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姣
(山東大學 外國語學院,濟南 250100)
《古船》是當代文學史上具有史詩品格的小說之一,再現(xiàn)了1949年前后四十年間中國社會的滄桑巨變。小說以一個古老的城鎮(zhèn)映射整個中國,字里行間充滿對歷史的拷問。作為鄉(xiāng)土題材小說,作品形象地展現(xiàn)了中國民間的風土人情。大量運用的文化負載詞為小說整體風格增添光彩,但這也加大了翻譯的難度。英文譯者葛浩文是美國著名的翻譯家和漢學家,他熟諳中國文化且具有良好的中國文學修養(yǎng)。他在翻譯中如何處理文化負載語,采用了何種翻譯方法,又旨歸何處?厘清這些問題不僅可以了解中外文化間的差異,也可為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對外譯介提供借鑒。
在國內(nèi)學界,“文化負載詞”的概念早在1988年由許國璋提出[1]。文化詞負載詞具有民族地域色彩強烈,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學者廖七一認為:“文化負載詞是指標志某種文化中特有的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這些詞匯反映了特定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盵2]美國著名語言學家與翻譯家奈達則將文化負載詞劃分為生態(tài)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zhì)文化、社會文化五種詞文化類別[3]。由于《古船》聚焦勞動人民的生活百態(tài),關(guān)于民間風俗習慣的語言表達較多,是英譯中的重點和難點。中文注重意合,而英文注重形合。兩者差別之大,某些詞匯表達在兩種文化間難以完全對應(yīng),這給翻譯帶來極大挑戰(zhàn)。對于文學翻譯來說,合理彌補文化空缺是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的關(guān)鍵。
近年來,隨著中國“走出去”進程加快,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文學作品的對外譯介也受到廣泛關(guān)注。文化負載詞作為中國文化之一大特色,承載著中華傳統(tǒng)燦爛文明,在文學作品中被大量使用。但由于中英文間的巨大差異,一種語言中的文化負載詞在另一種語言中往往沒有完全對應(yīng)或契合的詞,在翻譯這些詞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弱譯、漏譯或過譯的現(xiàn)象,導致“文化空缺”[5]。此外,作為對外傳播的手段之一,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需展現(xiàn)中國文化特點,保留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同時,由于不同國家的文化不同,人們的閱讀習慣存在差異,作品外譯還需考慮目的語讀者的閱讀性[6]。這對譯者的語言水平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中國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具備良好的雙語轉(zhuǎn)換能力,同時要對中外文化間的差異有深刻認識,如此方能有效實現(xiàn)作品的跨文化交流。
語言文化負載詞是文化負載詞中一大組成部分,涉及語音與意義。[7]《古船》中語言文化負載詞主要可分為8類,包括方言俚語、粗俗語、俗語、詩詞名言、成語、順口溜、諺語、歇后語。其音節(jié)優(yōu)美,音律協(xié)調(diào),或含蓄幽默,或嚴肅典雅。[8]文字簡短卻內(nèi)涵精深;言簡意賅卻妙趣橫生。此類文化負載詞多為音形意的結(jié)合,讀來朗朗上口,品來寓意深刻。但其對外翻譯困難重重,語言形式對應(yīng)與意義傳遞難以兩全。若一味追求形式對等,音律之美,容易造成顧此失彼,譯文意義傳遞有失,目的語讀者閱讀困難,跨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失敗。翻譯時,譯者需把握形式、內(nèi)容與情景的平衡,以有效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
小說《古船》涉及的人物類型相對多樣,有下層勞動人民,有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也有初級知識分子等。就語言層面而言,《古船》既涉及粗俗鄙陋的方言俚語及粗俗語等,也涉及經(jīng)典作品中高雅的詩詞格言等,語言內(nèi)容豐富,翻譯難度較大。
語言文化負載詞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語言積淀精煉而成,一般都有“隱含意和節(jié)奏感”[4]。漢語注重意合,語言中一大特色就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表達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如歇后語、成語、詩詞名言、俚語等的使用?!豆糯纷髡咴诿鑼懲葚傛?zhèn)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時,使用了大量具有民間和鄉(xiāng)土特色的語言表達,同時引用并化用《黃帝內(nèi)經(jīng)》、《道德經(jīng)》、《論語》等經(jīng)典作品中的格言名言。