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若彤
摘要:本文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征,分析了單元主題閱讀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方法,認識到教師必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傳授一定的閱讀技巧,才能完成閱讀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 ?單元主題? ?閱讀教學
單元主題閱讀是依托于教材和活動,結合單元內容來進行劃分的,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整合、學習接受能力,以及理解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有著重要意義。
一、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在小學語文單元化整體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順利地切入單元主題,在導讀課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導入單元主題后,教師要讓學生熟悉單元導語,明白本單元的學習要點有哪些,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接著,在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查字典,結合課后生字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力求掃清字詞障礙,確保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然后,教師要讓學生在自學、誦讀和感悟中試著總結單元內文本思想的共同之處,即單元主題。筆者認為,相關流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階段學習內容,即學習導語,明確本組文本的學習專題,梳理和歸納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其次,階段學習目標,即引領學生準確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最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即統(tǒng)觀全文,整體把握,通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詞句、段落來梳理文章內容,進行自主探究。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出主題、整體把握、梳理內容、自我感受等環(huán)節(jié),能夠讓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如在教學“走進大自然”主題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本單元的課文都講了什么,分別呈現出了怎樣的大自然,并找出相關的語句或段落。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匯報主要內容,并提煉出單元主題詞。
二、比較文本,突破難點
比較閱讀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對相關聯的文本進行比較閱讀,另一種是對相反的文本進行比較閱讀。在這兩種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用充足的語言,啟發(fā)學生從各個角度解讀文本,常用的方法有橫縱向比較、異同點比較、內容與形式的比較等,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
課內文本比較閱讀的關鍵在于利用單元主題閱讀突破文本解讀難點,從而使學生抓住文本的核心,深刻理解單元主題。如在《白鷺》《落花生》的比較閱讀時,教師可以直接提出問題:“同樣都是描寫事物,兩位作者的描寫角度有什么不同?讀后感如何?”學生通過兩個簡單的問題從描寫對象、寫作技巧、表達方式等方面展開交流探究,最終落實到提煉單元主題上。
此外,在課外的拓展延伸閱讀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給學生提供課外文本。如在教學“民間故事”單元的課內閱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組課外古詩,如《綺疏遺恨》《梁祝》《白蛇傳》《孟姜女》《嘉善懷古》等,讓學生體會這幾首詩分別講了什么故事,在比較中總結異同點,從而感受古代民間故事中的悲歡離合和愛恨交錯,以及每一個故事中蘊含的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有效訓練思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三、回歸生活,體驗情感
教師開展教材單元主題的文本閱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所以在課內文本閱讀教學完畢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在學生親身體驗后,再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內主題篇目。
如在教學“走進大自然”主題單元后,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尋找自然”的活動,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公園或景區(qū)去游玩,這便是對本單元課外鏈接中“回歸生活”主題的一個呼應。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自然,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觀察生活的意識和能力都會有所幫助。教師可以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從文本回歸到生活,在現實中找尋文本中描寫的美,體驗世界與自然的美好,讓學生體會到用文字記錄美好的意義,加深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積極開展單元主題教學,將課內文本閱讀與社會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閱讀參與性,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曉耘.小學語文高年級單元主題整合的閱讀教學實踐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7).
[2]李華.小學語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8,(13).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紅花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