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平,張舒彤
道德不倡,天下不寧,這是古往今來所昭示的真理。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它屬于社會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興,國家興;道德興,民族興,這是總結歷史和現(xiàn)實得出的結論。特別是我們黨作為執(zhí)政黨,德治既是治國理政的手段,又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我國傳統(tǒng)“德政”觀作出精辟的闡述與評價,他指出:“傳統(tǒng)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要不斷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黨性修養(yǎng),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為政以德、為政以廉、為政以民。”①習近平:《之江新語:多讀書修政德 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609/c40531-25120721.html,下載日期:2019年4月6日。我們從中可以領悟到他是將我國古代“德”的范疇結合我國當今社會政治特點而加以引申發(fā)展,強調“德”在治國理政中處于治本的地位。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雹佥o導讀本編寫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8 頁。很顯然,對于處在新時代的中國而言,德治與法治都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與途徑,我們必須將二者有機結合,共同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xiàn)代化。
習近平以德治國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以德治國的實質內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②習近平:《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 國無德不興》,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24-24975911.html,下載日期:2019年10月31日。這一論斷已經明確地指出:核心價值觀屬于道德范疇,就是一種德。但本文所要探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非單純的道德范疇,更有政治范疇的意蘊。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將之歸結為“德”,體現(xiàn)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道德政治觀的繼承。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對“德”的時代精神作出了新的闡述,他認為新時期的“德”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歸納為3 句話,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边@三個倡導向世人全面揭示出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涵蓋了這一核心價值觀的規(guī)范和要求,并在國家、集體、個人的價值目標上形成了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實現(xiàn)了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與行為準則的統(tǒng)一。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從中梳理與概括出習近平總書記所闡述的“德”的時代精神。它不僅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德內容從價值層面進行了科學概括,也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從思想根基方面進行了有力推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绷暯娇倳浉鶕?jù)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和特點,強調“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③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節(jié)選。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心聚力、強基固本的基礎性工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與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時不有、無處不在。④習近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608/c40531-29327183.html,下載日期:2019年11月2日。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雹萘暯剑骸额I導干部的綜合素養(yǎng)如何提高一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27/c1024-28306743.html.,下載日期:2019年10月31日。由此可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知行合一。我們認同并在行動中踐行這一價值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實施“以德治國”、加強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過程。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與方式多做潤物細無聲式的引導教育,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真正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并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來看,在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全社會共同追尋與認同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內部最深層、最強大和最持久的力量。這種核心價值觀的作用與影響超乎人們的想象,具有潛移默化的精神威力。因為它承載著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全體成員的共同精神準則與價值標準。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舉措,切實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尊重、認同與吸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并已成為社會道德建設的理論精髓,更是我們進行社會道德建設的有力抓手。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為《綱要》)指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價值要求貫穿到道德建設各方面,以主流價值建構道德規(guī)范、強化道德認同、指引道德實踐,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痹摗毒V要》的頒布與落實,對于新時期全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以及持續(xù)深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具有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2.以德治國根植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努力從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汲取經驗、營養(yǎng)和智慧,延續(xù)傳統(tǒng)文化基因,萃取傳統(tǒng)思想精華,展現(xiàn)傳統(tǒng)精神魅力。①人民日報海外版“學習小組”編著:《平天下——中國古典政治智慧》,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 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精神命脈,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源泉與歷史文化淵源。而以德治國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內容的一部分,同樣也要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基因與養(yǎng)分。自古以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中華民族形成并延續(xù)發(fā)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論斷深刻揭示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無可替代的價值,對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文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的永恒魅力,這也是中華文化幾千年來代代相傳,從未隔斷的重要因素。