語言形式豐富,作品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通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全文語言文化負載詞共47處,表達形式多樣,不僅包括勞動人民口頭語中的粗俗語(7處)、俗語(9處)、順口溜(4處)、方言俚語(3處)等,還包括經(jīng)典文學作品中的詩詞名言(14處)、成語(5處)、諺語(4處)、歇后語(1處)等。一方面,方言俚語及俗語等的使用,貼切展現(xiàn)了勞動人民日常的生產(chǎn)生活習俗,方便讀者深入了解民間百姓的語言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名言及詩詞等的使用,從側(cè)面展現(xiàn)百姓中不乏有追求高雅,向往擁有高尚情操之人,以此向讀者介紹了中國的多元文化。小說作者將粗鄙與高雅之詞結(jié)合起來,展現(xiàn)了中國社會文化與語言的多樣性。在中國文學作品外譯時,如果譯者能夠正確權(quán)衡,采用合理的翻譯方法,有助于將中國特色的語言表達傳遞海外,加深目的語讀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拉近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guān)系。
葛浩文是有史以來翻譯中國小說最多的翻譯家,已經(jīng)翻譯了30多位中文作家的60多部作品。同時,他也是中國文學外譯大潮中的成功者,其譯作大多在西方世界反響不錯,并獲得多個重要獎項。文學界甚至出現(xiàn)他的“譯文優(yōu)于原著”[9]的說法。作為美國著名漢學家,他的中國文學修養(yǎng)極佳,文化功底深厚。這些因素令他的譯作具有可圈可點之處。
風格是文學的生命,葛浩文翻譯中注重再現(xiàn)文學作品的風格。他主張采用“忠實”原則,但反對“逐字翻譯”。中英文具有天壤之別,在行文上需忠實再現(xiàn)作家欲表達的內(nèi)容,而不必在形式上再現(xiàn)作者是如何書寫的,同時增強譯作的可讀性,以海外樂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語言幫助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他堅持在翻譯時盡可能忠于原文,但求“譯文有助讀者領(lǐng)略和享受小說的好處,遠勝于其所流失的”[10]?!白g文是原作的補充,而非取代”[11]。他希望譯作讀者能同原作讀者一樣去欣賞作品,把作者的聲音傳遞給新的讀者群。
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葛浩文在處理中國特色文化表達時多采用直譯、意譯、直譯加意譯的翻譯方法[12]。他的大部分翻譯以直譯并忠實于原文為主。而葛浩文本人及西方出版界多推崇意譯法。周領(lǐng)順[13]認為葛浩文所說的意譯(即“葛浩文式意譯”)是指除了“逐字直譯”“一個字一個字地翻譯”之外的所有的翻譯形式,包括了譯學界通常所說的非極端直譯的形式。由此可見,葛浩文式意譯同譯學界推崇的翻譯方法并不沖突。
葛浩文的翻譯注重傳達作者意圖,而非字字對應(yīng),在尊重原著的同時,讓西方讀者樂于接受原文內(nèi)容,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在翻譯《古船》語言文化負載詞時,葛浩文秉持著他的翻譯理念,采用了不同的翻譯方法。
國內(nèi)關(guān)于葛浩文翻譯的研究表明,他的翻譯多偏向于直譯并忠實于原文。此處是指排除極端的逐字翻譯在外的直譯,是翻譯界認可的翻譯方法。當英漢語在形和義上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時,可以采用直譯法。直譯就是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譯過來。比如,漢語中的“紙老虎”可翻譯成“paper tiger”,該譯文目前已被英美國家接受,譯語讀者不僅深明其義,還覺得十分傳神。由此看來,對于形義一致的詞匯來說,直譯不僅能再現(xiàn)原文的意義和語言形式,還能保持其生動的比喻和獨特的表達手法,讓讀者體會原語的風采。
根據(jù)《古船》語言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來看,葛浩文主要采用直譯法,忠實于原文。全文語言文化負載詞中使用直譯法翻譯的多達59.6%,涉及到順口溜、俗語、成語、詩詞名言、諺語、歇后語。其中,全部順口溜、諺語、歇后語及大部分詩詞名言、成語都采用了直譯法。通過直譯法,葛浩文將形義基本一致的語言文化負載詞所表達的含義傳遞給目標語讀者,易于讀者接受,增強了閱讀性。
1.順口溜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順口溜指的是民間流行的一種口頭韻文,句子長短不齊,純用口語,念起來很順口。它源于百姓生活,是中國非常盛行的語言形式?!豆糯分械捻樋诹镏饕獊碜詮埻跏?,她六十多歲,手藝極巧,擅長烹飪且會算命。作品中順口溜多通俗易懂,節(jié)奏明快。葛浩文在處理該部分翻譯時,照顧到了原文形式,試圖將其中的節(jié)奏及內(nèi)容傳遞出來。
例1.有人問她是不是可以晚些再做醬油?她回答:“三月做了二月醬,公爹必上媳婦的炕!”[14]
譯文:When asked if that could be put off till later, she replied, “When second-month sauce is delayed too long, the old man shows up on his daughter-in-law’s kang.”[15]
例2.張王氏拍打著手掌說著順口溜兒:“不求金,不求銀,求個心里親……”[16]
