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必裕
【摘?要】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作為核心,生活化資源正是學生探究的內容。本文基于小學科學教學中生活化資源的挖掘利用進行探究,分析了小學科學生活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策略,從增強教師生活化教學的水平、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學以致用,回歸生活、安排生活化的課外作業(yè)四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資源;生活化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對于學生的教學也在發(fā)生著改變。知識的學習不僅是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更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因此,生活化教學逐漸受到師生的歡迎。小學科學學科的原理和概念都是來源于生活,挖掘生活化資源可以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因此,生活化教學對于小學科學來說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要合理挖掘生活化資源輔助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很多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處于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大量向學生灌輸理論性知識。學生處于被動的聽課狀態(tài),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認知水平有限,對于教師所講的理論性知識并不能完全理解,無法體會科學的魅力,導致學生在科學學習中失去積極性,難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來。教師所講的內容大多是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的內容不夠緊密,對于學生來說內容是枯燥乏味的,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主人翁利用尿液導電的原理打退敵人,如何將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教學的關鍵。很多教師對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發(fā)展水平缺乏重視,對于學生的好奇心也沒有注重培養(yǎng),從而導致科學教學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
二、小學科學生活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策略
1.增強教師生活化教學的水平
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要加強重視,從思想上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要對科學教材有充分的認識的理解,根據(jù)教材內容挖掘與學生相關的生活資源,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通過學習和培訓等方式吸引先進經(jīng)驗。教師要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的現(xiàn)象和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和實踐能夠解決問題[1]。讓學生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問題,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有關生物的知識內容時,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養(yǎng)寵物作為教學的案例,讓學生在生活中對小動物進行觀察,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慣和特點,思考動物習性與動物的成長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觀察中提升對科學的興趣。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
要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選擇適合學生的生活化素材,并且是學生熟悉并且了解的,遠離學生生活的素材沒有起到幫助作用,反而會影響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影響學生的專注程度。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帶領學生進入到教學課堂中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有關聲音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于聲音更加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各種聲音,例如風聲、雨聲、樂器聲等等,讓學生增加對聲音的了解。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你的生活中,你都聽到過什么聲音?學生都會積極的回答:打鈴聲、動物叫聲、電視聲音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與他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從而可以增強學生對內容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用紙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例如,將紙撕成幾份會有“嘶嘶嘶”的聲音,將紙用力甩動,會有“呼啦嘩啦”的聲音。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奇妙,增強學生的興趣。再例如,在學習固體和液體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真切的了解到泥沙會在水中沉淀,而鹽可以完全溶于水中這個內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實驗,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鹽放入水中,等到融化之后,通過對水進行加熱、蒸發(fā),又可以再次得到鹽[2]。通過真實的實驗,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魔力,這樣學生對于每次的科學課堂都會非常期待,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3.學以致用,回歸生活
小學學生的生活應該是多姿多彩、豐富有趣的,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快樂成長。教師可以對生活化的資源進行挖掘,帶領學生將知識回歸生活。在科學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分析生活現(xiàn)象,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講解水資源的知識時,如果只是讓學生重視水資源,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生活中收集材料:棉花、紗布、礦泉水瓶等等[3],然后帶領學生做一個簡單的過濾實驗。將墨水染過的水倒在過濾裝置上,觀察污水是怎樣變清澈的,從而可以讓學生了解基礎的凈水過程。還可以利用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可以制作衣架,去除水壺上的水銹以及衣服上的油漬,讓學生在生活中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生能夠自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讓學生在日后的科學學習中更加努力。
4.安排生活化的課外作業(yè)
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對于小學科學的課后作業(yè)也在改變形式。傳統(tǒng)的書面作業(yè)為主的作業(yè)形式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增強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生活化的課外作業(yè)可以良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重心以及重力的知識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外作業(yè),讓學生親手制作一個不倒翁。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會努力思考不倒翁不倒的原理是什么、應該用什么材料來制作等等[4],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開動腦筋。學生將作業(yè)上交之后,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的不倒翁的確沒有倒,但是有的學生的不倒翁卻會倒。教師要讓制造成功的學生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激勵其他學生能夠對科學學習更加努力。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制作不倒翁的圖案,多方面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利用生活化資源輔助教學是非常有積極作用的,科學教學不能脫離現(xiàn)實生活,否則就失去科學的意義。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挖掘生活化資源,可以拉近學生與科學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費培培.吳怡樺.生活化教學對小學生科學課學習興趣的影響研究[D].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9.18(05):43-47.
[2]盧慧敏.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6.41(07):174-24.
[3]陸奇威.生活化資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03):12-9
[4]李正濤.小學科學教育常識[D].湖北教育出版社,2015.02(01):122-69.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漳州臺商投資區(qū)錦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