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
【摘要】核心素養(yǎng),即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教學在不斷變化的理念與模式下的中心點。以高中生物學科復雜性、高度科學性等特點為基礎提出的以“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為標識的情景教學法亦是如此。根據(jù)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與社會責任四個維度及其具體闡述,情景概念結合學科屬性,情景創(chuàng)設方式可被歸納為三種:多媒體創(chuàng)設、實驗參與及實踐體驗,分別通過感性中激發(fā)探究欲望、形象中感知生物科學、探索中結合理論實際的作用方式達到全面滲透、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生物;情景化教學
高中生物相較于初中生物而言,在內容廣度、深度和復雜度方面皆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也是學科成績的分水嶺。在這一狀況下,教師應向可想象、易感知的以情緒色彩與形象化為關鍵詞的情景化教學模式轉變。轉變的依據(jù)是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與社會責任在內的核心素養(yǎng)?;诖?,研究者可以將此處的情景規(guī)劃為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實驗參與情景與實踐體驗情景。下面,筆者對情景化教學對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作用及形式展開詳細分析。
一、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感性中激發(fā)探究欲望
生物是關于生命的科學,而同作為一種生命形式存在的學生具有探究生命本身的本能性渴望,但限于理性、嚴謹、復雜推理等純知識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無法將這種渴望轉化為實踐的動力。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符合大多數(shù)學生感性接收的慣性。學生在形象化的圖景、光影與音樂中,容易獲得認知刷新、情感觸動與探究欲望,所以利用多媒體資源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憾,能夠直觀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等素養(yǎng)。
例如,在《DNA分子的結構》一課的教學前,為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生的生命科學意識,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DNA解說視頻。視頻呈現(xiàn)了世界中相似與不相似的生命物種,如長相相似的父子、母女,同為金黃毛發(fā)、同品種的親子狗等,然后顯示出“生命本質決定者DNA的真面目——雙螺旋”,并為學生展示一條帶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鳥嘌呤(G)與胞嘧啶(C)四大建構者的雙螺旋DNA模型動態(tài)圖與平面圖及后續(xù)介紹。在此過程中,伴隨著與氛圍契合的背景音樂、具有科研感的畫面背景,四大建構者組合、分離與再組合過程的畫面,最后定格在的生命具體形態(tài)上。這一過程對學生生命好奇心的激發(fā)、生命科學意識的促成、科學探究動力的調動及對其生物科學理性思維的啟迪具有積極作用,學生能夠通過感官化的形象畫面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
二、實驗參與情景——形象中感知生物科學
除了多媒體建構的虛擬化情景外,結合生物學科的實驗性基礎,教師可以建構實驗情景,讓學生切身參與其中,以動手操作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并通過對生物形象的親身觀察提高學習效果。除此之外,學生對實驗情景的參與,能使其在嚴謹?shù)膶嶒炛懈兄飳W科的科學性,鍛煉包括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在內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培養(yǎng)含有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批判性思維等方法的理性思維素養(yǎng)。因此,實驗是一種形式有效且內容健全的情景建構方式。
例如,在教學《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一課時,在“葉綠體的結構”的探究中,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實驗情景的建構,即讓學生以“葉綠體的結構”為主題,探討如“葉綠體的形狀”“葉綠體內的物質結構”“葉綠素的存在場所”等問題,并分配組內觀察、記錄、整理等工作,然后指導學生利用光鏡進行切實觀察,查看葉綠體真實的橢球形或球形結構,進行簡圖與文字記錄。然后,筆者指導學生利用電鏡觀察更真切的葉綠體雙層膜與內部的基粒和基質結構形態(tài)。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形象化地感知到小小葉綠體內含的廣袤世界,感知其生命的奇妙,提高自身生命觀念素養(yǎng),同時通過實驗提升自身生物科學探究與理性思維素養(yǎng)及小組合作能力。
再如,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一節(jié)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證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必需的原料”的實驗。為保證實驗情景的合理性,筆者先指導學生確立實驗目的、材料和用具、步驟等,然后讓學生逐步進行實驗操作。當學生目睹某些形象化的變色等現(xiàn)象時,發(fā)出陣陣驚嘆。這便是實驗情景滿足學生興趣及認知引導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生實驗探究、理性思維等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過程。
三、實踐體驗情景——探索中結合理論實際
在區(qū)別于網(wǎng)絡虛擬情景的實際情景建構主題下,可與實驗情景并列的是非實驗的實踐情景。在此實際情景中,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深化對書本理論的理解,也可以發(fā)現(xiàn)書本理論中不具備的其他內容,從而在全面認知事物的同時,鍛煉綜合探究、實踐等能力,從而收獲區(qū)別于課堂靜態(tài)學習方式的動態(tài)活動與快樂。
例如,在教學《細胞器——系統(tǒng)內的分工合作》一課時,在學習完基本的植物細胞內部各細胞器分布及其各自作用等基礎知識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以“動植物細胞內的多‘車間運轉”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按照動、植物細胞內各細胞器的分布形態(tài)、形狀形態(tài)、功能作用等進行設計裝扮、工作演示。如扮演線粒體的一位學生,先利用繪畫圖紙顯示了自己的具體形態(tài),然后根據(jù)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的功能與“動力車間”的部門比喻,拿出自己制作的實物“呼吸酶”模型,進行不斷呼吸模仿,以顯示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大量能量。除此之外,“線粒體”還配合兩名扮演飛翔鳥類和運動員的學生,將大量的線粒體與呼吸酶實物模型粘貼在身上,以顯示運動對線粒體,即其內的呼吸酶承擔的有氧呼吸以供給能力的需求。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教材理論知識,如深刻認識到線粒體之于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及其基本的形狀形態(tài)等,而且能夠通過與多名學生配合完成系統(tǒng)性活動,感知細胞內各細胞器分工協(xié)作的有序性和奇妙性,從而促進 學生逐漸形成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提高其綜合學科思維與實踐能力。
形象生動的情景化教學是有效中和高中生物學習難度的有效舉措。根據(jù)學科本身屬性與外在條件,研究者可以將情景分為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實驗參與情景與實踐體驗情景三個方面,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兼顧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利方.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教學情境設計策略[J].數(shù)碼設計,2017,6(11):165-166.
[2] 肖安慶,顏培輝.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策略[J]. 中學生物學,2017,33(03):71-73.
[3] 李雷. 情景教學設計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