譯文:Zhang-Wang clapped her hands and sang a little ditty, “I don’t want silver, I don’t want gold; I just want someone to have and hold.”[17]
上述兩個例句均是張王氏的順口溜,語言押韻有節(jié)奏。在處理第一個例句時,葛浩文保留了原文中“醬”與“炕”的尾韻,在譯文中用“l(fā)ong”和“kang”來體現(xiàn),使譯文在傳遞原文意思的同時保留了原文的形式,是適合形義一致詞匯的譯法。同樣,在進行第二句“不求…,不求…,求個……”的翻譯時,他同樣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翻譯成“I don’t want…, I don’t want…; I just want…”,保留了原文的節(jié)奏,讀來朗朗上口。
2.諺語
諺語是指在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哲理,集中說明一定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和做人的道理。[18]《古船》中的諺語多出自四爺爺趙炳之口,他愛好閱讀中國經(jīng)典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學修養(yǎng)。相比張王氏等人,他的語言較為文雅,粗俗鄙陋之詞相對較少。
例3.古人說“金玉滿屋,莫之能守”,這是至理。誰有本事守得住滿屋的金玉?[19]
譯文:What the ancients said, that “no one can hold on to a household of gold and jade”, could not be truer. Who has the talent to keep a whole house of gold and jade?[20]
上述例句中,“金玉滿屋,莫之能守”化用了《老子·九章》中的“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意思是金銀財寶堆得滿屋,終將沒有辦法守得住,即金錢再多,也難以守住。小說中四爺爺談到老隋家的衰敗時引用此句諺語,強調(diào)了老隋家從興盛走向衰敗的必然。下文“誰有本事守住滿屋的金玉”對前文諺語的意思進行了解釋,上下文銜接合理。譯者直接按照原文字面意思翻譯成“no one can hold on to a household of gold and jade”,未產(chǎn)生歧義,也未曲解原文所表達的含義。目的語讀者可通過閱讀上下文理解原文意思。譯文未給讀者造成閱讀障礙,且還可以傳播中國特色文化。
3. 歇后語
歇后語是漢語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往往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類似于謎面,后一部分類似于謎底。[21]它是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語言,具有鮮明生動,活潑有趣的特點。在使用歇后語時,人們通常習慣只說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喻意才是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通常,這種隱含的意義更能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
例4.抱樸想弄清情況,對方一開口,他的臉色立刻變得煞白。他坐在了地上,小店主把他扶到一張椅子上。小店主嘴里咕噥說:“我們店塌了天了,塌了天了……這真是晴天里打雷?!盵22]
譯文:The moment the man spoke, Baopu’s face paled and he fell to the floor. Helping him to a chair, the owner mumbled, “Our shop is done for. Done for. This is likea thunderclap on a clear day!”[23]
本例句中出現(xiàn)了漢語中常用的歇后語“晴天里打雷——不防”[24],說話人在使用該詞匯時選擇只說出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喻意需聽話人自行體會。在翻譯“晴天里打雷”時,葛浩文選擇直譯,將詞匯的表層形式翻譯出來,而非將背后隱含的含義直接譯出。除此之外,英語中存在與“thunderclap on a clear day”相似的英文表達“a thunder from the clear sky”,意思是突如其來的變故,晴天霹靂。目的語讀者可通過聯(lián)想,猜出原文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梢哉f,葛浩文的翻譯既照顧到了原文的形式,又傳達出了原文的含義,十分巧妙。
4. 詩詞名言
中國作家寫作時善于引用詩句或名言警句,使文章極具文采,說服力強。雖然《古船》是一部鄉(xiāng)土題材的小說,其中粗話俗話不少,但小說作者在描寫書中某些知識分子如“小學校長長脖吳”、“文化愛好者四爺爺趙炳”、“老中醫(yī)郭運”時多次引用《論語》、《道德經(jīng)》、《孟子》、《黃帝內(nèi)經(jīng)》等經(jīng)典作品中的名言或詩詞。讀者借此能夠推測書中各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為人處事的原則,也能夠在閱讀中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