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設的不竭源泉。我們要努力挖掘與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講仁愛、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守誠信、崇正義等傳統(tǒng)思想理念以及孝老愛親、敬業(yè)樂群、自強不息、扶正揚善、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等傳統(tǒng)美德,并結合新時代的新要求加以繼承與創(chuàng)新,并使之與現(xiàn)代文化、現(xiàn)實生活相互交融,讓中華文化基因生生不息地植根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與內心深處,成為全體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實踐的“風向標”“指示牌”。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調要立足新時代發(fā)展要求,充分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神元素與文化符號,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要求來認真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這一任務。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精辟地總結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包括“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yōu)勢。”②《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全體會議公報》,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0/31/c_1125178024.htm,下載日期:2019年11月4日。由此可以看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思想寶庫,其思想道德資源非常豐富,能夠起到行為規(guī)范、道德準則、價值導向的作用。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現(xiàn)代社會對傳統(tǒng)道德的繼承和發(fā)揚。因此,我們所說的“德”,既有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也有新時期所要求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道德和個人品德,它們都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3.以德治國歸根結底是為了人民。習近平吸取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民惟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思想要素,結合當今社會現(xiàn)實,形成了新的“民心觀”,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③馮玉軍著:《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9 頁。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立場”“民心”“人民群眾獲得感”等關鍵詞提出了一系列新見解和新主張,逐步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飽含深情地告誡全黨:“我們要始終以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朝著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绷暯娇倳浽诘谑龑萌珖嗣翊泶髸谝淮螘h上告誡全黨: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汲取人民智慧,傾聽人民呼聲。結合新時代我們黨所肩負的歷史重任和面臨的執(zhí)政考驗,他語重心長地指出: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這一立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觀的豐富與發(fā)展。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全體會議公報中再次強調:“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币κ垢母锇l(fā)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中國人民。①《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全體會議公報》,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0/31/c_1125178024.htm,下載日期:2019年1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字里行間無不體現(xiàn)以德治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我們要牢記與堅持“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千方百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心全意增進人民福祉,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4.以德治國的制高點是依憲治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核心地位,多次強調要樹立憲法意識,保障憲法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薄拔覈鴳椃ㄒ試腋痉ǖ男问?,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fā)展成果,……成為歷史新時期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在國家法制上的最高體現(xiàn)?!薄拔覀円詰椃樽罡叻梢?guī)范,繼續(xù)完善以憲法為統(tǒng)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把國家各項事業(yè)和各項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實現(xiàn)國家和社會生活制度化、法制化?!雹诹暯娇倳浽谑锥几鹘缂o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施行3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節(jié)選。從習近平總書記這些講話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國憲法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共同利益與價值追求的集中體現(xiàn),《憲法》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載體,也是“德”的具體體現(xiàn)。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年3月11日第五次修正案)第24 條第2 款規(guī)定:“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這一規(guī)定意義深遠,它是國家在根本大法層面上對“以德治國”的實體確認,也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法律文獻中的最高體現(xiàn)。
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經驗時曾高屋建瓴地指出:“法治權威能不能樹立起來,首先要看憲法有沒有權威。必須把宣傳和樹立憲法權威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事項抓緊抓好,切實在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上下功夫?!雹垴T玉軍主編:《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研究(上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296 頁。筆者認為,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我們堅持依法治國的根本出發(fā)點是為了捍衛(wèi)和實施國家憲法。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關鍵是依憲執(zhí)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帶頭守法?!雹芰暯剑骸读暯綇娬{: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224/c70731-20581437.html,下載日期:2019年5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還要求要進一步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確保以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全體人民謀利益??梢哉f,“依憲治國”是習近平總書記“以德治國”重要論述的最終結論。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這是習近平法治思想體系化的重要標志。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涵十分豐富,筆者曾有專文作過介紹,⑤吳國平:《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基本內容與重大價值述要》,載《福建江夏學院學報》2019年第3 期,第1~5 頁。為避免重復,在此簡要概括如下:
