與家長溝通
第一次和小元單獨聊天后,筆者通過工作QQ找到了小元的媽媽,向她簡單反映小元的在校情況。小元媽媽說小元是個乖巧的孩子,在家里會主動幫忙做家務,每天放學回到家就馬上做作業(yè),做完作業(yè)還主動看課外書。筆者告訴她小元回答“不能”的情況,她沒有顯得訝異,說:“小元是個很真誠的孩子,他做不到的事情從來不會答應?!痹诤托≡獘寢寽贤ǖ倪^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小元媽媽似乎并未認識到小元的“與眾不同”,溝通并不十分順利,我們沒有達成共識。
通過和小元媽媽的溝通,筆者發(fā)現(xiàn)小元之所以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不愿意改變,一定程度上和他的媽媽有關。筆者決定找機會跟小元媽媽再次好好聊聊。
3. 第二次和小元接觸
事情發(fā)生在一節(jié)科學課上。小元和后桌的同學產(chǎn)生矛盾,情緒激動起來推翻了桌子,并且拿書砸在同學頭上。安撫好班上其他同學情緒之后,筆者又一次把小元帶到了辦公室。
師:深呼吸,可以告訴老師這是為什么嗎?
小元:他笑我傻。
師:你不是答應過老師,發(fā)生事情就馬上告訴老師嗎?怎么做不到了呢?
小元:那他也不能這樣說我。
師:我知道小元是個乖孩子,肯定不想傷害同學對不對?這樣,我們來做個約定,以后發(fā)生事情,就像現(xiàn)在一樣,深呼吸,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再想下一步怎么做。好嗎?來,跟著老師做,吸氣,呼氣。
小元跟著筆者做了幾遍,就冷靜了下來。他還答應筆者以后會按照筆者所說的辦法努力控制情緒。
小元最大的問題就是沒辦法控制情緒,在與他進行第二次接觸之后,我們找到了控制情緒的好辦法——深呼吸。先冷靜幾秒,情緒就會稍微冷卻一些,然后才能好好處理問題。
4. 第二次和小元媽媽溝通
經(jīng)過課堂掀桌子的一幕,筆者決定把小元媽媽請到學校,面對面溝通。筆者搬了張凳子給小元媽媽,仔細跟她反映情況。小元媽媽顯得有點激動,她眉頭緊蹙,雙手握拳,她在盡量控制情緒,保持冷靜。筆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與她溝通,為了小元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希望她能夠配合學校,一起幫助小元。這一次,小元媽媽告訴筆者,小元這是狂躁癥的表現(xiàn),而這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她的影響;并且坦誠告訴筆者,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和小元爸爸之間緊張的關系直接影響到了小元。
通過第二次溝通,筆者知道了小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是心理問題。小元媽媽已經(jīng)帶小元去看了心理醫(yī)生,心理醫(yī)生給小元開了藥,并且做了相關物理治療。這是個很好的轉(zhuǎn)折,家長的配合是教育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小元媽媽答應會正視孩子的問題,并且努力配合教師,讓小元健康成長。
5. 和小元的第三次接觸,和小元媽媽的第三次溝通
經(jīng)過前兩次的溝通和約定,小元的情況有所好轉(zhuǎn),但依然會出現(xiàn)不可控的情況。這一次,他來到筆者的辦公室之后,不再像之前那樣,緊張地站在那里,他大哭起來,雙手握拳,雙腳急促地踱來踱去。筆者安撫他:“來,深呼吸?!比欢?,他不僅沒有聽,反而越來越激動。他大喊著,把辦公桌上的東西都盤到了地下,接著開始打自己,然后在辦公室里跑來跑去。筆者通知行政過來,在德育主任的幫助下,我們穩(wěn)定了小元。
緊接著筆者通知小元媽媽過來。這一次,孩子、家長、筆者,以及學校行政,一起坐了下來,商量著如何幫助小元,以及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fā)生。我們請社工和心理老師介入,為小元設置了相關心理輔導課程,并且制定了家長和孩子需要共同遵守的行為公約。讓小元媽媽和小元共同學習如何控制情緒,為小元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四、實施效果
在心理醫(yī)生的治療下,在社工、心理教師的幫助下,在小元媽媽的配合下,以及在小元的努力下,經(jīng)過半年的心理治療和輔導,小元的情況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轉(zhuǎn)變。面對情緒問題時,小元開始學會深呼吸,學會冷靜。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的事情也減少了許多。雖然有時候還是會“失靈”,但筆者相信,一切都在向美好的方向發(fā)展著。
五、反思與建議
就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來講,對于小元這一類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跟同齡學生一起在常規(guī)學校接受教育,還面臨著一定的困難與阻礙,這需要我們團結協(xié)作,共同做到以下幾點。
應認真審視特殊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學生的能力上,而不是障礙上,應關注如何培養(yǎng)特殊學生克服障礙的能力。
特殊學生進入常規(guī)學校接受教育,面臨著普通學生不理解、不接受等情況。教師應用愛感染學生,使之理解并接受特殊學生的存在,教會普通學生以正常的心理與之相處。
教育是家長、學校、學生三位一體的。教師應鼓勵家長參與,只有有家長的配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共贏局面。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的常規(guī)學校未配備專業(yè)的心理教師、社工,以及特殊教育老師。這是我們推行融合教育至今,面臨的最大障礙。希望學校能配備完善,只有普通教師和特殊教師相互協(xié)作,共同教育學生,特殊學生的能力才能有所提升,有所進步。
融合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我們不斷溝通和協(xié)調(diào),才能取得相應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鄭佳燕.融合教育理念下自閉癥兒童康復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05).
[2]李德彬.淺析學前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和面臨的困境——以四川省內(nèi)江市為例[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