例5. 古人說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盵25]
譯文:The ancients have said thatthe way of the world demands that one step down after the work is done.[26]
例6. 這是采用了古代名篇《滕王閣序》的句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27]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出自《道德經(jīng)》,也是四爺爺趙炳描述自己為洼貍鎮(zhèn)所做貢獻時引用的一句話。翻譯時,葛浩文拒絕字字對應(yīng)的逐字翻譯,堅持直譯但不太直的翻譯方法,對原文前后順序稍作調(diào)整,將表面意思翻譯出來。小說后文趙炳將此句話隱含的深刻道理點出,即“該做的事都做完了,退下來”。即使譯者翻譯時只將表層含義傳遞出來,譯語讀者亦可通過后文的描述推測原文意思。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王勃《滕王閣序》中寫景的精妙之句,詩人通過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四意象勾畫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葛浩文按照原文順序翻譯,試圖將原文所描繪之景傳遞給目的語讀者。目前已有多個《滕王閣序》的英文譯本,在“鶩”(野鴨)一詞的翻譯上多數(shù)譯者選擇“wild duck”。但葛浩文卻選擇了“heron”(英文釋義為a large bird with a long neck and long legs, that lives near water),其形象與野鴨相去甚遠。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葛浩文對于中國文化中“鶩”這一意象了解不夠透徹,以致出現(xiàn)誤譯的現(xiàn)象,誤導譯語讀者??梢姡谶M行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時,譯者需具有極強的中外文化修養(yǎng),以減少翻譯中的失誤。
5.俗語
俗語是語言詞匯中為群眾所創(chuàng)造,并在群眾口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并廣為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shù)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29]《古船》中的俗語大多較為常見,在人們的口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沒出息的東西”、“臭小子毛還沒干”、“你個沒良心的”、“好生”、“去了”等。
例7.見素凝視著遠處,罵了一句說:“四爺爺成神了,管天管地!”[30]
譯文:Jiansu stared off into the distance and complained, “Fourth Masterhas become a sort of god, reigning over heaven and earth!”[31]
中文里一個人“成神了,管天管地”意味著這人好管閑事,什么事都要插一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人以此抱怨別人過分愛管閑事。對此例句,葛浩文直接按照原文字面意思,將“神”、“天”、“地”分別譯為“god”“heaven”“earth”。在西方世界中,上帝耶和華創(chuàng)造了萬物,管理一切事物。這樣的翻譯可以讓西方讀者借本土文化對中國這一俗語稍加理解,同時保留了原文形式,將中國特色文化輸出海外。
E18-D80NK-N是一款數(shù)字光電傳感器,屬于是NPN型光電開關(guān)[6]。當檢測到目標物體時,低電平輸出,正常狀態(tài)是高電平輸出??赏饧右粋€1KΩ的上拉電阻連接到單片機的IO口上。具有較遠的探測距離,受可見光干擾小等特點。利用該傳感器,能精確控制兩小車的距離,使得在非超車段兩車一前一后正常行駛,超車段后車追趕上前車,交替領(lǐng)跑。
6.成語
成語是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具有豐富的社會、文化內(nèi)涵,具有語義的整體性、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性和民族特色性等特征。[32]中文中常見成語多為四字格,如“天災(zāi)人禍”、“大驚小怪”、“胡言亂語”等,但也有非四字格的成語,如“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這些成語大多來源于歷史典故,意思精辟,語言簡練。
例8.鬧鬧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跟上見素往店里走去。她比見素走得都快,先到一步,身子一聳跳上了柜臺,坐在了見素坐過的泥虎上。她嘴里咕噥著:“騎虎難下……”[33]
譯文:She laughed and followed him into the shop, skipping past him to leap onto the counter and sit on the clay tiger he had abandoned a moment before. “Once you’re on a tiger it’s hard to get off”, she murmured.[34]