1.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①習近平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9 頁。已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其中,法治體系是這一建設目標的核心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這一建設目標的本質要求。法律規(guī)范、法治實施、法治監(jiān)督、法治保障和黨內法規(guī)這五大體系,分別從立法、實施、監(jiān)督、保障四個維度涵蓋了我國法治建設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和內容,全部構建成型后就將形成了一個完整科學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2.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共同推進”“一體建設”是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核心思路和總體布局,它明確了二個內容:第一,依法治國總體布局的主體是國家、執(zhí)政黨和政府。國家是政治前提,執(zhí)政黨是政治核心,政府是推進與落實的關鍵。②戴艷軍、段中衛(wèi):《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研究》,載《社會主義研究》2018年第1 期,第11 頁。第二,依法治國總體布局的基本路徑是“三位一體”,即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強調國家與政府必須在法治所確定的權力框架內進行合理規(guī)范和自我約束,尤其是在國家權力的配置與運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不能逾越法治所確定的邊界;而法治社會則突出強調了公民在國家法治建設過程中所具有的主體地位,要求強化對公民私權的法治保障。③同上。
3.全面依法治國總抓手、首要任務、關鍵環(huán)節(jié)與重點任務。第一,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二個子目標組成的。對于如何落實這一總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④本書編寫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2 頁。第二,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是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關鍵是依憲執(zhí)政?!雹萘暯街骸读暯秸勚螄碚?,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41 頁。憲法是治國安邦的根本大法。要全面依法治國,首先必須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這就要求全黨和全社會都要擁護和信仰憲法,牢固樹立憲法意識,捍衛(wèi)憲法尊嚴,維護憲法權威,保障憲法實施。第三,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應“準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點任務,著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⑥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求是》2015年第1 期,第3~8 頁。全面依法治國這一“新十六字方針”的提出,向我們清晰地展現(xiàn)了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基本格局,也充分說明了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科學立法等四項重點任務須一同推進。我們必須以科學立法為前提,以嚴格執(zhí)法為關鍵,以公正司法為防線,以全民守法為基礎,全面落實與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zhí)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闡明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這二者之間的關系。他明確強調法治和德治都很重要,要求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并強調:“從一定意義上說,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剛性手段,以德治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柔性手段,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的和諧,保障社會健康協(xié)調地發(fā)展?!雹倭暯剑骸秷猿址ㄖ闻c德治并舉》,載《浙江日報》2006年5月19日,第1 版?!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也再次強調了這些要求。
從習近平總書記的上述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有關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兩者關系的理解和把握是非常全面的。從治國理政角度來看,以德治國是為了培養(yǎng)社會成員的道德情操與文明素養(yǎng),它依賴于人們的自我警??;依法治國是為了維護國家政權和社會秩序,它依賴于國家強制力。這兩者之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與兼容性,它們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因此,我們必須深刻把握法治與德治的辯證關系,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養(yǎng)分,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機結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融合,實現(xiàn)法律懲戒的強制特性與道德教育的感化魅力相互支撐、相輔相成,②同上。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法治與德治的各自作用,共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精辟地概括出法律與道德兩者各自的作用,即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安天下,德潤人心。③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會上的講話節(jié)選。
1.德治的作用。德治的作用在于自律,也稱為自治。古人云:“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边@充分揭示了人們的道德思想和道德素質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儒家思想也主張要用仁德去引導民眾,用禮樂去教化民眾,民眾才會有廉恥之心,才會收到人心歸服的效果。④饒瓊娟:《關于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思考》,載《海南日報》2017年1月4日,第A07 版。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它以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假、榮與辱、是與非、好與壞、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基本范疇作為評價人們行為的標準,并通過教育、引導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使人們形成一定的人生信念、價值標準、行為習慣,從而引導人們對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思想和行為進行是非判斷與價值選擇。因此,德治著眼于弘揚人性中善的因素,認為教化是使人棄惡揚善、強基固本的基本途徑,特別強調教化在人格塑造中的重要性。⑤同上。對于公民而言,遵守道德規(guī)范是一個人的成長進步,是修身克己、棄惡揚善的結果,屬于自律。對于社會而言,德治則是一個國家繁榮發(fā)展過程中棄惡揚善、革故鼎新的要求,也是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必然。我們可以說,德治既是治國的手段,也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目標