例9.老多多很快就精疲力竭了。他四處尋找見素,最后一轉(zhuǎn)臉看到了,惡眉惡眼地說:“這就看你這個技術(shù)員的戲了。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盵35]
譯文:Having quicklyexhaustedhimself, Duoduo looked around for Jiansu and grimaced when he saw him. “It’s your show now”, he barked. “You’re the expert. As they say,a soldier is fed for a thousand days just so he’ll be useful in a battle.”[36]
“騎虎難下”出自《晉書·溫嶠傳》,意為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事情做到一半,只得繼續(xù)做下去。[37]例句中,成語的使用十分恰當,呼應(yīng)了前文說話人坐在老虎背上這一動作,同時也暗指說話人處于愛而不得的困境。同時,葛浩文在處理“精疲力竭”( 意為精神非常疲憊,一點力氣沒有。多形容體力耗盡到極點,也指因勞累造成的精神疲乏。[38])和“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意為平時供養(yǎng),訓練軍隊,以便到關(guān)鍵時刻用兵打仗。[39]指平時積蓄力量,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時采用同樣的翻譯方法——直譯法,只將字面意思傳達出來,并未深入其比喻意義。上述三處譯文均保留了原文形式,將中國特色文化傳遞出來。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漢語形象有時并不相符,直譯出來的寓意讓人頗為費解。但兩種語言中有些詞匯在意義、內(nèi)容、色彩上均一致,如“隔墻有耳”可用“walls have ears”來替代,兩者含義相似,讀者可通過譯作感受作者欲傳遞的意思。當出現(xiàn)英漢語形異義似時,大多可以采用套譯法。就《古船》譯本中的語言文化負載詞而言,葛浩文將部分方言俚語及占據(jù)14.9%的粗俗語全部采用套譯法來翻譯。
1. 粗俗語
粗俗語即人們?nèi)粘I钏f的粗話、臟話。粗俗語雖然粗野、庸俗,但是也是每一種語言必不可少的個組成部分,是人們表達各種情感的常用手段。[40]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人們思想意識形態(tài)甚至價值觀上的差異?!豆糯分写炙渍Z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下層勞動人民的日常交流交往中,當原作人物表達憤怒情緒,謾罵時多使用諸如“他媽的”、“去你媽的”、“奶奶的”、“賤種”等口頭粗俗語。具體請看下述示例:
例10. 老多多說:“他媽的,睡不著,想喝口酒?!盵41]
譯文:Duoduo said, “I can’t sleep,damn it.Let’s get a drink.”[42]
例11. 有人在黑影里叫著張王氏的小名,張王氏罵著:“去你媽媽的!”[43]
譯文:Someone called out Zhang-Wang’s nickname but got only a curse in return: “Go screw yourself.”[44]
例12. 四爺爺罵一聲“奶奶的”,唰地脫了衣服扔在地上,迎著槍口跑過去。[45]
譯文:“Shit!” Fourth Master cursed as he tore off his coat and ran toward the rifles.[46]
例13. 這會兒一直瞇眼誦經(jīng)的張王氏忽地從蒲團上立起,“啪啪”地給了女公務(wù)員兩個耳光,罵道:“小賤種!”[47]
譯文:Zhang-Wang stood up and gave her two resounding slaps. “Slut!”[48]
上述四例正是選自小說中的粗俗語,譯者在翻譯中文口語中的粗話時,套用了英文中的“damn it”“go screw yourself”“shit”“slut”等臟話。由于中英文均存在粗俗語,所以在翻譯時可供譯者選擇的詞匯較多??v觀全文,在翻譯“奶奶的”時,葛浩文給出了兩種譯文“shit”和“fuck”。人們在進行謾罵時多用此類詞匯,中英兩種語言中均可找到對應(yīng)表達,他們展現(xiàn)的多為人們不滿憤怒的情緒,因此可以合理進行替換,采用套譯法十分貼切。
2.方言俚語
俚語是一種區(qū)別于標準語,只在一個地區(qū)或者一定范圍使用的話語。[49]目前,國內(nèi)語言學界認為現(xiàn)代漢語可分為七大方言區(qū)。每一方言區(qū)內(nèi)又分為不同的方言片,甚至有具體到某個地點的地方方言。不同地區(qū)方言不同,不同的方言反應(yīng)了人們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豆糯纷髡咴诿鑼懩z東地區(qū)隋、趙、李三大家族的興衰浮沉時,常使用膠東方言。對于非膠東地區(qū)的中國人來說,正確理解語言中的含義較為困難,更別提海外的西方讀者了。因此,葛浩文采用套譯法,將意思相近的中英文進行替換,幫助讀者理解原文內(nèi)涵。
例14.“日子翻個個了”,鎮(zhèn)上人都這么說。[50]
譯文:“The world has turned upside down!”they said.[51]
小說中洼貍鎮(zhèn)粉絲作坊被趙多多承包,改名為“洼貍粉絲大廠”。人們明白粉絲工業(yè)今后不再屬于洼貍鎮(zhèn),而是屬于老趙家了,突然覺得世事變異奇怪,甚至產(chǎn)生恐懼心理。作品中提到的“日子翻個個了”正出現(xiàn)在此處,根據(jù)上下文可以推斷出它是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意思。膠東方言里“日子翻個個了”正是指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以此來表達洼貍鎮(zhèn)的巨大變化及人們無比詫異的內(nèi)心活動。譯者采用套譯法,借用英文中表示“翻天覆地”的“turn upside down”來翻譯原文,體現(xiàn)出翻天覆地的變化,能夠表達原文的意義。
當直譯結(jié)果令人費解,又找不到合適詞語進行套譯時,可使用意譯法,將原文內(nèi)涵翻譯出來,不必過分拘泥于原文形式。提到意譯,筆者認為有必要再次強調(diào),該“意譯”為翻譯界普遍意義上的意譯,并非為“葛浩文式意譯”。因為“葛浩文式意譯”是除了極端的直譯之外的翻譯方法,包括“直譯而不要太直”。僅根據(jù)原文大意翻譯,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譯才是本節(jié)提到的“意譯”。
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葛浩文僅對小說中占比為19.1%的語言文化負載詞采用了意譯法。該統(tǒng)計結(jié)果符合前人關(guān)于他“偏愛直譯”的研究結(jié)果。盡管所占比例不大,但意譯法卻為中國文化負載詞外譯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部分負載詞直譯出來佶屈聱牙,令人困惑,又沒有對應(yīng)的外文習語可以替換,此時采用意譯法將原文大意翻譯出來,能夠便于譯語讀者閱讀并了解原文內(nèi)容。
例15. 他接上又說:“我紅火,他們害氣。這還是剛剛紅火哩!”[52]
譯文:“I’m doing so well”, Duoduo went on, “they’rejealous.But I’m just starting!”[53]
例16. 見素老在笑。張王氏拍了一下他的屁股,虎起臉說:“好生跟你老奶奶說話!”[54]
譯文:When he wouldn’t stop laughing, she reached around and spanked him lightly.With a frown,she said, “You shouldbe more seriouswhen you’re talking to your old grandma!”[55]
上述兩例句中既有方言“害氣”(生氣)、“好生”(好好兒地)又有俗語“紅火”(生意興旺,經(jīng)濟優(yōu)越)、“虎起臉”(繃著臉,嚴肅或生氣的樣子)。若采用直譯的方法,目的語讀者難以從詞匯中的意象“紅”、“火”、“虎”等理解原文內(nèi)容,甚至會不明所以。英文中也無意思相近的方言或俗語表達可以替換。采用意譯法,將原文中各個詞匯大意傳遞出來,雖然失去了中國特色的方言及俗語表達,但譯語讀者能夠正確理解原文含義。這也是葛浩文追求“作者與讀者之間平衡”[56]的結(jié)果。
文化負載詞賦予了《古船》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通過具有民族特色及民間特色的表達,百姓的生活、社會的變化清楚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文學作品的翻譯,尤其是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一方面要將原文意思清楚傳遞,保證讀者閱讀順利;另一方面要盡量保留中國文化的特色,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創(chuàng)造條件。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們在思想意識形態(tài)上的差異?!豆糯分嘘P(guān)于中國文化的語言文化負載詞數(shù)量較多,類型亦較為全面,涉及到粗俗語、俗語、方言俚語、詩詞名言、成語、諺語、歇后語、順口溜等。同時作為鄉(xiāng)土題材的小說,其中有大量中國民間常用的口頭表達。這些特點證明了《古船》能夠成為語言文化負載詞研究的文本選擇。
學術(shù)界研究發(fā)現(xiàn),葛浩文的翻譯偏向于直譯并忠實于原文。通過分析小說中語言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發(fā)現(xiàn),當英漢語表達在形與義上一致時,葛浩文的翻譯確實偏向于直譯,即排除逐字逐句翻譯的直譯;當形異義似時,他主要選擇套譯法,選用目的語中的某些習語替換中文表達。只有少數(shù)情況下,他才會選擇意譯,只求翻譯原文大意,不求過分關(guān)注原文形式。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葛浩文的譯文偏向于保留原文形式并傳遞原文意思。在尊重原文作者的同時,也考慮到譯作的可閱讀性與譯語讀者的接受能力,從而將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表達輸出海外。
如今,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文學作品的海外傳播對于傳播中國特色文化,塑造中國形象起著重要作用。在翻譯時,譯者應(yīng)該在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的同時保留中國文化特色,從而使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文學作品能夠吸引異質(zhì)文化讀者并被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