2.法治的作用。法治的作用在于他律,也稱為他治。古人云:“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睔v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人性有善惡之分,人性中惡的因素僅靠教化是無法解決的。離開了嚴格而有效的他律作保障,人的自律是難以實現(xiàn)的。特別是對于掌握國家公權力的領導干部而言,如果缺乏健全有效的監(jiān)督和管理,久而久之就必然會產生腐敗問題。而法治的作用就在于懲惡揚善,即抑制和懲處人性中惡的因素,增強和維護人性中善的因素。這也是國家制定和實施法律的出發(fā)點與歸宿點。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行為規(guī)范。對于公民而言,它體現(xiàn)的是來自外部的國家強制力對公民個體進行的剛性約束,屬于他律。公民的行為如果觸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對于社會而言,法律則是維護社會有序運轉,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①饒瓊娟:《關于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思考》,載《海南日報》2017年1月4日,第A07 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充分體現(xiàn)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征。他始終堅持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是我們黨對新時代治國理政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與偉大實踐。②新華社:《習近平: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10/c1001-28939875.html,下載日期:2019年5月6日。為什么要堅持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原因就在于:
1.這是德治與法治治理功能各自的局限性所決定的。在任何國家,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社會階層日益多極化,人們價值觀念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樣化,也帶來了國家治理的綜合化。實踐表明,在任何國家中,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既可以協(xié)同發(fā)力,又各有所側重。例如,在國家治理與社會控制方面,它們都同樣具有調節(jié)關系,規(guī)范行為,鞏固秩序,維護穩(wěn)定的功能。但道德屬于自律性規(guī)范,其功能重在“揚善”,法律屬于他律性規(guī)范,其功能重在“抑惡”。道德與法律作為兩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在國家治理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兩者切不可分離與偏廢。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也曾作過非常有說服力的總結,他指出:道德的自覺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律的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在法律難以規(guī)范的領域,道德可以發(fā)揮作用,而道德無力約束的行為,則可以通過法律予以懲戒。③徐顯明:《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316/c40531-29149761.html,下載日期:2019年6月22日。一方面,由道德的教化性與自律性特點決定了道德作用的發(fā)揮最終要靠公民的內心自覺,道德只能約束具有善良之心的人,而對于缺乏道德修養(yǎng)與觀念的人而言,道德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這是德治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法律也不是萬能的,僅僅依靠強力推行的外在制約會削弱人的自覺性。而公民的內心自覺比外部強制更接近要求,效果更圓滿。只有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使自我約束與尊重他人成為習慣,法治建設才會有厚實而廣泛的社會基礎。
2.這是國家治理的歷史經驗總結所決定的。歷史已經表明,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執(zhí)政黨或者統(tǒng)治階級要確保長期執(zhí)政,穩(wěn)固政權,國泰民安,都必須德法兼治,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單一的治國理政手段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現(xiàn)代世界各國都頒布了很多法律法規(guī)來調整各種社會關系,規(guī)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但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依然不斷出現(xiàn),無法完全遏制。這就說明單靠法治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有時盡管解決了一些問題,但這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換言之,法律手段只是事后救濟手段。除了法律手段以外,我們還有很多其他手段可以運用,包括道德規(guī)范、鄉(xiāng)規(guī)民約、風俗習慣等,它們有時就能夠起到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因為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往往能夠內化于心,起到很好的事前預防作用。因此,在新時代治理國家過程中,我們要多種手段結合,在堅持依法治國的同時,也要堅持以德治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國家治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
3.這是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要求所決定的。值得關注的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著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各項制度和制度的執(zhí)行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我國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zhàn)略地位,實行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尤其是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進程中,更需要將兩者緊密結合,共同發(fā)力。首先,最基本的是要加強道德治理。很顯然,全民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基礎。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在全社會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全體社會成員自覺履行公民對國家和社會應盡的各項義務和責任,確保社會和諧安定。其次,法治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保障。因為無論是在治理結構、治理方式方面,還是在治理機制、治理效能方面,法治都能夠為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保駕護航,確保社會秩序有序平穩(wěn)。在當今中國,德治是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來規(guī)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進而提高全民族的整體道德水準。而法治本身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法治是建立、維護、實行社會主義道德的法律保障。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到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梢哉f,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理性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guī)律的全新把握。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國家治理必須實行德治和法治相互結合、相輔相成、協(xié)同發(fā)力,以達到最佳效果。忽視了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能達到使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
人類行為的上限是道德,人類行為的底線是法律。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引導、約束和規(guī)范人類行為,制裁失范和違法行為,保護人們正當權益,確保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實現(xiàn)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問題①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年12月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歷史上的法治和德治進行的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節(jié)選。提出了以下五個方面的要求,這就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實施路徑。
1.發(fā)揮領導干部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中的關鍵作用?!巴缴撇蛔阋詾檎?,徒法不足以自行”,善政根本上靠為政之人。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了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學法、自覺崇法、模范守法在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要求領導干部既要成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也要成為道德建設的積極倡導者、示范者,并強調領導干部學法必須經常化、制度化。因為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無時無刻不對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和廣大群眾產生重大影響。黨的十八大為全黨全國人民繪制了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宏偉藍圖,這一偉大事業(yè)和前進目標要依靠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齊心協(xié)力去努力奮斗來完成,更要靠廣大領導干部的率先垂范與身先士卒才能實現(xiàn)。筆者認為,各級領導干部是治國理政的中堅力量,是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因素。我們正處在歷史新時代,必須更加強調領導干部的法治理念、道德素養(yǎng)與法治思維、道德操守,更加突出領導干部的德才兼?zhèn)渑c德法兼修。在選拔使用領導干部時,不僅要注重考核其德才表現(xiàn),更要考察其依法治理的水平與能力。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帶頭信仰法治,樹立法治理念,遵守憲法和法律,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決策、管理與服務;同時,各級領導干部還要努力成為全社會的道德楷模,給群眾作出榜樣與表率,帶頭崇尚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帶頭堅守共產黨人的廉潔操守,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并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帶領帶動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2.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要發(fā)揮其作用,首先必須全體社會成員都信仰法律;而道德要得到遵守,必須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素質。因此,我們要通過常態(tài)化的法治教育,引導全體社會成員信仰法治,強化法治觀念,做到人人心中有法崇法,爭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同時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道德建設,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著力提升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引導全體社會成員爭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和維護者。在2020年全國人民齊心協(xié)力抗擊新冠肺炎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中,全國人民能夠以大局為重,服從黨和政府的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部署,或在抗擊疫情的“前方”沖鋒陷陣,或響應號召自覺在家隔離。全國各地秩序井然,沒有出現(xiàn)社會混亂動蕩局面。這從一個側面也體現(xiàn)出全國人民高度的國家意識、法治意識和道德意識。筆者認為,我們應當以這場“特殊戰(zhàn)斗”為轉折契機,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通過典型事例,在全社會持續(xù)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著力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自覺和法治意識,進一步凝聚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與戰(zhàn)斗力,激發(fā)全民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3.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就必須進一步重視發(fā)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斷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文明素養(yǎng),為全面依法治國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基礎與人文環(huán)境。要達到這一目的,我們也必須實行“兩手抓”。一要切實在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體現(xiàn)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全面激發(fā)道德對法治的滋養(yǎng)功能,努力使道德規(guī)范與法律規(guī)范相互銜接、相互協(xié)調并相互促進;二要注重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內涵,著力培育全體社會成員的法治信仰、法治理念、規(guī)則意識,引導人們自覺履行各自的法定義務、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以此在全社會逐步形成崇尚法治、依法治理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4.把道德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中。道德的作用優(yōu)勢在于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用法治來承載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的制度支撐。我們所制定的一切法律法規(guī),都要樹立鮮明的道德導向,弘揚美德義行。法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都要充分體現(xiàn)出社會主義道德要求,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同時,要善于把得到社會公認和行之有效的道德要求加以總結梳理,并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法律,賦予其國家強制力,以引導全體社會成員崇德向善、互助友愛。同時,要通過嚴格執(zhí)法,樹立法治權威,唱響社會正氣歌,培育社會正能量,懲治違法犯罪行為,使遵紀守法的公民能夠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要通過公正司法以充分發(fā)揮司法斷案懲惡揚善功能。例如,近年來對于時有出現(xiàn)的夫妻一方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將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財產贈與“二奶” “情人”的行為,當事人訴諸人民法院請求撤銷的,受案人民法院除了對有過錯的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外,均依據(jù)我國《民法總則》《婚姻法》的相關規(guī)定,判決該贈與行為無效。再如,對于公民見義勇為行為,人民法院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依據(jù)法律和司法解釋判決免除見義勇為者的相關責任,責令受益人對見義勇為者予以補償,保護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等,就是通過公正司法旗幟鮮明地懲惡揚善的典型體現(xiàn)。我們應當認真總結司法實踐經驗,將某些道德層面的要求上升為法律要求、貫徹到立法中,通過相關法律條文的形式加以體現(xiàn)。
5.運用法治方式解決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法律是公平正義的守護神,也是定分止爭的最后一道防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底線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因此,他強調要加強相關立法工作,不斷強化對公民的財產權與人身權等權益的法律保護,并完善征信體系與獎懲機制,在全社會樹立和表彰道德模范,弘揚社會正能量,并使那些不守道德、不講誠信的人受到應有的懲戒,制裁失德失信行為,做到有獎有罰,獎罰結合,既治標又治本。要不斷加大執(zhí)法力度,運用法律手段讓見利忘義、制假售假等敗德違法者受到法律應有的制裁。筆者認為,在今后工作中,我們要加快征信體系立法P 進程,通過有針對性的立法工作,并通過制定“條例”“細則”等多種途徑,細化相關法律規(guī)定,使其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政府職能部門和司法機關要相互配合,精準發(fā)力,有效地保護誠實守信公民的人身和財產權益。對“老賴”等違反誠信的經營者和其他公民,要有效地限制其高消費、出行、金融、證券、投資等領域的行為,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并通過各種媒體、信息平臺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發(fā)揮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促進全社會依法經營、誠實守信良好風尚的形成。